?

寧作我

2009-04-08 09:35
競爭力 2009年3期
關鍵詞:艾米莉詩作托馬斯

昀 林

[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所撰之《世說新語》中有一則“殷浩‘寧作我”篇,其中言道:“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竟心?;竼栆螅骸浜稳缥?殷云:‘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如此鏗鏘豪邁、自信無二地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真讓人羨慕。

一位現代作家曾如此寫道:“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我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是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對我滿意而已。為了要博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具,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p>

美國女子艾米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于1830年出生在馬薩諸塞州的Amherst。她的父親Edward Dickinson乃當地首屈一指的名律師,同時擔任著屬美國最著名人文學院之一的Amherst私校財務負責人一職。一年一度,Edward都會在家中舉辦一次盛大晚會,邀請Amherst學院中的教授同僚,城中上流人士、知己好友前來相聚。每每此時,艾米莉會從自己靜寂的堡壘中走出,嫻雅自如地招待著來自四方各界的客人,無人知曉她內心的疏離與遙遠。席散人去之后,她便重歸自我的世界。

艾米莉終身未婚,長年在家照顧她日趨年邁的父母。父母去世后,她選擇退隱,漸漸遠離世界的紛擾。她絕少離開自己的居所,避開陌生人,永遠穿著白色的衣衫。在人生的最后幾年,艾米莉幾乎屏隔所有的人,即便是朋友她也只通過信箋或便條與他們聯系,鄰居們只以為她是一個怪人。艾米莉獨自一人度過無數漫漫長夜,經歷年年夏雨冬雪春暖秋寒,一箋箋獨特的詩作于靜寂中在她的筆下出現,并不為它,只是為了表現自己內心對自然的感驗、對生存的領悟。無人與她同行,她只獨自品味人生。艾米莉在一首詩中如此寫到:

“一道傾斜的光束,/在冬日的下午,/沉沉的重量,壓抑著/宛如大教堂的鐘聲。

它給予我們天堂般的創痛;/傷痕卻無所尋覓,/但我們的內心亦已不同/那也是意義之所在。

也許沒有人能言明那究竟是什么,/只是一絲痕跡,絕望——/一份高貴的痛楚/引我們直上天空。

當它降臨時,原野在傾聽,/陰影屏息不語;/而它離去時,那就似一種距離/以死亡之姿?!?/p>

艾米莉生時寂寂無聞,孤獨地走完自己56年的生命歷程。她一生寫了1700多首詩歌,一直未曾發表。艾米莉曾將其詩作給朋友一閱,他們并未意識到她的才華;她也將部分詩作寄予當時一位知名的文學評論家托馬斯-漢津森。托馬斯驚異于這些詩歌的新奇和獨特,完全超越19世紀對詩歌的界限范疇,剛開始他甚至懷疑這些作品是否可歸于詩歌類。最后,托馬斯得出自己的結論:艾米莉的作品是“將詩歌連根拔起,帶著清雨朝露和大地的氣息,滿載無可言喻的芬芳和清新?!碑敃r的他依然建議艾米莉推遲出版這些詩作。她采納了托馬斯的意見,再也未曾尋求出版自己的作品。即便如此,艾米莉并未頹然止歇,依然堅持著不能自己的詩歌創作,以其內心世界與自然為藍本,一生孜孜不休。

艾米莉于1886年去世后,姐姐萊維妮雅在一只盒子里發現這些詩作的存在,并令之傳誦于世間。從此,艾米莉·狄更生在文學界的聲名方日起漸隆。如今,她已被尊為美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并位列世界最偉大之女詩人的行列。

想要率然秉性地生活,所需的只是放下得失之慮,以赤子無欲之心待人做事,自然可以如意無悔。劉義慶在其所撰的《世說新語》中寫下另外一個發生在魏晉時代的故事——“王子猷雪夜訪戴”: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劉,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晉人的人生態度超越凡俗,其獨立自由任性從容的生活方式令人心儀不已。自魏晉后,這種崇尚個人自由舒放生命狀態的精神已成廣陵絕響。即便如此,有時候停下來想一想,不也挺好嗎?

猜你喜歡
艾米莉詩作托馬斯
現象
如果回憶即遺忘
怎樣與一只熊分享
毛澤東詩作《七律二首·送瘟神》(書法)
畫與理
托馬斯的一節課
I’m Nobody! Who Are You?我是無名之輩!你是誰?
天資聰穎,幼年詩作得贊許
述說
天鵝的前身是鵪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