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醞釀與突破

2009-04-16 08:04
國際市場 2009年7期
關鍵詞:上海建設

張 娟

清晨,陽光下的黃浦江,風姿綽約。虹口區東大名路以南的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大樓,晶瑩剔透。江對面,是拔地而起的金茂大廈和環球金融中心,這兩座大樓,珠聯璧合,互為犄角之勢。

黃浦江穿城而過。上海的胸襟上,鐫滿了這條大江的歷史與回憶。

歷史的上海揭開對外貿易的面紗

黃浦江入???,一艘古代沉船揭開了神秘面紗。經水下考古人員艱難探索,從沉船上打撈出了千余件元代青白瓷、青花白瓷等珍貴文物。據此考證,元代或更早以前,上海就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瓷器出口口岸,與日本、朝鮮以及南洋等國家和地區有了貿易往來。

上海在清代時雖然已經是我國重要的轉口口岸,但與廣州相比,上海在清政府眼中只是一個以漁業和棉紡織手工業為主的小鎮。當英國人提出要把上海作為通商口岸時,清政府認為,上海既不產稻米,又不產絲綢,風水也不好,既然這樣,那就將上?!百p”給洋鬼子吧。

1840年,鴉片戰爭的槍炮洞穿了中國大門。1843年11月,上海正式開埠。隨著西方各國的商人、冒險家、淘金者的蜂擁而入,租界日漸繁榮,大批外國商船涌向上海。據史料記載,1853年,上海對英國的進出口值已達1720萬美元,超過了廣州的1050萬美元。

悠長的汽笛聲響了起來,一艘體量很大的外國貨輪駛進了十六鋪碼頭的主岸口。這艘體長數十米的貨輪停在碼頭,煙囪還在冒著灰色的煙霧,洋紗洋布、五金小百貨等源源不斷地從船上卸下,運往碼頭,生絲、茶葉、羊毛、牛皮等中國土產品裝上了這艘船——這是發生在19世紀60年代十六鋪的一個最為普通的景觀。上海襟江帶海的地理條件,使得“一切外國輪船,不論其最后的目的地是哪,都要先開到上?!?。在外國紡織品和鴉片大量輸入的同時,我國的茶和絲等土產品也開始源源出口。

上海開埠僅30年,上海的進出口貨值、征收關稅總額和進出境船舶數均占中國首位。1864年到1873年左右,上海的進出口值占全國的59.8%。此時,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已悄然由廣州轉向上海。

上海的外貿帶動了埠際內貿,成為全國內外貿的重要集散地,由此確立了全國貿易中心的地位。而與此同時,以往十分興隆的老城廂開始式微,對外貿易成了上海的“核心經濟”,航運、銀行、保險等服務業也開始獨立發展。

沉寂中的“遠東第一都會”步履蹣跚

20世紀初,中國走進了破舊立新的大變之世。此時,上海再次站到了歷史的前沿:1913年的對外貿易比前10年增長6 3%,占全國的42.12%。美、日、英、比利時、瑞士等外國資本重新進入上海,或建造船舶,或涉足電器、鐵路器材、汽車零件、鋁材、毛紡織、印染顏料、油漆、西藥、糖果餅干、肥皂、印刷等行業,規模都超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30年代中期,上海工業總額約占全國的40%,工人人數約占全國的43%,國內工業產值約占全國的50%,無論是企業數量,還是技術裝備、企業管理,都在全國確立了優勢地位。同時,新的工業門類不斷孵化而出。

上海,漸漸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一塊重要基地。同時,上海的貿易中心功能也進一步發揮:彼時,外貿總額占世界的1.1%,貿易量超過中國香港、日本橫濱等亞洲主要貿易港口。

上世紀30年代,上海一躍而為亞洲最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對外貿易的活躍和興盛使上海成為中國的商業中心、金融中心、貨幣交易中心和遠東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上海有商業批發企業8300多家,約占全國的1/3,60%工業品銷往全國各地。上海建有全國規模最大的紗布交易所和中國機制面粉交易所,區域經濟網絡遍布全國。1935年,上海有銀行機構182個,另有11家信托公司、48家匯劃錢莊、3個儲蓄會和1家郵政儲蓄金匯業局,并且建有遠東最大的外匯市場、黃金交易市場和證券市場。

而早在1914年,南京路已經成了遠東最大的商業購物中心,中國的民族資本家夢想著在南京路創造中國的商業神話。那年8月的一天,澳大利亞華僑商人馬應彪坐著高級轎車來到這里。雖然馬應彪已經派人來南京路實地考察了兩次,但他的目光中仍然有一種焦急,他在心里不斷盤算:這條商鋪云集的南京路,還有沒有地方適合建造一座百貨大樓?

南京路沒有使馬應彪失望。

1917年10月20日,南京東路690號。由馬應彪投資建設的先施公司正式開業。這一天,商店門口人聲喧嘩,熱鬧異常,人們摩肩接踵,南京路為之堵塞;在公司的各大商場,人們趨之若鶩。先施公司的開張,帶動了附設的東亞旅館的經營,設備一流的東亞旅館,設有豪華舞廳,吃、喝、玩、樂、住,順帶購物、消費,都在一座大樓內。

馬應彪在商業上的大膽開拓,激勵了中國民族資本家與之競爭:1918年9月,郭琳爽先生在南京路627號投資建設的永安公司開業;1926年1月23日,華僑劉錫基、李敏先生在南京路720號投資建設的新新公司正式開業;1936年1月10日,澳洲華僑蔡昌先生在南京路830號投資建設的大新公司正式開業。

號稱“環球百貨”的四大公司,開創了中國民族零售商業的先河。經歷了一個世紀的風雨坎坷,它們至今仍然是南京路商業街的脊梁。

這時的上海,已經成為貿易、金融、貨幣交易和遠東國際金融中心,奠定了“遠東第一都會”的歷史地位。

遺憾的是,歷史的榮耀也有斷鏈的時候。萎縮的貿易量,破舊的城市面貌,逐漸使“阿拉上海灘”芳容不再。其后長達半個世紀的沉寂,使上海落伍于日本東京、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亞洲名城。

上海與世界的距離越來越遠。蹣跚的對外貿易步履越來越沉重。

上海離國際貿易中心的目標有多遠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新一波改革開放大潮風起云涌,在小平同志“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精神的感召下,一度踟躇前行的上海,鼓足勇氣,高揚風帆,對外貿易的窗口開得越來越大。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上海的貨物貿易額從1995年的190.25億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3221.38億美元,十年間增長了10倍以上。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更是打造出了一個風姿綽約的上海灘。世界500強、各大金融機構與跨國集團,以及臺商企業紛紛蜂擁而入,有“十里洋場”之稱的上海外灘,昔日的繁華與風姿開始若隱若現。

然而,放眼全球,上海與國際尚有不小差距。目前,上海服務業的增加值只及我國香港的1/4、日本東京的1/10,日外匯交易量只有英國倫敦的千分之一,商品批發銷售額只是美國紐約的1/6;上海國際轉口貿易額占比只有4%,與我國香港的75%和新加坡的35%相距甚遠。近年來,上海盡管著力發展服務業,但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徘徊在50%左右,2008年也僅為53.66%,這與紐約等國際貿易中心城市有著不小差距。

縱觀歷史,當年的上海之所以成為遠東

國際貿易中心,除了龐大的貿易量,在相當程度上靠的是寬松開放的貿易環境、商品和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而強大起來的民族資本,以及由此帶來的商業繁榮。2007年《財富》發布的世界500強企業總部排行榜中,東京有50家企業進入,從而成為擁有500強企業最多的城市,紐約和倫敦各有22家企業,但上海只有2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而且這兩家企業是國有制造業(上汽集團和寶鋼),并以國內市場為主。國企強勢,外資林立,加上綜合商務成本不斷攀升,創業期的民營企業,不得不“另謀高就”,“阿里巴巴”的離棄一次次地刺痛了上海。

2009年2月24日,上海的一份統計報告用“罕見下滑”形容工業總產值“比去年同期下降12.7%”,這個用詞是頗值得思量的。自1992年以來,上海連續16年兩位數增長,高于全國平均2.2個百分點。

這是上海第一次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上海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的戰略構想

2009年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上海建設“兩個中心”的步伐開始扎實推進。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對上海的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就已作了戰略構想。他說,如果政策對頭,不出什么大問題,至多30年可以把上海建成商業、金融、貿易、高科技、信息的綜合性國際中心。

2001年,國務院明確了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作為國家戰略的定位。

2004年7月2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來到上海時指出,希望上海把未來的發展“放在全國發展的大局中來思考、來謀劃”,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現在,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已經有了實質性突破??v觀歷史,可以清晰地發現,上海之所以從一個沿海小鎮,迅速崛起為遠東乃至亞太地區的國際大都市,國際貿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國際發展歷程而言,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與國際經濟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梢哉f,國際貿易中心是形成國際經濟、金融、航運中心的重要基礎。

現在,距離鄧小平提出的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目標已經過了18年。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方案正在制定當中,但是與深港相比,上海慢了。更何況,與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等公認的國際貿易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還有更多的路要走。

中國有句古話,“開弓沒有回頭箭”。歷史和現實的要求,使我們必然會將自己的目光投向長江的出???,看一看上海這個“箭頭”的功力與作用。上海,這座曾經風光無限的遠東大都會,對于世人的魅力仍然是無法抗拒的。

國際貿易中心下一個“落腳點”在哪里?

上海市市長韓正在2009年“上海市商務工作會議”上表示,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今年必須破題,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工作將成上海商務工作的重點。據悉,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將以“提高市場開放程度、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和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為核心,把上海打造成基本形成口岸貨物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與定價中心、貿易營運與控制中心、國際展覽與跨國采購中心、國內市場流通中心、國際購物中心。

軟件“瓶頸”在尋求突破的同時,各種鋪墊正在悄然進行。為了落實內外貿一體化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在上海市商務委協調下,上海市發改委、國稅局、地稅局、口岸辦、金融辦、上海海關、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外匯管理局上海分局等部門成立了貿易便利化領導小組,解決流通體系中所出現的問題,要把上海的國際貿易環境建設成為效率最高、商務成本最低、透明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建設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塵埃落定,浦東新區成為主要載體,上海下一個“落腳點”在哪里?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內,三維合成動畫展示了建成后虹橋樞紐的壯觀景象:新航站樓前排列著密密匝匝、或候客或駛向跑道的飛機,高速列車飛馳而過,從航站樓到高鐵站到地鐵站的旅客川流不息,錯綜復雜的高架道路與樞紐緊緊地無縫銜接。

虹橋樞紐將成為上海大交通不可替代的選擇,而其所在的虹橋商務區也將成為中外商務人士的不二之選。虹橋商務區涉及長寧、普陀、青浦、閔行、嘉定等區,目前各區已經推出了相關規劃,全面接軌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

長寧區區委書記、區長卞百平表示:“這個地方將成為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領域、對接長三角的貿易平臺,是長寧區當前與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p>

隨著虹橋樞紐的在世博會之前建設完成,與之相關的國際貿易中心方案也在加緊推進中,來自上海市商務委網站的消息,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課題的框架和內容已基本成熟。

對于人們記憶中的大上海來說、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也許只是它重現歷史輝煌、實現歷史性跨越的至關重要的第一步。未來的上海能夠擁有的選擇、夢想與榮耀,當然遠不止于此。地要的不僅是過去和現在,還有可以預見的非凡的將來……

猜你喜歡
上海建設
寒露
質量建設永遠在路上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歡樂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民營企業100強
2014上海服務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關于在全國城市建設中實行《公共藝術百分比建設》方案的提議
城市雕塑是一項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