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價熏得藏家醉直把民汝作官汝

2009-04-17 05:44
鑒寶 2009年4期
關鍵詞:鑒寶汝瓷汝窯

張 然

張寧中國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

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專家委員會成員

中國收藏家學會咨詢、鑒定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常務理事

北京博物館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委、專家組成員

CCTV《鑒寶》欄目特聘專家

汝窯完整器存世極少

鑒寶: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為什么汝窯能成為五大名窯之首?

張寧:汝瓷能成為五窯魁首,這得益于宋徽宗。宋徽宗不僅擅長筆墨書畫,而且還是一位好古成癖、崇尚自然清淡和含蓄質樸的道學家,,為了追求夢想中的顏色,他在汝州建造了汝官窯(窯址位于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專門燒造皇室御用青瓷,也就是汝瓷。

北宋是我國陶瓷工藝發展的高峰,當時的瓷窯遍布大江南北,在這一時期誕生的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其燒造工藝在我國陶瓷史上達到了巔峰。在這五大名窯中,專為皇宮七產御用瓷器的汝窯被史書譽為五大名窯之魁,現代人則稱贊道:如_糶把“五大名窯”比作中國陶瓷歷史上的美麗皇冠,汝窯就是皇冠上那顆最耀眼的明珠

北宋汝官窯瓷在國際拍賣場上極為罕見,2006年,一件宋代汝窯瓷瓶拍出1.6億元的價格,創下中國文物拍賣的天價,可以說汝窯從誕生那天起知到現在一直伴隨著各種傳奇故事,因為它實在是太過于罕見稀少,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空間,一直從事鑒定工作的中國文物學會文物鑒定委員會副會長、CCTV《鑒寶》欄目特聘專家張寧先生向本刊表示,正是由于天價的誘惑,讓一些藏家失去了分辨力,在認識上存在下少誤區,在他閱過的無數民間收藏汝窯中基本沒有一件真品,甚至連瓷片已經有人造假。

1977年,故宮博物院在調查河南寶豐清涼寺窯址時,曾采集到與宮中傳世汝窯器相同的標本,并對它進行了兩次科學化驗,其結果與20世紀50年代故宮博物院提供給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的傳世汝窯洗的化學數據相同。這一科研成果有力地說明二者的窯口相同。但由于當時采集標本的數量很少,因此不能以一概全的作定論。1986年11月、12月間,上海博物館根據清涼寺考古工作者提供的線索。對當地窯址作了進一步調查,共采集汝窯瓷標本40余件,并出版了《汝窯的發現》一書。

鑒寶:汝窯燒造的時間有多長?

張寧:關于官汝窯燒造的時間學術界一直有爭論,根據《坦齋筆衡》可作如下推斷,“政和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日官窯”。指明了官汝窯的上限在政和(1111—1118年)年間。又據成書于宣和六年(1124年)的《宣和和奉使高麗圖經》內記有“汝州新窯器”之說,證明官汝窯建立距宣和六年不會太久。而后便是靖康之亂。故而籠統言之,官汝窯的燒造史是上起政和年間至北宋滅亡的10余年間。

時至今日,汝官瓷已成為傳世品保存最少的古瓷之一。過去,學術界認為是67件半,這是被公開的國內外重要博物館及藏家收藏的傳世汝官窯,如果再算上河南窯址出土40多件、國內外收藏家的珍藏中極少沒有公開的部分加起來,全世界汝官窯瓷不過百余件。

瑪瑙入鈾成就夢幻色彩

鑒寶:有什么特殊的燒制手段成就了汝窯的天青色?

張寧:汝瓷具有獨特的顏色,這種光亮透影、如雨過天晴的天青釉色,英文稱之為“Sky-bule”,世人稱為“秘色”,在光照下時隱時現,如星星閃爍,在胎與釉的結合處微現紅暈,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據古文獻記載,為了燒制釉色獨特的汝窯瓷,工匠們不惜工本,選距清涼寺1.5公里的黑老鴰溝所產瑪瑙石入釉,最終使汝瓷呈現出汁如堆脂、面若美玉、瑩潤純凈、素雅高貴的皇家之氣。

鑒寶:汝窯具備有哪些特點,讓人們可以與其它窯口的瓷器區分開?

張寧:汝瓷有三個顯著特點:其一是釉色極佳,釉質蘊蓄,有“似玉、非玉而勝似玉”的美譽;其二是其燒制工藝極為講究,器物通體施釉,包括圈足底部,俗稱“裹足”;其三汝瓷均小巧,器物一般不超過30厘米,俗話說“汝窯無大器”,指的是汝窯器型主要是碗、盤、洗、瓶、尊等小件器物。官汝窯器的胎質大多呈香灰色,而且釉薄胎厚。釉色基本為淡天青色。色調穩定,釉面滋潤而不甚光亮。釉層開細小紋片并伴有冰裂紋,因裹足支燒。器底留有芝麻大小不等的支燒痕。用一句話總結就是,“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

汝瓷的釉色豐富,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而豆綠釉也別具特色,釉色青雅素凈,質美蘊蓄,其色分柔和淡雅的粉青,海水碧玉般的豆綠,還有青翠似玉的蔥綠,艾青等。此外還有茶葉末色和綠釉飛紅掛彩,更是奇特別致。

汝瓷的天藍釉,是一種蘸色的乳光釉,其色如:“雨過天晴云破處”一般美麗。天藍釉呈色因原料的差異和窯爐燒成還原氣氛的不同出現窯變,色彩又分深藍,灰藍,天藍,淡藍等,光澤如瑩光般幽雅。更有一種青中帶紅和飛紅掛彩,釉面在陽光下觀察,釉中多布紅斑,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像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掛,真可謂珠聯璧合,巧奪天工。

汝瓷釉面的沙眼顯露了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紋,瓷器表面還有魚鱗狀的開片,更顯得造型古樸。另外汝窯瓷的刻花工藝別具一格,即先用刻花手法刻出輪廓,花葉筋脈用蓖劃紋加以映襯,這種工藝效果顯得主題突出,紋飾富有立體感。

宋代及其后歷代皇帝都把汝瓷視為鎮宮之寶。到了元、明、清各朝代,更是深藏宮中,至清末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汝器才流出宮外,可謂彌足珍貴,有價難求。據多部歷史文獻記載,北宋以后歷朝歷代都曾嘗試復燒汝器,但沒有一次獲得成功。特別是明清時期,宣德、雍正、乾隆等數代帝王都曾招募天下最優秀的工匠,在景德鎮建御窯仿制各地窯的瓷器,其他宋瓷都可以仿到亂真,唯獨天青色的汝器無法如愿仿造。

汝窯瓷氣泡較大

鑒寶:判斷一件瓷器真偽有一種氣泡鑒定法,汝窯瓷器的氣泡是怎么樣的呢?

張寧:如果用肉眼看汝窯瓷,可以看到釉層中有少量較大的氣泡,古人稱之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時隱時現,似晨星閃爍,從汝窯瓷片的斷面觀察,可見一些稀疏的氣泡嵌在釉層的中、下方。需要說明的是。汝窯有多種釉色,由于釉色不同,氣泡特點也有差異,除常見的稀疏較大氣泡外,也有的氣泡較大且分布相對密集,也有的釉中無明顯氣泡。

警惕汝民窯冒充汝官窯

鑒寶:藏界流傳著“家有萬貫不如汝窯一件”的說法,那么是否所有的汝窯瓷器都是天價藏品?

張寧:學術界已經認定完整汝窯瓷器不過百余件,為什么屢有一些“準收藏家”,動輒拿出“汝窯”整器若干?一般現在人們提到汝窯說的都是汝官窯。就有一些人混淆概念把汝民窯說成汝窯,讓人誤以為它和汝官窯同等價值。汝官窯是由汝民窯脫胎而出,早先多是盤、碗之類的生活用瓷,在北宋徽宗年間達到頂峰,單辟官窯燒制御用之瓷。延至金、元,雖有恢復之舉,然而已達不到宋汝的傳統瓷藝,技術失傳,生產大降。在金、元時期,汝窯已經淪為釉質粗糙的民用之物。

汝官窯來源于民窯,即在汴京建立之前。有個民窯的存在。河南寶豐清涼寺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對于解決北宋官窯遺址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考古證實,清涼寺遺址的部分發掘品與傳世汝窯瓷相同,在遺址中發現了較多的民汝窯器,時間應該是從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至宋真宗乾興元年(1022年),前后歷時共62年,這個時期是汝瓷的創燒階段。其產品造型簡單,不太注重裝飾,但釉色比較瑩潤,具有汝青瓷的基本特點。根據宋人陸游關于北宋朝廷“惟用汝器”的記載,可以判斷朝廷先是在汝州民窯中搭燒宮廷用瓷,隨著宮廷用瓷需求量的增加。朝廷終于將這些民窯改為官辦窯場,專燒宮廷用瓷,并可能再增設一些窯場,于是形成了北宋官汝窯。史書記載朝廷‘命汝州造青窯器時,承燒御用瓷器的窯為民窯,生產性質屬官搭民燒,由汝州地方官監管,后來朝廷‘自置窯燒造。這個窯就是北宋官窯,地點在汝州?!睆膶氊S清涼寺窯址的發掘情況看,天青釉瓷器的年代確有早晚之分,而瓷器質量也存在明顯的由粗到精的提高過程。

鑒寶:您參加過眾多鑒定活動,有沒有發現民間藏家手中有真正的汝窯瓷器?

張寧:汝官窯存世稀少,多年來我未曾聽說哪位收藏家手里藏有傳世的汝窯整器珍品,即便有,我想持寶者也決不愿意輕易示人。在平時的鑒定和講座中,經常有收藏愛好者拿出他們淘來的‘汝瓷給我看,一些的確是汝窯燒制,但卻屬于民窯。民汝窯瓷器存世量眾多,且質量不能與官汝窯相提并論。例如十多年前一件直徑僅8厘米的汝窯小盤曾以154萬美元的價格在拍賣會上成交,但是同樣一件民汝窯小盤大約價值人民幣數千元左右,兩者價格有天壤之別。所以千萬不要一聽到汝窯二字就財迷心竅,如果單純地把汝官窯當成收藏行為中的覓寶對象,不管了解、掌握了多少與其相關的‘知識或‘技能,恐怕都是‘屠龍之術,沒有用武之地。因為在民間發現一件汝官窯的幾率基本等于零。

猜你喜歡
鑒寶汝瓷汝窯
沈從文“鑒寶”
化“腐朽”為神奇,這件汝瓷美嗎?
心系汝瓷,癡心不改
沈從文“鑒寶”
沈從文“鑒寶”
淺談汝瓷藝術創作
開心一刻
尋找汝瓷
瑪瑙為釉 青瓷之首
汝瓷大師為博覽會添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