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的清宮木制寶璽

2009-04-17 05:44田智勇
鑒寶 2009年4期
關鍵詞:天子木質乾隆皇帝

田智勇

乾隆定下寶璽數量

在紫禁城后三宮之一的交泰殿,我們有幸看到了25方寶璽的展覽,這25璽可是有來頭,它從乾隆皇帝一直用到末代皇帝退位。寶璽象征著皇權,是皇帝發號施令的憑證,可是,在清代早期,國璽的數量卻沒有一個規定確切的數目。到了乾隆初年,可稱為國家寶璽的數量已經達到了39枚,而且管理上也比較混亂。這讓乾隆皇帝感到重新整理的必要。于是,在乾隆十一年(1746年),他下令重新鑒別這些寶璽并且排列次序,最終選定了這固定數目的25方。它們分別是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皇帝之寶二方、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欽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寶、討罪安民之寶、制馭六師之寶、敕正萬邦之寶、敕正萬民之寶、廣運之寶。這些寶璽的內容涉及皇位的繼承、任命大臣、民族、外交、征伐、祭祀和賞賜等各個方面,皇帝發布的每一個詔書、敕諭,都要根據其不同的內容鈐用不同的寶璽。新選定的25寶。除其中一方“皇帝之寶”是滿文印外,其余均用漢、滿兩種文字篆刻,漢字用篆書,滿文用本字,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認為用兩種書體不協調,遂決定除“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以及滿文“皇帝之寶”四印“均先代相承,傳為世守者,不敢輕易”外,其余木制“皇帝之寶”以下的21寶,一律改鐫,將其中的滿文本字全部改用篆體鐫刻?,F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清25寶,就是乾隆十三年欽定并陸續改鐫的新印。

木質寶璽用處最多

25寶中,有兩方“皇帝之寶”,一方為青玉質地。方三寸九分,厚一寸,交龍紐。另外一方木質“皇帝之寶”。滿漢篆文。左滿右漢。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七分,盤龍紐。這是清帝眾寶璽中唯一的一方木質寶璽,由于那方青玉的“皇帝之寶”被列為先祖的傳國璽,盡管寶譜上規定了其功用為“以布詔敕者”,實際上沒有什么實用價值。倒是在日常公務中發布詔令文書,往往用木質的“皇帝之寶”,也就是說。實際上木質的“皇帝之寶”不但具有“以肅法駕”的功能,同時還具有“以布詔敕”的功能。通過對清代皇帝詔令文書中寶璽的使用狀況統計來看,用得最頻繁的正是這方木質的“皇帝之寶”。

唯一能離開紫禁城的寶璽

這方木質“皇帝之寶”在25寶中。除前四方傳國璽寶外,被列于21方日常公務寶璽的首位。說明了它的重要。而按規定交泰殿的25寶照例是不準出乾清門的,只有這方木質的“皇帝之寶”是個例外。

有關史料記載:凡皇上行圍及駐蹕圓明園,這方木質“皇帝之寶”都要隨駕。當然其制度十分的嚴格,通常由內閣典籍廳提前發文知會交泰殿管印內監,屆時典籍官會同內閣學士一同前往乾清官,交泰殿的太監將寶璽請出,雙方一同打開寶匣,由學士驗明后,放入匣中鎖好,典籍官捧出景運門。到內閣制誥房。學士打開寶匣,交與護寶侍讀學士驗明鎖好。由專門的人員用黃布包好。并用九條黃布帶周匝捆妥,而后由專門的背寶官背好上馬與護寶官們一起進發。到了所在地,則交與當地行宮的太監驗明保管,以備皇帝所用。由此看來。這方木質的“皇帝之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寶不離身”的皇帝璽寶,從現檔案記載看:皇帝登基、皇后冊命、皇帝大婚、發布重要詔書等均用此寶,從下達的“圣旨”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它的印痕。

寶璽雕工不算上乘

這方木質的璽寶這么重要,大家一定好奇,它究竟是用什么木料制作的,是不是黃花梨、紫檀呢。我們請教了故宮的專家,專家告訴我們的答案出乎大家意料,居然是檀香木,看來檀香木在清宮的地位可不一般。

這“皇帝之寶”有兩方,一方是先祖留下的,到乾隆皇帝的時候已經不敢用了。但這“皇帝之寶”是最常用的,不能沒有,再做一方,怎么能超過祖先呢,所以玉也不敢用了,只好用木頭了??牲S花梨在清宮不流行,紫檀呢,是做家具用的,用做璽寶也不合適,所以就選了檀香木。

在參觀過程中,我們也發現,這25方寶璽的雕工和用料也并不算上乘。大多是清初的作品。乾隆爺只是改刻文字,所以并不是舉世聞名的“乾隆工”。

猜你喜歡
天子木質乾隆皇帝
關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熟香新釀
天子當屏而立
關于乾隆的美食故事
木質餐具的清潔與保養
木質風景畫
TWICE AS NICE
無字碑隨想
論北魏西郊祭天
多彩木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