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話》的人民利益訴求

2009-04-19 03:43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09年6期
關鍵詞:講話文藝利益

錢 燕

馬克思認為人民性是文藝的基礎,指出“人民歷來就是什么樣的作者‘夠資格,和什么樣的作者‘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列寧反復論述文藝“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的歷史使命,不能為荒淫奸邪、空虛無聊的反動腐朽者服務,提出“藝術屬于人民”的偉大觀點。對待人民利益的態度根本反映了一個社會和文化的政治品質和歷史創造性。延安時期毛澤東首次提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明確了文藝“為人民大眾”是文藝的精神實質和根本方向,鑄就了生命有限的個體承載無限的人民歷史實踐的責任,這種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文藝及其創作主體在時代錯綜復雜的利害關系沖突中不致迷失方向,經得起惡風險浪的沖擊。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規制了文藝生產符合人民群眾利益需要的價值訴求,為人民謀利益的社會實踐把文藝和人的改造緊密結合,使文藝、人和社會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相互隔膜、疏遠和異化的狀態轉折為三維彼此融合溝通,在社會歷史的廣度和深度上擴大了人民利益。文藝的終極價值目標追隨著人民實踐的腳步,成為一種確定不移的自我完善的動力。馬克思指出,“隨著對象的現實在社會中對人說來到處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成為人的現實,因而成為人自己的本質力量的現實”,于是,“對象成了他自身”,因此人民利益是群眾對自身力量的豐富和確證。為人民謀利益的文藝架構了心靈和現實、價值和主體的彼岸橋梁,它的發生形態和當代形態都具有革命性的批判和建構功能。

《講話》深刻論述了人民主體的文藝理論,圍繞文藝與生活、文藝與革命、文藝的繼承與革新、內容和形式、世界觀和創作、文藝工作者和群眾的關系等方面,系統而深刻地創立了文藝為人民利益的根本思想。為人民群眾和如何為人民群眾的問題是革命進步文藝的特質,是人民性文藝的出發點和歸宿,體現了主觀認識和客觀的藝術創作實踐相統一。在與階級、民族敵人生死斗爭的年代和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都存在正確認識和把握文藝建設規律,反映人民的昂揚精神面貌,深刻感受人民群眾生活、選擇立場、不損害人民利益的問題。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在中國,有帝國主義文化,……又有半封建文化……這類反動文化是替帝國主義和封建階級服務的,是應該被打倒的東西。不把這種東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來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斗爭是生死斗爭?!狈饨ㄐ晕乃嚥粌H化作社會分裂的基礎,而且將人民大眾逐出存在之源。重塑新文藝,整理文化要素,甚至在一定條件下改革文字,保證文藝根本上與人民大眾的利益融合一體是歷史的范疇,肇興于現實社會轉型的邏輯性、特殊性?;谶@樣的透析,毛澤東肯定了嶄新的人民的文化生力軍,著重區分延安根據地和國統區兩種文藝的不同性質、功能,強調人民文藝的革命批判的本性表現為激發人民的歷史主體創造性、主動性,對人民民主政治新秩序和文化合法性價值的認同和弘揚。歷史的現實社會結構存在是文藝發生、發展的母體。人民性文藝具有現實的特殊的哲學規定性,不能從精神批判去消滅落后文藝意識的一切形式和內容產物,必須確實地推翻一切唯心主義謬論所產生的現實的社會關系,才能把它們祛除。掌握社會精神資源的文藝生產才能在主觀、客觀上建構人民的利益融入社會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根本上扭轉中國社會難以理解的矛盾性和落后性。在這個過程中,人民第一次具有了主導姿態,支配文藝在規定的視界內尋求和發現世界鏡像,實現建設新的社會關系的意識形態功能。文藝的審美構成相應地完成話語邏輯的質變,與人民大眾的利益訴求具有內在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擴展了生存、獨立、民主、富強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現代性要求,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本土的、民族的資源基礎上的中國化轉換和創新。由此新的民族風格和審美藝術內容創設了“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爸袊窍蚯暗?,不是向后的,領導中國前進的是革命的根據地,不是任何落后倒退的地方?!薄吨v話》在歷史嬗變的視域建構人民方向的文藝,跨越時代、地域、民族,渾融人民利益和豐厚的歷史美學性。

毛澤東始終把人民利益置于基礎地位,“來推動整個文藝工作朝這個方向進行……這對作家本身也是有利的?!松皇?,草長一春,,為了什么呢?人生一世就是為了工農兵?!薄吨v話》立足于全球文明革命的歷史高度,從文藝功能、目標和方向明確文化領導權和工農話語權的重要性,揭示了歷史的主體——人民在開拓現代文明社會的實踐活動中,也創造了打破壓迫的歷史機遇。以人民利益為宗旨的文藝因此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推動人民大眾完成了救亡圖存的任務,賦予新社會的人民性質并開拓了建設未來的發展空間?!吨v話》根據國內國際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形勢,當時文藝界的實際態勢,指出文化關系不可避免地與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政治、經濟、民族、階級矛盾錯綜交織。上千年來,反動統治階級及其仆從壟斷了文化權、話語權,勞動大眾處于失聲狀態,一些文藝對封建、資產階級的“缺點也給以同情甚至鼓吹。對于工農兵群眾,則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缺乏知心朋友,不善于描寫他們……倘若描寫,也是衣服是勞動人民,面孔卻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粣鬯麄兊母星?,不愛他們的姿態,不愛他們的萌芽狀態的文藝(墻報、壁畫、民歌、民間故事等)?!袝r就公開地鄙棄它們”。話語主動權存在于受剝削文化熏染的非工農知識分子意識形態領域,文藝往往夾塞著一些封建和殖民性遺毒,不十分清楚文藝為什么人的根本問題,不完全了解實在的歷史基礎和現實中國人民的聯系,扭曲地表現根據地人民群眾的形象和革命生活的本質。這種唯心史觀的傳達取消了人物作為社會關系承擔者的本質,消弱、泯滅、否定了人民的文化領導權、話語權。

《講話》揭示了文藝作品以訴諸感性的審美方式在思想觀念上爭奪文化領導權、話語權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和技巧,一切沒落腐朽的文藝的共同特點,就是藝術形式和反動的政治內容之間所存在的矛盾。作品內容越反動而又越帶藝術性,就越能毒害人民,對之就越應該排斥。有詩學性質的文藝創作必然呈現或濃或淡的主觀色彩,受被反映對象的制約,什么樣的世界觀、歷史觀、價值觀融入到文藝中,就會生活化地建立起某個階級、階層、勢力集團的文化權、話語權。人民文化領導權的建構和鞏固,“要求則是政治和藝術的統一,內容和藝術的統一,革命的政治內容和盡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著眼于普及(人民大眾掌握)、運用(結合實際)、提高(可持續發展),《講話》科學地確立了人民的文化領導權和話語權?,F代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體系,就是一個文化權力支配體系。代表人壓迫人的舊秩序的文化霸權必定在人民的抗爭反叛中被消解,新社會的文化合法

性存在于最大化人民的利益。文化主導權是人民政權建構中的一個動量因素,人民要奪取政權,必須奪取文化意識形態的領導權、話語權;為了保持并強化人民政權,必要時還要同卷土重來的泛濫的敵對的腐化意識形態文化展開長期復雜的爭奪、較量,樹立人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文化優勢,才能緊跟時代代表人民的利益,表達人民的精神訴求。

人民利益是《講話》精神跨時代的結合點,具有適應社會新的歷史條件的闡釋力,是先進的美學價值觀的核心構成,是當下文藝人民性追求的起點和文藝事業發展繁榮的靈魂。脫離人民利益及其具體社會歷史環境的純主觀藝術只會陷入社會觀與藝術觀相剝離的二元論,扼殺文藝承載的社會歷史價值生命。如何從“人民利益”的角度去認識文藝“在場”的中國當今社會現實,構成了人民利益和《講話》精神的雙重訴求。從實際出發,客觀分析存在的事實,認清中國的國情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重新研究每一個歷史階段的全部現實及各種社會現象存在的條件,才能把握相應的文藝、政治、社會觀念,才能給文藝的服務對象、內容、形式、功能重新定位,達到人民利益的重新驗證。

作為一定的上層建筑的文藝建立在特定的歷史現實關系的基礎上,并能動地影響與作用于歷史結構的演進過程。先進的文藝有對社會現實關系糾偏調整的內在規范機制,而落后文藝負面影響的風險積聚會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失衡的嚴重程度而日趨明了?!吨v話》指出:一切利于鼓勵群眾同心同德、反對倒退、促成進步的東西,便都是好的;而一切鼓吹群眾離心離德、反對進步、拉著人們倒退的東西,便都是壞的,強調動機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在當今社會歷史條件下,文藝中呈現某些什么狀態呢?正面價值精神力量弱化,對現實生存缺少歷史整體性超越,創新能力萎縮。在當今世界不平等的政治經濟結構中,腐朽意識文化的泛濫反彈,表征了毛澤東領導革命和建設重視文化領導權的必要性。站穩人民宗旨的基本立場,才能把握文藝“核心——邊緣”的不定結構,表征、實現社會和人的本質的豐富性和發展性。

當今文藝的服務對象特點也異于上世紀40年代。建國前,接受教育是少數人的特權,當時工農大眾“由于長時期的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統治,不識字,無文化,所以他們迫切要求一個普遍的啟蒙運動”。今天的人民群眾主體是解放后革命化、知識化中成長的,尤其是改革開放環境中成長的一代,生活水平和文化素養變遷,有較廣泛開闊的知識視野、活躍的思想;薄弱地方是不夠透徹全面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狀,缺乏十分嚴格的社會生活斗爭實踐。防止“和平演變”的實質是始終保持政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防止執政者及其后備力量——青年一代脫離并凌駕于人民群眾之上的問題。認不清人民大眾的時代特點,那么文藝真成了毛澤東所說的“提高工作就是無的放矢,就是離開了為人民大眾的根本原則”。跟著解決如何表現對象的問題,那就是塑造建設和諧社會的人物形象,描繪人民大眾開創現代化的新的世界生活實踐,是21世紀文藝的強烈的社會歷史責任。在以娛樂、實用為主流的消費主義意識形態和文化語境下,文藝絕不能迷失塑構“現實的人”的問題和前進的方向。很顯然,面向高新科技文化、知識經濟,利用傳統的和新的文化載體,如網絡文學、電子書的出現為服務人民建構新的文藝形態,運用多種藝術風格,藝術地表現人民在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不斷改善對更加高尚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文藝在形式、內容上表達人民利益的具體化。只有立足于社會歷史高度,分析今日國情政治、經濟、文化結構的各個現實層面,才能認清文藝萬象的支配因素。人民利益的變遷決定著社會政治經濟結構的改變,也最終決定了文藝的走向,《講話》的美學價值在此得到肯定評估。

人民精神具有巨大的歷史包容性,文藝的社會職能和效用要跨越文本自為的時空結構,隨社會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呈現出差異鮮明的針對性和時代性特征。堅持“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性質,這是當代文藝理論對《講話》當下意義的確認。在以革命與戰爭為時代特征的上世紀前半葉,文藝作為團結教育人民、打擊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積極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斗爭。在當今和平發展的時代,文藝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新型的和諧人際關系、和諧的經濟秩序,要“以人為本”,源于人民,屬于人民,貼近群眾的實際生活,應植根現實生活是審美表現對象的美學原則,為廣大人民的幸福自由、平等正義奮力張目,為人民艱苦奮斗來之不易的利益架構可持續的精神機制動量,升華人民物質文化需求的質量和水準,人民利益的生產才能規范文藝的合法化存在品質。文藝以其獨特的功能規范生活化意識形態領域和行為,與代表人民利益的歷史進步語境實踐命意,融匯為一種現實的精神生產力,在具體歷史條件下可轉化為物質力量,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人的一切創造活動的總和,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改革發展進步,成為人民利益和事業浩蕩向前的不竭的動力源泉。

每一時代的現實無法復制?!吨v話》蘊含豐富的與時俱進的社會文化信息資源和藝術細胞,充滿創造性的審美闡釋力,與鮮活的人民歷史實踐聲氣相求、息息相通。訴求人民利益的文藝是積極參與的“場在”,不可能被凝固化預設或機械重復,歷時的規整重視對人民利益的無限尊重意識,深入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形態構成,必須是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滿腔熱情來為人民說話,“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文藝形質的突破都提供了理論生存的思維時空,架構出活力盎然的人民文藝精神,在根本趨向上叩詢公平正義、自由幸福的人民性歷史存在。當今世界一些老黨、大黨喪失長期的執政地位,一個根本教訓在于不代表人民利益,失去了人民的擁護。鮮明的對比,沉甸甸的擔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中,“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講話》因其人民利益的訴求熠熠生輝,文藝也愈任重道遠。

猜你喜歡
講話文藝利益
回音壁:這篇文我很喜歡
1942,文藝之春
I Love You, Dear China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現代都市里文藝青年們的 困惑、掙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藝
講話慢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鏈的終結?
節日暢想曲
變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