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社會在現代化中作用探討

2009-04-21 03:59
當代學術論壇 2009年2期
關鍵詞:市民現代化政治

王 醒

摘要:市民社會的發展能從政治、經濟、文化、包括人本身等多個角度對現代化產生重要影響,是透視并檢驗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

關鍵詞:市民社會:現代化

市民社會在對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檢驗和反思中,不僅在技術層面上有利于全方位的分析,同時,市民社會的內涵之中就包含了相應的現代性特征,還具備了促發現代性特征的能力,所以市民社會本身的誕生和發育就標志著現代化的發展水平。不僅如此,市民社會的發展狀況還能從政治、經濟、文化、包括人本身等多個角度對現代化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市民社會是透視并檢驗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

一、市民社會與現代化概念探析

關于現代化的概念,國內外學者基于不同的思路曾有不同的定義。亨廷頓認為,“現代化是一個多層面的進程,它涉及了人類思想和行為所有領域里的變革”。而金耀基先生綜合西方學者的看法,歸納出更強實用性的六條標準:工業化;都市化;普遍參與;世俗化;高度的結構分殊性;高度的普遍成就取向。借助于中外學者的闡釋,得出了現代化的一般定義。即現代化是一個具有世界普遍性的革命性形變過程,它表現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心理等多領域從傳統向現代的變遷,并且具有工業化、民主化、都市化、社會分化和社會流動、知識化和非等級化等特征。

選擇市民社會作為檢驗現代化水平的視角和窗口,一方面是因為市民社會與現代化在內涵層次上顯現了較高的吻合性,從而具備了可分析性;另一方面,市民社會與現代化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則是關鍵原因。

市民社會源于西文中“Civjl Society”一詞,科學的理解市民社會的內涵必須從三個層面展開,首先是市民社會的描述性意蘊,指以具有獨立自主性(相對于國家權力)的個體為基本單位、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契約關系為中軸的社會交往形式和生活方式,最早形成于16世紀中后期的西方。其實指的是一個與國家構成分離性結構關系的獨立領域,在市民社會中個體之間相互承認、相互信任和尊重從而達成個體意義上的自由、自主和平等,其內部包含了私人產權、市場機制和獨立于政治國家的私人社團等三大要素,從這個意義上說,市民社會是商品經濟社會的基礎和標志。最后,市民社會中張揚個人權利和社會權利,強調對國家權力實行有效監督,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穩定等特征則是市民社會的價值性意蘊。

二、市民社會在現代化過程中的作用

從內容上講,現代化可分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人的現代化等多個方面。而市民社會本身也包括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等多領域的豐富而完整的結構。因此,用市民社會來分析現代化,其結果能更全面地反映現代性要素如何才能在物質、制度和觀念的層面展開,為各國尤其是后發國家的現代化道路提供借鑒。

經濟現代化是現代化的動力,市民社會的契約精神和自治能力、自律習慣是經濟現代化乃至整個現代化中制度和意識形態根本性轉變的基礎。商品經濟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自由經濟,因此商品經濟下經濟自由和秩序的平衡需要規范。而市民社會作為社會自組織系統,是一種以普遍的契約關系和契約精神建立起來的保證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的自治領域。個人和組織在廣泛而頻繁的交往活動中培養出自治和自律的習慣,獲得自治和自律的能力。具有了自治和自律精神的個人和組織就能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自我規定活動范圍、自我約束活動行為,從而獲得自由自主的、自利和他利相對平衡的經濟發展。另外,市民社會為商品經濟的發展爭取了生存空間。市民社會中的自由觀念和政治參與的理論論證了國家公權力存在著統治邊界,對屬于私人領域的經濟活動,國家應該盡可能的少涉足。對國家公權力邊界的規范和對經濟活動的自主管理,都與市民社會在理論和實踐中的價值和功用直接相關,它為商品經濟的發展爭取了生存空間。

對于市民社會之于政治現代化的作用,美國學者戈蘭·海登曾說:市民社會可以使個人按照民主的方向進行社會化。市民社會雖不是憲政民主的充分條件,但活躍的市民社會卻是憲政民主的必要條件,因為市民社會具有建構二元權利結構和政治參與的功能。市民社會能以現實的存在與“強國家、弱社會”的權力失衡狀態相抗衡。市民社會抗衡“強國家”的每一點勝利,都將積累起建立民主政治的基礎。隨著市民社會的發展、壯大和自身組織能力的增強,它將來自民間的、單個的資源與能量匯聚起來進行政治參與,對政治系統、特別是政府官員形成強大的社會壓力,使其始終在憲政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力,從而對政治權力起到約束與制衡作用。另外市民社會通過合理、有序的政治參與來進行利益表達,使國家在進行決策時會充分考慮市民社會的利益要求。市民社會與國家之間理性而有效的溝通,就確保了政治穩定和政治體制的良性運作。

社會的現代化表現出社會資本驟增、社會分化程度加大和社會流動性明顯增強等特征。市民社會對于社會現代化的意義主要源自其自治的、平等的特征。市民社會為社會現代化積累了豐富的資本,市民社會作為介于國家和家庭之間的領域,它內部的自我管理既不是以血緣為紐帶,也不是以國家強制力作為秩序來源。市民社會的主體,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是自我利益的決定者,而且他們利益需求的滿足必須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才能得以完成。也就是說,市民社會的主體必須自覺地促進自利和他利的平衡。這種平衡的獲得就要求人們的交往和合作以信任為基礎,把自律、寬容和妥協作為普遍性的交往習慣并不斷將其內化,從而在保持個體差異的前提下達到較高程度的社會團結。市民社會長期的自我治理能夠提升社會成員的自律意識和自治能力,并據此增強社會資本的儲量。社會資本越是雄厚,社會相對于政治系統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就越強,就越接近社會現代化的標準。另外,市民社會還促進了社會的分化。市民社會從強國家的控制下獨立出來,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復制或分裂,而是包含了功能變化的分化,新分化出來的因素必然有更大的容納能力,而不是重復以前的原始功能。在市民社會內部,利益獨立而又互有差異的個人和組織,在結構功能上對市民社會又進行了一次分化。從這個意義上說,重視個體的、特殊利益的市民社會,解構了專制政治統治下的同質社會,促進了整個社會系統的分化。經歷了分化之后的現代社會具有“結構彈性”,能夠容納多樣化的意見,并逐漸具備了創新能力以保證社會的持續發展。再者,市民社會將契約關系作為原生秩序。并且通過市民社會對政治、經濟等其他領域的影響進而擴展成為政治秩序和經濟秩序的基礎。契約以自由為前提。處于契約關系中的各方之間是平等的業緣關系,就消解了血緣、地緣等因素對個體的束縛力,個體和組織都可以憑借其成就在原有的社會地位上發生流動。社會流動性的增強。能夠促使每個社會成員積極地融入社會,融入競爭,發揮才智,勤奮上進,努力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來促進社會的進步。市民社會促成了社會分層和社會流動的有機結合,能夠兼顧現代社會對穩定和活力的雙重需求,塑造出完全不同于傳統社會的新景象。

市民社會最初的誕生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但市民社會對于現代化進程也體現了不可或缺的意義和作用。市民社會極力主張權利、社會至上,是政治參與意識的培育和實踐基地;市民社會能夠通過自治養成社會成員的自律習慣,并積累起信任、合作、互惠的社會資本。所以即使承認現代化的理性制度安排和終極目標的實現需要多方面的條件,也無法忽視市民社會在上述功能的支持下對現代化的作用既具有深刻性又不乏集約化的特征?,F實環境注定了后發國家的現代化道路不可能再擁有從容的資本,當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等現代化目標以重疊的方式擺在后發國家面前時,積極培育市民社會無疑是一個明智選擇,這也算是我們從西方現代化道路中汲取的重要經驗吧。

猜你喜歡
市民現代化政治
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現代化新篇章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辦公室政治
第1課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送清涼
氣溫驟降 杭州市民溫泉裡涮火鍋抗寒冬
講政治要防止幾個誤區
我的女巫朋友
“意義”的問題所在
重慶市首屆市民健康知識有獎競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