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分析

2009-04-21 03:59
當代學術論壇 2009年2期
關鍵詞:時滯階層差距

張 江

摘要:從促進公平收入分配的角度出發,個人所得稅的費用扣除標準應當考慮物價上漲和經濟發展因素、地區差異因素。在實現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的指數化時,應當區分收入級次決定是否設置人為時滯,使稅收的自動穩定經濟功能服從于保護中低收入階層。應當因地制宜的確定費用扣除標準,以同時達到保護中低收入階層和支援不發達地區的目標。

關鍵詞:費用扣除標準;物價水平;地區差異

個人所得稅是我國財政收入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稅種,在政府實現公平收入分配的各項政策中處于核心位置。個人所得稅的費用扣除標準,關系到個人所得稅的納稅范圍、收入數量,更關系到稅后公民間的收入差距。既然要利用個人所得稅促進公平收入分配,就必須對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進行探討,使之更加科學合理。

當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總體上是“一刀切”式的全國統一標準。2006年開始,個人所得稅的費用扣除標準從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8年又提高到2000元。這種費用扣除標準,雖然考慮到了物價上漲和經濟發展因素,但并沒有形成一個長效調整機制,在調整過程中,必然難以做到規范和準確。至于地區差異因素,不是考慮不充分,就是根本不與考慮。這樣固然簡化了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征管工作,但是對它調節收入差距、促進公平收入分配的固有職能卻構成了嚴重的削弱。下面,就從物價上漲和經濟發展、地區差異和配合國家政策兩個方面對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進行探討。

一、物價上漲和經濟發展因素

從1994年制定現行稅制開征個人所得稅到現在,物價明顯上漲。1994到2007年度的消費物價指數和通貨膨脹率如表1所示。

2007年以來,通貨膨脹開始席卷中國內地。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1%,拉動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是食品價格。前三季度,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0.6%。其中,糧食上漲6.3%,蛋上漲26.2%,肉禽及其制品上漲29.1%,水產品上漲4.6%,鮮菜上漲3.0%。生活資料的大幅上漲加大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2008年1月份,全國CPI指數上漲7.1%,2月份更是創下了11年來單月最高增幅,上漲8.7%。也正是出于物價上漲方面的考慮,調高起征點(應為免征額,即費用扣除標準)的措施才得以落實。與物價上漲幅度相比,個人所得稅的費用扣除標準的調整是明顯滯后和不足的。財政部長謝旭人吁提高個稅起征點,抑制物價上漲。。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在線調查(1879人參加)顯示,只有3.9%的人支持“優先給富人減稅”的觀點;而64.0%的民眾認為,“提高個稅起征點,讓中等收入人群應對物價上漲”的需求更為迫切。調查顯示,大多數民眾能接受的個稅起征點遠遠高于現行的2000元。44.4%的人認為起征點應該定在5000元。25.8%的人希望以3000元作為起征點,16.8%的人認為4000元比較合理,僅有10.8%的人愿意維持現有標準。

為了使個人所得稅的課征不至于課及基本生活費用,影響公民正常生活,其費用扣除標準應當隨物價上漲進行相應的調整,王俊杰等(2007)認為提出應當建立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指數化調整的機制。

個人所得稅的指數化調整主要是針對免征額(也就是費用扣除標準)的調整和納稅級次的調整。將免征額上調當年的納稅優惠政策與基年政策一致;對納稅級次進行調整是避免通貨膨脹將納稅人上浮至更高的稅率檔次。

以2008年1月獲得的勞務報酬所得為例,現行稅法規定當每次收入額不超過4000元時,可扣除800元記為應納稅所得額,當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時??煽鄢杖氲?0%。進行免征額的指數化調整:

4000×(1+50,88%)=6035.2

800 x(1+50,88%)=1207.4

即指數化后可將稅法敘述為:當每次收入不超過6035.2元時免征額為1207.4元,當收入超過6035.2元時,免征額為收入的20%。

調整后的影響:(1)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個人所得稅進行指數化調整后,短期內對于財政收入的沖擊不可避免。但是,對中低收入階層基本生活費用的保障,應當優先于單純保障財政收入。況且,從中長期來看,稅收的減少構成公民的收入增加(主要是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增加,而他們的邊際和平均消費傾向都是比較大的),進而引起他們消費的增加,通過乘數效應大幅度提高國民收入,也就是稅基,反而會增加財政收入。

(2)對自動穩定機制的影響:稅收是自動穩定器的組成之一,當經濟高漲時,累進的稅率會征收人們更多稅款;在經濟衰退時,又因納稅級次而自動降低人們的稅負。有學者注意到,對稅制進行指數化修正會削弱這一機制的效果,不利于經濟的自我恢復。王俊杰等(2007)認為,對此在對稅收進行指數化調整時可以人為設置時滯和調整起點,即對某年稅制指數化調整以上一年度的通貨膨脹率為依據或僅對通貨膨脹率超過某一數額的部分進行調整。筆者則認為,應當在較高收入級次的指數化調整上人為設置時滯和調整起點,對較低收入級次則不必如此。因為中低收入階層來說,他們的絕大部分(甚至是全部)支出都要用于維持本人和家人的正常生活,不會因為經濟的高漲和衰退產生明顯改變。在個人所得稅的指數化調整上人為設置時滯和調整起點,若波及中低收入階層,除了增加他們的負擔。不會對穩定經濟產生明顯的穩定作用。反之,如果因為人為設置時滯降低了他們的消費支出,只能降低他們的生活質量,在事實上損害公平目標的實現。如果降低了他們在子女教育上的支出,妨害了他們的子女在未來獲得較高收入能力的形成,更會產生貧困世襲的惡果,在長期內危害公平。

二、地區差異因素

眾所周知,我國的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在經濟發展上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例如:1978年至2005年,東部GDP占全國比重已提高了11.8個百分點,而包括西部在內的其他區域所占比重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5年全國農村全面建設小康實現程度達到28.2%,比上年提高6.6個百分點。而與此同時,東部地區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的實現程度為47.6%,而西部僅為1.3%,兩者差距懸殊。

為了改善這種局面,實現共同富裕,國家對西部地區采取了以轉移支付為主的一系列的財政經濟扶持政策。在這種大背景下,云宗元(2005)提出應當堅持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全國統一,以創造公平的稅收環境。他認為減除費用標準全國統一,是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差距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平等的權利義務關系。如果減除費用出現地區差異,富裕地區定得高,貧困地區定得低,不但起不到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反而會進一步加大不同地區,特別是東西部地區之間個人稅后收入的差距,形成逆向稅收調節。減除費用標準全國統一。有利于人才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動,有利于為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創

造公平的稅收環境,也符合國際通行的做法。

實際上,以上看法雖然看到了個人所得稅應當具有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卻忽視了不同地區的必要生活費用由于物價的巨大差異而差別很大。東部發達地區的物價遠遠高于西部不發達地區,同樣的月工薪收入,在西部地區算是中等收入甚至是高收入,在東部地區,尤其是上海、深圳等地,維持基本生活也是捉襟見肘。因此,關于個人所得稅的費用扣除標準是否全國統一,應當從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主要是支援不發達地區和保護中低收入階層兩方面因素。

(一)支援不發達地區因素

目前我國經濟的地區差異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程度。利用財政手段加快中西部發展,縮小地區差異,實現共同富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作為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稅,個人所得稅無論是在調節區域之間的收入差距方面,還是在調節個人收入差距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若僅僅考慮從發達地區集中更多資金幫助不發達地區,的確應當維持現行制度:全國統一個人所得稅的費用扣除標準,而且應當盡可能的以不發達地區的基本生活費用為準制定個人所得稅的費用扣除標準。

(二)保護中低收入階層因素

問題絕對不是象上面考慮的那樣簡單。需要政府通過個人所得稅調節的,不僅是區域之間的收入差距,還有居民個人之間的收入差距。從某種意義上說,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為,實現各地區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的共同富裕。

不發達地區的中低收入階層需要政府的支持,發達地區的中低收入階層也需要政府的保護。若把在全國統一個人所得稅的費用扣除標準作為前提,政府必然陷入兩難境地:若以發達地區的物價水平為依據確定費用扣除標準,必然會導致不發達地區的絕大部分人根本無須交納個人所得稅,嚴重影響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和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進而通過減少當地對低收入階層轉移支付的資金和減少中央政府對不發達地區轉移支付的資金,間接影響不發達地區政府扶助當地弱勢群體的資金兩個方面削減政府調節收入差距,實現公平收入分配的能力和力度。若以不發達地區的物價水平為依據確定費用扣除標準,又難免在征稅時課及發達地區中低收入階層的基本生活費用,也不利于促進公平收入分配。

如果政府在上述兩種費用扣除標準之間進行折中,也無法很好的同時達到既調節地區差距,又保護了中低收入階層這兩個目標。不但不能同時達到兩個目標,恐怕一個目標也不能達到。而這兩個目標,又必須同時達到。

(三)對策

要同時達到支援不發達地區和保護中低收入階層兩個目標,只能放棄全國統一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這個前提。經濟發達程度不同的各個地區(似乎可以以省級行政區為準)分別確定費用扣除標準,所考慮的僅僅是基本生活費用部分。與現行制度相比,不會嚴重影響政府從發達地區獲得的個人所得稅收入,鑒于個人所得稅的40%歸地方所有,中央政府獲得的個人所得稅收人又僅有一部分用來支援落后地區,所以不會明顯減少從發達地區獲得,用于支援不發達地區的資金。與此同時,與現行制度相比,卻可以更好的保護發達地區的中低收入階層。況且,發達地區的中低收入階層有了更高的實際收入,可以擴大消費,促進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從而有更多的資金用來支援不發達地區。

三、結論

綜上所述,為了使個人所得稅的費用扣除標準能夠促進公平收入分配,應當:(1)實行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的指數化調整制度,在較高收入級次(似乎可以設計為平均收入的5-10倍)的詞整中可以設置人為時滯和調整起點,以實現個人所得稅自動穩定經濟的功能。在較低收入級次的調整中,不應設置人為時滯和調整起點。目的是保障中低收入階層的基本生活。(2)鑒于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之間的巨大物價差別,以及由此導致的基本生活費用的巨大差別,應當實行經濟發達程度不同的各個地區分別確定費用扣除標準的制度。在支援不發達地區的同時保證個人所得稅不課及發達地區的中低收入階層的基本生活費用。

猜你喜歡
時滯階層差距
時滯非線性復雜動態網絡的牽引自適應控制同步性
不確定時滯系統的整體控制穩定性分析
不確定時滯系統的整體控制穩定性分析
中立型隨機時滯微分方程的離散反饋鎮定
19世紀20年代不同階層的民國女子影像
大眾富裕階層如何理財
課桌和電腦的差距好大
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
混雜型離散時間脈沖時滯Hopfield神經網絡的多穩定性分析
幻想和現實差距太大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