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地緣政治看石油危機

2009-04-21 03:59
博覽群書 2009年4期
關鍵詞:石油

高 原

這本書的英文版出版于2004年,而中文版出版于2008年,正值世界石油價格不斷創新高的時期:1月國際油價首破每桶100美元,3月15日達到每桶111元,4月15日達到每桶114美元,6月30日一度探至每桶143美元,7月7日回落到每桶142美元。高油價與同期發生的高糧價,引起各國各地區的嚴重關注,稱危機來臨一點也不過分。該書的出版時間恰恰滿足了人們了解石油供求的愿望。這大概就是這本書暢銷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石油危機并不始于今日,20世紀70年代爆發的中東石油危機人們記憶猶新,只不過于今為烈罷了。中國的一些石油研究所,特別是中東石油研究所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成立的。這些研究機構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相比較而言,筆者認為,威廉·恩道爾的《石油戰爭》有其獨到的地方。這就是他的地緣政治取向,用以探究英美石油政治,其目的是探討長久的石油戰略。

在我國,地緣政治的名聲一直不好,原因是它與德國豪斯霍夫等人的地理環境決定論有關。它從種族主義和軍國主義出發,機械地搬用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和斯賓塞社會有機論的觀點,鼓吹“國家有機體”的觀點,認為國家是一個生物單位,向鄰國擴張,爭奪空間,使其生存是基本法則。豪斯霍夫本人的“大空間經濟”公開為納粹的對外侵略張目和辯護。其實,地緣政治遠遠不止這些內容。在西方,公認的鼻祖是哈爾福德·麥金德和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前者強調陸地的地理因素(即大陸心臟說),后者強調制海權。麥金德的理論對英國的中東政策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還有茲比格鈕·布熱津斯基,他的《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很著名。

姑且不論恩道爾是否就是一個地緣政治學者,但是因循英美學者及其政策制定者的地緣政治思路,這不失為一種現實而獨特的方法。

讀了恩道爾的這本書,筆者收獲多多。

以英美兩國為首的世界主導地位的爭奪引起各種政治、外交斗爭或戰爭,看似紛亂無章,如果用石油這個紅線來貫穿,這些孤立的事件就有了相互關系。就如作者所說,石油政治決定世界新秩序。無論是亨利·基辛格和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等洛克菲勒家族的御用政客制定的“現實政治”政策,還是由迪克·切尼等一小撮華盛頓鷹派制定的新保守戰爭與征服計劃,要理解這些美國的外交政策和權力信條,就必須追溯他們思想的源泉,即英帝國的精英階層。

自從石油燃料代替煤炭燃料以來,石油的用途迅速擴大和發展。整個社會已經離不開石油了。在過去一百年里,控制石油和天然氣能源,是英美一切行動的核心。今天如果沒有了石油,任何國家必然面臨經濟災難。美國控制了石油,也就控制住了潛在競爭對手發展經濟的關鍵。正如亨利·基辛格在20世紀70年代所說:“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住了整個世界?!惫P者認為這就是中東石油國家和地區之間不斷發生戰爭的原因之一。

英美之間的戰爭和沖突,或者更準確地講,先是英國石油公司和倫敦羅斯柴爾德控制的皇家荷蘭殼牌石油公司之間的沖突;隨后在英國皇家秘密警察的支持下,英國這兩家石油巨頭與美國洛克菲勒所屬的標準石油托拉斯之間發生了沖突。無論是在墨西哥的坦皮科、阿塞拜疆的巴庫,還是美國中部的德克薩斯或加利弗尼亞,或是在波斯、摩蘇爾、羅馬尼亞,英美雙方圍繞著控制石油和由石油帶來的巨額財富,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其結果是,世界一直處在英美石油巨頭的壟斷和控制之下。

當然,控制石油的爭奪戰遠遠不僅在地區水平上。英美還有全球石油爭奪計劃。四處屯兵就是一例。

作者還分析了美國亞歐石油戰略對中國的影響。美國在科索沃、波蘭、保加利亞、捷克、格魯吉亞,還可能在烏克蘭建立一系列的北約基地,其目標不僅僅是對俄羅斯實施戰略包圍,還有就是讓北約能夠控制俄羅斯和歐盟之間的能源聯系。華盛頓現在的政策包含了一系列的“民主”制度的變動或政變,就像在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發生的“顏色革命”。為削弱中國對戰略性能源通道的防御潛力,華盛頓也把緬甸列為重要目標。改變制度的一個戰略目的。是為了切斷中國進入里海地區的通道,以便獲得包括哈薩克斯坦在內的里海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資源。

英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目的也是為了控制近東阿拉伯灣的石油資源。法德兩國正在鏖戰,英國卻將超過140萬的軍隊投入到了東方戰場。

越南戰爭的起因有各種說法,恩道爾認為,美國國防工業和紐約金融業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它們慫恿華盛頓發動了這場戰爭,因為軍事集結會給它們的利益提供一個政治上冠冕堂皇的借口。美國工業將發生重大轉變,多數產業將會因生產軍需品而復蘇。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的中心越來越多地轉向了軍事經濟,針對共產主義威脅而采取冷戰的借口,被用來證明花費千百億美元的合理性。軍費支出成了紐約金融業和石油業利潤的支柱。石油業這個19世紀英帝國的應聲蟲,披上了20世紀反共的外衣。

越南戰爭是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瑪拉、國家安全顧問麥克喬治·邦迪、五角大樓的官員和林登·約翰遜總統的主要顧問一起蓄意策劃的。這場戰爭一開始就注定毫無取勝的希望,只能解決經濟中國防工業部門的長期發展問題。華盛頓推理認為,為了阻擊所謂“共產主義”在越南的“邪惡侵犯”,美國選民應當可以接受巨大的戰爭成本,盡管美國財政將會因此而加大赤字,但國防工廠卻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

這就說明,每一場戰爭之后都有私人利益集團在起作用。例如,1974年中東石油價格再次上漲,其實是基辛格要求伊朗這樣做的,造成人為的石油危機。美國政府的許多高官都與石油公司有秘密關系:布什父子就是得克薩斯的石油商人;切尼曾經是世界最大的地質和石油服務公司哈利伯頓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賴斯曾是雪佛龍石油公司的董事;商務部長文斯是石油商人。

盡管核能是一種效率更高、花費更少的替代能源,但是福特基金會項目主持人弗里曼的研究提倡的是新奇且效率低下的“替代”能源,例如風力、太陽能光伏板和燃燒可循環廢料,而對核能進行了猛烈的攻擊,聲稱與核能發電有關的技術,理論上可以用來制造原子彈。該報告注意到,未來將挑戰石油而成為能源霸主的主要競爭者是核能,并警告說“由于核技術的發展,核能在世界上每一個地方都將快速蔓延,特別是快速核反應堆(快堆)和提煉濃縮鈾的離心分離機技術”。該項目確定了美國金融機構的“綠色”反核框架。一個名為“地球之友”的組織得到贊助,其最早期的行動是通過其反核行動對西德核工業進行突襲。1976年,地球之友的領導人霍爾格·斯特羅姆發動的早期行動之一就是“反對布洛克多夫核電站”大游行。實際上,這是為了石油集團的利益而采取的反核行動。在20世紀70年代,英美兩國牢牢地控制了世界的石油供給。他們認為,如果商用快速核反應堆和熱核反應計劃得以實現,核能技術將預示著世界能源供給可能將不受限制,核能將侵害他們的利益。

另外,作者還披露俄羅斯有一種秘密的先進找石油技術,甚至可以在原來認為沒有石油的地方找到石油。如果該技術能夠推廣,那么石油儲量日益減低造成石油替代能源(如生物燃料、煤變油)的壓力就將減小,石油開采有限論就可暫緩。

該書確實是關于石油政治的一本信息量大的好書。

猜你喜歡
石油
在石油中閱讀自己
石油PK太陽能
石油的價格
中共克拉瑪依市委宣傳部特約刊登
中石油獲伊拉克油田開發權
假如地獄里發現了石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