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文本在情境對話中悄然打開

2009-04-26 03:32陳愛紅
廣東教育·綜合 2009年4期
關鍵詞:大禹洪水爸爸

陳愛紅

在《大禹治水》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禹在外治水13年,曾經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但他一次也沒有進去看看。禹的兒子十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么樣子。

作者通過“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例來表現大禹為了治水顧大家而不顧小家的獻身精神。但在教學時,無論是引導學生抓住“13”“三次”“十多歲”等詞語的對比,來體會大禹一心為公的精神,還是通過朗讀體會大禹的無私奉獻,總覺得就著文字理解文字,如同隔靴搔癢,學生的感受和理解不深入。后來,聽一位老師上《大禹治水》,教者對這一段的教學處理讓我眼前一亮——

師:有一天,大禹的兒子看到鄰居家的小孩都有爸爸,想到自己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爸爸,他心中十分難受,就跑回家問媽媽,他會怎么問呢?

生:媽媽,媽媽,我有爸爸嗎?

媽媽(師扮,下同):孩子,你當然有爸爸。

生:那我的爸爸到哪兒去了呢?

媽媽:你的爸爸在做一件非常偉大的事,現在還不能回來。

生:爸爸想我嗎?

媽媽:當然想!

生:那他為什么一次也不回會來看我呢?就一次也不行嗎?

媽媽:孩子,爸爸非常想你,可是又怕回來看了你,舍不得離開你,那樣,就耽誤了大事。所以爸爸忍住對你的思念,一次也沒有回來。

生:那爸爸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呢?

媽媽:等到洪水被制服的那一天,爸爸就能回來了。

生:那洪水什么時候才能被制服呀?

媽媽:也許很快,但也許還要很久很久,但我相信,洪水總有一天會被制服的。

生:媽媽,我希望洪水早點被制服,那樣,爸爸就能早點回來和我們團聚了。

怎樣引導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這是我們一直都在探討的問題。這里,一段母子對話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走進了故事情境,走進了人物內心,體會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帶著學生在故事中走了一遭。幾千年前的故事一下子就離學生如此之近。

沒有斧鑿,沒有做作,但文本和學生一下子就來了個“親密接觸”。留給我們的啟示是:情境對話,有時不失為幫助學生打開文本的一扇窗。

猜你喜歡
大禹洪水爸爸
大禹除去水怪無支祁
洪水時遇到電線低垂或折斷該怎么辦
又見洪水(外二首)
“小大禹”來治水
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我和爸爸
Da Yu, inventeur des baguettes
洪水來了
論設計洪水計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