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路入境 激疑凝思 相機誘導

2009-05-13 08:09郝愛群
都市家教(教育交流)·理論版 2009年4期
關鍵詞:資產階級誘導革命

郝愛群

誘導,顧名思義就是誘發、牽引、點播或提示等。誘導藝術的玄妙精倫之處在于相機而行、暗示催生、激疑促思和點石成金,其運用之妙全在一個“機”字。時機,就是恰倒好處的時刻和際遇。

一、課堂教學中的誘導時機的產生的條件

1、要有科學的教學思路

正確的教學思路的形成總是以學生的學習實際為基礎的。正如講授“新航路的開辟”時,涉及諸如迪亞士到達好望角、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等基礎知識;涉及開辟新航路的動機與條件以及它的影響和對于這一歷史時間的評價等理性分析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關注的是上述問題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哪些可能會出現障礙,哪些可能會產生疑問,哪些可能會呈現認識的斷層,哪些可能會是思考的興奮點?根據上述推測與判斷,教師才著手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建構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認知邏輯的教學方案,并規劃教學操作流程。

2、要深刻領悟歷史的真諦并處理好特定的歷史現象

課堂教學中創設誘導時機是否成功,手段、方法、語言、神態固然重要。但是最為關鍵的內力還在于老師對歷史本身的感悟和洞察。比如,如何認識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產業革命,也是一場社會關系上的革命?除了工業革命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陣營----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外,從英國工業資產階級的民主運動和議會制度的改革,法國二月革命等歷史現象中,你能否看到工業革命后出現的在社會關系上更為尖銳和普遍的沖突與對立?你能否從基于手工工場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筑,在機器生產的工廠制出現后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等理論高度去說明自由主義思潮流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革命、改革、戰爭曾經盛極于19世紀中期前后的根源?等等。只有老師對于歷史問題有了深刻的洞察和領悟,才可能創設出具有“歷史味道”的誘導時機。

3、要善于運用誘導的藝術與點睛的方法

要從洞察教學環節、課堂動態、知識扭結等角度出發,或大處著眼,或小處著手,洞幽燭微,見微知著。如,為什么中國人最早發明了火藥、指南針,但當它們一旦為歐洲人所掌握,卻變成了殖民列強轟開中國大門的利器?雅各賓派授命于法蘭西民族危亡與大革命行將夭折的憂患時期,但是,當羅伯斯庇爾等革命家以其非凡的意志和有利的措施化解了迫在眉睫的危機之后,他們便必然要推出當時的政治舞臺,為什么?激疑是為了促思,而能否促思則取決于在設置問題環節上老師能否透過富裕哲理、動于情感地創設出特定的問題情境,并似隱似現、含而不露地為學生提供思維的切入口。

二、科學把握、適時介入

1、從思維角度上看,要注意思維形式的轉換環節

如在分析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時,在思考的起始階段,學生主要把理解聚焦于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上,這是由教材內容顯形性形式在虛偽上腦海中的刺激形成的,這是思維的聚合階段;而當老師進一步提出:既然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是導致內戰發生的根本原因,那么兩種經濟制度為什么能夠在美國長達一百多年的歷史上長期并存?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透過美國獨立戰爭前后不同時期所面臨的社會主題,如擺脫殖民枷鎖、爭取民族獨立;加強國家力量,促進聯邦鞏固;向西部擴張領土等,說明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尚未成為美國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此時是學生思維的往時縱向發散階段;如果教師能夠順勢在進一步誘導學生從工業革命在北美的拓展,西部開發的加快,特別是亞美利加河畔金礦被發現之后,出現的大規模人群遷徙等角度進行即時性橫向發散思維,那么,美國內戰何以發生于19世紀中期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最后,老師再回過頭來引導學生就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及其表現進行集中聚合思維,問題就十分透徹了。

2、從認知角度上看,要注意新舊認知的過渡環節

例如,法國大革命過程中何以會發生“熱月政變”和后來的“霧月政變”?對于這個問題的解釋,必須首先對于此前革命的里程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早在革命的第一次高潮之后,大資產階級就已經在推翻了波旁王朝的基礎上,掌握了政權,并實施了一系列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的措施,特別是頒布《人權宣言》并制訂了1791年憲法。照此,資產階級革命應該說已經完成了。但是由于法國大革命期間國際國內形勢的特殊性,致使法國不僅僅面臨革命被撲滅的可能,而且法蘭西民族危機也空前嚴重。在這種情況下,革命不得不向縱深發展,甚至在雅各賓派專政期間還采取了一系列以犧牲資產階級利益的非常措施。實際上這已經“超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目標與范圍。因此,當迫在眉睫的危機結束以后,當時法國的時代主題就是如何恢復正常的資本主義統治秩序。叫學生進行“新認知”就要設法與學生原有認識進行有機對接,在這個對接環節上,由于學生思維起始階段常常處于朦朧狀態,所以正是誘導的最佳時態,也是需要加大智慧投入并著意開發的關鍵區域。

3、從心理角度上看,要注意學生心理的轉化環節

在教師的誘導中,要善于創設、發現并捕捉學生心理活動的兩中轉化,如講到歷史上諸如“門羅主義”、“西進運動”、“圈地運動”等在學術上有不同認識,或諸如羅斯福新政、列寧的新經濟政策等有爭議的問題時,老師可以適當向學生介紹一點學術動態,或自己對上述問題的看法,使學生產生新的心理沖突或內在要求,以拓寬視野、推進思維。在課堂上當學生互相嘰嘰喳喳議論不息之時,正式教師實施誘導的切入點。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誘導,恰恰是推進學生思維順暢流動的助推器,也是促進學生思維符合邏輯推理走向的方向盤。教師對思維的認識和思維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學生能否機智地捕捉誘導良機,相機誘導,誘之有序,導之有度,最關鍵的源頭還在于教師對歷史本身的厚積、沉思、體味和感悟。

猜你喜歡
資產階級誘導革命
玉米單倍體誘導系XKY—1和XKY—2的選育研究
中國的出行革命
一類捕食食餌系統中交叉擴散誘導的圖靈不穩和斑圖
“危險的侵略者”
對時代觀視閾下《共產黨宣言》的思考
粉紅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1920—1927年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對民族資產階級的認知及影響
包頭智能停車誘導系統將建成
顏色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