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一份空間給學生

2009-05-13 08:09杜增琴
都市家教(教育交流)·理論版 2009年4期
關鍵詞:導學自學實驗

杜增琴

近幾年,我縣確定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定向示標----自學指導----自學督查----導學釋疑----合作探究----自主測評”。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都很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都愿意發表自己的見解,傾聽他人的思路,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逐步形成想學、敢學、能學、會學的學習品質。

幾年的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傳統教學的實質:忠誠學科,背棄學生;著重表演,沒有觀眾;追求效率,忽視意義。而現在的教學是權利的回歸,關系的平等,認知方式的改變,使學生找到更多的興奮點,在學習中獲得了情感體驗,得到被人欣賞的心理滿足以及承擔學習責任的需要?,F就“導學釋疑”在教學中的操作談一些體會。

教師在這一階段必須明確三點:一是導的內容,學生自學過程中不懂或沒有掌握的知識;二是導的要求,嚴格執行“課標”,不能就題講題,應該注意尋找規律和方法;三是導的方法,先“兵教兵”,然后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若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再進行更正、補充或釋疑。

在導學釋疑階段,先由學生提出問題。學生的實際狀況不一,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也不一,在《乙酸羧酸》一課上,學生在自學時出現了大大小小二十幾個問題,有涉及初中酸的通性、乙酸物理性質的,有涉及強酸制弱酸的,有涉及酯化反應實驗裝置的。還有一些學生提出甲酸的結構特點,在它的結構中存在多種官能團,因此會有相應的性質。作為教師,我盼望有這么多的學生能提出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如果說我們的啟發式教學成功,那只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基礎上前進了一小步,只為學生打開了半扇窗,而課堂的實驗證明,有策略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真正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都會熠熠發光。

當然學生的學習更多地講究方法和策略,教師在明確導的內容之后,更要注重導的方法,教師必須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化學不同課型上,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是不同的。

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學習中,要注意概念的形成過程,重點引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1)把握內涵,搞清外延;(2)分層剖析,反復推敲;(3)咬文嚼字,抓住關鍵。當一章或一個系統的知識完成后,教給學生編織概念之間的網絡圖。

在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中,讓學生體會到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等方面的關系,使學生逐步形成學習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化學計算的學習中,不要死板地套用公式或將計算公式化,引導學生抓住各類計算間的內在聯系,對于一些題型可在“巧解”上下工夫,使其思路簡明、步驟簡化、運算簡單。

在化學實驗的學習中,督促學生練好實驗操作基本功,讓學生掌握要領,模仿操作,養成習慣。同時教給學生觀察實驗的技巧,明確實驗的目的,抓住重點,全神貫注,“觀”“思”結合,以“思”促“觀”,以達到實驗的最終目的。

在問題的處理上,教師必須明確自己的身份,不是課堂教學的“主演”,也不是“導演”,不要習慣性地滿足于面面俱到地講授而剝奪學生發表意見的機會。若教學中只有教師的“獨白”,而沒有與學生的“對話”,也就沒有了學生思維的主動發展。在導學釋疑階段,更多地聽到“老師,這個問題我來講”,“我想試試”……這就是“兵教兵”階段,會的學生發表意見,教不會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得到強化和提升。若解決不了的問題或學生普遍性的疑難問題,教師應提供方法,給予指導。

課堂上我和我的學生們探討了很多疑難問題,也做了好多課外的實驗,如軟皮蛋的制作、酸雨pH的測定、人呼出二氧化碳是空氣中的還是肺泡中氣體交換的產物等。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化學的思想,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在遇到問題時,能大膽地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然后制訂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作出解釋或得到結論,并進行反思與評價等。大量的實踐證明,只有學生真正建構起自己的理解,學習才富有實效。

猜你喜歡
導學自學實驗
聲波實驗
關于植物的小實驗
我是小導游
最酷的太空實驗
讓合作探究走進實驗課堂
告讀者
怎樣培養自學的習慣
編者按:
編者的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