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職業教育的困境與出路

2009-05-13 08:09周永吉
都市家教(教育交流)·理論版 2009年4期
關鍵詞:職教困難辦學

周永吉

職業教育的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如何克服困難謀求發展?這是許多人士十分關注的問題。本文想從學校管理者的角度,結合當地現狀,也就是從學校的角度來作些思考,這對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和勞務培訓機構來說可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笑迎困難,振奮精神。眼下職業教育發展面臨著許多困擾,校長們都覺得辦學困難,壓力很大。面對這樣的

形勢,我想精神上不能垮,而要更加振奮。這決不是說大話或空話,因為困難是客觀存在的,與其怨天憂人,萎靡不振,不如抓住國家投巨資給政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扶貧勞務培訓。農村勞動力過剩和勞動技能水平底下也是客觀存在的因素,農民在外出打工時也渴望擁有一技之長。因此只要我們笑迎困難,振奮精神,找準發展職業教育所面臨的死穴,對癥下藥,這樣才有利于調整辦學策略,用自己的智慧感染和鼓舞學校的教職員工,也有利于自己身體健康,總之更有利于克服困難。

為什么用“笑迎”二字?因為:1.如果我們站得高一點來看看,現在確實碰到了一些困難,但總的說來并不是壞事,說明國家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提高了,人民的教育需求提高了,是社會進步、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困難;2.它給我們提供了更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從哲學上講,發展不只是量的增加,還包括質的提高。我們可以乘此機會進行學校結構設施調整、專業調整、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質量;3.我們看到各級領導部門正在制定政策,采取措施,積極扶持發展職業教育。

二、困難的表現和癥結。困難主要表現在辦學的三個相互聯系的環節上:招生、辦學條件、畢業生就業,尤其是招生難和畢業生就業難。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無須再作贅述。但困難的癥結在哪里呢?是領導者不重視嗎?或許在某些地區、某些部門是,但總的說來不是。那么,去責怪老百姓鄙薄職教、不愿讀職教嗎?則更是大錯特錯了。老百姓是很實在的,他看到現在用人要高學歷,社會上失業、待業的人又那么多,中職生就業難,普高在發展,國家又在擴招高校生,所以總想自己的子女上普高,進大學,不得已而求之才讀職校。這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不要去苛求老百姓。所以,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我們自己,這就是職業教育辦學的某些方面與我國社會、經濟、生產技術、教育發展的現狀不相適應。例如,職業技術學校辦學模式比較單一,缺乏職前職后的溝通;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與經濟和技術發展有所脫節;課程在相當程度上還是終結性的,服務于學生第一次就業,使學生缺乏發展和適應變化的能力;學校的運作機制有的也沒有轉到市場經濟的機制上來,群眾還沒有真切的感受到職業教育帶來的好處等等。我們可以看到,在差不多相同困難的大環境中,有些學校還是辦得不錯的,甚至是很好的。如果考察一下這些學校,他們的成功往往是靠了改革,把上述列舉的一些問題解決得較好的緣故。

三、出路。改革發展職業教育使職業教育再發展的出路在哪里?要上下齊努力,相輔相成。上面,特別是教育領導部門要爭取拿出些有利于職教發展的政策措施來,因為有些問題不是一個學校,一個校長好解決的。但作為學校卻不能消極地等待,要積極去闖,去改革,你越是這樣,就越會有機會。而且,有時候上面的政策正是總結了學校的經驗而提出的。所以本文從學校的角度提出幾點思考:

(一)積極開展技能教育和創業培訓,切實結合當地現狀,尤其是農業職業教育和城鎮中第三產業的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發展具有促進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個性發展的功能。辦好職教要結合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群眾需求和國內甚至是國際的用人市場的需求。接受過職業教育或培訓的勞動者必須有一個工作崗位,職業教育的功能才能實現。過去就是靠安置就業?,F在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所以一方面還是要腿勤、嘴勤,善于“推銷”,幫學生找“婆家”,另一方面則需要把創業培訓提上日程。

其實,在農村職教,特別是農業類職教中,創業培訓早就開展了。開設家庭經營專業就是一例。學生畢業后(甚至還在學習中)在家庭中種植或養殖,自己還負責管理和營銷。如果市面做大了點,還要雇幾個幫工。所以這里所謂的創業,就是指開個小作坊、維修店,辦個小農場、畜牧場。自己給自己創造工作崗位,也為他人創造工作崗位。這是我們職業學校畢業生能做到的。創業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培養創業所需要的心理品質,如自信心、不屈不撓的精神、既謹慎又敢冒險等;掌握創業必備的知識,如市場的、財務的、法律的知識等;給予創業過程的指導,如怎樣申請營業執照,如何籌集資金等;最好還能給創業者提供市場信息。

(二)積極搶占職業培訓市場。

我國職業教育迄今為止重心還是在學校形態的、長學制的、學歷化的職前養成教育上。這種職教模式對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是很有用的,適合青年早期的學生。所以它還會長期存在,并不象有些文章說的要取消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同時也要看到這種模式因其培養學生的周期長,對市場需求與技術進步的反應就不夠靈活,已日益顯出與市場需求脫節,畢業生就業困難等弊端,與日益增漲的培訓需求不相適應?,F代社會中,不論被動的還是主動的,個人可能多次轉換工作崗位,甚至改換職業。即使職業不變,崗位不動,勞動要求也會不斷提高。因此勞動者為了適應和改善職業生活,在他的勞動生涯中就需要多次接受培訓。我們還可以這樣算一算:一個人一生中接受學歷化的職教一般只是一次(有些人一次也沒有,他們接受了學術性或工程性的教育),而需要多次接受職業培訓。所以社會對職業培訓的需求總量是大大超過學校職業教育的。大部分地區把勞務輸出做為大產業來抓,西部大開發和我國進入WTO,都可能激發我國勞動力的流動,隨著勞動力流動加劇和勞務輸出事業的擴大,會帶動職業培訓的需求。

全國有些地方已初步形成培訓市場,但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介入的還很少。這些學校在教學場地,教學設備,專業師資方面都有一定優勢,學校應該有意識地搶占職業培訓市場,既可以使現有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又可以拓展中職學校的教育功能,逐步實現其職能的多樣化,使職教的辦學模式由學歷教育為主向學歷教育與培訓并重的方向轉變。教育行政部門要支持這種轉變。

(三)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這是辦學永遠要做的事和追求的目標,但現在特別要強調一下。需要大家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提高質量,重振職業教育的雄風。各所學校也要能創出牌子,取信于民。教改是一篇大文章,本文只是扼要提出:

1.當前特別要注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能強調我(指辦學機構)能做什么,我能培養出什么樣的人,而要強調需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培養出么樣的人。這種“需要”來自社會、企事業單位,也來自學習者個人,而且前者必須轉化為個人需要,才能構成對教育與培訓的切實需求。 2.改革的主要環節是專業(工種)設置、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3.在部分學校也可以進行學制改革試驗。

(四)積極抓好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兩頭。

這方面的工作要有點市場意識。有些學校已做得相當好。他們在招生時加強宣傳和組織工作,善于推銷自己的“教育服務”,上街道、進鄉村,到學校,請初三、高三學生來,布置學校成果展覽等等。

畢業生就業工作在平時就要做,一方面加強與人才市場、企事業單位的聯系,特別是東部發達地區用人單位的聯系,隨時掌握用工信息;另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創業培訓。學生畢業前的集中實習對他們就業有較大影響,學生學習和實習期間的生活更需要妥善安排。做好學生畢業后的推薦工作和就業信息服務工作。

猜你喜歡
職教困難辦學
新時代鐵路職教工作如何滿足職工培訓的需求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難中遇見團隊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工匠之師”從何而來
國際輸出是職教自信的具體體現
選擇困難癥治療儀
選擇困難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