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述王蒙的傳統哲學觀

2009-05-13 08:34許海麗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11期
關鍵詞:無為王蒙和諧

摘 要:王蒙是一個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作家,他的中和觀、無為觀、隱忍觀等傳統觀念,影響了他的為人處事及文學創作。本文通過對他的這三種觀念的闡釋,來簡單論述他的傳統哲學觀。

關鍵詞:王蒙 中道 和諧 無為 隱忍

在中國當代文壇上,王蒙無疑是一個很有成就,很有特色也頗有爭議的人物。2003年9月在青島舉行的“王蒙文學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圍繞王蒙的“綜合研究”、“小說創作”、“文學思想”以及“王蒙與古典文學”、“王蒙與新疆”、“王蒙與外國文學”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熱烈的研討。王蒙給人的感覺一直是一個積極活躍,充滿創造力,能夠推動中國文學進程的獨特的作家。對于王蒙的“少共情結”和文學“革命色彩”,人們已討論的太多。筆者想結合其人其作對他的傳統哲學觀作一個簡單的概括。

一、中和觀

傳統文化中有“貴和尚中”的文化精神?!昂汀本褪呛椭C與統一,“中”就是中道或中庸?!昂汀辈皇恰巴?而是一種雜多的統一?!昂汀钡淖罡呔辰缇褪侨寮宜鶚嬒氲摹疤汀本辰??!疤汀痹谡軐W上就是“道”?!昂椭C”是一種事物的理想存在狀態,而中庸則是實現“和諧”的途徑?!吨杏埂氛f:“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p>

王蒙在《文化性格漫談》中說:“積一個甲子的經驗,使我做出了‘一個中道或中和的選擇?!盵1](P282)王蒙的《雜色》就很能體現這種中道的色彩。主人公曹千里,騎著他那匹毛色混雜的老馬,自愿的發配到了新疆。一路上經過了荒涼的戈壁灘,經過了房舍和人家、小河和溪流、狗和蛇,還有雹子、雷雨和牧場。沒有強盜,也沒有間諜,沒有悲傷也沒有喜悅,沒有悲歡離合也沒有慷慨激昂,一切都是那樣平淡地進行著?!懊總€人和每匹馬,都有自己的路,它可能是艱難的,它可能是光榮的,它可能是歡樂的,它可能是驚險的,而在很多時候,它是平凡的,平淡的,平庸的,然而,它是必需的和無法避免的,而艱難與光榮,歡樂與驚險,幸福與痛苦,就在這看來平平常常的路程上……”[2]

也許在王蒙的觀念里,生活就是在這樣的合力作用下進行著。生活是雜色的,很好地調和它才會過得踏實、安逸、和諧。王蒙的新作《尷尬風流》中的主人公“老王”賦閑在家,他既是一個精神上、思想上的智者,同時又是一個生活上、人情世故上的弱者。他怨而不怒,急而不躁,憂而不傷,癡而不愚。他思索著玄學,發出屈原般的“天問”。問而無解,所以尷尬;既然無解,索性放下,于是“風流”。全書由三百個小故事組成,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這樣的構思,王蒙曾開玩笑說:“此書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劑良方”。王蒙一直很強調構建和諧社會,在他的觀念和作品里,構建和諧的良方無疑是“中道”?!爸械馈迸c“和諧”是王蒙中和觀的兩個方面。

評論家王彬彬認為,王蒙是“知道什么時候該前進,什么時候應后退;什么時候該發言,什么時候應沉默;什么時候說話應多加謹慎,什么時候說話不妨稍加放肆。知道什么時候既應說話又應顧左右而言他,什么時候既應說話又應單刀直入、痛快淋漓。知道怎樣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收獲,怎樣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報償”,堪稱“過于聰明的中國作家”的典型。[3]可見王蒙是很老道地把他的中和觀運用到了他的為人處世和文學創作中。

二、無為觀

在王蒙的新著《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中,王蒙專門用一章的篇幅來介紹他的無為觀。他用娓娓道來的隨筆式語言,結合自己幾十年體驗,剖析人生的各個環節,講述人行于世的種種道理。

王蒙論“無為”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漸次遞進的。第一個層次,也是最基本的無為觀,即“無為是有為的第一前提條件”。他說:“無為,不是什么事也不做,而是不做那些愚蠢的、無效的、無益的、無意義的,乃至無趣無聊,而且有害有傷有損有愧的事?!薄盁o為是效率原則、事務原則、節約原則,無為是有為的第一前提條件。無為又是養生原則、快樂原則,只有無為才能不自尋煩惱。無為更是道德原則,道德的要義在于有所不為而不是無所不為,這樣,才能使自己脫離開低級趣味,脫離開雞毛蒜皮,尤其是脫離開蠅營狗茍?!盵4]一個人能力有限,所以只能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過高的抱負或過于美麗的理想,拼著命非要去實現,會丟失許多可貴的精力和光陰。所以無為就是把有限的精力和時間省下來,去做自己該做的事,從而達到“有為”。第二層次,王蒙把無為說成道德原則,就是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自檢自律,要有自知之明,要冷靜客觀,不要頭腦發熱、妄自尊大而釀成悲劇。最后作者論定“無為”是一種境界,一種風格。他說:“對于我影響至深的一句話只有兩個字:‘無為。無為是一種境界,無為是一種自衛,無為是一種信心,對自己,對別人,對事業,對歷史。無為是一種哲人的喜悅。無為是對于主動的一種保持。無為是一種豁達的耐性。無為是一種聰明。無為也是一種風格呢?!盵4]至此,王蒙很系統地形成了自己的無為觀。

王蒙所提倡的無為觀與老莊哲學中的無為觀并不完全相同。老莊哲學本質上是一種取消的政治哲學和取消的人生哲學。老子的“無為”就是強調人要順應自然,要摒棄人工的東西,要“絕圣棄智”。莊子的“逍遙”追求的是一種絕對自由狀態,莊子哲學實際上是一種美學,它“關心的不是倫理、政治問題,而是個體存在的身(生命)心(精神)問題”[5](P111)。王蒙的“無為”和“逍遙”,則是一種超越的人生境界。王蒙改造老莊哲學的消極出世而成為一種積極入世的人生審美境界。他的“無為”是一種在積極入世前提下的“無為”,是一種積極進取的、超越的“無為”。

三、隱忍觀

王蒙一生可謂是坎坷。有人說,中國古代文人的許多曲折經歷,在他身上都重現了。一個14歲成為中共地下黨員的他,在24歲時被劃為“右派”;一個在19歲時就寫出名作《青春萬歲》的作家,29歲時被下放新疆睡地窩子;一個18歲擔任北京東四區團委副書記的“九品芝麻官”,48歲時成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這位不曾進過高等學府的文人,卻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任文化部部長。

正是這種大起大落的坎坷經歷,使他漸漸形成了暫且隱忍以謀未來的隱忍觀。在他的長篇小說《活動變人記》第一章借史太太之口講到中國傳統的人生哲學中有一種“忍”的斗爭訣竅:“忍一忍,讓一讓,退一步,把你放過去,把自己保住,事情就會慢慢地變化,最后你惡貫滿盈了,你完蛋了,但是我還存在著,我的力量積蓄起來了?!边@種“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隱忍觀在王蒙自述中也時有流露。他講“低調原則”,講“無為”,講“激情的抑制”,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他的隱忍觀。

王蒙的中和觀、無為觀、隱忍觀,其實說到底是同一個東西。中和的前提便是隱忍,隱忍下去便只能導致無為,而無為的結果不是無所作為,而是為了更好地積蓄自己的能力,中和自己的理想。

在談及人生經歷與創作的關系時,他說,作為一名作家,經歷過的一切事情,無論正面還是負面,都是創作的寶貴財富。在經歷了人生大半輩子的風雨坎坷之后,王蒙開始從外在的社會政治建構向內在的自我人格建構轉換。它標志著王蒙對傳統文化的皈依和認同。他的這種由外在向內心的退卻,不是盲目的,而是深得傳統文化之髓,是一種人生經驗的總結和人生智慧的獲得。在中國文化中,儒道互補、儒佛相融、佛道相通,不同價值系統互相碰撞溝通,最終達到融合統一。隱忍而至無為,無為而至大同,王蒙在一種平淡安然的基調中積極地建構著自己的和諧世界,不管是人生的世界,還是藝術的世界。

注釋:

[1]王蒙:《文化性格漫談》,選自《王蒙文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版。

[2]王蒙:《雜色》,收獲,1981年,第3期。

[3]王彬彬:《過于聰明的中國知識分子》,文藝爭鳴,1994年,第6期。

[4]王蒙:《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版。

[5]王蒙:《人文精神問題偶感》,載王曉明編《人文精神尋思錄》,上海文匯出版社,1996年版。

參考文獻:

[1]王蒙.雜色[J].收獲,1981,(3).

[2]王曉明.人文精神尋思錄[M].上海文匯出版社,1996.

[3]王彬彬.過于聰明的中國知識分子[J].文藝爭鳴,1994,(6).

[4]張學正.“理性的從容”——論王蒙的理性精神[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

[5]王蒙.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6]王蒙,陳建功,李輝.精神家園何妨共建[J].讀書,1995,(6).

(許海麗 濟南 山東教育學院學報編輯部 250013)

猜你喜歡
無為王蒙和諧
感動王蒙的一句話
這樣對待你,你還說他很好?
老子“無為”思想的價值研究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新課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
構建社會主義新型和諧勞動關系實證研究
對班主任管理的幾點看法
王蒙強調莫用網絡“瀏覽”代替“閱讀”
王蒙:繁華人生“尷尬風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