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校電子專業開發“校本教材”的創新思考

2009-05-21 01:56陸艷群
現代教育科研論壇 2009年12期
關鍵詞:校本教材職校教材內容

陸艷群

中職校電子專業校本教材開發前要明確教材開發的目的目和要求,根據學校實際,設備器材投入情況、學生就業方向進行編寫,做到有的放矢。多年的教學實踐,本人認為。

1.切勿盲目開發校本教材

傳統教材太強化多而全的功能,對入學的學生不分層次、不分將來的就業工種、不了解學校實驗室里面的情況而統一使用一本教材。正是因為傳統教材的這些不合理而產生的校本教材的開發,不是為了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而去增加教材。而是出現有許多學校在開發校本教材時,四處抄錄教材,其中結果作用不大,效果不好。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編寫人員對學生需要什么樣的電子技術知識不明白;另一方面是編寫校本教材時受到傳統教材模式的影響。即如果只是對用到的內容進行介紹,內容就顯得較少,再加上對用到的知識點把握不好,所以不能完成教材“量”的要求。筆者認為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是教材編寫人員要對電子技術理論知識的全面掌握和對電子實習、實際操作經驗的積累,然后認真去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并花時間到工廠去作深入的了解,掌握第一手編輯材料。

2.編寫要以“會用、實用、夠用”為原則

“會用、實用、夠用”是電子專業教學的基本原則,在電子專業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就應該充分肯定這一點。職業資格標準明確了相關的知識內容,因此編寫教材時可以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為指導,先構建出教材的骨架,在這個基礎是哪個可以融入相應的其他教材內容,包括傳統教材。

對于理論講解和實習的教材量究竟各占多少比例視各校具體情況不同,應按理論夠用、技能側重的指導思想,去選擇知識內容(安排的課時量,原則上“理論”不能多于“實習”)。融入傳統理論教材內容時應選出合適的章節,作出一些基本要求,該刪的則刪,用什么才選什么。融入傳統實習、實作教材內容時,要把握分寸,“理論”不得過深,對于復雜的理論原理可以概括性地進行通俗縮寫。實踐證明,中職校實習課可以體現一下這樣的特色:“不追求學科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和完控性,強調實用性,學以致用”。對與編寫的教材:學生能否會用相應的知識內容;相應的理論內容是否實用,是否最大限度地指導實踐;教材內容是否夠用;這些都不是一次就能把握準的,故教材的最后確定還有待實踐的檢驗。

3.注重開發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開發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主要是指教材要有針對性、實用性;本校實習設備的有無、設備數量的多少、教學條件好壞、教學水平高低、師資力量是否充足,這些差異都應該融入教材中,否則教材就沒有本校特色,也根本無法實施。

本校特色還在于學生就業工種方面,對電子組裝工廠而言;必要的知識是電子元器件的識別和檢測、儀器儀表的正確使用、焊接知識、簡單的電路原理和半導體基礎常識、硬制版的制作和電子電路的安裝。對電子產品檢測工和維修工而言:除了會組裝工的知識外,還應掌握電路識圖、音響、DVD、電視原理與維修。對進入變壓器廠當工人的學生而言:就是要把所有單相、三相低壓變壓器以及元器件里的各種高、中、低頻變壓器的原理、結構、檢測、繞制講透,從而體現教材的針對性、實用性。學校采用哪種教學模式,相應的校本教材也應不同。通過最人性化的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開發出實用性強的校本教材,讓學生學有用的、有效的、學能懂的,充分體現本校特色,最終實現提高學生技能,快速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目的。

4.注重校本教材知識點的銜接,發揮集體智慧作用

電子專業知識內容很多,涉及面廣,包括電子基礎、電子技術基礎、電子技能與實訓、電子電路識圖、音響、DVD、電視原理與維修等多門課程,在這些課進行有機結合過程中,要注意各章節知識點的銜接。有些課程是基礎,必須安排在前面章節,有些課程知識是獨立的,可以隨時進行教學。針對這一點可以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還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有些內容較枯燥,要穿插在興趣較濃的章節中。

校本教材的開發不是一兩個人能夠完成的,只有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團結協作,分工合理,并且融入多人的教學實踐中,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并上升到理論后,才能不斷完善,只有這樣,編寫校本教材才能成功有效!。

收稿日期:2009-12-02

猜你喜歡
校本教材職校教材內容
整合教材內容,為寫作教學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的比較及啟示
高中歷史必修與選修教材內容融通之初探——以選擇性必修一的復習課為例
我的職校我的夢
基于企業需求的職業學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開發的探討
對流動兒童豎笛校本教材內容選擇的思考
開發詠春拳校本課程,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
五年一貫制大專階段二外日語校本教材的研究開發
職校數學翻轉課堂教學探索與實踐
關于高職院校國學教材內容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