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課堂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

2009-05-21 01:56李衛星
現代教育科研論壇 2009年12期
關鍵詞:課程標準師生環境

李衛星

【摘要】課堂教學的管理是讓課堂教學順利實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證。由此,我們的課堂管理應注意;師生關系的準確定位; 以人為本,尊重差異,形成意識; 創設合理環境,形成創新的氛圍。

【關鍵詞】課堂教學管理;民主平等;以人為本;課堂環境;安全性;自由性;信任性;情感性

On the Manag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nking

Li Weixing

【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o enabl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 and obtain the best value guarantee. As a resul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lassroom managemen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accurate positioning; people-oriented, respect for differences, the 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 create a reasonable environment to create the atmosphere of innovation.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Democracy and equality; People-oriented; Classroom environment; Security; freely shaped; Trust in; Emotional

教育改革蓬勃發展的今天,一些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素質,提高學生能力,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建立了新的教學模式,運用了不少新的教學方法,而成效并不顯著。究其原因是忽視了課堂教學的管理。課堂教學的管理是讓課堂教學順利實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證。那么,我們該如何搞好課堂教學的管理呢?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我認為我們的課堂管理應注意以下幾點。

1.師生關系要準確定位

在大力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他們有選擇學習方式、學習行為的權利和自由。教師則應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參與者、合作者、促進者,是學生的朋友。在課堂管理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一切合法的學習權利,對全體學生負責,并有義務為學生的發展構建起合理的發展基礎。

2.要以人為本,尊重差異,形成意識

以人為本是整個課標的準則。人的思想、感情是復雜的,再加上每個學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閱歷和經驗,不同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標準,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堂學習環境也應有所差別,怎能采取整齊劃一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呢?再者說,如果我們的課堂都采用“命令式”“指令式”和“規定式”來要求學生,勢必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光靠外力來強制是遠遠不行的 !因此,我們只有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尊重他們的差異,以人為本來培養“規范意識”,只有當那些有意義的“規范”進入人的意識領域后,才能真正地體現規范的價值和意義。

3.要創設合理環境,形成創新的氛圍

新的課程標準認為,課堂不僅是師生獲取知識的地方,更是師生共同創造的場所。對于我們廣大教師而言的創造,也就是要敢于突破常規,去發現那些相對自己來講從未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然而,要“創造”就需要有適合創新環境的氛圍。我認為創新的課堂管理環境應具有以下特點:

3.1課堂環境的安全性。任何創新,無論從外界環境還是從心理環境來講,都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性。想創新難免會有失誤甚至錯誤,如果我們沒有建構出適合創新的安全環境氛圍,不用說學生,幾乎所有人在創新時都會有很多顧慮。舉個簡單的例子,學生學習時突然發現一個很好的問題,這個問題和其他學生的觀點明顯不同,甚至與教材上的闡述也有出入,但對該問題他卻有獨到的見解,這可能就是一種創新發現。面對這種情況,學生會怎樣處理呢?是放棄自已的問題人云亦云,還是把問題提出來讓大家共同研究、分享?這就完全取決于學生所取的環境條件了;如果安全,學生會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反之他可能會選擇放棄。如果選擇了放棄,這樣的課堂也就基本上沒有了創新的痕跡;學生只是在課堂上按老師的備課進行表演,完全喪失了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3.2 課堂環境的自由性。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種動態的課堂資源,都值得去開發、去鉆研。正因為學生是動態的、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更要求我們的課堂絕不能束縛他們,像有些學校倡導的所謂“課堂規范表演”只能禁錮學生的思維,即使課堂上也有“交流”,也無疑是一種形式上的交流,或者說,只是為教師的某種需要而服務的。這樣的課堂,無論是對教師的教還是對學生的學,都是極為不利的。這顯然背棄了課程標準的要求。反之,如果我們的課堂能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把時間和課堂空間還給他們,讓他們真正的做時間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教師做他們的服務者、組織者、建議者、學習的參與者的話,學生自然就會擴大他們交流的范圍,使自已與別人的差距降到最低,甚至為零。這是一種多么美麗的教育景觀!這不正是新課程標準所期待的面向全體、共同發展、尊重差異的最有力的體現嗎?

3.3 課堂環境的信任性。也許有人擔心:如果給了學生自由、安全的環境,他們不去認真學習那不就糟了嗎?于是我們廣大的教師不敢放開手腳去解放學生,把本來應該由學生來做的事情,最大范圍地給包下來,進而代替他們去做了。于是學生減少了獲取知識的經歷,省去了許多必要的思考,獲得的全是所謂的“知識精華”,而對于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卻渾然不知或知之甚少。這樣看來,確是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如此下去,一旦評價體制一變,考試命題方向一改,學生再想利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時,才發現問題和知識之間的距離原來是那么遠,關系是那么的復雜和陌生,理解是這么的困難。待到那時,再用認知時間的若干倍來重新感悟知識的來源和發展,這樣一來,學生怎能不累,教師豈能不累呢?

所以我們教師首先應完全打消各種顧慮,充分地相信學生,給他們提供安全、自由、信任、尊重的認知環境,在時間和空間上解放他們,放手讓他們去發展,不要擔心或害怕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問題是很正常的。如果沒有問題那倒是不正常的。只要你能充分尊重和相信學生,任其自由發揮,而又及時引導,學生定會給你驚喜的表現!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抓重點,出發展”的內涵。

3.4 課堂環境的情感性。教育的含義就是“愛”。這種“愛”不僅包括學生之間的“友愛”,也包括教師對學生的“關愛”,還包括學生對教師的“敬愛”。課堂管理應全面體現情感的交融,關注學生的各種認知活動,給學生更廣泛的心理支持,進而建構一個自由平等的、安全和諧的、寬容解放的、服務支持的課堂學習氛圍。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生與他人友好的相處、團結協作的精神,重視師生之間的心理交往度,找準心理情感的給合點,激發學生的“向師性”,實現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那么,無論是師生之間這是生生之間,都將以心靈擁抱心靈,以激情點燃激情,以信任換取信任,互相促進、互相發展 ,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總之,在課堂上,我們廣大教師要轉變課堂管理理念,給學生建構平等的人際關系,自由、安全、創新的認知發展空間,讓他們無論在行動上還是在心靈上都有一種自由感、安全感、解放感。課堂應是解放學生的地方,而不應是禁錮學生思維的場所。讓我們共同期待并努力使課堂回歸自然,回歸生活!

收稿日期:2009-11-05

猜你喜歡
課程標準師生環境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麻辣師生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