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歷史現場解讀思想歷程

2009-05-21 05:31項延挺
魅力中國 2009年5期
關鍵詞:圖志鴉片戰爭梁啟超

項延挺

一、背景介紹

2008年浙江省舉行優質課評選活動,有一位老師執教《順乎世界之潮流》一課,這是一節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思想課,一節講述鴉片戰爭之后中國思想變化歷程的課。在沒聽之前,總在想:新課程的思想史應該怎么上?怎么上學生才能比較輕松地了解、理解鴉片戰爭之后中國思想的變遷?聽了這節課后,有所啟發,想結合一些片段來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二、案例描述

《順乎世界之潮流》講述的是鴉片戰爭后,一些愛國的知識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侮之道。教材分“睜眼看世界”、“維新變法”、“走向共和”三個子目。其中,“徐繼畬、姚瑩及其代表作”等知識點和“走向共和”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教學指導意見要求:了解鴉片戰爭后林則徐、魏源、嚴復、康有為、梁啟超等有識之士“放眼看世界”、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林則徐等有識之士敢于面對現實、沖破藩籬、放眼世界、探索救國之路的開拓精神和創新勇氣,增強愛國意識和現代化意識。根據指導意見,這節課要解讀從“睜眼看世界”到“維新變法”時期,也就是主要講述在鴉片戰爭之后,中國思想界發生的新變化,不斷地改變對西方的看法、向西方學習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怎樣表達呢?這位老師是這樣處理的:

講好“先驅者探索的背景”后

課件顯示:6個先驅者(林則徐、魏源、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的人物圖片。

教師提問:這些先驅者的主要思想主張或代表作是什么呢?

課件顯示:了解先驅者的主要思想主張或代表作。

學生閱讀課本,分別找出先驅者的主要思想主張或代表作

(通過泛讀教材,根據人物來梳理鴉片戰爭后中國有識之士思想的變化。學生認真求知,——回答了問題。)

課件顯示:左邊是主要先驅者的名字,右邊是主要思想主張或代表作的內容,一個表格。

教師提問:先驅者探索呈現了怎樣的趨勢?

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學生回答……

在當時,又是怎樣呢?教師過渡。

課件顯示:探索歷程中的困境與先驅者的努力,回到歷史現場,第一個是《海國圖志》的遭遇,第二個是梁啟超的困境與努力,第三個是譚嗣同的“求死”。

課件顯示:歷史現場1,《海國圖志》的遭遇

據統計,當時國內有士紳百萬余人,有能力讀此書的也多達三百多萬人,然而卻很少有人認真地閱讀和領會書中的深刻內涵。相反,許多守舊的朝廷官吏的罵聲卻撲面而來,更有甚者主張將《海國圖志》付之一炬,在他們眼中這無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書籍。遭到無端非議的《海國圖志》最終在國內的印刷數僅有千冊左右。

——周英杰:《<海國圖志>的孤寂與榮光》

教師提問:(1)當時中國士大夫對《海國圖志》的態度如何?(2)守舊官吏為什么認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書?

學生回答……

(根據材料,引導學生思考當時歷史情況,進而了解當時中國思想狀況。)

課件顯示:

佐久間象山(日本著名維新思想家)在讀到《海國圖志》“以夷制夷”的主張后,不禁拍案感慨:“嗚呼!予與魏,各生異域,不相識姓名,……而其所見亦有暗合者,真可謂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導下,佐久間象山在思想上實現了從排斥西方人到發展與西方的關系的重大變化,他主張從全球的形勢出發思考日本的方略?!逗鴪D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價錢一路走高。

——周英杰:《<海國圖志>的孤寂與榮光》

教師提問:(3)日本有識之士對《海國圖志》的態度如何?對日本思想界產生了什么影響?

(通過中日對比,了解面對世界潮流,兩國人民所做的選擇,以及由此帶來的影響,進一步了解思想變革的艱難和變革的重要性。)

課件顯示:歷史現場2,梁啟超的困境與努力

(1895年)蓋當購此圖(世界地圖)時,曾在京師費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輾轉托人,始從上海購來。圖至之后,會(強學會)中人視同拱璧,日出求人來觀。偶得一人來觀,即欣喜無量。

——梁啟超《飲冰室主人自說》

教師提問:(1)梁啟超在引導人們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2)“偶得一人來觀,即欣喜無量?!闭f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

(中國有識之士,在困難中繼續前行。同樣遇到了困難。也出現可喜的變化,哪怕是一點點。)

課件顯示:

我日本國不幸之鄰國,一日支那,一日朝鮮。此二國者,不知改進之道,其戀古風之舊俗,千百年無異。在此文明日進之活舞臺上,……僅以虛飾為其事,其于實際,則不唯無視真理原則,且極不廉恥,傲然而不自省。

——福澤諭吉(日本伏爾泰、思想教父)《文明論概略》

教師提問:(3)福澤諭吉認為中國不幸的原因在哪里?

(利用別人的眼光,分析中國的現狀,探究其根源。)

課件顯示:

故言自強于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

——梁啟超《變法通議》

(通過梁啟超的思考,再現了當時中國有識之士的一些認識,思想變革多么重要。)

課件顯示:歷史現場3,譚嗣同的“求死”

譚嗣同:“……不有死者。無以召后起?!?/p>

(維新變法失敗后)日本使館派人表示可以為他提供保護,他毅然回絕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痹讵z中,他意態從容,鎮靜自若,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愛國主義叢書(譚嗣同>》

(通過一個人的行為,感受先驅者愛國的熱情,對思想變革真誠的追求。)

上課到此,課堂,包括學生和在座的老師,對自鴉片戰爭后,中國有識之士在世界潮流前面,探索思想變革的過程,這是一個短暫而又痛苦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歷歷在目。對這個過程,既有點上的感受,又有面上的理解。一條線,很明顯地映入了腦海。

三、案例分析

思想課,本來枯燥無味,為什么這節課上得有血有肉?思想變化的過程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為什么這節課卻如此輕松而又生動?

思想課真的枯燥無味嗎?思想變化的過程真的難以理解嗎?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其實,思想,應該是人的思想,人的活動可以表現思想。這樣一來,如果能呈現人在特定歷史階段中的典型事件(包括著作、觀點),那么人的思想不就具體了嗎。再把這些類似的事件(包括著作、觀點)做個有規律的考查。思想變化的過程不就迎刃而解了嗎。我們應該借助史料、史料解釋、歷史敘述和歷史評價來實現。也就是還原歷史的問題。

“歷史是過去了的現實,這是歷史最大的特點,‘二手性則是歷史教材的最大特點,即中學歷史教學的內容都是運用別人的研究成果和思想。這兩大特點是我們讓學生客觀、準確、全面、深刻地了解、理解、把握歷史的深層次障礙?!?/p>

①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應用歷史現場的一個原因,也是能用歷史現場的依據。它能幫助學生感性認識當時的社會情況,人們思想的變化,尤其是智者的思想變化,從其產生發展變化中認識思想的特點,為進一步理性地分析提供可靠的保證。

應用到課堂教學上,那就是“情景。實踐教學法”。什么是“情景*實踐教學法”呢?就是“以歷史情景為前提,以實踐探究為中心,以歷史問題為主線,以師生共同活動為特征的一種教學方法?!雹?/p>

具體到這一節課,教師引用“周英杰:《<海國圖志>的孤寂與榮光》”中有關中國和日本對待《海國圖志》態度以及所帶來影響的情況,使學生身臨其境,有一種現場感,從而幫助學生更好了解了思想觀念的重要性,先驅者們先知先覺,幫助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使歷史有了空間感,把歷史搞“活”了。引用梁啟超《飲冰室主人自說》有關梁啟超的感受,引用《愛國主義叢書(譚嗣同)》的“求死”,都是回到歷史現場,穿過時空隧道,感受歷史“現場感”,回歸現狀,幫助引導學生“神人其中”“親歷歷史”,完成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取向,為這樣的情境與豪情感到震驚、感嘆和振奮,同歷史人物同悲同樂,置身于歷史,體悟人生,分析歷史,啟迪現實。而且,通過這三個人物的思想變化,可以比較容易地看清先驅者探索的軌跡,從而更好地把握鴉片戰爭之后近代中國思想發展的脈絡。

總之,面對思想史的教學,我們可以走進歷史現場,還原歷史,抓住歷史的典型事件,順著在歷史發展道路,尋找思想的變化和變化的過程。

猜你喜歡
圖志鴉片戰爭梁啟超
THE DRUG WAR
梁啟超的開場白
圖志
梁啟超:“我已經是流亡的經驗家了”
歷史的真實與虛構
從中英經濟交往看建國前兩國關系演變
從關稅自主權喪失的過程看鴉片戰爭的實質
圖志
有感梁啟超之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