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支農乏力的原因探析及對策建議

2009-05-21 10:09孔儀方
金融發展研究 2009年4期
關鍵詞:支農SWOT分析

孔儀方

摘要:由于自身缺陷以及金融、政策環境的影響,當前農信社未能為三農的發展提供充分的信貸支持。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系統分析了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優勢、劣勢以及新時期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此基礎上探明其支農乏力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信用合作社;支農;SWOT分析

Abstract:The internal defects as well as the financial and political influences have made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slack in rural support. In this thesis,with the SWOT analysis,the author analyses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points out the reasons of their failure in ample rural support,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dealing such situation.

Key Words: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rural support,SWOT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F83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2265(2009)04-0073-03

一、引言

伴隨著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農村信用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農信社的使命是面向農村廣大農民提供金融服務,然而由于特定內因、外因的共同影響,無論是其信貸支持的規模還是金融服務水平都未能充分滿足三農所需,其本身的競爭力也日益受到威脅。

本文借鑒SWOT分析方法,通過分析農信社固有的優勢、劣勢及其所處的金融、政策環境,對其戰略制定、業務選擇、資金流向給出合理的解釋,并在此基礎上探明其支農乏力的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

二、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的SWOT分析

(一)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優勢

1. 信息成本低。農信社一般按照行政區劃來設置機構和網點,服務對象的社區特點比較突出(羅繼東,2006)。由于農信社與服務對象同處于一個面積較小、相對封閉的地域內,前者對后者信息的收集、加工成本較低,且可隨時進行監督,以動態調整對其資信狀況的判斷。因此,在這樣一個信息透明度較高、傳遞速度較快的環境中,不僅可避免由信息不對稱所引發的過高交易成本凈損失,還可通過消除貸款人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進一步降低農信社貸款業務的風險成本。

2. 決策效率高。農信社管理機制層次較簡潔,可對市場上出現的新信息進行快速的傳達、決策和執行。

3. 服務便利。農信社服務網點遍布農村各層級行政區劃,且員工因其人緣、地緣優勢便于隨時、隨地開展信息采集、存貸辦理等金融服務。因此,農信社能夠較好地滿足農民偶然隨意的資金需求特點,有利于客戶群的鞏固。

(二)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的劣勢

1. 歷史形成大量不良資產。一方面,不良資產的產生源于農業銀行的決策。在農業銀行代管時期,農行通過各種方式直接占用農信社的資金和財產,同時向其轉嫁并強制其發放高風險貸款(成春林,2004)。1996年行社脫鉤過程中,農行又向農信社劃轉了大量不良資產和高息貸款(譚金華、譚亞林,2005)。行社脫鉤后, 被隱藏的風險和虧損掛賬逐漸暴露出來。另一方面,不良資產的產生源于國家政策、地方政府行政干預以及經濟形勢的變化。盡管通過最新一輪農信社改革,其不良資產包袱大量得到解脫,但部分導致不良貸款產生的體制、機制因素仍然存在,難以避免新的不良貸款產生。

2. 官辦色彩濃厚,民主管理難以保證。首先,作為農信社個人股東的農民收入水平普遍較低,且參與管理意識淡薄。其次,農信社成立之初就帶有國有制、集體所有制經濟的色彩,加之其設置大都按照鄉鎮行政區劃分布,經營管理往往集中在一個地區少數擁有行政權力的人群手中。這種現象一方面導致農信社無法充分履行其為廣大農村居民服務的要求;另一方面,使得經營管理者缺乏責任感和利益驅動。

3. 網絡信息化建設滯后。農信社電子化建設起步較晚,效率較低。各省農信社結算網絡版本、設備不一,使其無法像商業銀行一樣擁有暢通無阻的結算體系。

4. 員工整體素質較低。第一,農信社員工文化水平較低。據調查, 全國65萬農信社從業人員中, 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5% ,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1.6% , 管理層中具有金融專業知識和市場意識的人才則更少(康國偉,2006)。第二,農信社人才培訓體系不甚完善,員工隊伍的理念和技能無法與時俱進,以適應農信社所處的新環境和新要求。員工落后的經營理念和業務素質進一步加劇了農信社管理效率的低下和運營成本的高漲。

(三)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所面臨的機遇

1. 國家政策的支持。2006 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為農信社的改革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一切旨在加大農村地區投資、提升農民生活水平的政策以及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為原則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出臺,使得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的農信社獲得了間接的收益。2007年央行票據兌付等農信社改革措施的開展,也為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2. 農村金融業市場格局的調整。隨著國有商業銀行逐步收縮其在農村領域的業務規模、減少農村地區的網點機構,農信社逐漸成為為三農提供服務的唯一正式金融機構,這就為其成為農村金融市場融資主體、實現扭虧為盈的實質性跨越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3. 農業發展帶來的間接收益。近年來,國家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擺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農業產業化升級將改變過去自給自足的小生產模式,生產規模的擴大、生產效率的提高、技術進步的要求必然使得農業資金需求量大幅上升,這就為農信社實現貸款業務的規模效應創造了條件。

4. 金融危機影響下的農民就業形勢變化。持續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下,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勵農民工返鄉發展農產品加工、農村二三產業、生態農業或者組建經營縣域中小企業。因此,融資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也將得到一定的鼓勵,這將有助于實現農信社業務領域的擴展以及業務規模的擴大。

(四)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所面臨的挑戰

1. 服務對象的特點加劇了風險。我國農信社的服務對象主要分為農民和農業產業兩大類。前者儲蓄存款多為定期,這種存款結構必然使得農信社付出比其它銀行更多的利息;后者則是受自然災害影響較大的高風險產業,這就增大了貸款的風險成本。

2. 農民金融知識匱乏,金融意識較差。農民并不了解金融對其生產生活的改進作用和意義,也不知道怎樣通過金融產品組合最大化滿足自身的金融需求,甚至不清楚在與農信社建立的借貸關系中自己能夠享受到哪些金融服務。

3. 郵政儲蓄的沖擊。郵政儲蓄銀行的產生,打破了農信社在農村地區貸款方面獨家經營的壟斷地位。而郵儲的如下優勢還將使其有可能后來者居上:首先,郵儲具有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譽,容易得到農村客戶的青睞;其次,郵儲成立之初就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這促進了郵儲在存貸款、中間業務等多個領域對農信社構成激烈市場競爭;第三,郵儲具有更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較優秀的員工隊伍,其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也將對農信社構成極大的威脅。

猜你喜歡
支農SWOT分析
鄉村振興致富路越走越寬
財政支農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
農業農村部將開展金融支農創新試點
欠發達地區支農再貸款使用效益情況調查
2017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支農投入
財政支農資金相關問題研究
國產手機行業戰略管理研究
海南發展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SWOT分析
關于安徽壽縣旅游投資的SWOT分析
P2P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