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記承天寺夜游》中看蘇軾的月亮情結

2009-05-22 09:22姚文慧
教壇聚焦 2009年8期
關鍵詞:承天寺空明入戶

姚文慧

《記承天寺夜游》全文只有八十四字,就像一篇信手記下的日記,但它絕不是如同“在平地滔滔汩汩”,而是仿佛在山石間曲折穿行,抒情插于記事、描景之中,閑曠的情懷表現在如水的月色和靜謐的氛圍里。如此短小之文,況能行所當行,止所當止,如行云流水,曲折而盡意,非文章高手是無法達此境界的。

開頭一句“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看來平淡無奇,就像日記。但起句平平,然后在平易中起波瀾,這方是大家作法。果然,波瀾接著而來:“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敖庖掠笔蔷氲o興致,“欣然起行”卻活躍興致高。這兩句一伏一起,一沉一活,文章頓顯波瀾。而造成這種轉換的契機則是“月色入戶”。為什么月色入戶能使作者披衣而起,興致頓增呢?可能有這樣兩個原因:一是蘇軾對大自然特別是對月光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他留下的詩文中有相當數量的詠月佳句,例如他在黃州時寫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月夜杯子由》);“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渺孤鴻影”(《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等等都膾灸人口。二是由于貶斥之中的的孤寂和無聊,他企圖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排除紛憂,獲得慰籍;在月的世界中來尋求一種污濁的官場和喧鬧的塵世所沒有的靜謐的心境和純潔的氛圍。元豐二年七月,蘇軾被御史羅織罪名,逮捕下獄,后經弟弟蘇轍等多方營救才算保住了腦袋。同年十二月被貶往黃州,雖然給了個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的頭銜,實際上是作為政治犯交地方官監管,不準簽署文件,處理公務,甚至連行動自由也受到限制。一個人獨處定惠院內,友人不敢來往,生活上也很窘迫。詩人的一切都被剝奪,只有清風明月才屬于他,詩人當然要在其中尋找寄托和慰籍了。作者在黃州時曾寫過一篇《前赤壁賦》,賦中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所共適?!币舱欠从沉俗髡叩倪@種生活態度。接下去,作者寫他在月下尋友。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縣南,張懷民,名夢得,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人,他不但與蘇軾遭遇相同,也是貶謫到黃州,而且襟懷也相似。張懷民到黃州后寓居在承天寺,并在寺旁筑一亭,蘇軾題名為“快哉亭”,蘇軾的弟弟蘇轍還寫了篇《黃州快哉亭記》,在記中他稱贊張懷民“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可見也是個寄情于山水、不以貶謫為念的曠達之人。因此蘇軾引為同調,在此月白風清之夜,作者到承天寺尋張懷民,而“懷民亦未寢”。這“亦”字大有講究:首先,它暗暗證實,張懷民確是蘇軾的同調,也許他也經過了“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這個過程了吧,但作者沒有再生枝蔓,只用“亦”字點明,使行文在灑脫之中又顯得突兀,他們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再次,作者“未寢”,張懷民亦未寢,這為后面“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的結論,事先做好的鋪墊。行文如山石曲折又前后照應,于此可見一斑。

以上是敘事,寫作者由夜孤寢,以及努力在自然美景中尋找解脫和慰藉的內心活動從中暗暗流露了出來。以下轉入寫景,當然景中亦有情。作者寫月色用了十八個字:“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边@歷來被譽為寫月色的絕唱。究其原因,不外三點:其一,處處有月又處處不提月。三句之中沒提一個月字,但給人的感覺卻是月光無處不在。這個表里澄澈的月的世界,完全是靠喻體來完成的。其二,比喻能擺脫陳俗的舊套,它與視覺、錯覺、懸念、聯想結合起來,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一般人寫月色,總是說月光如水,這雖很準確,但顯得陳舊。蘇軾同樣把月光喻成水,但卻是一種視覺;庭院如積水,而且還是一種澄得近乎空明的積水。這本身就比單純說月光如水顯得生動。然后作者再加以聯想:有水就會有水生植物藻、荇,而且這些藻荇還交錯在一起。那么這些藻荇怎么跑到院內來了呢?作者在一番設疑后再一句點破:“蓋竹柏影也?!边@種懸想設疑之法不但把竹柏的影子寫得生動而逼真,而且還暗示出那無處不在的月色,確實無比精妙。其三,動靜相承,給月色增添十分詩意?!胺e水空明”,這是一種靜謐之美;“藻荇交橫”,這是一種動態搖曳之美。動靜相承,給我們勾畫出了一個淡雅而又具有風韻的詩化的透明世界。只有在這個世界中,作者才擺脫了遷謫的壓迫感,才從類似拘囚的狹小天地中解放出來,才能達到一種物我兩忘、天地共存的悟境。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寫作者在空明月色中對人生哲理的領悟?!昂我篃o月?何處無竹柏?”作者連發兩問,其實是用不著回答的。因為這是作者虛晃的招數,目的是要引出下面的結論:“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結尾這句是點晴之筆,它是作者對人生哲理的領悟和月色感覺的集結?!暗匍e人”的內涵很豐厚,表面上看,他似乎是說自己與懷民因遭貶斥,無所事事,故多閑暇,才會有這閑情逸致來夜賞明月;實際上它是對碌碌人生的否定和庸庸官場的鄙視,也是對宦海浮沉的解脫和受誣遭貶的排遣。作者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只有擺脫雜念的纏繞,有著一副曠達的胸襟,才能領略這風清月白的自然美景,才能交融在這澄澈的透明世界中。

(作者單位:江蘇省通州市五接中學)

猜你喜歡
承天寺空明入戶
《記承天寺夜游》中的人與寺
江嵐詩詞二首
月夜里的“遇見”
入戶盜竊的罪與非罪
冬夜聽雨
夜游承天寺記
承天寺文化價值與保護初探
澄澈與空明的玄想
西平縣譚店鄉開展計生“十入戶”活動
對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