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教材中圖的作用不容忽視

2009-05-25 08:09
學問·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9期
關鍵詞:疆域教材內容人教版

張 誠

新課程實施后,義務教育階段使用的歷史教科書改變了傳統歷史教材形式上單調、呆板等缺陷,教材內容豐富,圖文并茂,表現形式生動、有趣,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可讀性,是目前中學生喜愛的一種教學讀本。新教材不僅在內容安排上分大小字,以區分教材重難點,同時增添了大量生動活潑的圖片資料。這對于初中階段的青少年,無疑非常符合他們的認知心理,能很好地幫助他們學習這門學科。但在實際教學中,不少的歷史教師或多或少地忽視了教材中圖片的作用。那么,這些圖片有哪些作用呢?

●教材有機部分。以人教版歷史教材為例,每課教材由以下部分組成:課文提要(導入框)、正文(主要內容)、閱讀內容、文獻資料圖片、動腦筋問題、練一練、活動與探究、自由閱讀卡等??梢姟皥D”也屬于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據不完全統計,每課有圖片資料多則十幾幅,少則也有四五幅。那么,忽視圖片的存在,無視圖片資料的作用,教材就會變得殘缺不全,也會影響歷史教育功能的有效發揮。

●生動詮釋教材。教材中選取大量的圖片資料,絕不僅是為了增強教材內容的觀賞性和可讀性,主要目的是利用這些圖片資料蘊藏的大量信息元素,幫助理解教材內容、詮釋教材的重難熱點,直觀生動地再現歷史場景。比如,從“戰國時期的鐵制農具”圖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從“原始居民的房屋復原圖”可以看出祖先的生活方式;從“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銅立人像”圖可以判斷出商代青銅器工藝制作水平;從“唐朝長安城平面圖”可以推測出城市的繁榮與經濟的發達;從“元朝疆域”圖可以讀出祖國疆域的遼闊;從“漢朝的司南、宋朝的羅盤針、南宋突火槍、轉輪排字”圖片中可以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創造力,等等。圖片本身不具備文字表現力,但圖片又潛藏著比文字更大的信息量。對圖片的正確、恰當解讀是對教材內容的必要補充、完善、拓展、延伸,是對教材最生動具體的詮釋,極大地有利于歷史教學。

●知識有效回歸。歷史知識內容龐雜,頭緒繁多,并無規律可言。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學歷史就是背教材,背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原因、意義等等,學生很難找到一條掌握零碎知識的有效途徑。不否認學歷史需要強迫性記憶,但是一味地去死記硬背,只能應付一時,并不能形成學習歷史的能力,更難以達到登堂入室的境界。正確地利用圖片在歷史中的作用,能夠很好地解決知識的落實與回歸。圖片既能解讀課文內容,同時也是知識回歸的載體,很多歷史知識可以還原到圖片中,只要理解了圖片,也就掌握了知識。這是知識與圖片的互為補充、循環利用。如人教版七年級第18課《三國鼎立》,教師教學時只要認真使用“三國鼎立形勢圖”,本課很多重點知識既可以在圖中找出,又可以將當時許多歷史人物的活動還原到圖上去。實際上,本節課從“官渡之戰”到“赤壁之戰”再到“三國鼎立形成”三部分內容,可以完全依據這幅圖來組織教學。學生一旦掌握了這幅圖,也就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內容。這就是對歷史圖片的活用。

●建構時空概念?!掇o?!穼v史的解釋是泛指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通常指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這里的“過程”就是年代、時間,活動范圍就是空間,因此歷史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離不開時空要素。換言之,歷史學習必須給學生構建一個時空概念,為學生鋪設一條歷史學習的有效通道。而要架設這條通道,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依靠地圖的作用。地圖能給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空間概念,學會識圖、讀圖、用圖、制圖,把枯燥的文字描述置換成平面或立體的圖形,將無形的知識轉化為有形的實體,既便于知識的掌握,又能形成重構知識的新方法。如人教版七年級第10課,關于秦朝疆域的掌握,可利用書上《秦朝疆域圖》將秦朝疆域“四至”很清晰地刻化在大腦里。又如“絲綢之路”簡易圖,學生只要心中有這條路線圖,也就掌握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像這種利用書上的地圖或自制簡易圖來化解復雜知識內容的例子還有很多。只要用心琢磨,就一定會摸索出學習歷史的便捷之路。

猜你喜歡
疆域教材內容人教版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的比較及啟示
人教版11.1功-教學設計
唇亡齒寒
大中國之中國疆域
探究宋初西南邊疆思想形成的原因
“疆域”圖像系統導學策略(人教版)
運用創新理念整合與運用歷史教材
學案教學的幾種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內容向教學內容轉換探析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詞匯闖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