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儒家和諧思想與和諧社會的關系

2009-06-08 08:03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2009年11期
關鍵詞:和諧社會儒家

嚴 琨

摘要:儒家和諧思想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厚的底蘊和深刻的內涵,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命脈相傳的不竭資源。 儒家和諧思想強調通過修身為本促進身心和諧,推崇忠恕仁愛追求人際和諧,重視群己之和達到人與社會的和諧,提倡“天人合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關鍵詞:儒家;和諧思想;和諧社會

“和”的理念,最早孕育于遠古巫術禮儀之中的“樂”和“禮”?!皹贰笔菢?、歌、舞三位一體的和諧與勻稱。西周時期,太史史伯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

“和”是和諧思想的根源,和諧思想則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和精華。儒家的和諧思想十分豐富,以孔子為代表的先秦儒家使和諧思想系統化,形成了一種哲學觀??鬃犹岢觥熬雍投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以“和”為準則,胸懷寬闊,能容納百物,善于聽取不同意見,博采眾家之長,但不肯盲從附和,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鬃硬粌H將是否能夠奉行“和”的思想作為劃分君子、小人的標準,而且將其作為檢驗是否遵循先王之道的試金石,主張“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人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行也”。說明“禮”的作用是“和”。

在內容上,儒家的和諧思想重視以人為本,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設想建立“大同世界”、“小康社會”等和諧的理想社會。而我國近年來提出的“和諧社會”理念,不僅批判地吸收了西方分析社會發展的理性主義傳統,更是對中國傳統哲學中“和合精神”的繼承,同時也在新的時代與背景下賦予“和”更深的內涵。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和為貴”——人際和諧。儒家極為重視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鬃诱f“: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卑岩磺卸Y樂教化的目的歸結為人與人關系的和諧。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從字形結構來看,仁從人,從二,其基本意思是指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德原則。孟子提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認為“仁”是人心所固有的良知良能,為孔子提出的“愛人”找到了人性的根據。在此基礎上,他主張愛人要由愛自己的親人推廣到愛所有人,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儒家修身為本、身心和諧的和諧思想,概括了心態與社會的關系,折射出的基本道理在于人是社會的一部分,只有身心和諧的個體,才會有和諧的社會:只有和諧的人格,才會有人的全面發展。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利益格局發生較大的變化,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社會不公現象有待解決,貪污腐敗現象還未完全消除,社會心態領域的失衡、浮躁、混沌、無序等消極現象有所加劇,這勢必影響人們對現實生活的理性判斷,影響人們的日常行為,甚至誘發一些偏激行為,成為社會穩定的隱患,影響和諧社會建設。

“群己和諧”——人與社會和諧。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先秦儒家十分強調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他們認為個人總是生活在社會之中,個人的命運與社會息息相關,只有將個體融入社會之中,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才能達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儒家確立的仁學思想對于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培育了中華民族團結友愛、助人為樂、互幫互助、忠誠國家和事業的優良品德,形成了中華民族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這種精神對于我們在今天堅持“以人為本”,建設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諧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

“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儒家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主張“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庇靡粋€詞來概括,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代表著中國人的人生精神,就是追求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所謂“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儒家認為,“天地生萬物”,人與萬物都是自然的產兒,主張“仁民愛物”,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愛”精神擴展至宇宙萬物。儒家還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思想落實到制度上。如孟子主張,“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奔慈伺c自然和諧是生存發展與社會安危的基礎,這就是所謂的“王道之始”。

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前提。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目標。社會的和諧有賴于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不和諧,人對自然資源的盲目的無限制的掠奪,必然會造成自然資源的枯竭,森林的破壞和減少,土地的退化、荒漠化和沙漠化,水資源的減少和污染,最終導致人類生產和生活環境的惡化。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如果不能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不但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還可能引發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路,是實現經濟社會和人自身全面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于春梅. 儒家和諧思想的基本內容及其現代意義[J].理論探討,2007(3).

[2]論中國古代儒家社會和諧思想的現代價值[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3]蔡尚思.孔子思想體系[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猜你喜歡
和諧社會儒家
知命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論管仲的利益觀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論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茶道
貝淡寧:儒家重視對社會的責任
中國人能否再次成為儒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