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論李清照詞中的淑女情懷

2009-06-08 08:03周道友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2009年11期
關鍵詞:淑女李清照情懷

周道友

李清照是我國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譽為婉約詞之宗。她學識淵博,才華出眾,工于詩詞,長于文賦,精通音律,善作書畫,在燦若繁星的中國古代作家中,猶如一顆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異彩。這樣多才多藝的女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學長廊中也是罕見的。特別是作為一位文化女性,李清照具有與一般女性不同的淑女情懷。

“淑女”一詞,最早出于《詩經?周南?關睢》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笆缗敝干屏?、美好、有修養的女子。李清照的淑女情懷與古代傳統的淑女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方面,主要表現在李清照作為封建社會的一個文化女性,她除了具有一般女子陰柔、善良的特性外,又有文化女性的特質,比如喜歡寄情山水、愛好文學藝術、關注國事等。以下分別論之。

一、從李清照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看她的淑女情懷

李清照出生在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一個有名的學者仕宦家庭,祖籍山東濟南,父祖皆出于“蚤有盛名,識量英偉”的韓琦門下。父親李格非,官至禮部員外郎,精諳經史,擅長詩文,和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張文潛、陳師道、晁補之有密切的來往,在北宋文壇上頗有名聲,與廖正一等并稱為“后四學士”。母親王氏,也是一個通文墨、懂詩書的大家閨秀。李清照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文學氣息十分濃厚的家庭里,她所受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

前期的李清照是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無比熱愛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閨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閨房繡樓之內,而是常常走出重門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現出她那蓬蓬勃勃的青春氣息。如寫于十七八歲的《如夢令》一詞集中地表現了她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了李清照青年時代那活潑開朗的性格。她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像一顆自由的種子,健康地成長著。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閨范、禮教枷鎖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綠水紅蓮、鷗鷺水鳥這些有名的景物卻在她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樸與自由的印跡。在《慶清朝慢》這首詞中,她那無拘無束,活潑開朗的性格再次生動地表現出來:春天牡丹盛開時節,她隨著香輪競走的游園行列,前去賞花。她陶醉于明媚的春光和盛開的鮮花之中,快樂得如癡如狂,飲酒賞花直至深夜。

十八歲時李清照嫁給太學士趙明誠,趙明誠是一個聰明好學的青年,自幼喜好收藏考訂金石刻詞。熱愛文學藝術的李清照嫁給這樣一個醉心于文學藝術品收藏與鑒賞的丈夫,自然是如魚得水。夫婦兩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滿,但她畢竟是告別了無拘無束的少女時代,在庭院深深、顯赫而又森嚴的趙府之內,只有丈夫趙明誠是知心人??墒?丈夫又經常要外出游學、為官,這就給多情的李清照帶來極大的悲愁和苦悶。思戀之中,作為一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的文化女性,她自然不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傾訴于筆。像她新婚不久寫的《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送別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舉目所見,不管是白云、飛雁、明月,還是落花流水,時時處處,皆與丈夫聯系起來,這種感情既執著,又纏綿,擺脫不開,擱置不下:“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狈蚱揲g的相思之情被描寫得細膩委婉,使我們仿佛看到女主人眉頭的一顰一蹙,心頭的一震一顫,離愁別恨躍然紙上,使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止,會于心。相思之情、思念之情是人類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它“剪不斷,理還亂”,一旦萌發,難于消失;它刻骨銘心,像游絲一般縈繞于心。它可從外在情態的“眉頭”上消失,卻又不自禁地鉆入“心頭”。

李清照在四十五歲以前,基本上過著學者、作家式的比較平靜的生活,她沉浸在愛情和事業的幸福之中。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所流露的是一個天真爛漫而又多愁善感的文化淑女情懷。后期的李清照由于生活環境的變遷,被迫從閨房和書齋中走出來,踏上了逃亡流徙的道路,由于國破、家亡、夫死的凄涼身世深刻地影響了她的思想,她的創作風格突變。

二、從李清照的文學追求看她的淑女情結

李清照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文化氣氛十分濃厚的家庭里,加之自己勤奮好學、博聞強記,終于成為“婉約以易安為宗”的一代詞人。李清照的詞既加強和維護了婉約詞派的特點,又有自己“婉而售”的藝術風格。她的詞流露出文化女性矜才尚藝的人生意趣。

李清照是詩、詞、文都擅長的作家,而她的詞成就最高,她的詞近承二曼之高雅、秦觀之嫵媚、蘇軾之清雄、周邦彥之麗密,陶鑄熔冶,取精用弘,成為別具一格的“易安體”。無論是寫活潑的少女,青春的少婦,多愁善感的思婦,還是冷冷清清的嫠婦,都與過去詞人筆下的婦女形象不同,他們不再是任人擺布的歌妓舞女,而是有了個性,有了氣質,有了人格,有了對生活對理想追求的女子形象,在這些人物身上,自然帶有她自己這個抒情主人公的影子,在思想上、感情上、性格上、情態上都烙印著李清照本人的痕跡。這在李清照的“何況人間父子情,炙手可熱心可寒”,《曉夢》、《金石錄后序》等詩文中也都有鮮明的表現。

除了創作,她還進行了文學理論探討,《詞論》一文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詞學主張和見解,“別是一家”的詞學觀點對后世詞的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

縱觀李清照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看出,她的作品博采眾長,“南風氣”,詞成尤其突出,稱得上“詞無一首不工。其煉處可奪夢窗之席,其麗處真參片玉之般。蓋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到須眉”的大家,形成了自己“婉轉而又疏雋”的藝術風格。

三、從李清照的社會關懷看她的淑女意識

李清照崇尚自由、鄙夷利祿,她對追名逐利的社會風尚極為厭惡。

“巨艦只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臺?!边@首《夜發嚴灘》的七言絕句,作者告訴人們,那些為名利奔波的人,人格低下,渺小 ,不能與正人君子為伍。李清照認為,社會上的許多紛爭,都是起因于名利:“青州從事(美酒)孔方兄(金錢),終日紛紛喜生事”(《感懷》)。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為追逐名利,打擊陷害過蘇軾等不少好人,李清照曾忿忿地作詩諷刺他:“炙手可熱心可寒?!崩钋逭障M軘[脫功利的滋擾去過自由、寧靜的生活,但是這種生活理想在現實世界中是難于實現的,于是,她便馳騁想象,到神話般的夢境中去尋找精神寄托。

李清照又是一個具有極高愛國熱忱的淑女,看到山河破碎,朝廷不思收復中原,她憂心如焚。北宋末年,在她還是一個閱世未深的青年女子的時候,就對國家的日趨衷衰敗表示了憂慮,提出了警告。在和張文潛的《讀中興頌碑》的兩首詩中,他借古諷今,指責了宋朝皇帝的荒淫奢侈,抨擊了權奸們的腐敗誤國,表現了清醒的政治頭腦和敏銳的政治眼光。在她的詩中,她把北宋比作安史之亂的中唐,這表現也她對北宋王朝日趨覆亡是有預感的。她的這種預感,不久就變成了殘酷的現實。李清照南渡之后,在詩歌中,對投降派作了極為辛辣的諷刺和鞭撻,斥責了不能輔佐皇帝立國安邦的君臣,頌揚了歷史上那些有名節的人物,宣揚了與敵人勢不兩立的思想。李清照的這種熾熱的愛國之情,即使到了晚年,也仍然十分旺盛。紹興三年,高宗趙構派大臣韓肖胄和胡松年使金看望被虜二帝。李清照聽到消息后,立即寫詩給這兩位大臣。詩中,她陳述了自己對形勢的看法,對異族侵略者的痛恨和對中原故土的思念。她認為侵略者的豺狼本性是不會改變的,要對他們時刻加以提防:“夷虜從來性虎狼,不虞預備庸何傷”。趙構稱帝后,把幾百萬綻黃金、幾千萬綻白銀、幾千萬匹布帛和中原大片的土地送給金人,以求得茍安江南。李清照對此巧妙地模仿了趙構向使臣發布指令時的語氣,加以揭露:“何必羹舍肉,便可車載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塵泥?!彼龝r刻關注淪陷區的情況和人民的命運,“遺氓豈尚種桑麻,殘虜如聞保城廓?!睘榱耸諒蜏S喪的國土,她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崩钋逭者@種熾熱的愛國熱情在她晚期寫的《題八永樓》、《春殘》和《打馬賦》等詩文中,也都有鮮明的表現。對于人生,她拿張良、韓信、屈原、項羽自比:“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睆拇筇幝涔P談生論死,表現了與眾不同的才女風范。

團于詞言情詩言志的傳統,她的詞篇中較少觸及這方面的重大題材,不像她在詩篇那樣,對于國事慷慨陳詞。然而國破家亡的慘禍對她的打擊太大了,她痛苦、憂郁,心頭終日籠罩著愁云。自然她的詞中也透露著家國之恨和興亡之感。最有名的是《永遇樂》這首元宵詞:

落日熔金,暮去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是李清照晚年名作,面對元宵之夜,杭州城內張燈結彩,一片歌舞升平的“繁榮”景象,思念故國之情油然而生,昔日汴州元宵盛況立刻現在眼前。那時國家安定、京華繁榮,婦女們披珠帶玉,打扮得花枝招展;看如今,自己流落異鄉,面目憔悴,兩鬢蒼白,哪里還有心思觀燈賞景。詞人通過今昔盛衰的對比,將故國之思與自家之痛聯系起來,使讀者清晰地看到詞人不帶著惋惜、艷羨的心情簾下拾笑,而是在咀嚼國破家亡的苦澀悲涼。

李清照作為封建社會的文化女性,她不像大家閨秀、小家碧玉把自己鎖在閨房繡樓內消磨自己的青春韶華,而是把觸覺伸向廣闊的社會,直面社會,靠著自己敏銳的細膩觀察和濃厚精湛的藝術造詣,用文學語言反映宋代上層社會、民族關系和階級矛盾,可見李清照的社會關懷意識有別于一般封建淑女,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關注朝廷、關注國事、具有熾熱愛國情懷的文化淑女精神世界。這種文化淑女的精神,不僅是當時封建社會生活準則和狹隘生活天地里的一般女子所不具備,就是在當今社會也同樣有著積極健康的意義。

李清照文學作品的內容,總的說來,大多是局限于個人的生活天地,她通過抒寫個人的歡樂、痛苦、悲哀和理想,形象地展示她自己的內心世界,概括地反映她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

李清照的文學作品在思想、藝術上也有其局限和不足,調子低沉,感情比較柔弱,但是,瑕不掩瑜,從總體來說,李清照的詩詞藝術還是精湛高妙的。李清照作為封建社會的一個文化女性,能夠沖破封建社會的重重枷鎖,投奔自然,直面社會,是難能可貴的,在她心靈深處閃爍著愛國熱情和關注國事的積極精神為后人所稱道,其“生當作人杰,死亦為人鬼雄”的高尚情操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為國捐軀。今天,重溫李清照的文學作品,仍然覺得李清照人格魅力光彩照人,李清照的淑女情懷與眾不同。

猜你喜歡
淑女李清照情懷
談李清照婉約詞的藝術特色
點絳唇
如夢令
祝你新年快樂
沒有情懷的司機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懷總是詩
文藝小淑女
淑女養成日記(下)
黑白情懷
初戀的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