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將如何“趕日超美”

2009-06-08 04:45吳曉波
新周刊 2009年11期
關鍵詞:大躍進全民日本

吳曉波

只有在全民日漸富足與和諧的前提下,“趕日超美”才是有意義的。

否則,就可能是又一次GDP“大躍進”。說1958年開春,毛澤東去莫斯科開會,他了解到再過15年,英國鋼產量可從2000萬噸增長到3000萬噸。他算了一筆賬,認為中國再過15年可達到4000萬噸。于是,他公開表示。中國當年鋼產量520萬噸,5年后可達1000萬~1500萬噸,15年后可達3500萬~4000萬噸。由此,中國提出了趕英超美的國家戰略,并發動了“大躍進”。6月,毛澤東提出“趕超英國,不是15年,也不是7年,只需要2年到3年,兩年是可能的”。這場趕超運動的后果,大家現在都知道,先是全民砸鍋賣鐵大煉鋼鐵的鬧劇,然后是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大饑荒,到后來,發生了文化大革命。

突然嘮叨這段往事,是因為當今的中國,正發生著一場“趕日超美”的大喜劇。5月初,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計算得出,中國經濟將在今年年底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我給曾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過5年的姚玉棟博士去電,請他做一道計算題:大概過多久,中國經濟總量有可能超過美國。姚博士的答案讓人吃驚:中國的GDP總量將在2029年超過美國,到2049年也就是建國100周年的時候,為美國的3倍!他的計算前提是:中國在2029年前保持7%的增長,2029~2049年保持3%;美國保持2%的增長;中美兩國的通貨膨脹率均保持在2%;到2049年,中國人口14億,美國則為4.5億。

各位讀者,如果你們的年齡在40歲以下,幾乎全部可以看到2029年,絕大多數應該可以熬到2049年。這意味著,自1750年英國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苦苦追趕的、曾經被視為“東亞病夫”的中國再次重回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寶座。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將以怎樣的方式達到那樣的目標。簡單說,也就是怎么在未來的20年內保持7%的增長,以及在其后的20年內保持3%。

道路其實有兩條,一是國家化的工業道路,以國有資本為拉動國民經濟的主力:二是進一步加快市場化改革,以多元化的資本格局推進經濟的繁榮。前一條路,我們在1978年之前曾經嘗試過。安格斯·麥迪森在《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公元960~2030年》一書中,對1952年到1978年之間的亞洲各國人均GDP增長率進行了計算,結果發現,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是整體落后的。中國人均GDP增長率是2.3%,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和臺灣地區分別是6.7%、6.3%、4.8%、5.4%、6.6%。1960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為1457億元,與日本相當。而到1977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已不到日本的1/3,只相當于美國的1/10。后一條路,是最近30年所試驗的。還是用麥迪森的數據,從1978年到2003年。中國人均GDP增長率達到6.6%,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和臺灣地區則依次為2.1%、6.3%、4.8%、3.9%和4.7%。

把這些枯燥的數據——羅列,是想表達這樣一個觀點:中國的經濟變革已經不能偏離市場化的路徑。而市場化的終極目的,是民富大于強國?!皣鴱娒窀弧背31豁樋诼撛谝黄?,而事實上,國強未必民富,譬如20世紀30年代的德國、日本和蘇聯:民富也未必國強,譬如當今的北歐諸國。此理,很多國民未必了然。未來30年,中國變革的主題應當是,如何從國強進到民富,如何讓全民享受到社會進步的福祉。只有在全民日漸富足與和諧的前提下,“趕日超美”才是有意義的。否則,就可能是又一次GDP“大躍進”。

我這樣的擔憂,是不是杞人憂天呢?不是的。絕對不是的?;赝倌曛袊纳虡I演進,歷史的內在邏輯并沒有被改朝換代所打斷,那么多情節相似的故事如同翻拍電視劇般一再上演,不同的導演,不同的演員,百年不變的劇本,臺詞竟像基因里的遺傳信息一樣在一代一代人身上復制和輪回。如果再看得遙遠一點,在過去兩千年,中國是世界上僅有的長期維持中央集權體制的大國。對威權的迷戀仍然是全民需要警惕和亟待破解的歷史性課題。全球各國的經驗告訴我們,對權力的貪欲確實是人類的最大敵人,如果沒有制度性的約束,世上似乎沒有一個民族、一種政權可以自覺地自我控制,而免遭道德上和經濟上的毀滅。

我們是否需要“趕日超美”?這是一個全民勇氣的問題。我們將如何“趕日超美”?這是一個全民智慧的問題。

猜你喜歡
大躍進全民日本
探尋日本
3月歷史大事記
全民健身 參與快樂
日本神社
把醫療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等
日本混亂中迎接希拉里
大躍進就是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