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思考

2009-06-16 05:29杜飛輪
中國經貿導刊 2009年10期
關鍵詞:能源經濟發展

杜飛輪

低碳經濟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有效途徑,日益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和重視。雖然我國低碳經濟發展還面臨許多困難,但我們必須重視其重要性,逐步促進經濟發展向低碳方式轉變。

一、低碳經濟的內涵及發展動態

“低碳經濟”(Low-carbon Economy)一詞最早正式提出是2003年英國政府發表的能源白皮書《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該書指出,“低碳經濟”是通過更少的自然資源消耗和更少的環境污染,獲得更多的經濟產出;是創造更高的生活標準和更好的生活質量的途徑和機會,也為發展、應用和輸出先進技術創造了機會,同時也能創造新的商機和更多的就業機會。

自2003年英國提出“低碳經濟”后,一些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其內涵進行了詮釋。目前“低碳經濟”已成為具有廣泛社會性的經濟前沿理念,但至今卻沒有約定俗成的定義。結合國內外學者對低碳經濟的分析,本文認為,“低碳經濟”是指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降低能源和資源的消耗,盡可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的排放,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包括以下內容:低碳的生產方式,通過低能耗、集約式的能源和資源利用,降低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緩經濟增長給生態環境和氣候變化帶來的壓力;低碳的能源供應和消費體系,通過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加低碳和無碳能源的供應,控制化石能源使用量,使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引發的碳排放“脫鉤”;低碳的生活方式,通過社會節能減排,抑制高能耗產品消費,改變人們的高碳消費傾向和高碳偏好,減少碳足跡,實現低碳生存的可持續消費模式。

近年來,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形勢,國際社會開始積極開展了應對行動,由此也對全球低碳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2007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正式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巴厘島路線圖”,要求發達國家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減排25%至40%,該“路線圖”對全球邁向低碳經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隨著發達國家向低碳經濟轉變進程的推進,發展中國家逐漸認識到參與全球氣候保護,承擔減排或限排義務的重要性。

目前,發展低碳經濟在全球已經基本形成共識,與低碳經濟相關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其研究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拓展,不僅包括碳足跡、低碳能源和低碳技術,還涉及到低碳產業、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低碳社會等方面。低碳經濟正引導世界各國通過能源、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擯棄傳統的增長模式,應用新的技術與機制創新,通過低碳生產和生活的新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可持續發展。

二、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主要困難

發展低碳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即便最早提出低碳經濟的英國,其目標也只是到2050年建設低碳經濟社會。但從中國實際情況看,向低碳經濟轉型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內我國發展低碳經濟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一)能源需求加速增長,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難以改變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城市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都對重化工產品形成巨大的需求,進而轉化為對能源需求的增加。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費持續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從2000年到2007年,我國能源消費量年均增加1.8億噸標準煤,2007年達到26.56億噸標準煤。據相關預測,能源消費在短期內將延續加速增長的趨勢,到2020年我國能源需求量將達到50億噸標準煤以上。

從能源消費結構看,煤炭消費所占比重過高。2007年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僅占27.8 %,發達國家煤炭消費比例大多不到20%,而我國能源消費中,煤炭所占比重高達69.5%。煤炭消費比重大,CO2排放強度較高,致使經濟發展過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顯,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因此,在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在解決環境污染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形勢非常嚴峻,任務也十分艱巨。

(二)產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提高能源效率短期難以實現

我國一、二、三次產業之間的比重仍然停留在“1∶5∶4”的狀態,產業結構嚴重不合理,經濟增長過于依賴第二產業,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發展滯后,比重偏低。在工業內部結構,鋼鐵、有色、建材、化工和電力等高耗能行業的發展過熱,導致我國能源利用效率低。2006年,我國創造單位GDP(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國和法國的7.7倍,是美國的4.3倍。從2001年到2007年,我國能源強度從4.21噸標準煤/萬元增加到4.77噸標準煤/萬元,能耗水平不斷上升,目前能源效率比世界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大部分沒有完成“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只有極少部分地區實現了年度單位GDP能耗目標。

由于當前部分行業仍存在一些工藝和裝備落后、資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業,加之受到地方利益的保護,這些企業難以及時地關停并轉,致使部分地區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問題,要徹底淘汰這些落后產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需時日。

(三)缺乏有效激勵機制,低碳技術發展面臨一些困難

技術創新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但我國在低碳技術的研發方面還面臨諸多困難。一方面,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體系。盡管我國相關的主管部門曾制定并出臺了一些與低碳技術研發有關的優惠政策,但是隨著體制改革的發展,管理機構的變化及政策規定的不完善,一些鼓勵政策名存實亡,部分政策因難以執行而未執行。另一方面,我國低碳技術項目特別是大規模的示范項目的投資主要依靠政府臨時撥款和政策貸款,以及國際機構的捐款和貸款,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政府投入機制。同時,金融系統對低碳技術項目支持不夠,多數銀行不選擇對低碳技術項目融資,即使部分銀行實施融資,其信貸放款數量也非常有限,不能滿足低碳技術發展的資金需求。

(四)“鎖定效應”的影響短期難以消除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工業制造基地,但是制造業發展水平較低。當前一些制造業的高速擴張,多數是對常規技術的簡單復制。一些基礎設施、機器設備、大件耐用消費品等資金技術一旦投入,其使用年限均在15年乃至50年以上,期間不易廢棄,具有很強的“鎖定效應”。以能源部門投資為例,根據IEA估算,在參考情景下,中國在2006—2030年期間需要在能源部門累計投資3.7萬億美元,其中74%用于電力投資,其中很大比重屬于火力發電投資。因此,在當前經濟的發展階段,如何避免資金和技術鎖定效應的束縛,是一項緊迫而現實的挑戰,國家必須認真規劃投資類型,鼓勵和促進技術革新。

三、政策建議

(一)加快構建和形成低碳經濟的戰略規劃

發展低碳經濟不論是法律法規、政策環境還是技術支持都必須要由政府超前規劃大力推動。建立發展低碳經濟的長效機制和科學的制度安排,推動社會經濟朝著低碳方向轉型,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的中長期發展戰略要積極地借鑒和吸收低碳經濟的先進理念,進一步明確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規劃。將推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安排逐步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和政策法律體系中,如節約能源、防治污染和減排溫室氣體之間的政策措施存在著明顯的相互促進、相互支持的關系,從根本上和發展低碳經濟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可以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突破口,作為新的生產和消費增長點加以培養。另外,在制定和實施戰略規劃時,必須充分考慮我國的現實條件的約束,循序漸進,分步實施,避免對經濟發展帶來較大沖擊。

(二)積極鼓勵低碳技術的發展

國家要高度重視低碳技術的戰略意義,確定重點研究技術領域。從當前國內外低碳技術現狀來看,短期內,我國應該大力發展節能與能效提高技術,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清潔、高效開發和利用技術,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術;從中長期看,我國的主要技術研究領域應當包括:主要行業CO2和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控制與處置利用技術,生物與工程固碳技術,先進煤電、核電等重大能源裝備制造技術,CO2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不僅要大力發展先進低碳技術,更要注重科技創新和低碳技術在其他行業中的應用,以實現整個國民經濟的低碳化。

(三)努力發揮碳匯潛力

由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因而通過土地利用和林業措施的調整,將大氣溫室氣體儲存于生物碳庫中也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減排途徑。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完善各級政府和部門造林綠化目標責任制,加大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等政策措施和重點工程建設,擴大森林草地面積,增強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增加碳匯吸碳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大林地保護管理和森林經營力度,提高現有林地質量,鞏固現有森林的碳貯存。

(四)促進低碳產業的發展

一方面,政府應當利用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限制高碳產業的發展,如完善主要工業耗能設備、家用電器、照明器具、機動車能效標準和強制淘汰落后產能等;另一方面,運用適當的財政政策引導、鼓勵和扶持低碳產業的發展和綠色產品的開發,促進產業競爭力的提高,減輕傳統產業的鎖定效應。

(五)積極參與低碳化的國際合作

一方面要強調自主創新,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國際技術合作,通過共同研發,合理轉讓等方式提高國內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盡快縮小與先進低碳技術方面差距。伴隨《京都議定書》的執行,相應的減排技術產業及市場將逐步形成,我國企業應當積極參與全球建立低碳領域的技術創新機制,力爭在清潔和高效能源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在國際碳減排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

猜你喜歡
能源經濟發展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第六章意外的收獲
豐富的能源
區域發展篇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經濟
好大的方塊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