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大內需的投資要更加重視就業導向

2009-06-16 05:29王德文張華初
中國經貿導刊 2009年10期
關鍵詞:投入產出服務業消費

蔡 昉 王德文 張華初

一、擴內需的關鍵是穩定消費

出口滑坡導致外需嚴重不足,進而民間投資意愿下降的情況下,通過擴大財政性投資擴大內需是正確的選擇。依靠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的內需,是投資性的需求。這種需求由于具有產業連帶關系,特別是基礎設施和重化工業行業具有自我訂貨、自我服務的特點,具有顯著的帶動經濟增長的效果。但是,如果這些領域的投資不能帶動相應的消費需求,則內需的擴大就是有限的,由此刺激的經濟增長也是不可持續的。

2008年6月以前,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持續上升,顯示出與通貨膨脹率降低相關的價格效應(價格下降導致消費增加);而自6月開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8月以后加速下滑),則表現為與失業率提高相關的收入效應(收入下降導致消費減少)。與此同時,消費者信心指數的變化雖然相對緩和,但也表現出下降趨勢。這表明擴大內需的重點和難點是居民的消費需求。

除了要依靠經濟增長帶動的收入增長外,通過社會事業的發展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擴大,穩定居民生活預期,也具有明顯的擴大消費需求效果。上個世紀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直接導致了美國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

據估算,如果將我國收入最低的20%城鎮居民(2007年約1.18億人)的養老、醫療和失業等社會保險多覆蓋任意一項,他們在收入不增長的情況下,每年增加消費支出總額可達100億元??瓷先ミ@個消費增量并不大,但危機時期收入水平往往是降低的,而社會保障覆蓋率提高的效果,恰好體現在收入不變,甚至有所下降的條件下仍可提高消費傾向。如果把社會保障延伸到農村,產生的刺激消費效果將更明顯。

此外,提高公共投入在教育總投入中的比重,也具有刺激家庭消費的效果。公共財政支出占全社會教育支出的比例,世界平均為80%左右,而我國僅為46%。教育投入過度依賴家庭,嚴重擠壓了私人消費空間,導致在其他方面的消費需求不足。

二、保增長的目的是保就業

中央提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并采取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大規模投資方案來實現,目的是保持當前就業的穩定,并解決每年新增1000多萬人的就業。但是,由于不同的產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具有不同的資本勞動比率,因此,以不同投資結構促進的經濟增長,所能帶來的就業效果不盡相同。例如,根據投入產出表的估算,那些對GDP拉動效應比較大的產業,通常對就業的拉動效果并不大,兩種效應甚至呈現負相關關系。因此,缺少就業目標的“保增長”努力,可能在一些地方演變為“沒有就業增長的經濟復蘇”。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非農產業就業擴大的主要載體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非公有經濟、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城鎮靈活就業也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城鎮居民的30%到40%的勞動者采取靈活就業的方式,總數大約1億人。進城農民工靈活就業比例更高,其比例高達70%,約6000多萬人。這種靈活就業渠道往往不能成為財政投資計劃的直接受益者,靈活就業群體的社會保障覆蓋水平較低,就業扶助措施也往往落實不到他們身上。

因此,更符合就業優先原則的經濟增長,是治理失業和擴大就業的最重要途徑。目前,我國正出現一個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在東部地區,產業升級將通過提高該地區應對危機的能力,在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恢復和擴大就業。在中西部地區,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發展,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然而,這個產業格局變化和生產要素重組,不應在危機沖擊下自生自滅地進行,而應該在政府有效配套的經濟社會政策引導下進行,以產生盡可能大的積極效果,最大限度降低結構調整代價,并通過產業升級、轉移和承接過程的統一,實現保就業、調結構、擴內需的良好結合。

三、最大化就業的投資結構

我們以中央計劃的投資為例,運用投入產出表模擬方法,說明投資于不同領域,4萬億元產生的不同就業拉動效果。我們把全部投資按照假設的三種組合,在相關產業進行分配,按照投入產出表中的關系,經過模擬產生了三種拉動就業的效果。

第一種組合,是按照2005年投入產出表顯示的實際投資結構來分配全部投資。這代表在沒有金融危機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的一種常態。該模擬的結果是,可拉動非農產業就業4764萬人,相當于2007年全部非農就業的10.5%。

第二種組合,是按照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做出的投資結構安排,來分配全部投資。即災后重建按照一定比例分解到建筑業,農業、采掘業、制造業和電力熱力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保障性安居工程分別列入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分別列入與民生相關的服務業及建筑業;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建筑業;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和建設生態環境工程都屬于民生相關的服務業;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屬于制造業。該模擬的結果是,可拉動非農產業就業5434萬人,相當于2007年全部非農就業的11.9%。

第三種組合,是按照產業的就業拉動效果來分配全部投資。即根據就業拉動系數,給每個產業一個權數。其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服務業就業拉動系數最高,排第一位,我們給最大權數。以下依次是:批發零售貿易和餐飲業等排第二位;郵電運輸業排第三位;制造業排第四位;建筑業排第五位;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排第六位。按照這個方式分配投資的話,可以獲得最好的就業效果,創造就業8320萬,相當于2007年全部非農就業的18.3%。

結果很明顯,在按照上述三種組合分配4萬億元投資的情況下,第三種即按照產業的就業拉動效果安排投資結構,創造的就業崗位比第一種組合多74.6%,比第二種組合多53.1%。雖然投資原則要考慮到多種因素,上述產業劃分也比較粗糙,而且模型畢竟不是現實,但模擬結果仍然提示我們,投資計劃考慮就業因素與否,創造崗位的效果是大相徑庭的。因此,我們建議,至少對于中央財政投資之后的地方配套投資和民間投資,應該用政策手段引導,以更多地向第三種投資組合靠近,達到盡可能大的拉動就業效果。

(蔡昉: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德文: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華初:華南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投入產出服務業消費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2019長三角服務業企業100強
2018上海民營服務業企業100強
“新青年消費”,你中了幾條
消費輿情
信用消費有多爽?
淺談高職高專經濟數學投入產出分析教學改革
2014上海民營服務業50強
2014上海服務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