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原則及模式

2009-06-20 03:11任伯琪胡承波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高新技術遼寧省發展

任伯琪 胡承波

目前,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既面臨產業規模不大、產業結構不太合理的問題,也面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環境問題。制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有:科學技術研究的基礎薄弱、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尚不完善、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不足、人才嚴重流失等。因此,研究制定遼寧省21世紀初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對于指導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全省經濟快速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遼寧省的高新技術產業如何發展?采取什么發展模式?是我們當前要重點考慮的問題,筆者在此試圖通過對這些相關問題的分析和研究,提出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模式。

一、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目標

根據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和遼寧省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出的要求,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高新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支柱地位明顯提高,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明顯增強,沈陽和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帶、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成為區域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特色產業集群迅速成長壯大,優勢傳統產業技術水平大幅度提高,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高新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環境更加優化。

通過“十一五”的努力,把遼寧建成新材料、電子信息和先進制造產業的基地,努力做大做強老優勢。同時,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產業成為新的增長點。在集成電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使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振興老工業基地的火車頭,帶動全省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明顯提高。建成沈大高新技術產業帶,使其成為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地區之后的我國第4個高新技術產業帶。繼續保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居于全國前列的地位,并力爭縮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到2010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7200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增加值達到1600億元,占全省GDP的比重為13%左右;高新技術產品出口70億美元以上。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2010年翻兩番,年均增長15%以上;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25%左右;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全省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50%左右。

二、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原則

充分發揮政府推動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努力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發展環境,促進人才、技術、資金和企業向產業帶和工業區集聚,加速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實現遼寧省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本原則:

1.突出遼寧省發展戰略的要求,緊緊圍繞遼寧省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總體目標和重大需求,確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和優先領域,密切與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相銜接;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和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在遼寧省層面上優化科技力量布局和創新資源配置;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為契機,加快制造業信息化進程,推進高新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化,緊緊把握國際產業分工的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積極承接和吸納國際高新技術產業和研發中心轉移。

2.用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原則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除了適時地開辟出新的產業領域,尋找“新經濟”產業拉動整體經濟成長的空間以外,還必須為傳統產業的高新技術產業化提供技術基礎和服務空間。我省是老工業基地,大都是傳統產業。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完成我省由老工業基地向新型工業化大省的跨躍,必須加快用高技術改造轉統產業的步伐,大幅度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只有這樣才能走上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3.堅持高新技術產業化原則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圍繞新興產業的形成和原有產業的升級開展工作。以產業化為重點,積極推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強化產業化能力的建設,推進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為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后勁。大力推動信息產業,培育生物產業,有針對性地發展航空航天產業和醫藥產業,開發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加大高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應用和帶動作用。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中,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利用先進技術,合理開發、有效利用遼寧省的特有資源,加速優勢資源的增值轉化。

4.堅持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化原則抓住全球制造業加速向我國轉移的機遇,參與國際分工,直接面向國際市場,迅速擴大我省的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并通過在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創新發展,突破產業經濟發展中的技術瓶頸,迅速提高產業競爭能力,改善我省產品的國際分工地位;進一步創造條件,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到我省投資,使我省逐步成為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和世界級制造基地。

5.堅持確立企業發展主體地位的原則通過加快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所有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建立自己的技術中心。要通過財政、稅收以及金融政策的支持來扶持大中型高技術企業的發展。要重視發揮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吸收一定比例的中小企業參加技術創新項目,在企業的融資、知識產權保護和研究成果的開發等方面制定相關政策。

三、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崛起,使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漸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大勢所趨,我省必須迎頭趕上,強化全省上下的科技意識,牢固樹立依靠科學技術加快經濟發展的觀念。要把科研和科技創新擺上重要的戰略位置,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創建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激勵機制。遼寧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戰略選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集成創新戰略。在創新管理領域中,集成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Lansiti教授(1998)在其代表作(技術集成》(Technology Integration)中提出的。他認為技術集成管理更加有能力應付不連續的技術創新。當技術新生時,它影響市場;當市場新興時,它影響技術。集成創新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市場需要的快速變化而逐漸演化、形成的一種新的創新模式,它能“使各種單項和分散的相關技術成果得到集成,其創新性以及由此確立企業競爭優勢和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意義遠遠超過單項技術的突破。所以,我們更應當注意技術的集成創新,注重以產品和產業結構為中心實現各種技術集成[3]。要在充分挖掘我省科研潛力、進行自主研發創新的同時,把握研發市場化、國際化趨勢,廣泛集成國內外先進經驗和科研成果,為加快我省經濟發展所用。集成基礎上的創新,則是把先進技術真正融入產業發展,形成我省的優勢和特色。集成創新的主體是企業,要努力使企業具有很強的集成能力,能夠迅速地發現極具市場潛力的科技成果,并迅速地把這些成果系統集成和工程化,開發成商品化的生產技術和裝備,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體系創新戰略。美國《商業周刊》指出:“臺灣集成電路公司改變了產業游戲規則(沒有自己產品,只幫別人代工),半導體產業史上會記載它一筆?!彼鼊撛斐鲆粋€產業要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必須運用靈活的游戲規則,利用創新去創造新的產業。創新能力則必須建立在一個健全的、有效運行的創新體系之上。完整的創新體系包括創新執行機構(企業、大學、政府科研機構、咨詢與中介機構)、創新基礎設施(國家技術標準、數據庫、信息網絡、大型科研設施和圖書館等)、創新資源(人才、知識、專利、信息、自然資源和資金)、創新環境(國家政策與法規、管理體制、市場和服務)和國際互動。為提高我省創新能力,必須加快創新體系建設,圍繞培育龍頭企業和區域特色產業,通過營造局部優良環境,加速企業、科研院所以及資金、技術等資源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集中,聚集和形成一大批高水平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形成以大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協作配套的高新技術產業鏈和產學研一體化的開放型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體系,從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

3.扶持中小企業戰略。高新技術產業是最具活力且競爭激烈的產業。由于我省高新技術產業起步較晚,大中型企業自身“造血,功能尚弱。因此,政府在提高大中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同時,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科技型企業創新能力的扶持力度,逐步形成政府、企業、民間多元投資相結合、科研機構與企業產學研一體化、大型骨干企業和小企業協調創新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格局。美國硅谷與128公路在抵御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經濟衰退時,硅谷挺過了,但128公路卻失去了優勢。關鍵在于硅谷有著成干上萬的中小企業推動著硅谷的不斷創新,使之獲得了強勁的經濟競爭力。借此經驗,我省也要大力發展中小民營高技術企業,以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4.知名品牌戰略。知名品牌是市場競爭的主力和先鋒,代表著企業的信用和信譽。發展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必須把創造自己的品牌作為首要考慮,無論是合資、合作,還是引迸資金、引進技術、引進設備,都要為創造自己的名牌服務。通過實施名牌戰略,引導企業聚集力量,形成拳頭,創自己的名牌,走自立、自強之路,培育具有我省特色和競爭力強的高新技術產業,以爭創名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5.高技術人才戰略。沒有優越的地理環境造就的獨特的人文環境,硅谷可能永遠不會起飛。發達國家和國內發達省區的經驗表明,產業規模大、競爭力強,就能聚賢集才,產業就能做得更大更強。我省傳統產業多,基礎比較好,用高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前景廣闊,具備集聚高技術人才的客觀條件。扭轉我省科技人才外流的局面,必須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努力構建對人力資本的經濟利益激勵的機制,吸引國內外高技術人才來我省創業,以聚集的人力資本推進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依賴于源源不斷涌現出來的新觀念和大膽革新,這一切都離不開人。

四、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模式體系

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總體模式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為取向;以產業結構模式為核心,以產業組織模式為基礎,以產業布局模式為保證,以產業制度創新模式為動力的全面推進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模式體系(見圖1),該體系由四個子系統構成,即:產業結構模式、產業組織模式、產業布局模式及產業制度創新模式。

1.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產業結構模式。運用層次分析法對高新技術產業選擇指標進行量化分析,提出主導產業的培育及調控,以及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和方向,從而帶動高新技術產業整體發展,促進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

2.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產業組織模式。通過對區域產業組織模式的借鑒,提出基于產業集群視角的產業組織模式和基于組織創新的產業組織模式,前者包括基于市場結構的組織模式和基于內部關聯的組織模式,后者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虛擬集群以及戰略聯盟等組織模式。從而使高新技術產業內、外部的企業之間形成一種有效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促使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入良性發展軌道。

3.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產業布局模式?;谶|寧省高新技術產業布局區位因子的基于層次分析的加權評價和聚類分析,建立適合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產業布局模式,即:以沈陽和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帶為主增長極、以中等城市與資源型城市為次增長極,逐步形成遼寧省的高新技術產業帶,促使高新技術產業整體發展最優化。

4.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產業制度創新模式。通過對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制度創新現狀以及與國外制度創新進行比較,構建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制度創新的總體模式,即以知識產權創新為核心,以企業制度創新為保障,以市場制度創新為基礎,以政府制度創新為先導,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啟動和引導遼寧省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利亮,胡承波,創新遼寧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措施探討,商場現代化,2009.1;

[2]胡承波,試論遼寧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思路,中國電力教育,2008.S2

[3][美]喬斯,誰是最好的管理者,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

[4]蓋文啟,王緝慈,全球化浪潮中的區域發展的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6

[5]鐘堅,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高新技術遼寧省發展
圖解遼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
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研究
貴州省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增長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1.6%
遼寧省各級工會收看十九大開幕會
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首次突破2000家
區域發展篇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