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堂:“預設”而不死,“生成”卻不亂

2009-06-20 03:11宋代兵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預設語文課堂

宋代兵

內容摘要:科學預設是動態生成的重要前提,而精心預設是精彩生成的重要保證。精彩的課堂教學是在科學的“預設”中生成的,在精彩的“生成”出現時,教師又能隨機進行“預設”,從而在“預設”與“生成”中不斷的優化與整合預設與生成也就相得益彰。

關鍵詞 語文課堂 預設 生成

當那些純預設性的課堂被漸漸否定的時候,如何把握語文閱讀課堂預設和生成的“度”已成為我們目

前閱讀教學中最大的困惑。一個語文的閱讀課堂需不需要教師在課前對教學材料進行處理、對教學目標進行篩選、對教學方式進行設計?如果有了這些是不是我們的課堂仍是預設性太強?

葉瀾教授曾經指出:“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边@個論述告訴我們:課堂上學生學習是一個教師與學生,學生與之間“思維碰撞,心靈碰撞,情感融和”的動態發展過程,會出現許多意外和驚喜。因此,在教學中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無視學生思維的個體差異,對他們作出劃一的指導,使學生“臣服”于教參或教師揭示的文本意義和主題思想,學生豐富的感悟和認知便在同一化和標準化的釋義中磨滅殆盡。新課標的閃亮登場,無疑給了教師和學生廣闊的馳騁天地,“文章由學生自己讀懂,疑問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由學生主自己分析解決,知識由學生自己發現獲得,規律由學生自己概括掌握”,這成為闡釋新課標的理想境界。

然而,仔細而又冷靜地觀察我們的語文閱讀課堂發現,單純追求讀者解讀的“學生中心主義”、課堂教學的“學生主導主義”(這里指一切由學生操作)的現象接二連三地出現了。

案例1:課文《我的空中樓閣》,講課教師這樣安排他的教學過程。教師以適當的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自由誦讀,整體感知課文,教師不作任何指示和暗示。學生先確定自己的學習主題,逐步形成小組班級的學習主題;然后,學生按各自定向的學習主題進行研究性的閱讀。接著小組交流,并選代表參加全班交流。整個課堂由學生自己找到方向、自由討論、發表見解,并自我反省閱讀效果。

案例2:課文《人生的境界》的一個教學片段。教師引導學生質疑。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各抒己見,馬上對作者的人生境界說形成了兩大觀點。一種是贊同,一種是貶斥。雙方展開了正反方辯論。氣氛熱烈,教師臨近下課時才止住辯論說:“今天的辯論非常成功;正方、反方誰是正確的?我認為大家都有道理,都是勝方!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論。謝謝大家的參與!”掌聲響起,課似乎圓滿結束。

教學中聽到的這兩個教學片段,授課教師都已經領會到了新課標的主要精神,勇于解放思想,學生活動充分,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在“把學生失去的課堂交還給學生”的絕妙好辭中,教師從原來的“滿堂灌”一下子變成“滿堂聽”。課堂中的教師似乎害怕背上扼制學生思維創新的惡名,對學生的討論不聞不問或一味稱好。整個課堂缺少教師真正的設計指導和合理的交流評價,只看到學生熱熱鬧鬧地討論、發言和表演,卻看不到學生對文本的深刻挖掘。整個閱讀課堂“虛化”了。在這些繁花似錦的課堂形式背后我們感受不到語文閱讀教學春天的真正來臨。

孫紹振先生在他的《直諫中學語文教學》一文中明確指出:教師若不能用適當的問題有序地層層深入地把學生的學習活動組織起來并引向深入,其結果“不是聽任對話在同一膚淺的水平上滑行,就是眼睜睜看著課堂陷于一片混亂”

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雙翼,二者優缺互補,缺一不可,若能科學而藝術地融合起來就能把語文課上好、上活。

一、預設是生成的基點

教學必須先有預設,然后才能在此基礎上有效地生成。但“‘死的教案成了無形的手,支配著教師的教學活動,牽制著學生的多元思考”,一味的照本宣科,“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精神被禁錮,教師教學的靈活創造精神難以形成?!痹谛抡n標視野下,我們的預設必須做到心中有人,變過去一種固定的預設方案為多種假設方案,“不僅要備教案、備學生、備情景、備生活、備自己,還要備和課堂有關的一切主客觀因素,使教案更有寬度、厚度、深度和廣度,在橫向、縱向相結合的預設中追求課堂教學的精彩?!?/p>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能把學生的視野框定在薄薄的課本內,而應以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把課本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相融合。如有位教師在學習了《阿Q正傳》后,安排了一節“生活中要不要有阿Q精神”的討論。

師:阿Q的精神勝利法能使人暫時擺脫窘境,當我們生活中不期而遇窘困時應該有點“阿Q精神”可以緩解心理壓力。大家最近遇到什么不愉快沒有?

生:李峰的自行車被盜了,他好難過。

師:怎樣讓他精神勝利呢?

“就當被兒子偷啦?!币煌瑢W脫口而出,全班哄堂大笑。

“這種阿Q精神是錯的!”一位同學舉手發言,大家立刻肅靜?!耙驗閺那皫滋谜n分析我們知道,阿Q求得心理平衡是靠妄自尊大或自輕自賤或拿別人當兒子占人家便宜,也就是說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一種病態的精神勝利法,既然這樣,我們怎么學呢?”

對呀,我們平時只注意精神勝利法所追求的結果——求得心理平衡的積極作用,而沒有注意追求過程中的消極因素,于是這位教師啟發“能不能不像阿Q那樣做,卻能受到阿Q精神勝利的效果呢?”

同學們紛紛發言:“反正車子不太新,不值錢,偷了算了”,“俗話說破財消災嘛”,“塞翁失馬,焉知禍?!?。討論很激烈,但還覺得不到位。趙珊同學的發言卻吸引了教師:

“由偷自行車的事件我想起了美國總統有個好象叫羅斯福的軼事:有次他家被偷了許多東西,朋友寫信安慰他,他回信說:‘謝謝你來信安慰,我現在很平靜,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未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非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p>

師:是呀,羅斯福面對窘境或不幸時,是以健康的心態求取心理平衡,可以說是健康的精神勝利法。那么我們拿他和阿Q比較看,兩者的精神勝利法有何不同?通過比較,大家明確了健康的精神勝利法應該是:首先正視不幸或不愉快,不能像阿Q那樣自欺欺人。其次,不妨設想一下事情幸好沒有糟糕到更嚴重程度,同時不失自己尊嚴,也不貶損別人。比如我們不能鼓動李峰也去偷人家一輛,也不要詛咒偷車者斷子絕孫或偷我東西的是我兒子。那么我們怎樣更好地勸李峰呢?

生:現在家里不算缺錢,買輛新車沒多大了不起。

生:幸好是放學時被偷,要是早上被偷上學肯定遲到!

師:還可以從事情的反面尋求平衡,這次被偷加強了我的防范意識,可使我避免更貴重的東西被偷,這壞事不也是好事嗎?

由此可見,預設是生成的基點,在生成過程中,教師要能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與學生零距離地親密接觸,用彼此的信任打破師生間的壁壘,用朋友式的友誼化解師道尊嚴的堅冰,這樣生成,就能實現智慧的撞擊,經驗的共享,心靈的契合與理性的升華。

二、生成是預設的機變

課堂教學往往是千變萬化的,這多得于突發性的生成。生成好像是教學過程的“節外生枝”或“出現斷裂”,但這些不總是學生無緣無故的搗蛋、有意的惡作劇或成心的挑刺,而可能是學生的好奇、質疑心理的自然流露。節外生枝或許會開出艷麗的花朵,斷裂之處也可迸射出思維、想象的火花。生成是一種“無法預約”的美麗,是預設靈活機變的調整。比如袁蓉老師在教《林黛玉進賈府》(節選)時,她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為女性,同為很美的女性,王熙鳳與林黛玉的美有無差異?”有學生說,林是一種少女的美,王是一種少婦的美;有學生說,林是一種內斂的美,王是一種張揚的美;有的說林的美是一種靈氣,王的美是一種庸俗;有的說林的美在氣質,王的美在外貌……

這之間,忽然有同學交頭接耳:文中似乎沒有寫林黛玉的衣著打扮,她會穿怎樣的衣服呢?這是袁老師沒想到的,于是她讓大家想象一下林黛玉當時會穿什么樣的衣服。

有學生說,林家應是大戶人家,林黛玉第一次到外婆家,應該是精心打扮過的;有學生說,林黛玉很自尊、心細,不會在給人第一印象的衣著上隨意的;有學生說,林黛玉是一個孤高獨立、不合流俗的女子,她的衣飾應是淡而不俗、清雅高麗的。

忽然有學生發問:“文章為什么對王熙鳳的著裝描寫細致,而對林黛玉的著裝一字不提呢?”課堂又掀起了高潮。大家認為,王熙鳳身份特殊,出場時就要引人格外關注,所以艷麗華貴的衣著非常奪目,既符合其身份,也符合其性格;林黛玉略去衣著打扮的描寫,更顯示她靈秀的精神氣質。

這堂課,袁老師本來預設的教學目標之一是“透過王熙鳳和林黛玉肖像美,深入人物內心世界,特別是發現林黛玉不同凡俗的氣質美”,不料中途出現“意外”,“想象一下她當時會穿什么樣的服裝”看似順著學生的發言游離了教學目標,實則從另一個更有趣味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人物內心世界,使教學向縱深方向發展,而這一切都是“不曾預約的精彩”。

三、預設與生成要和諧統一

語文學習過程的開放性、思維的多向性、結論的豐富性決定了語文課堂可以達到生成的多樣性,而一定的預設必不可少,預設與生成,一先一后,一死一活,一動一靜,似乎總是矛盾對立的,但預設可以轉化為生成;預設是為了生成,為了創新,為了學生的發展。然而,生成也決不是隨意的,生成是偶然中的必然,預設不能被生成無情放逐,生成也不能因失卻引導而放任自流。預設與生成不僅能夠而且必須和諧統一。

本人在執教《孔雀東南飛》時,按照文本和我的預設,劉、焦悲劇以雙雙殉情而終。但有的學生提出疑問:他們為什么非要選擇死呢?于是全班對這個“另類”問題探討起來。我讓大家為劉、焦設計“出路”,有的說他們可以告焦母破壞婚姻,有的說二人可以私奔呀,司馬相如、卓文君不私奔了嗎,有的說干脆聽從母、兄安排,各自結婚不也很好嗎……我把他們說法一一提煉,歸類為板書:①狀告,②私奔,③屈就……然后進行對話:

師:劉、焦狀告焦母,那時有《婚姻法》、《婦女權益保護法》嗎?

生(笑):沒有。

師:那時沒有這些法律,但有另外一些“國法”和“禮教”,而它們都是維護封建家長制的,劉、焦想告也告不贏呀!

生:那他們就私奔吧。

師:他們私奔雖然可以暫時逃離劉、焦家庭小“火坑”,但別人如果知道他們有違母命兄意而私奔會怎樣看待他們呢,他們會不會陷入為社會所不容的大“火坑”呢?

生:有可能,那簡直是一定的。

師:如果讓他們分別再娶再嫁,這就不符合他們的性格和對愛情的忠貞,人物形象就不美了,就失去了魅力!

經過一番點撥、疏導,預設與生成的“死”“生”之爭得以順利解決:焦、劉只有殉情,才彰顯他們愛情的始終不渝,才有力地批判封建家長制害人的罪惡。

新課標認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边@就決定了教師上課必須有預設,同時又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這就決定了課堂上必然有師生的互動生成。

不管預設是一種“價值追求”,還是生成是一種“意外收獲”,不管預設是一種“常態要求”,還是生成是一種“教育智慧”,二者能夠而且必須和諧統一起來的。通過預設去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完成預設目標;在預設中體現教師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現師生智慧碰撞的火花。真正的新課程是不排斥預設的,一堂充滿生命活力的課是預設與生成的完美結合。

參考資料

(1) 課程是預設的,還是生成的?(王偉鵬,中學語文教學 2005.10)

(2)讓預設使對話教學更精彩(江興玲,語文建設 2005.6)

(3)動態生成:讓語文教學充滿靈氣(仇定榮,語文建設 2006.1)

(4)不曾預約的精彩(袁蓉,中學語文教學 2004.10)

(5)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P15、P16、P17)

猜你喜歡
預設語文課堂
巧用應答器,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實效
淺談游戲化教學提升低年級語文課堂實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樂的語文課堂
使用RAW預設調整你的照片
網購廣告語中的漢俄語用預設
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語文課堂生成資源運用例析
“表現性”語文課堂風景——建甌市東峰中學課改觀摩側記
一課三磨:淺談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
論德語網絡新聞標題中的預設觸發語
一道中考試題解答的預設與生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