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味!語文味!

2009-06-26 05:16楊樹亞
七彩語文·教師論壇 2009年5期
關鍵詞:葬禮教者瀑布

楊樹亞

隨著語文課堂的返璞歸真,隨著閱讀教學走向本真,“讓課堂多一點語文的味道”的呼喚愈加強烈,這讓我們仍然可以在常態課堂中享受到陣陣的語文味。

一、 語文味,漫溯在品詞析字中

字詞是構成一篇課文的基本單位。因此,品詞析字是學生閱讀文本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閱讀的語文味就可以在品詞析字中體現。筆者在執教《特殊的葬禮》一文時,是這樣進行揭題導入的:

師:(上課伊始,即板書生字“葬”)今天,首先讓我們學習一個生字,齊讀“葬”字。

師:猜想一下,“葬”是什么意思?

生:可能與“死”有關吧。

生:把死去的人埋進土里。

師:為什么你們這么猜想“葬”的意思呢?

生:因為這個字中間含有“死”這個字。

師:猜得有道理。查字典,驗證一下你的猜想吧!

(學生查字典)

生:“葬”的意思是:掩埋死者的遺體。

師:(教師補充板書:“禮”)再想一想,“葬禮”是什么意思?

生:為死去的人舉行的安葬儀式。

師:今天,我們學習課文《特殊的葬禮》。

師:讀完文題后,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為誰舉行“葬禮”?

生:這個葬禮“特殊”在哪里?

生:在哪兒舉行的葬禮?

生:哪些人參加了葬禮?

這樣的揭題導入方式讓課堂充滿了“語文味”,教者層層深入地揭示文題,學生學得興致盎然。同時,“葬”字的教學運用了字理識字,學生先放膽“猜想”,在學生對“葬”字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后,再去查字典,讓學生逐步養成既要使用字典這一“拐杖”,又不一味地依賴“拐杖”的學習品質。這一設計在知識的逐層構建過程中使學生自然“生疑”,并給學生以充分“質疑”的時間,這樣的教學因為貼近學生,所以學生樂學,是原汁原味的語文學習。

教材是閱讀對話的載體,更是語文味散發的源點?!侗贝蠡牡那锾臁芬晃恼Z言生動,詞匯豐富。鑒于此,教者將文中的優美詞句打亂重組,并以“組”為單位逐條出示,讓學生進行組塊式詞語學習。學生在積累詞匯的過程中既發展了言語思維,培植了言語智慧,又為即將與文本展開的對話掃清了閱讀的障礙。這樣打亂重組的過程,改變了以往詞語學習“讀→寫→查”的固有、單一的模式,直指學生語文素養形成的內核,自然會“蒸騰”起陣陣語文味。

二、 語文味,漫溯在品讀感悟中

感知文本內容,體悟文本情感,這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品讀感悟文本的有效與否直接決定著整個閱讀歷程的有效性。因此,語文學習的路徑必須堅持根植于文本之中,堅持以品味文本的語言為依托,引領學生在文本的語言文字中經歷一個來回,進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習得。

“說不出,但卻可以不時地觸摸得到”是語文味的顯著特征。在《特殊的葬禮》一文第3自然段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把靜止的文字“活化”成動態的畫面,教者讓學生體會“雄偉壯觀”,隨后讓學生找出“從哪些語句感受到雄偉壯觀”?使昔日大瀑布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腦海中并形成意象。在處理課文第5自然段“今天的瀑布”這一環節時,當學生對大瀑布產生“痛心、震驚、難受”等一系列的感受后,教者讓學生帶著這些初步的感受再次走進文本之中,圈畫出相關的詞句,然后品讀、感悟。學生的思維在文本之中經歷了一個來回以后,對大瀑布的感受就更加深厚了,大瀑布的今昔對比也就更加強烈,學生學得更加扎實有效。

在執教《愛如茉莉》時,筆者帶領學生進行了品讀感悟:

師:細節中流淌真情。輕聲地讀一讀,你從哪些細節中感受到媽媽對爸爸的愛?又從哪些細節中感受到爸爸對媽媽的愛?

生:“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院……”從這句話中我感受到媽媽很關心爸爸。

生:“虛弱”這個詞語也能說明媽媽深愛著爸爸。雖然媽媽的身體很虛弱,但是她仍然想著出差剛回來的爸爸。

師:你很會讀書,能從一個詞語中讀出這樣的真情來,你已經把這一種愛濃縮到一個詞語之中了。

生: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而是“直奔醫院”。從這兒可以看出爸爸對媽媽的愛。

生:“此后,他每天都去醫院?!边@句話也能看出爸爸對媽媽的愛。

師:讀書還要學會把靜止的文字讀活,學會讀出文字背后的內容。從“直奔”這個詞語中,你仿佛看到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爸爸滿頭大汗地向醫院奔跑的樣子。

師:這鏡頭你在生活中未必遇見過,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從這一幅幅想象的畫面中,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感受到,此時爸爸的心中只有媽媽。

生:我感受到了爸爸對媽媽深深的愛。

在閱讀的過程中品讀感悟,讓學生圍繞“直奔”這個詞語展開想象,學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交流、對話,原本孤立、靜止的一個詞語一下子站立、鮮活起來,把抽象的語言文字還原成了具體可感的生活畫面,產生了良好的語像感。閱讀對話就在如此的駐足想象中回歸了本色,充盈著生活的情趣和語文的味道。引領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征途中駐足、回味、推敲、頓悟,進而讀懂文本,感悟道理,直至達到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和諧統一。這樣的品讀感悟的過程一定充滿著語文味,這樣品讀感悟的歷程必然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三、 語文味,漫溯在拓展延讀中

許多文章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不論是教師在解讀教材,還是引導學生與文本展開直接的對話,有時候會需要引用文本以外的一些資料加以輔助,這些資料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圖片式的,也可以是動態的視頻。但是,不論是怎樣的資料補充,我們都應該把握一些基本的原則——應該能夠幫助學生突破閱讀的障礙,豐富對文本的理解;在時間上還要做到“適可而止”,不能“喧賓奪主”。

一位教師在《特殊的葬禮》一文的教學中,因為明確“拓展延讀”的目的,所以課堂中文本以外資料的補充就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這位老師對瀑布的“流量”這個詞語情有獨鐘,花了近2分鐘的時間介紹大瀑布“流量”這個資料:“塞特凱達斯瀑布每秒鐘有10000立方米的水……在三十公里外,瀑布的聲音還清晰可見?!背鍪具@段資料以后,教師還不罷休,又通過打比方的方式,告訴學生:“每秒鐘10000立方米的流量”可以在八分鐘左右的時間內把玄武湖灌滿;“三十公里外”相當于在南京的新街口,仍然能清晰地聽清楚在棲霞山腳下傳來的聲音。如此的“拓展”不但沒有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反而把資料中兩個原本很“冷”的數字與學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勾連,使資料一下子鮮活起來。這樣的“拓展延讀”是在為學生的品讀文本服務,是充滿語文味的拓展延讀,是真正有價值的拓展延讀。

(作者單位: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學)

猜你喜歡
葬禮教者瀑布
《葬禮》(海報)
這是在葬禮上聽過最多的一句話
瀑布之下
瀑布是怎樣形成的
不可思議的太空葬禮
瀑布
音樂表演技能培養之我見
瀑布
某生課寢
受教者主體性視角下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