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數學教學中問題情景創設的認識

2009-07-02 03:55羅成立
新課程·上旬 2009年12期
關鍵詞:對折數學知識創設

羅成立

一、數學問題情境的基礎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中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其中問題情境放在首位,顯然就是要求教師用積極營造問題探究的情境,引領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 為學生發現新知識創造一個最佳的心理環境和認識知識的理想階梯。

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要提出問題,教師無論是在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個環節,都應該十分重視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

二、初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幾種方法

作為教師,在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來創設具有啟發性的、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創新數學知識。下面,就初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一般方法談談自己的淺顯認識。

1.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的學習是以一切現有的認知發展水平為出發點,所以知識的引入只有在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才能促進學生的主動建構。簡單地說,就是新知識的學習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教學新的內容時,教師應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展現知識產生發展的實際背景,設法激活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新舊對比,同化新知識。從而使學生看到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如通過復習分數的基本性質,讓學生類比探討分式的基本性質。通過復習全等三角形的識別方法,來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識別方法。通過復習點和圓的位置關系、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來研究圓和圓的位置關系等。

2.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課堂上,教師設計恰當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引入新課,學生會倍感親切,覺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打開思考的閘門,發掘創造的源泉。

如創設問題情境:汽車站入口處常常會在墻上1.1m、1.4m處各標上一條紅線。小朋友進站時,只要走到這里腳跟靠墻站立,看看身高有沒有超過免票線,或者半票線,就可以決定這個孩子是否需要購買全票。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個問題解決的依據和方法是什么,從而引入線段大小的比較的學習。

3.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主動探究來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強烈的探究的需要。在教學時,教師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動手,在活動中由學生自己去探究。這樣有利于學生從事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培養數學興趣和探究精神。

如學習有理數乘方時,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折疊報紙探究乘方的知識:開始展示很大的報紙時,許多同學都說能對折幾十甚至上百次??墒窃趧邮謱嵺`后卻發現折疊到七次的時候已經非常困難,許多同學都是大惑不解。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計算,終于發現:報紙厚度隨著對折次數的增加以等比級數增加,而其面積則相應地以同樣比例減少。加上紙本身的拉力,把報紙對折第九次無疑比一次將512張報紙對折更要困難!

4.利用數學知識本身的聯系進行聯想來創設問題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利用好數學知識本身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對比或者類比,充分進行聯想,就可以創造出很數學的問題情境。

如學習了中點后,再學習角平分線的知識時,學生就可以展開類比和對比,聯想出角平分線的概念和性質等。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很多,無論設計什么樣的情境,都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以激發學生好奇心,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這樣才不會使學生對數學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大增,才能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對數學就會產生良好的情感與態度。

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北二中

猜你喜歡
對折數學知識創設
對折十次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平移、對折和旋轉,一網打盡
“買一送一”不等于“打對折”
實驗幫我發現規律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