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夠”、“方便”、“責任”:多媒體教學批判

2009-07-16 09:33陳寶軍
現代教育技術 2009年5期
關鍵詞:實踐者研究者多媒體教學

陳寶軍

【摘要】多媒體教學的功能不僅在于它“能夠”做什么,而更在于它為教學提供了怎樣的“方便”。前者導引了多媒體教學研究的發展,后者則決定了多媒體教學實踐的走向。為深化多媒體教學,研究者需更加關注如何使自己的研究方便多媒體教學的開展,實踐者需更加關注怎樣才能使自身的多媒體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并借以建立起研究與實踐的良性循環。相應地,管理者應將著力點放在如何方便多媒體教學的開展上。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教學媒體運用;研究者;實踐者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05—0017—04

引言

人們對現代教學媒體運用的“信念”基本上源于兩點,一是它能替代許多傳統教學手段,二是它能夠實現許多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夠實現的功能。人們對多媒體課堂教學的認識也不例外。說現代教學媒體運用是一種信念意在表明,人們在對教學媒體運用規律知之不多、踐之尚少的情況下對教學媒體運用的一種積極認可并努力采納的整體感知狀態。在現實多媒體課堂教學實踐中,師生們多在度過了教學媒體運用初期的不適應之后,習慣甚至“依賴”上了這種教學形式,伴隨而來的是各種教學媒體使用的不成文的“成功”經驗,個別甚至已經成為了這一領域的“潛規則”。教學媒體確實能夠方便人們教學,這實際上已經成為實踐中人們堅持教學媒體運用的第三條“信念”。

由于現代教學媒體多是一些在當時的社會發展時期較為先進的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更是如此,因此,它們的使用多需要一定的專門知識、技能甚至需要專門的第三方人員去管理、培訓,還需要長時間的媒體與教學“整合”的培訓、實踐摸索與經驗總結,大量的研究也因此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現代教學媒體運用從現實來看似乎總是不太“方便”使用的,也常被評價為帶有一定挑戰性的事情,而且通常會在分析其運用不佳原因時,將之歸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各方面的原因,這似乎說明了教育活動以及教育媒體運用領域的“復雜性”與“非線性”,由此,上面第三條“信念”通常情況下是被研究者有意或無意地給忽視了,原因似乎也與人們不愿意將教學媒體的功能貶低至此等程度的潛意識有關,這也是為什么筆者將上述三條稱之為“信念”的原因之一。當然對這種潛意識存在的判定是主觀的,但如果人們對教學媒體的功能不做如此關照的話,就應該在努力提高教學媒體的功能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一 媒體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

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不是為了運用本身,而是為著其它目的,教學目的只是其終極目的,卻還沒有成為直接目的,也不會成為直接目的。這聽起來會有些突兀,因為我們的專業常識告訴我們選擇與運用教學媒體的首要考慮的因素就是教學目標。但是,媒體只是工具和載體,信息才是決定教學成功的關鍵,用媒體呈現的信息也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王永紅[1]在2004年做過專業課多媒體教學的調查,結果發現將近44%的同學希望能適當保留傳統的黑板,原因則在于有些內容不如教師講得更加形象生動,教師的臨場發揮和臨時補充以及對教學節奏的把握很重要。在筆者所在學校大面積普及多媒體教學一段時期之后,筆者也曾經以“結合自身的經歷,談談你對當前多媒體教學的看法”類似的內容為題在專業課和公共課教學當中布置作業,了解學生對多媒體教學的看法,結果也是毀譽參半,在他們根據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提出的解決辦法里,有很多都指向了教師,這恰恰說明了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的極端重要而不是多媒體教學本身有多么重要。在教師作為課堂學習信息主要來源的情況下,媒體的運用不可能決定著教學的成功,卻有可能導致教學的失??!而且教師作為傳遞教學的一種特殊“媒體”有著其獨特的天然優勢,只是因為教師也有其所不能,所以多媒體教學才得以存在,其它教學手段才得以存在。雖然看似教師主導的教學方式是教學改革要處理的問題的主要原因,但其實教師主導本身只不過是教學的問題之一,因為問題的根源在于課堂學習所需要的信息的廣度、深度、具體程度以及與學生原有知識結構之間的聯系程度。

眾所周知,愛迪生在1913年曾預言“在學校里,教科書將很快過時,不久,學生將通過視覺來接受教學。使用電影來傳授人類知識的每一門分支學科是可能的。十年后我們的學校系統將徹底改觀”[2]。但是媒體不可能在學校教學里取代教師而成為課堂的主宰,這是愛迪生所做的電影教學將取代課堂教學的預言失敗的終極現實意義所在。媒體要取代教師,它必須能夠扮演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多重教師角色,并取代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所有作用。而這一點一旦實現,老師的“現場”存在似乎就不再是必需的了,這種面對面的課堂教學也就不再需要了,因為畢竟在現在的教育中智育是最主要的,我們現在還難以想象學校這種制度化的教育機構主要將成為德育或者體育組織。而且在網絡遠程教育尚未發達到這一程度之前,這樣的“愿景”似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姑且不論面對面的師生間教學交往與學伴之間互助交往以及教學活動當中的社會性交互對于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重要性。這是一個悖論,這個悖論只證明了,在學校課堂教學里,在教師與學生組成了教學兩極的教學世界里,媒體是不可能成為中心的,完全的媒體教學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的,這不僅僅是一個價值判斷,更是一個事實判斷。事實上,許多我們可以看到的多媒體教學實踐的成功案例都證明,多媒體教學的成功是需要教學的全方位的提升與整合的。媒體運用成功的教學總是以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深刻認識與高超的把握能力為前提的,媒體運用只不過是課堂教學形式的轉換,只不過是教師用來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手段。

二 “能夠”:傳統多媒體教學認識的核心

既然媒體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那么,為什么要用它來輔助教學以及怎樣用它來輔助教學便成了人們下一個必需要回答與解決的問題。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堅持著媒體能夠干什么什么的承諾與信念,并據與此相關的認識展開相應的實踐,這不僅體現在學術研究文章中,也體現在各種教科書與專著中,其結果當然有積極有效的一面,可是更多地只是在公開課、示范課與觀摩課、教學研究型的實驗課上,當然也包括部分實踐中的自覺與自發的運用。而在現實應用中,人們卻似乎總喜歡脫離這一認識軌道。于是我們經??吹皆诠_場合下的具有較高水準的“重點難點突破型”課件以及水平相對較為低下的“視頻動畫形象型”課件甚至有的地方個別課堂教學中出現了教師放映視頻太多的情況,導致學生公開表示抗議!而在教學日常實踐中,各種“下載型”課件、“修改型”課件(對他人課件只是簡簡單單進行些許修補即拿來“為我所用”)、“搬家型”課件(課本“搬家”或講稿“搬家”)與“隨意型”課件(視課件為可有可無之物,課件無內容,僅是形式,多為脫稿講授型)的使用,造成了課堂教學中多個畫面多個聲音并不和諧的狀況,已有違以往優秀的電教課堂中“第二個畫面、第三種聲音”所帶來的令人期望的那種效果。這些不良現象在教育現實中也正被師生給予較低的甚至是低于傳統教學的評價,甚至引起了鼓勵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負面效果,不少學生流行拷貝教師的課件代替記筆記甚至代替聽課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很多學生已經習慣于看一些形象化的低認知層次、缺乏批判思維能力要求的內容,相應地課堂上的有效教學時間也被擠占和替代了。當然,也存在極個別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認識的誤區以及對教學認識態度不夠端正的問題,把課件當作了代替自己講授的道具,認識不到或者不積極承擔自身的教學責任。

對這種現實的不滿其實深刻地反映著人們對現代教學媒體“能夠”干什么的高期望值——人們總是期望著讓多媒體技術能夠與現代教育理論有機結合, 發揮自身特性為教學改革尋找創新點和突破口[3]。雖然分析來看,這種多媒體教學實際效果的優劣多寡的明顯對比既有整個教育事業尚不發達的深層原因,有著與教學各個方面相關聯的問題,包括教師的認識、能力與規范問題,對教學的管理問題,而這個管理又與對媒體運用的認識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著,正確、有效的管理能夠糾正、引導與幫助教學的進行,錯誤、機械的管理會使教學弊端更加加重顯現或轉化。當然這種情況也與教學資源的相對匱乏有關。除此之外,這種期望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也似乎與教學媒體的運用規律有著脫不開的某種客觀關聯,說明基于多媒體教學“能夠”干什么的認識的應用實踐有著其自身不能克服的弊端。當然從終極意義上和根本意義上講,這條原則沒錯,可是一旦放到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去時,卻總要打不同的折扣,這不能不說也是教學媒體運用的一條規律。

三 “方便”:傳統多媒體教學實踐的根基

盡管人們總是給媒體以極大的寄望,可現實中各種不是太“理想”的媒體運用方式總是在左右著人們的言行。于是,人們一邊不停地發出抱怨,期望著多媒體教學能夠表現出比傳統教學手段更好的教學效果,一邊卻又堅守著已有的“陣地”——一些現有的需要改進的做法。這真的有些“承認錯誤,堅持不改”了,卻也說明了現實的無奈,問題是這種無奈背后的必然性是什么?只是因為各種資源的欠缺、質量的低下與人們的所謂觀念、能力、態度的不足?

教學媒體的運用并不只在于它“能夠”幫助人們干什么,而在它“方便”了人們干什么!讓我們對比一下沒有使用現代教學媒體以前人們的教學行為,在沒有幻燈、投影、電視以至計算機以前,人們在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手段,除了大小黑板加粉筆之外,多是一些演示實驗、操作示范以及一些模型、掛圖,加上一些實地參觀、訪問。這些輔助手段無疑是極大地補充了課堂教學中一個人、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狹隘教學空間,使學生能夠不僅接受到抽象的知識,而且能夠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現實情境化。但是這些輔助教學手段也具有其自身的缺陷,比如實驗往往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地點由有限的人來執行有限的次數;操作示范也多只能執行一兩次而且不可反復執行,在呈現細節方面不夠細致,不能依學習需要進行調節;模型、掛圖往往全校也只有幾件;若需要進行參觀、訪問,更需要花費較大力氣的組織與協調工作方可進行下去。在教學資源比較匱乏的時期,這些教學媒體形式成為了改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極為重要的補充。

到了后來,開始有了一些電教媒體及相關的資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現代教學媒體方便地采集制作出具有相當水準的教學輔助材料,那些模型、掛圖、小黑板甚至那些需要教師課前花費不少時間準備的試驗、操作示范以及對現場的參觀、訪問都已經可以方便地借助于現代教學媒體來提供替代性經驗了。從現代教學媒體的發展歷史來看,教學媒體的發展盡管從形式上看是不斷地代際更迭的,但從其功能上看則是逐級提高、向前包容的,舊有媒體的一些功能不是被替換掉了,而是被不斷地整合進了高一級階段當中。如果讓我們解釋為什么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能夠獲得如此大的應用,可能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他的功能更強大,能夠實現以往媒體不能實現的功能,可是最主要的原因恐怕首先是它們能夠實現而且是更加方便地實現了許多舊有媒體的幾乎所有的功能!

這種對比只是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多媒體教學相比較于傳統教學手段而言更加“方便”了人們的使用!多媒體教學之所以能夠較快速地讓師生形成“依賴”以至成為多媒體教學的弊病,原因就在于多媒體教學方便地幫助教師實現了板書、講稿、直觀教學、資源擴展等多重功能,幫助學生實現了替代抽象思考與記憶的工具、一種能夠替代傳統課堂筆記的方式、一種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感知教師課堂教學內容的方式,當然這里面有些功能是多媒體教學所不應該承擔或應承擔較少的,比如讓學生通過拷貝課件來代替記筆記,就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多媒體教學減輕了教師講課的書寫與語言講解的壓力,另一方面其信息量大、教學進度快的特點卻在同時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有可能造成信息過載以及記筆記的速度跟不上教師講解的現象,因此應當看到這種“記筆記”的方式也正是多媒體教學在朝著“方便”學生學習的方向發展的自然結果,盡管這種方式并不值得提倡;也有一些功能是多媒體教學承擔的還不夠的,比如多媒體教學在使教學內容的講授與傳遞更加有效方面,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仍然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放眼縱觀整個制度化教育教學活動的發展史,其不正是一直這樣在不停地朝著高效節省的方向前進著?盡管人們可以對多媒體教學不斷地提出各式各樣的要求,但是多媒體教學的實踐發展卻有著不為人的主觀意志所轉移的客觀規律。直到今天,教學媒體在擴大教育規模方面的功能仍在起著巨大的作用,而且任何教學媒體,無論它的功能有多么強大,如果不方便使用,便仍會被人們所放棄,這不也正是教學媒體選擇與運用里的一條重要原則?現實的多媒體教學實際是在朝著方便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方向發展,而不只是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一味地朝著教學質量的最大化的方向在發展,應當承認這也是一種教學的“最優化”,只不過這個最優化遠比理論研究所揭示的更為客觀、實際。所以,在我們對多媒體教學質量不停地抱怨的同時,我們可否下這樣一個定論:媒體的“方便”教學提高效率、節省人力的功能與其“能夠”為教學提供改進質量的功能一樣重要,甚至現實一點來講更為重要!這是不是應該引起業內人士的足夠的重視呢?高、精、尖固然重要,實用、方便、快捷也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發展目標。

回顧教學媒體應用領域所涌現出來的一些杰出應用形式或工具,哪一個不是符合這層規律呢?倒是那些不成功的案例總是成為了這一原理的“反面教材”,成為了教學媒體應用領域的“匆匆過客”。成功的如幾何畫板的運用、Webquest、概念地圖、教育博客、Moodle、甚至“大名鼎鼎”的Powerpoint等,影響巨大的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其之所以成功不也正是因為為受培訓的學員提供了現場的示范與體驗而使其獲得了實踐應用的具體“模板”!

四 “責任”:深化多媒體教學的對策

在現實實踐中,圍繞著多媒體怎樣“方便”教師教學的做法占了主流,而多媒體教學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能夠”做什么則成了制約多媒體教學發展的瓶頸。問題出在研究只研究“能夠”,實踐只關注“方便”,兩者相脫節,“興趣”甚至“旨趣”發生了分化。這在教學設計理論中,前者被稱為描述性理論,專言在什么條件下會出現什么結果;后者則被稱為規定性理論,探討要出現什么結果,需要什么條件。不幸的是,歷史與現實告訴我們,不論是描述性理論還是規定性理論,能夠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廣泛應用并取得成功的實屬少數。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將研究中的條件落實到現實實踐中去,而一旦進入到實踐中去時,往往會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發現研究中的條件與現實條件不相符甚至相差很大;另一種情況是,人們總是會發現一個“系統問題”,這樣研究似乎就總是無法進行下去,實踐也無從改進,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對于后一種情況,我們別無他途,必須從這些既有的條件出發對該系統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不管這些條件是能改變的還是不能改變的,否則將一事無成。問題是,這樣的研究到底能夠發揮多大的效力,而且系統問題的解決及其效果的實現所需的周期更長,也更為復雜,這就需要研究者與實踐者有著極強的責任感?;蛟S在尚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更加充分地揭示與深入剖析問題,也是必然的選擇。這也從反面提醒我們,對多媒體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的原因及其對策進行研究時,不能將問題歸咎于教師一人,應當看到現實中教育教學活動的復雜性與現實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的巨大限制。這種研究需要研究者在充分、具體、準確地了解了現實條件的前提下,進行深入、細致而全面的理論與驗證研究,以期解析出整個教育教學系統問題的發生機理,尋求相應的解決方法。

沒有效率的質量與沒有質量的效率顯然都是不可取的,多媒體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有時也是無法兼顧的。雖然問題的解決不能由一方倒向另一方,但有的時候平衡也并不是問題解決之策,而權衡之下的決策則往往是積極而有效的。對教學媒體運用的“能夠”與“方便”功能理應采取權衡的方式而非簡單的平衡或折衷。因此,對前一種情況,筆者開出的處方是,在研究中關注多媒體“方便”教學功能的實現,在實踐中關注多媒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并借以建立起研究與實踐的良性循環,這既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的邏輯怪圈,也克服了從實踐到實踐的狹隘經驗。這要求,研究必須面向而且經過現實實踐驗證,在實踐中進行理論分析與總結。這樣就把研究分作了兩類,一種在不改變現實條件前提下、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應用研究,一種是在實踐中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的自發、自覺、用以指導自身實踐的理論研究。換言之,應該是實踐者搞理論,研究者搞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擺脫研究與實踐的脫離。

綜合上述兩種情況,最高層次的研究應該是研究那些在目前條件下尚無法通過局部改革而解決的問題,從事這種研究的人既可以是專門的研究者,也可以是實踐者;中間層的研究應該由實踐者親自擔當,并借由理論研究工具探索出相關理論,由他們做出的理論研究最扎實也最實際往往也最深刻地反映著教育教學活動的內在規律與必然;最底層的研究應該由獨立的應用研究者根據實踐條件及其發展需要創造出適合的工具、方法與策略。在此基礎上,強調這三個層次之間的交流也是必需的。顯然,這需要現有的研究者與實踐者兩方面的共同轉變。

到這里,進一步深化多媒體教學的對策已經相當明了,應當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研究影響和制約現代課堂教學改革尤其是影響和制約多媒體教學應用的各個因素是怎樣作為一個整體作用于多媒體課堂教學的;二是要鼓勵和督促一線教師研究自身多媒體教學實踐當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尋求解決對策,這不僅是一個管理問題,也是一個觀念與態度需要研究來喚醒的問題,一個需要學術期刊與行業專家引導并加以鼓勵和培養的問題;三是要引導研究人員為多媒體課堂教學實踐開發并提供方便其使用的、能夠更好地發揮多媒體教學功能的教學工具與軟件,比如,當前人們已經較普遍地意識到的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有很多與PPT的使用有關,那么,我們的研究人員是否可以在這方面進行研究并加以改進呢?僅就筆者所知,梅瑞爾就對此類教學工具軟件有過全面的剖析,并一直在努力進行相關的開發工作,其所提出的ITT理論正是其實踐成果而不僅僅是一個理論研究成果,我們的研究者是否能夠借鑒一下這種研究方式及其成果呢?

最后,作為能夠起到連接研究者和實踐者的“橋梁”的教學管理人員,需要為研究成果的實踐轉化和為多媒體教學的運行提供切實而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一句話,要圍繞著多媒體教學的方便展開而不是造成各種各樣的牽絆?,F實多媒體教學中經常出現的設備維護方面的質量、資金、維修問題就更多是一個管理問題而不是一個教學問題,很多基層兼職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的提高需要受到切實的重視。

結束語

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多種多樣,原因也可能有多種,解決方法也就各有不同,但對于有些系統問題,若只在現有框架下尋求解決方案,有時只能起到相當局限的作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具有相比較于傳統教學手段的替代性和優越性,更具有便捷性,而后者可能正是人們洞悉多媒體教學規律的“鑰匙”和多媒體教學問題存在的主因所在。由此出發,在現有條件下對研究者、管理者、實踐者提出相應的轉變要求就是很自然的事情。這也可能是教學媒體運用領域的普遍規律!

參考文獻

[1] 王永紅.專業課課堂多媒體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29.

[2] 尹俊華.教育技術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

[3] 李冰,謝百治.多媒體教學應用與教學改革創新[J].電化教育研究,2000,(7):37-41.

猜你喜歡
實踐者研究者多媒體教學
餓死的毛毛蟲
研究者調查數據統計
廣西民辦高校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索①
實踐哲學的檢證者理論
率先“實踐者”
年輕瘦人糖尿病增多
美國學校心理學家“科學家—實踐者”訓練模式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多媒體教學的誤區及對策
淺談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
學生眼中的多媒體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