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2009-07-30 09:40
軍事文摘 2009年9期
關鍵詞:辯證法軍事矛盾

永 吉

即使將毛澤東視為仇敵的人,也都不否認他在軍事上的勝利,這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奇跡。

德國人不僅以本國出了黑格爾、馬克思這樣的辯證法家而自豪,而且以有克勞塞維茨這位軍事思想家而驕傲??藙谌S茨的《戰爭論》是工業文明初期關于戰爭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對近代的軍事和政治具有重大影響?!稇馉幷摗返拈L處,在于其體現著辯證法的因素,這是作者在當時德國濃重的辯證法氛圍中,總結自己長期參謀工作經驗和歐洲戰爭的歷史寫出來的。

中國人更應以毛澤東而自豪和驕傲。

當歷史排解了因個人恩怨對毛澤東的過份頌揚和攻擊的時候,他的價值是會得到公正評價的。在攻擊毛澤東的諸多言論中,貶低他軍事才能的,可以說是最少的。這一點連他的對手似乎也不能否認:毛澤東這一介書生,在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內,就以武裝革命奪取了“天下”。他們只能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理論價值進行貶低:或者說他是效法《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或者說他熟讀了《孫子兵法》,或者說他學習了《戰爭論》??傊?,毛澤東只是“用”古人或外國人的軍事理論,他不過是一個運氣好的指揮官罷了。

對這種貶低沒有批駁的必要。就像對毛澤東革命的所有指責一樣,其根據就在于個人的私利,而非民族和歷史的公正。至于毛澤東受《孫子兵法》和《戰爭論》的影響有多深,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以辯證法繼承了這兩部以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為基礎的軍事著作。但有一點是明確的,他在1927年“秋收起義”之前,并未把軍事作為自己讀書和工作的重點?!度龂萘x》,他早在青少年時期就讀過。但這部書是歷史演義,那位被神化了的軍師孔明,軍事才能確實不怎么高明,即使是在《三國演義》中,也僅僅表現出戰術上的熟練,至于其“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思,從“隆中對”時,就立意不高。如果真像某些人所說的,毛澤東是效法諸葛亮來打仗的話,那中國革命的勝利起碼是21世紀的事了。毛澤東在讀蘇洵《項籍論》時,曾寫下這段話:“其(指諸葛亮)始誤于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p>

從戰爭學習戰爭

“從戰爭學習戰爭”,是毛澤東的名言,也是他軍事辯證法的來源,毛澤東是以革命家和思想家的身份指揮軍事的,他廣采古今中外的軍事思想,這是無可懷疑的。但他并不像軍事學院的高材生們那樣,背熟了各種理論的教條。在他那里,“用”當然是重要的,但更基本的是“體”。這就是以中國革命為主體,以我為主體。這是他辯證法的根本,正是在明確這個“體”的前提下,他盡可能地汲取古人和外國人的軍事思想。但這種吸收,是要在“體”中消化、理解、改造。最為關鍵的,還是他的辯證法,軍事辯證法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蛘哒f,他是以辯證法來研究軍事,以軍事來豐富、發展辯證法。他的軍事辯證法是革命戰爭的靈魂,又是革命戰爭的必然產物,是創造性思維與實踐統一的典范。

毛澤東把軍事和戰爭作為社會矛盾及其演化過程的必要方面,正確地規定了其在歷史和辯證法中的地位。

“戰爭——從有私有財產和有階級以來就開始了的用以解決階級和階級、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一種最高形式?!?/p>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這是從馬克思主義對戰爭的一般性規定。而這篇《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是紅軍到達陜北以后所寫的,是對以前十余年的中國革命戰爭經驗的總結,同時也是對黨內另外一種軍事路線的批判。在這里,毛澤東的辯證法得以充分的展示,在一定意義上說:它是后來寫作《實踐論》和《矛盾論》的前導。毛澤東指出,不僅要考慮戰爭的一般性,更要考慮戰爭的特殊性。在規定了戰爭的一般定義之后,他又強調研究戰爭的特殊性。在戰爭問題上,必須明確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差別,必須具體地對待每一種戰爭,明確其性質,而且要具體分析每一次戰役的情況,要制訂與之相適應的戰略和戰術。

毛澤東不是就戰爭來談戰爭,它是把戰爭作為社會矛盾的一個方面、一種形式來研究的。中國的革命戰爭有其特殊性,它是由中國現代的社會矛盾決定的,而且是解決這種社會矛盾的必要和主要途徑。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是:一、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大國;二、敵人的強大;三、革命軍隊的弱??;四、共產黨的領導和土地革命。由此決定了中國革命要堅決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動員、組織和武裝人民群眾,即人民戰爭,其目的是反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因而是正義的。兵民是勝利之本,力量的對比不僅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更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農民是人民軍隊的主要來源,但革命戰爭又必須由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共產黨領導。軍事工作與政治工作相結合,依靠群眾進行戰爭;主力兵團和地方兵團相結合;正規軍和游擊隊、民兵相結合;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逐步地、由下而上地奪取全國政權。革命軍隊不僅是武裝力量,同時也是政治、經濟、文化力量,執行著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三大任務;實行政治、經濟、軍事三大民主;實行以思想教育為基礎的嚴格紀律等。

戰爭是政治的暴力形式,是以經濟為基礎的,它的全部內容不僅是戰場上的戰斗,還包括為了戰斗而組建軍隊,以及各種準備工作。戰爭的主體是人,戰爭的指導思想又是必要的戰略戰術。戰略和戰術的關系,是總體與局部的關系,戰略是對戰爭全局規律的認識,是總體的指導方略;戰術則是對戰爭的某一戰役局部規律的認識,是指導戰役的藝術。戰略統括戰術,戰術實現戰略。毛澤東為中國革命戰爭制訂的戰略是:承認敵強我弱、敵大我小這一事實,充分地利用敵之劣點和我之優點:充分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求生存、發展和勝利,以最終改變敵我力量之對比、進而全部消滅敵人為目的。為此,就要有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并以游擊戰和運動戰為主要方式;輔之以攻堅戰和陣地戰——這兩種方式在戰爭的后期顯得尤為重要,一在領導和指揮中國革命戰爭的過程中,他注重對戰爭階段和每一次戰役的具體研究,將辯證法貫穿于戰略和戰術之中。其要點是:從戰爭實際出發,不拘一格,不守教條,靈活機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乘敵之隙,逼敵就范,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消滅敵人;實行積極防御,反對消極防御;在戰略上實行內線持久防御戰的同時,在戰役戰斗上實行速決的進攻戰;慎重初戰,不打無準備之仗;力爭主動,力避被動;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以殲滅戰為主,以消耗戰為輔;執行有利決戰,避免不利決戰;適時因地制宜地使用兵力和變換戰術等。

上述這些內容,既有對古今中外戰略戰術思想的繼承,更有對以

中國革命戰爭為主體的實踐經驗的總結。毛澤東就此寫下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戰爭和戰略問題》等理論著作。這些是中國革命的“兵書”,同時也是毛澤東辯證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不僅是一個偉大的軍事理論家,還是一個軍事統帥和指揮家。在他指導和指揮中國革命戰爭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著他的軍事辯證法,這些內容,是他的軍事著作所不能全部概括的。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這是戰爭年代軍隊的指揮員和士兵從內心道出的一句話,形象地表明了毛澤東的戰爭藝術。從1927年的“秋收起義”到50年代初的“朝鮮戰爭”,20余年的時間內,毛澤東領導和指揮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全過程,其中除在中央蘇區被排除于軍事領導權之外的一兩年,幾乎所有重要的戰役,都是在他直接或間接指揮下進行的,而這些戰役,又幾乎都取得了預期的勝利。從游擊戰到運動戰和陣地戰,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山區到丘陵到平原,不下百余戰的實踐,不僅證明了毛澤東的辯證法,而且為辯證法的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其中最具典范的,是長征途中的“四渡赤水”和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

“四渡赤水”是“遵義會議”后,毛澤東親自指揮已陷入極端困境的中央紅軍勝利擺脫敵人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紅軍于川、黔、滇邊境的計劃,實現了渡江北上的戰略意圖。這是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生死關鍵,毛澤東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得以充分展現?!八亩沙嗨敝暗闹醒爰t軍,在李德等“三人團”的錯誤指揮下,屢屢失敗,遭受了沉重損失。毛澤東取得領導權以后,率紅軍左沖右突,在川、黔、滇三省交界處,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四次渡過赤水河,使圍追之敵摸不清紅軍目的,不能形成有力的打擊,而紅軍則在重敵之夾縫中游刃自如,有效地保存了有生力量,并出敵不意地揮師南下,繞過貴陽,進入云南,再直下川、康,與第四方面軍會師。這是人類戰爭史上從未有先例的一次突圍戰役,它充分顯示了毛澤東辯證思維的特點,即充分地利用敵人的矛盾,并給敵人造成錯覺,在錯綜復雜的敵情和地形的條件下,以保存自己為目的,不爭一時之短長,以弱敗強。

如果說“四渡赤水”時,毛澤東是以絕對劣勢之師擺脫強敵,保存自我,以求發展,那么,13年之后1948年9月12日開始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則是在人民武裝力量已發展到足可以與敵展開全國性戰略決戰的條件下所進行的。其戰略、戰術是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的所有著名戰役所不可匹比的,也是人類戰爭藝術的最杰出表現。而“三大戰役”又都是在毛澤東的親自指揮下進行的。這三個戰役各有特點,但又互相制約,從總體到細節,充分體現并貫徹了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遼沈戰役”率先發動,這是基于東北的戰略地位,以及東北野戰軍自身的強大——它在東北戰場占有絕對優勢,已達100多萬人,而敵軍在東北才55萬人。毛澤東對此役的最精妙的決策,就是對長春、沈陽之敵“圍而不打”,首先殲滅錦榆段之敵,其關鍵就是攻占錦州,以此割斷華北、東北之敵兩集團的聯系,再斷敵南路海上逃跑的退路,形成“關門打狗”的態勢,進而逐一消滅被圍之敵?;春鹨壑?,毛澤東根據敵我雙方力量對比,以及地形和敵人的兵力布署情況,指出此役關鍵在于“中間突破”,將敵第7兵團圍殲于徐州之東地區,同時以相應兵力引誘和牽制河南的敵軍,使其不能援助東線之敵,將敵兵團分而殲之。而平津戰役是在遼沈戰役之后、淮海戰役已展開的情況下進行的,其特點也是我方占優勢,由東北、華北兩大野戰軍實施。此役目的在于全殲華北傅作義集團,不使其西逃或與淮海之敵聯合,以及從海路南逃。為此,毛澤東命令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之后即行人關,并包圍張家口,誘傅作義主力35軍救援,再將其圍困于新保安。此舉為平津戰役關鍵,既斷敵西撤綏遠之路,又拖住傅作義不能南逃,進而圍住北平和天津。與此同時,讓淮海戰場的解放軍休整20余天,此舉麻痹了傅作義,失去盡早海運平津兵力南下的機會。于是,先攻下天津,使傅作義困于北平一城,不得不放下武器,接受改編。

“三大戰役”歷時僅4個多月,共殲敵154萬人,國民黨的精銳軍隊幾乎喪失殆盡,從根本上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即促使量變達到質變,矛盾的主要方面轉向我方,此后僅一兩年的時間,革命軍隊就消滅了大陸上的國民黨軍隊。軍史上關于“三大戰役”的著述很詳細,我們這里要強調的,是毛澤東軍事辯證法的勝利。從“三大戰役”中,我們可以總結出毛澤東以實踐為主體的豐富辯證法,而這正是辯證法在現代戰爭中的集中表現。

軍事辯證法

從毛澤東以辯證法來指導戰爭,并以戰爭來豐富辯證法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他在戰略戰術上,辯證地處理了幾對矛盾,從而使軍事辯證法得以成為一個系統。

首先,是敵強我弱這對矛盾。這是由中國革命的特殊性決定的,也是革命戰爭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其它所有矛盾都是圍繞這對矛盾的。敵強我弱這是事實,在承認這個事實的前提下,所要做的就是促使矛盾雙方力量對比的轉化,即不斷地增強我方力量,削弱敵方力量,保存和發展自我與逐步消滅敵人是統一的。而保存和發展自我是主要的,這種思想從一開始就貫穿于毛澤東的戰略戰術之中,這也是他與受蘇聯指揮的“左”傾機會主義者的主要分歧。只有在我方力量占優勢時,才與敵決戰,打有準備、有把握之戰。這一點,既表現于總的戰略上,也表現于各個戰役上,但保存和發展自我,又不能離開消滅敵人,只有在消滅敵人的過程中,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響應,才能補充武器裝備,才能擴大根據地。

第二,是主動與被動的矛盾。從敵強我弱的態勢看,我方在總體上是被動的,而革命的關鍵就在于爭取主動權。毛澤東指出,主動與被動并不是絕對的,我方在總體上被動的情況下,又有局部的主動,而且要不斷地變被動為主動,這就看如何利用時機和條件?!八亩沙嗨睍r,紅軍可以說是相當被動的,但毛澤東的游擊戰和運動戰的戰術,又使我方從被動變成主動,即爭取到了戰爭的自由權。到“三大戰役”時,戰爭的主動權已移向我方,但在每個局部,還必須力爭主動,否則,局部的被動就會引發全局的被動。假如“遼沈戰役”不是先打錦州,而是從長春、沈陽逐一打起,就會使東北和華北之敵聯為一體,“平津戰役”不是先打張家口,誘敵35軍增援并將其圍在新保安,那么主動權就有可能轉向敵方。

第三,是防御和進攻的矛盾。從形式上看,防御是被動,進攻是主動,但這種地位又是可以轉化的。中國的革命戰爭,從總體上說,我方應是進攻的,但也有防御,特別是對根

據地的防御。毛澤東主張積極的防御,在防御的過程中有運動、有進攻,而不是單純的消極防御。中央蘇區在4次反“圍剿”時,基本上是積極防御,因而勝利了,但第五次反“圍剿”時,“三人團”剝奪了毛澤東的指揮權,則采用了單純防御,導致大失敗。在進攻中也要注意防御,特別是大的戰役,在總體進攻時,也會有局部的防御,這種防御是進攻的一部分,也要力爭主動。

第四,是持久與速決的矛盾。中國的革命戰爭是持久戰,這是由社會矛盾及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決定的。對此,毛澤東相當明確。然而,戰略上的持久戰并不排除戰術上的速決戰,而且,對中國革命戰爭來說,必須力爭具體戰役的速戰速決,不能與敵人打消耗戰。以局部的速決來壯大自我、消滅敵人,待我方力量占優勢時,就可以與敵人進行戰略上的總決戰,而此時應速決,即集中優勢迅速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叭髴鹨邸焙投山蟮膽鹇灾笇?,特點就在于此。

第五,是集中與分散的矛盾。這也是戰爭中的一個普遍性矛盾,集中與分散都是戰爭的必要形式。毛澤東根據中國革命的特點,提出了“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應付敵人”。這是革命軍隊創建初期的成功秘訣。到抗日戰爭時期,這個思想更為成熟,運用也更為成功。游擊隊與正規軍,前者是分散的,同時也為集中創造條件,后者是集中的,但也要支持分散,即在擴展根據地和游擊區上發揮主要作用,并給游擊戰以必要支持。在指揮具體戰役時,毛澤東十分注意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消滅敵人。

對于戰爭,人類積累了大量經驗,近、現代以來,又寫出了大量的理論著作和教科書。如果按軍校的學歷來說,毛澤東是“零”,他的戰略戰術讓舊軍校教官評分,可能是不及格。但他的實踐辯證法,不僅突破了舊的軍事教條,而且使戰爭學說得以豐富和發展。每當讀或論到上世紀世界上的各著名戰役,如二戰中的“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列寧格勒會戰”、“北非戰役”等,我總會設想:如果是用毛澤東的戰略戰術來指揮,結果可能會好得多。20世紀的中國,在許多方面都是落后的,但毛澤東的革命戰爭辯證法及其實踐卻是領先的,成為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跡,它不僅變革了中國社會,也為人類最終消滅戰爭創造了一個必要條件。

猜你喜歡
辯證法軍事矛盾
“辯證法”到中國:馬克思主義視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矛盾的我
“矛盾多發”可怕嗎?
戀愛中能否一直讓著對方
解析對矛盾觀點的幾個“是否意味著”
軍事幽默:局
軍事
軍事幽默
世界軍事掠影
現代形而上學的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