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婚育觀念以及家庭結構的變化

2009-07-31 06:59臧運吉
黨政干部學刊 2009年6期
關鍵詞:邛崍計劃生育

臧運吉

[摘要]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實行計劃生育以來。川西農村因其特殊的居住格局、生活觀念和政府作為等多種因素使其婚育觀念以及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文以四川省邛崍市為例,實地調查川西農村婚育觀念以及家庭結構的新變化并進行分析。

[關鍵詞]川西農村;計劃生育;邛崍

[中圖分類號]C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426(2009)06-0061-02

“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是黨的十二大正式確定的。近三十年來,我國的這項基本國策對我國農村的婚育觀念和家庭結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本文以四川省邛崍市為例,對川西農村實行計劃生育以來婚育觀念以及家庭結構的變化情況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一、計劃生育以來川西農村婚育觀念以及家庭結構的變化

1、家庭人口減少,家庭規??s小,家庭矛盾也隨之減少?,F在的家庭一般以兩口、三口為主,一口、四口或五口為輔,以三口之家最為普遍和典型,“421”家庭成為新的家庭結構主流。這樣的家庭結構相比以前那種幾世同堂的大家庭已經大大的縮小了。伴隨家庭規模的縮小,家庭關系也就大大的簡化了?,F在絕大多數家庭的內部關系簡單,要么只有夫婦二人,要么再加上父(母)或者子(女),以往傳統家庭必須面對且最易產生矛盾的妯娌關系、姑嫂關系已經不復存在了,就是最難處理的婆媳關系,也由于父母與成婚的子女分家單過而緩和了許多,從而家庭矛盾大大減少,家庭關系日益和諧。

2、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家庭關系由父權轉向平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男女平等觀念已深入人心,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也對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產生了促進作用。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不論男女,同等對待,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和掌上明珠。相對以往兄弟姐妹較多時,他(她)有更優越的家庭條件,享受到最多的父母之愛,長大后選擇的空間也更大,婚姻自主自由,不再需要父母的包辦。尤其是只撫養一個孩子,婦女會從撫養多個孩子的生活中解脫出來,走向社會爭取更多發展事業的機會,從而有利于婦女的經濟獨立和夫妻平等。同時,子女不再和父母住在一起,家中事務一般由夫妻二人商量決定,以往大家庭的男主外女主內觀念已經不再明顯,家庭關系由父權向平權轉變。

3、生育率明顯降低,晚婚晚育形勢卻出現逆轉。獨生子女長大成人后獨立性較強,擇偶空間更大、觀念更自主,加上國家和地方對計劃生育的大力提倡,川西農村生育率有所降低。但是因為一些現實因素影響,川西農村的晚婚晚育形勢卻出現逆轉。據四川省計生委2003年的統計:從實際婚育狀況看,長期以來四川省婦女的平均初婚年齡和初育年齡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一歲;從早婚早育看,“五普”資料顯示,全省15—19歲婦女生育率為13.36‰,遠高于全國5.96‰的平均水平,從“四普”到“五普”的10年間四川省育齡婦女的生育模式可以看出,婦女生育峰值年齡非但沒有后移,而且從22歲降低到了21歲。從晚婚率看,近年來女性的晚婚率平均僅有37%,遠低于全國近60%的平均水平。這些數據跟我們在川西農村的調查現實基本上是符合的。如果青年婦女都20歲結婚、生育,一百年內要繁衍五代。如果25歲結婚、生育,一百年內只繁衍四代。這樣在一百年中可從生育五代人減少到只生育四代人,也就意味著我國在一個世紀內可以少出生1億多人。因此,早婚早育形勢在川西農村地區還是相當嚴峻的,大力提倡晚婚晚育將為我國控制人口起到很大作用。

4、養老方式由子女養老向自己、子女、社會相結合的養老方式轉變。計劃生育之前,一個家庭有多個子女,父母大半輩子的時間都要花費在子女的成長、成才、成家上,到老來只有依靠子女們的贍養,幾千年來一直都是這樣。計劃生育政策大大促進了養老方式的多元化發展。一方面,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即使三十歲生育,也意味著50多歲時即可完成對子女的撫養義務,接下來就可以為自己儲蓄養老資金,提高了自養能力;另一方面,國家規定生育獨生子女的夫婦,年齡達60歲之后,就可享受國家的養老補貼;再一方面,日益健全、豐富的社會保險制度也大大提高了養老的社會保障能力。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父母們更傾向于自身養老和社會養老。不再單純的依靠子女承擔養老的義務?,F在農村種田種地,機械化程度提高。二老基本也能完成各項農活,又由于國家不再征收農業稅并有大量的惠農政策,田地的產出收益明顯提高,農村養老能力也大大增強。獨生子女成家以后,或從夫居或從妻居或者輪流居住,“哪邊好就到哪邊去”,這充分體現了農村父母養老觀念的轉變。

二、對川西農村婚育觀念以及家庭結構變化的分析

拿川西農村和北方農村相比,我們就很容易看出二者在生育上的不同之處。北方農村重男輕女現象依然存在,一胎生男孩便罷,但是一旦生女孩必然會想生育二胎,即使罰款也在所不惜,為的就是一個傳宗接代的男孩。為什么川西農村計劃生育工作開展的會相對較好呢?經過一番調查研究后,我們認為除了以上提到的那兩個普遍原因外,主要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川西農村特定的居住格局因素。川西平原農村具有當地獨具特色的居住模式——大垸子。所謂大垸子就是幾戶農民集中居住,形成一個相對獨立,在某種程度上又具有一定封閉性的居民點。這一片大垸子與另一片大垸子之間具有明顯的空間上的分野,一塊塊的田地、縱橫交錯的水渠和曲曲折折的山間小道將垸子與垸子隔離成一個個極其分散的“獨立王國”。通常,每個垸子只有三、四戶人家,少的只有一戶,最多也就只有十來戶。我原以為一個垸子應該是一個家族的同姓族人,但調查之后我發現事實并非如此,而是由多個雜姓共同居住在一起的。川西農村這種分散的居住格局,與北方農村那種動輒數千人的村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垸子且非同族的居住結構使川西人不會像北方農村大村莊同族人一起居住形成的家族集體觀念,更不會形成以家族集體行動為本族謀取利益的當代北方農村家族文化。北方農村的家族觀念深厚,家族勢力比較強大,這是幾千年來大家族封建文化思想形成的結果。在這樣的北方村莊。家族猶如一個黨派,而且成員基本不變,多數是鐵桿“黨員”,他們會為了本族的利益而團結起來,因此只有家大業大,子孫滿堂,才能有效維護自己家族的利益。而川西農村大垸子的居住格局使當地村民不會有這樣的生育動機,自然不會出現為了多生育子女而不顧一切的現象。

2、川西人的生活觀念因素。川西人家族思想觀念不是太重,具有北方農村所缺少的生活觀念,那就是生活閑適,樂于享受,家庭之外的自身生活在川西人心里占有較大比重。相比北方農村人。川西人生活相對閑適。北方農村人

家庭觀念濃厚,畢生都在為家庭而奔波勞碌,兒女在他們心里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為了孩子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為的就是追求家業興旺、兒孫滿堂,大家庭觀念依然在北方農村存在著。川西農村與北方農村相比更加生活化和理性化,可能與川西平原早期的市場化和特定的地理條件有關。川西農村更早、更成熟的市場化使川西人的封建傳統觀念被改造的更加徹底,外加上川西農村所特有的居住環境,形成了川西人樂觀積極、樂于享受、富于理性的生活觀念。因此,川西人在生育觀念上自然也就看的開,生育一個就足夠了,男女都一樣。雖然國家規定,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但是事實是很多人并沒有生二胎的打算。按照當地人的說法就是“生多了遭罪”,一個就好。至于晚婚晚育做的不夠好的事實,可能與當地的生活環境和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觀念有關,這個還需要當地政府和計生部門的大力宣傳與引導。

3、川西農村的人口與計生工作開展的早、做的好。據邛崍縣志(1993年版)上了解到,邛崍市計劃生育工作,1955年即已開始,大致經歷三個階段:

(1)醞釀試行階段(1955-1971)。從1955年底開始到1957年,主要是組訓宣傳隊伍,先城鎮后農村,先機關后群眾,聯系人口實際,巡回宣傳節育意義、避孕知識。1958年5月邛崍縣節制生育委員會成立,隨后在城關、前進公社進行節育調查、試點。1963年全縣城鎮機關相繼建起計劃生育領導機構,次年邛崍縣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成立,進一步擴大宣傳規模,加大宣傳力度。

(2)逐步深入階段(1972~1981)。1972年修訂縣的“四五”人口規劃,提出1971~1975年人口控制的主要指標。1976年按晚、稀、少原則,強調干部帶頭,健全避孕藥具發送渠道。1978年執行國務院“書記掛帥、全黨動手、宣傳教育、典型引路、加強領導、提高技術、措施落實、群眾運動、持之以恒”的三十六字方針,縣里提出“高速度、高質量搞好計劃生育”的要求,通過召開現場會,宣講政策、交流經驗、檢查驗收、評選先進,進一步把計劃生育工作導向深層次發展。是年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1.43%,受到省、地表彰。1979年即開始嚴格貫徹獨生子女政策,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1980年撥出???,對實現“四無”(無早婚、無計劃外懷孕、無計劃外生育、無應落實措施而未落實)和人口自然增長率降至2‰以下的25個社、鎮進行獎勵。1981年結合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改單一的行政干預為思想工作、行政措施、經濟手段三管齊下;改實施懲罰為結合實際以獎為主、邊獎邊兌現;改小分隊活動為發動群眾、增強共識、齊抓共管。是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5‰,有33個鎮、鄉完成縣定目標。

(3)持續鞏固階段(1982-1985)。1982年后,為擴大和鞏固工作成果,在業務問題上堅持宣傳教育、避孕、經常性工作三為主的方針,從縣到鄉召開大小會議500余次,全縣2100多名宣講員在2950余次各種會議上宣講計劃生育知識,聽眾達10萬余人次。1983年成立基本國策宣講團,組成15100人的四級宣傳隊伍,配合廣播、幻燈、圖片、資料等工具,宣傳晚、稀、少、優的政治、經濟意義,開展對比、算賬,政策交底等活動,使黨的人口政策深入人心,普遍訂立了計劃生育、只生一個孩子和晚戀、晚婚、晚育三個公約。1984年,對山區11個鎮、鄉逐一調查、研究。根據各自的海拔高度、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等不同情況,制訂出《邛崍縣山區鎮鄉計劃生育分類指導工作的意見》。下達有關基層執行至今。1985年計劃生育取得了四個95%以上的成果(即黨、團員帶頭率、育齡夫婦節育率、獨生子女領證率、節育手術率),有13個鎮鄉計劃生育率100%,150個縣屬單位受市級表揚,縣榮獲國家計生委“全國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省計劃生育工作一等獎和市“計劃生育紅旗單位”。先后有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泰國、尼泊爾等國代表前來考察參觀,一致給予好評。

為嚴格貫徹計劃生育政策及鼓勵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邛崍縣1983年就制訂了必要的獎、控、罰措施,并加大晚婚晚育宣傳力度,提倡優生優育。據《邛崍統計年鑒2007)提供的數據,年末全市戶籍人口65.0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4008人,出生率為6.16‰;死亡人口7992人。死亡率為12.2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12‰;全市計劃生育率為91.92%。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川西農村計生工作開展較早,宣傳到位,落實嚴格,獎懲并舉,計劃生育觀念已深入人心,從而保證了較高的計劃生育率,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出現負增長,男女比率也未出現嚴重的失調局面,為國家計生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

三、小結

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實行計劃生育,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川西農村的婚育觀念以及家庭結構都發生了顯著變化,這些變化因當地特殊的環境和政策具有一些特殊性。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的政府、計生主管部門更多的努力,更需要川西人的理解支持和自覺行動。

責任編輯杜福洲

猜你喜歡
邛崍計劃生育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Kurixalus (Anura:Rhacopho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海門和邛崍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的對比研究
邛崍黑茶的生產氣候及氣象服務研究
基于邛崍市云正合作社和潔環合作社的案例分析
試論《蛙》中的民間文化
中外媒體探訪邛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