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戰爭初期中共戰略方針的大轉變

2009-08-04 09:21蘇振蘭
文史春秋 2009年7期
關鍵詞:外線野戰軍內線

蘇振蘭

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露蓄函圈圈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企圖在3至6個月內消滅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隨之打響。內戰伊始,蔣介石當時的兵力,包括陸軍的正規軍、非正規軍,海軍、空軍、特種部隊以及后方機關、軍事院校,總數達430萬人;而中國共產黨方面,只有61萬人的正規軍(野戰軍)、66萬人的地方部隊(軍區、軍分區、縣屬武裝)和后方機關人員,總數127萬人。雙方兵力的對比,確實是非常懸殊。

從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為期1年左右的時間,是解放戰爭的“戰略防御”階段,是解放戰爭全過程中最為艱苦、最為困難的一個階段。大敵當前,毛澤東又是怎樣考慮的呢?

蔣介石挑起全面內戰以后,國共雙方的和平談判還在進行之中,所以毛澤東對國內和平的實現還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遂確定了以自衛戰爭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以恢復國內和平的戰略方針。這一戰略思想,充分反映在1946年7月20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黨內指示之中:“蔣介石破壞停戰協定,破壞政協決議,在東北占我四平、長春等地后,現在又在華東、華北向我大舉進攻,將來亦有可能再向東北進攻。只有在自衛戰爭中徹底粉碎蔣介石的進攻之后,中國人民才能恢復和平?!薄拔尹h我軍正準備一切,粉碎蔣介石的進攻,借此以爭取和平。蔣介石雖有美國援助,但是人心不順,士氣不高,經濟困難。我們雖無外國援助,但是人心歸向,士氣高漲,經濟亦有辦法。因此我們是能夠戰勝蔣介石的,全黨對此應當有充分的信心?!?/p>

不過,在全面內戰爆發前夕,毛澤東對形勢的判斷已經就有一個從“竭力爭取和平”到以主力向國民黨統治區實行外線出擊、力爭“以打促和”的變化過程。1946年6月上、中旬,蔣介石單方面發動內戰的跡象已經日益明顯,毛澤東仍然強調和平。

6月6日,毛澤東致電中共華中局指出:目前,我們的方針仍力爭和平,但你們的工作必須是一切都準備打。

6月7日,毛澤東致電林彪速去哈爾濱主持和談大計時指出:現在我黨基本方針應是在不喪失基本利益下實現和平,長期戰爭于我不利。

6月12日,毛澤東致電中共華東局指出:決定竭力爭取和平,哪怕短時期也好。

6月13日,毛澤東又致電林彪指出:我黨方針是竭力爭取和平,爭取延長停戰時間,變暫時停戰為長期停戰;同時應積極準備再戰,并應準備長期戰爭。

不過,樹欲靜而風不止。蔣介石得寸進尺,對中共步步緊逼,毛澤東決定還以顏色。6月19日,毛澤東在為中央軍委起草的致劉伯承、鄧小平等各戰略區首長的電報中指出:“觀察近日形勢,蔣介石準備大打,恐難挽回。大打后,估計六個月內外時間,如我軍大勝,必可議和;如勝負相當,亦能議和;如蔣軍大勝,則不能議和。因此,我軍必須戰勝蔣軍進攻,爭取和平前途?!彼陔妶笾刑貏e強調:“我大打必須在蔣大打之后,以示釁由彼啟?!边@一電報精神與以往相比已經有所不同,其重點是要在“六個月內外時間”“戰勝蔣軍進攻,爭取和平前途”。

毛澤東為什么估計“六個月內外時間”可以決定戰爭的勝負,以爭取和平的前途呢?兩天以后——即6月21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一份電報中,對爭取和平前景的可能性作了進一步的分析,并間接給出了答案:“國民黨危機空前擴大;大城市人民對國民黨極大不滿,醞釀反戰運動;各省災荒嚴重;雜牌軍動搖者多;美國輿論已開始批評國民黨;如果重新爆發內戰,估計打不長久,半年之后,可能議和?!?/p>

基于對形勢的這種估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為人民解放軍制定了一個以主力向國民黨統治區實行外線出擊、力爭實現“以打促和”的軍事戰略方針。為實現這一戰略方針,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提出了“南線三軍出擊津浦線”、“北線奪取三路四城”的戰略部署。

審度敵我形勢毛澤東決定“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

所謂“南線三軍出擊津浦線”,就是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5萬人、山東野戰軍主力5萬多人、華中野戰軍主力4萬人,分別出擊津浦路的徐(州)蚌(埠)段及其兩側地區和蚌(埠)浦(口)段及其東側地區,隨后乘勝渡淮河南下。6月22日,毛澤東就“全面破裂后太行和山東兩區的戰略計劃”為中央軍委起草給劉伯承、鄧小平等人的一份電報中指出:太行區“主要著重在野戰中消滅敵軍有生力量,相機占領開封”;山東區“主要著重調動徐州之敵于野戰中殲滅之,相機占領徐州”。

在上述作戰勝利(不一定要取得開封、徐州)后,晉冀魯豫和山東兩軍主力南渡淮河,向大別山、安慶、浦口一線挺進?!斑@一計劃依靠老根據地逐步向南,穩扎穩打,并不冒險”“如能渡淮而南,即可從國民黨區域征用人力物力,使我老區不受破壞”“這一計劃的精神著重向南,與蔣的精神著重向北相反,可將很大一部蔣軍拋在北面,處于被動地位”。

所謂“北線奪取三路四城”,就是以晉察冀野戰軍主力和晉綏野戰軍主力協同作戰,逐一占領平漢、正太、同蒲三路和保定、石門(石家莊)、太原、大同四城,而將冀東、熱河作為鉗制方向。6月28日,中共中央在給聶榮臻、蕭克等人的一份電報中指出:“在國民黨大打后,你們的基本任務是保衛地方與奪取三路四城?!边@個計劃的實施次序,后來在設想中又演變為:第一步奪取大同,控制同蒲路北段;第二步奪取平漢路北段,相機占領石門、保定;第三步轉用主力于正太路,相機占領太原。毛澤東在電報中要求:“須準備六個月或較多時間,但是必須完成此任務,所有對平漢、同蒲、正太三路之進攻,均是攻城戰,望立即訓練攻城技術,多備黃色炸藥?!?/p>

1946年6月26日,根據外線出擊的戰略方針,中共中央給中共華中分局發出一份電報,要求華中野戰軍除留一部堅持蘇中內線作戰外,其主力必須出外線配合山東野戰軍作戰,以奪取津浦線。同時要求,華中野戰軍必須在7月10日前完成一切作戰準備。6月27日、29日,毛澤東先后接到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的電報、華中戰略區領導人張(鼎丞)鄧(子恢)粟(裕)譚(震林)會商后聯名發出的電報。這兩份電報列舉蘇中地區的重要戰略地位后,建議在津浦路作戰的第一階段中,華中野戰軍主力仍留置蘇中迎擊來犯的敵軍,依托根據地的有利條件,爭取先在內線打一兩個勝仗,而以一部加入津浦路作戰;待津浦路作戰進入晉冀魯豫、山東兩軍渡淮作戰的第二階段時,華中野戰軍主力再加入這個作戰序列。6月28日,山東野戰

軍領導人陳毅、舒同也致電黨中央和劉(伯承)鄧(小平),分析了南下淮北、淮南作戰可能出現的不利局面,建議淮北、淮南兩地的野戰軍仍應各自獨立作戰,山東、太行、華中各軍仍沉著應變,作充分準備,以便大舉。

在南北兩線外線出擊計劃擬定后的短短幾天中,毛澤東又接到周恩來從南京發來的重要情報:“蘇北大戰即將開始,蔣軍將由徐州向南、由津浦向東、由江北向北,三方面同時動作,先求解決蘇北,然后打通津浦、平漢?!本C合上述情況,毛澤東審慎地分析了國民黨軍隊即將發動全面進攻的形勢,認為這些建議“似有理由”。他當機立斷地先后為中央軍委起草電報致南線各戰區領導人,對南線作戰部署作了調整:膠濟、徐州、豫北、豫東、蘇北之頑可能同時向我進攻,我軍要“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在政治上更為有利”?!霸诖饲闆r下,待敵向我蘇中、蘇北展開進攻,我蘇中、蘇北各部先在內線打起來,最好先打幾個勝仗,看出敵人弱點,然后我魯南、豫北主力加入戰斗,最為有利”。毛澤東還告訴他們:“一切作長期打算,爭取最后勝利?!?/p>

7月中旬,蔣介石集中50多萬人,向華東解放區的蘇中、淮北、淮南、魯南、膠濟路等地區發動了大規模進攻。根據毛澤東“先在內線打幾仗再轉至外線”的指示,粟裕于7月13日發起了蘇中戰役。就在這一天,毛澤東在給山東軍區陳毅等人的電報中指出:“待敵向蘇中、蘇北展開進攻,我蘇中、蘇北各部先在內線打起來,最好先打幾個勝仗,看出敵人弱點,然后我魯南、豫北主力加入戰斗,最為有利?!?/p>

從這一份電報可以看出,毛澤東基本上接受了粟裕的建議,同意華中野戰軍先在蘇中內線打幾個勝仗,“看出敵人弱點”,然后再讓山東野戰軍和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加入戰斗,從而推遲了南線外線作戰計劃的實施。

7月15日,蘇中戰役的第一個戰斗宣泰戰斗結束,取得了殲敵兩個團的勝利。中央軍委致電華中野戰軍領導轉粟裕:“因敵人會繼續進攻,我軍在南線須準備打四五個大仗,方能解決問題?!边@就告訴華中野戰軍,仍應在蘇中內線繼續殲滅敵人。

緊接著,蘇中戰役的第二個戰斗取得了勝利,這更加堅定了毛澤東“先在內線打幾仗,再轉至外線”的決心。這時,情況發生了變化。由于蔣介石繼續向蘇中增調兵力,而淮南解放區則已被敵人突破,蘇中形勢緊張了起來。7月25日,粟裕給陳毅、華中軍區并中共中央發出了一份電報,建議將第五旅調來蘇中,以增加蘇中的兵力。

粟裕的這個建議,從表面上看,似乎僅僅是一個旅的調動問題。但從實質上看,關系到華中野戰軍是堅持仍在蘇中內線殲敵還是立即進行外線出擊作戰的問題。

為了探明情況,以進一步確定“先在內線打幾仗”的決心,8月2日,中央軍委電詢粟裕:“主力休整及補充情形如何,一個月內在蘇中再殲敵兩個旅有可能否?如你們能在八月內殲敵兩個旅,南線情況將改觀,那時粟(裕)可率主力轉至淮南作戰?!?/p>

可以看出,毛澤東這時雖然沒有明確要求華中野戰軍主力立即進行外線出擊作戰,但是,他也沒有放棄要華中野戰軍主力進行外線出擊作戰的計劃,只不過提出華中野戰軍如能在8月內殲敵兩個旅,就先在蘇中內線殲敵,然后再轉至外線作戰。這就是說,毛澤東這時雖然提出了“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的思想,但是,他并沒有放棄外線出擊作戰的計劃,只不過把外線出擊作戰的時間向后推移了。

粟裕接到毛澤東的電報后,也進行了認真的思考。8月5日,他給中共中央、山東野戰軍、華中分局領導發出了一份電報,提出:“在五旅增到蘇中條件下,于八月內再殲敵兩個旅是有把握的。如五旅不來,而僅以現有兵力作戰則感到吃力,對九月份戰斗亦將有影響,且對蘇中局面不能得較快的好轉”,“我堅決要求五旅及特務團仍東調參戰,以期早改變蘇中戰局,而便主力西移。否則淮南、蘇中均成僵局,于整個戰局亦不利?!?/p>

毛澤東看了粟裕的電報,感到華中野戰軍在蘇中連打了兩個勝仗,士氣正旺,如果在這時急于調華中野戰軍進行外線作戰,未必效果就好,不如讓他們在蘇中內線打幾個勝仗,然后西調,可能理由更充分一些。8月6日,他在一份電報中指出:“同意粟裕意見在蘇中再打一仗,然后主力西調為有利?!?/p>

蘇中七捷而大同攻城受挫,毛澤東被迫放棄“外線出擊計劃”

1946年8月6日,毛澤東在延安楊家嶺接受了美國進步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訪問。當斯特朗問到對美國使用原子彈的看法時,毛澤東爽朗地回答:“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并不可怕……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闭劦绞Y介石發動的這場大規模內戰的前景,毛澤東十分堅定地告訴斯特朗:“拿中國的情形來說,我們所依靠的不過是小米加步槍,但歷史最后將證明,這小米加步槍比蔣介石的飛機加坦克還要強些。雖然在中國人民面前還存在著許多困難,中國人民在美國帝國主義和中國反動派的聯合進攻之下,將要受到長時間的苦難。但是這些反動派總有一天要失敗,我們總有一天要勝利。這原因不是別的,就在于反動派代表反動,而我們代表進步?!?/p>

對于華中野戰軍在蘇中內線究竟能否再打勝仗,這時毛澤東心里并沒有完全把握,因為他感到粟裕手里兵力不多。于是,在給粟裕的回電中,他提出了兩個作戰方案供粟裕選擇:“對蘇中目前即取防御方針,而由你率主力與陳(毅)軍長會合,集中力量打開淮北局面,或出淮南,切斷蚌浦線,直接配合陳(毅)宋(時輪)、劉(伯承)鄧(小平)之作戰,這是一個方案。照你五日午電辦法,八月內再在蘇中打一仗,然后西移,這是又一個方案。你對以上兩方案意見如何,盼告?!闭谶@時,毛澤東又接到了粟裕的一份電報,報告“殲敵良機已到,戰況完后再報”。

這時,毛澤東也已看到了華中野戰軍繼續在內線作戰的重要意義,提出讓華中野戰軍再在蘇中作戰一個時期,再打一兩個勝仗。

就在粟裕率華中野戰軍在蘇中內線連打幾個勝仗的同時,陳毅率山東野戰軍進行外線出擊作戰則不斷受挫,特別是進攻泗縣城損失較大,從而更加堅定了毛澤東讓華中野戰軍繼續在蘇中內線作戰的決心。8月15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給粟裕和譚震林的電報中說:“望利用蘇中各種有利條件繼續在那里作戰。如你們能在今后一個月內再打兩三個勝仗,繼續殲敵兩三個旅,則對整個局勢助益極大?!彼谠]有辜負毛澤東的希望,他率華中野戰軍在蘇中內線,七戰七捷,殲滅了大量敵人有生力量。

根據毛澤東確定的“先在

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的方針,晉冀魯豫野戰軍在魯西南戰場與敵激戰,在定陶附近,9月3日至9月6日殲敵一個旅,9月6日下午又殲敵一個旅,9月7日至9月8日又殲敵兩個旅。

在南線各軍內線作戰不斷取得勝利的同時,北線“奪取三路四城”的作戰卻遭受重挫。

1946年8月14日,北線進攻山西重鎮大同的攻城戰正式發起。但敵軍憑借堅城死守,我軍傷亡很大,進展緩慢,到9月4日才肅清城周各據點和城關。從9月3日起,駐北平的傅作義部以主力東犯集寧,增援大同。攻城指揮部調轉主力還擊傅部,又因各種原因,不但未能達到殲敵目的,而且致使集寧失守,大同亦難再攻。攻城部隊只能在9月16日從大同撤圍,轉入休整。

大同、集寧之戰,是北線人民解放軍的“初戰”。此戰先后殲敵8000多人,并使部隊經受了鍛煉,但沒有能實現預定的奪取大同的目標,對以后晉察冀戰場的形勢發展影響很大。聶榮臻在他的《回憶錄》中對于這場戰役的失利原因作過這樣的評述:“從實踐的結果來看,發起大同戰役有考慮不當之處。因為大同敵人的兵力雖不雄厚,而城防設施是頗為堅固的。當時我軍既沒有重武器配備,又缺乏攻堅戰經驗,哪里有把握攻下大同,在當時裝備很差的條件下,只能先打弱的,后打強的?!?/p>

大同撤圍后,解放軍控制的華北重鎮、察哈爾省會張家口已處于國民黨軍隊從集寧和北平兩面夾擊的不利態勢中。9月16日和17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副司令員蕭克根據實際情況,先后兩次致電中央軍委,提出對張家口只作“掩護戰斗,不作堅守”,而以軍區主力集中于張家口、南口之間尋殲可能由北平西犯之敵的建議。毛澤東總結了大同失利的教訓,在18日復電批準聶、蕭的建議,并指出:“此種殲敵計劃是在保衛察哈爾之口號下進行動員,但以殲滅敵有生力量為主,不以保守個別地方為主,使主力行動自如,主動地尋找好打之敵作戰?!薄懊看螝灁骋粌蓚€團,并不需要很多兵力,以幾個團鉗制諸路之敵,集中十個至十五個團即有可能殲敵一個旅(兩個團)?!边@樣,毛澤東就已在實際上改變了“三路四城”的計劃,而采取內線作戰的方針了。

從這里可以看出,粟裕指揮的蘇中戰役為改變“外線作戰”的戰略方針,確立“內線殲敵”的戰略方針提供了實踐經驗,起了關鍵的作用。

毛澤東總結作戰經驗,確定“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隨著人民解放軍內線作戰不斷取得勝利,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一再推遲了原定的外線出擊作戰的時間,要求南北兩線人民解放軍在內線更多的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爾后轉入外線作戰創造條件。1946年9月16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了題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黨內指示,對內線作戰進行了初步的總結,其中特別提到了粟裕指揮的蘇中七戰七捷和劉鄧大軍的定陶大捷。

毛澤東首先肯定:“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法,不但必須應用于戰役的部署方面,而且必須應用于戰術的部署方面?!苯又赋觯骸霸趹鹨鄣牟渴鸱矫?,當敵人使用許多個旅(或團)分幾路向我軍前進的時候,我軍必須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敵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敵的兵力,于適當時機,首先包圍殲擊敵軍的一個旅(或團)……得手后,依情況,或者再殲滅敵軍一個旅至幾個旅或者收兵休整,準備再戰?!?/p>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這種戰法的效果又是怎樣呢?毛澤東回答說:“這種戰法的效果是:一能全殲;二能速決。全殲,方能最有效地打擊敵軍,使敵軍被殲一團少一團,被殲一旅少一旅。對于缺乏第二線兵力的敵人,這種戰法最為有用。全殲,方能最充分地補充自己。這不但是我軍目前武器彈藥的主要來源,而且是兵員的重要來源。全殲,在敵則士氣沮喪,人心不振;在我則士氣高漲,人心振奮。速決,則使我軍有可能各個殲滅敵軍的增援隊,也使我軍有可能避開敵軍的增援隊。在戰術和戰役上的速決,是戰略上持久的必要條件?!?/p>

毛澤東也指出:“現在我軍干部中,還有許多人,在平時,他們贊成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原則;但到臨戰,則往往不能應用這一原則。這是輕敵的結果,也是沒有加強教育和著重研究的結果。必須詳舉戰例,反復說明這種作戰方法的好處,指出這是戰勝蔣介石進攻的主要方法。實行這種方法,就會勝利;違背這種方法,就會失敗?!?/p>

毛澤東還強調指出:“在敵處進攻地位、我處防御地位的時候,必須用這一方法。在敵處防御地位、我處進攻地位的時候,則應分為兩種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我軍兵力多、當地敵軍較弱,或者我軍出敵不意舉行襲擊的時候,可以同時攻擊若干部分的敵軍。例如,六月五日至六月十日,山東我軍同時攻擊膠濟、津浦兩路十幾個城鎮而占領之。又如,八月十日至八月二十一日,我劉鄧軍攻擊隴海路汴徐線十幾個城鎮而占領之。如果我軍兵力不足,則應對敵軍所占諸城一個一個地奪取之,而不要同時攻擊幾個城鎮的敵人。例如山西我軍奪取同蒲路上諸城,就是這樣打的?!?/p>

毛澤東認為“我軍主力集中殲敵的時候,必須同地方兵團、地方游擊隊和民兵積極活動,互相配合。地方兵團(或部隊)在打敵一團一營一連的時候,也適用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原則?!?/p>

毛澤東起草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這一黨內指示,是對全面內戰爆發以來我軍作戰經驗的一次初步理論總結。在這里,毛澤東提出“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地方為主要目標”的思想,已同他在全面內戰爆發初期提出的外線出擊作戰思想有所不同了?!坝蓮娬{‘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在政治上更為有利到長篇大論、大張旗鼓地宣傳‘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表明毛澤東充分認識到內線殲敵的戰略價值”。

有了內線大量殲敵的生動實踐,毛澤東的底氣也十足了。1946年9月27日,毛澤東給中共中央宣傳部長陸定一的信中,意氣風發地指出:“在解放區軍民中,目前的中心問題不是對美蔣的幻想問題,存在這種幻想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向軍民描寫美蔣怎么厲害、怎么兇,這在七月以前是必要的,七月以后則不但不必要,且有副作用了。目前解放區軍民心目中的中心問題是能否勝利與如何取得勝利?!?/p>

毛澤東《三個月總結》戰略方針,成為“改變敵我形勢的關鍵”

1946年10月1日,毛澤東又為中共中央起草了題為《三個月總結》的黨內指示,對3個月來人民解放軍作戰的經驗又進行了理論總結,提出

了人民解放軍今后的作戰方針和作戰任務。

毛澤東認為,經過7、8、9三個月的作戰,證明中共中央在7月20日提出的“我們是能夠戰勝蔣介石的,全黨對此應當有充分的信心”的指示是完全正確的。

為什么呢?毛澤東分析說:“除了政治上、經濟上的基本矛盾蔣介石無法克服,為我們必勝蔣必敗的基本原因外,在軍事上,蔣軍戰線太廣與其兵力不足之間,業已發生了尖銳的矛盾。此種矛盾,必然要成為我勝蔣敗的直接原因?!?/p>

毛澤東又從兵力上進行了分析,他說:“向解放區進攻的全部正規蔣軍,除偽軍、保安隊、交通警察部隊等不計外,共計一百九十幾個旅。此數以外,至多再從南方抽調一部分兵力向北增援,此后即難再調。而此一百九十幾個旅中,過去三個月內,已被我軍殲滅二十五個旅?!薄笆Y軍一百九十幾個旅中,須以差不多半數任守備,能任野戰者不過半數多一點。而這些任野戰的兵力進到一定地區,又必不可免地要以一部至大部改任守備。敵人的野戰軍,一方面不斷地被我殲滅,另方面大量地擔任守備,因此,它就必定越打越少?!?/p>

通過以上的分析,毛澤東指出:“所有這些,都證明我軍能夠戰勝蔣介石?!泵珴蓶|還指出:“過去三個月的戰爭,吸引了蔣介石原擬調赴東北的幾支有力部隊于關內,使我們在東北得到休整部隊、發動群眾的時間,這對將來斗爭也有重大的意義?!?/p>

在過去的3個月中,我軍作戰之所以能取得殲滅敵人25個旅的勝利,毛澤東歸功于內線殲敵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是過去三個月殲敵二十五個旅時所采取的惟一正確的作戰方法……不論在戰役上、戰術上,都須如此。不論是高級指揮員,或中下級干部,都須學會此種作戰方法?!?/p>

展望未來,毛澤東豪氣干云:“今后一個時期內的任務,是再殲滅敵軍約二十五個旅。這個任務完成了,即可能停止蔣軍的進攻,并可能部分地收復失地??梢灶A計,在殲滅第二個二十五個旅這一任務完成的時候,我軍必能奪取戰略上的主動,由防御轉入進攻。那時的任務,是殲滅敵軍第三個二十五個旅。果能如此,就可以收復大部至全部失地,并可以擴大解放區。那時國共軍力對比,必起重大變化。欲達此目的,必須在今后三個月內外,繼續過去三個月殲敵二十五個旅的偉大成績,再殲敵二十五個旅。這是改變敵我形勢的關鍵?!?/p>

把毛澤東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和《三個月總結》作一比較,可以看出,雖然前后只相隔15天的時間,但其思想的變化還是比較明顯的。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中,毛澤東主要是通過對作戰經驗的總結,尋找到在內線殲敵的最好作戰方法,即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并指出了殲滅敵人有生力量與保守地方的關系,這是他提出在內線殲敵方針的第一步。在《三個月總結》中,毛澤東除進一步強調堅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這一正確的作戰方法外,還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人民解放軍當時還處于戰略防御階段;又第一次提出了在國共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有利于人民解放軍的變化后,人民解放軍將轉入戰略進攻,而實現這種戰略轉折的關鍵在于不斷地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從而對整個戰爭的進程作了描述??梢钥闯?,在這一時期,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已從根本上改變了在全面內戰一開始就進行外線出擊作戰的戰略方針,內線殲敵的戰略方針已經形成。

人對客觀事實的認識常常需要有一個過程。南北兩線初期作戰的實踐,為毛澤東提供了許多新經驗,使他對指導作戰的認識有了發展和變化,主要是:在敵強我弱的基本條件下,人民解放軍只有依托解放區的有利條件,實行內線作戰,主動放棄一些城市和地方,集中兵力不斷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逐步縮小雙方力量對比的差距,才能最終改變戰略上敵攻我防,敵主動、我被動的不利態勢。至此,經過短短3個月作戰實踐的證明,毛澤東及時地把外線出擊逐步改變為內線殲敵,即依靠解放區的有利條件,在解放區內誘敵深入,不斷殲滅進攻之敵。這一戰略方針的轉變,對整個解放戰爭的發展進程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后的一年中,人民解放軍依托解放區,在內線作戰大量殲滅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一年的內線作戰,人民解放軍共殲敵112萬人,國民黨軍的總兵力由解放戰爭開始時的430萬人減為370萬人,正規軍由200萬人減為150萬人,而人民解放軍則由解放戰爭開始時的112萬人發展到195萬人,實現了毛澤東“奪取戰略上的主動,由防御轉入進攻”展望,成為“改變敵我形勢的關鍵”。

猜你喜歡
外線野戰軍內線
胎兒透明隔腔內線樣高回聲的超聲診斷及臨床價值
左利手運動員在水球比賽陣地進攻戰術中的作用
2012—2013賽季NBA總決賽雙方防守內線無球隊員技術的研究
特別文摘(2016年21期)2016-12-05
中國男籃與對手外線隊員得分能力的對比研究①——以第30屆奧運會比賽為例
由接地導體限定的無限深槽內線電荷的電場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