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戰役中蔣介石白崇禧的猜忌與沖突

2009-08-04 09:21苑朋欣
文史春秋 2009年7期
關鍵詞:黃維白崇禧徐州

苑朋欣

白崇禧“拒職”不辭而別

蔣介石與新桂系的矛盾由來已久,根深蒂固,但隨著政局的變化時激時緩??谷諔馉帟r期,新桂系堅定的抗戰立場及其在正面戰場上的突出表現,使其在國民黨內乃至全國贏得了較高聲譽。在與共同的民族敵人生死搏斗的八年抗戰間,蔣桂兩軍都以抗戰大局為重,雙方基本上沒有發生沖突??箲饎倮?,由于競選副總統,蔣介石與新桂系之間的矛盾重新爆發起來。1948年春,作為新桂系第二號人物的白崇禧極力支持李宗仁競選副總統,最后李宗仁擊敗蔣介石推薦的候選人孫科,當上了南京中央政府的副總統。蔣所謀不遂,大為光火。

1948年5月,李宗仁當選中華民國副總統一個月后,蔣介石為了報復白崇禧,也為了防白、李在南京對他構成心腹之患,就借改組內閣之機,免掉了白崇禧的國防部長之職,改任“華中剿總總司令”,讓白崇禧離開南京去武漢,由親信何應欽接任國防部長。由于怕白崇禧擁兵自重,蔣介石特意把同處黃淮平原的國民黨軍隊分為武漢“剿總”和徐州“剿總”兩個互不統屬的作戰單位,并委親信劉峙出任地位更為重要的徐州“剿總”總司令,以便分散和牽制白崇禧的兵權。同時,蔣介石又任命程潛為湘贛綏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駐守長沙,就近制衡白崇禧。此外,他還把歸武漢“剿總”管轄的嫡系黃維兵團和宋希濂兵團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利用這些嫡系在武漢“剿總”內部監視白崇禧及其部隊。并嚴禁白崇禧在華中組織民兵,甚至把武漢外圍地區也劃出了白崇禧的轄制范圍。

武漢和徐州兩個“剿總”,同處黃淮平原,在戰略上本屬一個地理單位,它西起潼關、宜昌,東達海岸線,內有隴海、平漢、津浦3條鐵路干線縱橫其間,更有長江、淮河水道橫貫其中,調動部隊和指揮作戰均極便利。正因如此,早在我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威逼武漢、南京時,白崇禧就曾提出華中只設一個戰區,由他統一指揮武漢和徐州方面的兩支大軍。白崇禧的主張雖有他乘機擴張新桂系勢力的企圖,但對改變國民黨軍被動防守部署,不失為上策。然而,蔣介石怕白崇禧兵權過重,難以控制,沒有答應。

1948年4月前后,面對中原地區的不利形勢,為加強兩支軍隊間的協調配合,剛當上副總統的李宗仁再次提議由白崇禧統領武漢和徐州兩個“剿總”,國民黨內部也有以白崇禧統一指揮中原各軍之議。但蔣介石依然猶豫不決,未予采納。

劉峙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后在蔣介石手下任黃埔軍校教官,是蔣介石的嫡系老將,抗戰以來素以“常敗將軍”著稱。讓劉峙當徐州“剿總”司令,國民黨內部早就議論紛紛:“徐州是南京的大門,應派一員虎將把守;不派一虎,也應派一狗看門;今派一只豬,眼看大門會守不住?!本瓦@樣,劉峙在徐州當了半年的總司令。等到1948年10月下旬,我華東野戰軍與中原野戰軍兩支解放軍會戰徐州的態勢露出端倪,何應欽、顧祝同都擔心劉峙不堪重任,于是,又提出以白崇禧統一指揮之議,并向蔣介石說明叫白崇禧統一指揮只是暫時的措施,會戰結束后,武漢“剿總”和徐州“剿總”仍分區負責。

這時,蔣介石也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了,說:“不要暫時指揮,就叫他統一指揮下去好了?!边@當然是蔣介石敷衍白崇禧,表示對他很放心的一種姿態。

當時蔣介石想在蚌埠設立一個國防部指揮所,由白崇禧充主任,統一指揮對華野、中野的聯合作戰。因為蔣介石也感到徐州的劉峙資格雖老,但過于循情猶豫,不能當機立斷,怕他貽誤戰機。徐州兵力只能勉強對付華東野戰軍,如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合力攻徐州,則兵力明顯不足,那時非調武漢“剿總”部隊不可,要調武漢“剿總”部隊又非白崇禧指揮不可,白崇禧和劉峙都是總司令,以總司令指揮總司令不便,所以使用國防部指揮所主任的名義,以便統一指揮兩個“剿總”,來和解放軍決戰。

由白崇禧出任國民黨軍淮海決戰的主帥問題,蔣介石這邊好不容易通過了,可白崇禧這邊又發生了變故。

白崇禧本來是很想當兩個“剿總”總指揮的,而且以前他曾毛遂自薦,但時間拖到決戰前夕才得到這一委任,白崇禧就顯得十分猶豫了。一方面,白崇禧認為蔣介石把大軍交給他指揮,他就能乘機擴張新桂系勢力,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他也知道當時的形勢對國民黨軍很不利,蔣介石不是給他什么便宜,而是叫他去“啃硬骨頭”的。白崇禧在國民黨軍隊中素有“小諸葛”之譽,自不是等閑之輩,更不會貿然行事。因此,他決定先到南京摸摸情況再說。

白崇禧到了南京,何應欽特地為他召開一次作戰匯報。作戰匯報極力縮小徐州國民黨軍所處的劣勢,誘導白崇禧前往。同時何應欽、顧祝同等也催促他趕快到蚌埠去指揮。他們這一言那一語地說:“非你去指揮不行了”,“總統方寸已亂,再也不能指揮了”。白崇禧對徐州的情況提出了一些問題,如主陣地的位置、工事的強度、飛機場能否守得住等等,但在座者沒人能說得清。白崇禧沒有表示是否去徐州,但由于他沒有表示拒絕,何應欽、顧祝同便認為白崇禧是按照他們所想的“默然接受”了。

第二天一大早,白崇禧從幕僚那里收集到徐州周圍的情報,了解到關于徐蚌會戰的情況。當時,劉峙把徐州戰區的部隊在隴海線和津浦線擺成“死十字”姿態,而黃伯韜等部隊更是一條首尾不能相救的“長蛇”。解放軍華野、中野兩軍已經在其前面集中了優勢兵力,隨時都可以發起進攻,而重新部署已來不及了。正是“打不得、退不得、守不得”,在這種非常不妙的態勢下,白崇禧認定國民黨軍進行決戰的敗勢已成,難以挽回,到蚌埠必然兇多吉少。部下也勸他與其到蚌埠去承擔會戰失敗的責任,“斷送一世英名”,不如回武漢去另搞一個局面,加上當時華中形勢也很吃緊。于是,白崇禧堅決不肯出任兩個“剿總”的總指揮,而且不辭而別,飛回了武漢“剿總”。

當國防部長何應欽函電交加催他赴任時,白崇禧便以“南京可以直接指揮,不必重床疊架”為由加以拒絕。國民黨高層紛紛指責白的“拒職”是出爾反爾。

從當時戰爭局勢來說,不是白崇禧不想指揮淮海會戰,他之所以在統一指揮問題上“出爾反爾”,也并非存心想拆老蔣的臺。統一指揮大權都不能誘惑一向貪權戀位的白崇禧前往,可以說這是他對戰局具有相當清醒的認識,也說明他對這場決戰沒有把握,對會戰勝利根本沒有信心。自崇禧“拒援”按兵不動淮海決戰前夕,白崇禧正在指揮華中的黃維、張淦的兩個兵團等20多萬機動部隊,在豫西南及鄂北地區和劉伯承周旋。白崇禧把他的主力集中于駐馬店等地區企圖進犯豫西解放區。為減輕國民黨軍

對豫西解放區的壓力,我劉鄧大軍之一部乘隙南下繞攻應山,威脅白崇禧的后方大動脈平漢路,白崇禧被迫轉運張淦兵團到應山,并指揮華中總部的黃維、張淦的兩個兵團準備在新野、鄧縣一帶合圍劉伯承南下的部隊,可劉伯承機警異常,下令迅速向豫西轉移,一晝夜退卻200里,從容逸去。

淮海戰役打響后,蔣介石急調黃維兵團和張淦兵團馳援徐州。當時,解放軍優勢兵力已經集中好了,國民黨軍的各個兵團在空間上、時間上都是分散的,解放軍可以集中兵力打任何一個兵團。黃維兵團和張淦兵團從華中調往華東,路程遠,交通補給不便,行動緩慢,只要走上三四天,解放軍就可以判斷出國民黨部隊的動向和企圖,這樣,可以在部隊預定行進路上破壞交通,阻止國民黨軍前進。而且,中野和華野還可以乘黃維、張淦的兩個兵團東調,進攻武漢。那時,如果再將東調的各兵團調回,可能在半途被截擊,必然是顧此失彼。

鑒于此,白崇禧是極不情愿黃維、張淦的兩個兵團東調的。白崇禧認為:“戰局已不能挽回,再增加兩個兵團(指華中的黃維、張淦的兩個兵團)也不頂事,多投入一個兵團就多送一個兵團?!钡S維兵團是蔣介石的嫡系精銳,白崇禧知道留不住它,于是被迫同意放行。

黃維兵團東移以后,像白崇禧所預料的那樣,它馬上便落入了中原野戰軍早已布置好的巨大口袋,在雙堆集附近被團團圍住。同時解放軍的一支先頭部隊又迫近淮河北岸,李延年在蚌埠連連向南京呼求援兵,蔣介石于是再次命令張淦兵團東調。

張淦兵團是新桂系的王牌主力,是白崇禧的老本,白崇禧既然不到蚌埠指揮,怎會讓子弟兵去送死?他是無論如何也不肯讓蔣介石調走張淦兵團的。特別是后來杜聿明所率領的各兵團被圍的時候,蔣介石一再地向武漢“剿總”要張淦兵團,但都被白崇禧拒絕了。白崇禧的借口是:“武漢是關系大局的戰略要點,不能沒有一個打得硬的兵團來保衛,若把張淦兵團調走,劉伯承的部隊來進攻武漢,武漢先失守,南京也就保不住了?!?/p>

在黃伯韜兵團被全殲,黃維兵團陷入重圍之后,蔣介石的手中已無兵可調。當時平津地區傅作義的部隊已處于被包圍的狀態,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已沒有一個完整而有戰斗力的軍隊,所剩下的只有白崇禧的張淦兵團,胡宗南的幾個軍,武漢“剿總”副總司令宋希濂的第十四兵團(轄第二、二十、二十八軍)。蔣介石曾計劃空運胡宗南的部隊,但因為沒有這樣大的空運能力只好作罷,白崇禧的張淦兵團調不動,蔣介石就只能調用宋希濂的第二、二十、二十八軍了。

當時遼沈戰役已經結束,東北的國民黨幾十萬大軍全部被消滅,林彪率東北野戰軍大軍馬上就要進關。白崇禧斷定淮海戰場上國民黨軍必敗之勢已無法改變。雖然第十四兵團不屬于新桂系,但白崇禧不愿將自己已經掌握在手的部隊調去送死。

1948年11月30日,武漢“剿總”副總司令兼十四兵團司令官宋希濂奉令前往南京見蔣介石,途經漢口向白崇禧匯報鄂西北方面的情況,為了阻止宋希濂的第十四兵團東調,白崇禧打破慣例,特地邀請宋希濂到他家密談。白崇禧說:“現在的形勢變得很危險。徐州方面,黃伯韜已在碾莊地區被全部消滅了,徐州被圍,黃維兵團亦已在雙堆集附近地區被圍,正打得激烈?,F在總統電召你到南京去,一定是要調你這個兵團東下增援。這樣,武漢地區僅剩下一個張淦兵團和幾個軍而已。而這些隊伍,除張淦兵團較有戰斗力外,其余多是臨時編成,新兵很多,是沒有多大戰斗力的。你的部隊再調走,武漢地區就顯得更加空虛。共軍陳毅、劉伯承兩個野戰軍合起來兵力在100萬以上,他們還有許多地方武裝力量。把你的隊伍調去,恐怕也不能解徐州之圍,而且時間已經來不及了?!辈⑻貏e指出,“形勢已無法挽救,去亦無補于大局”,極力勸說宋希濂向蔣介石請求免調。

白崇禧阻止武漢“剿總”主力東調,主要是想保存實力,以便作為東山再起的資本。白崇禧的如意算盤正如他所說的:“我們如保有武漢,必要時可同共軍進行和談,即萬一武漢保不住,亦可退據湖南、廣西、云貴及四川一帶,保有西南半壁,以和共軍抗衡。只要能拖延一個時期,國際局勢一定會起變化,我們將來可以得到大量的援助,主要是美國的援助,則事情還大有可為?!?/p>

宋希濂是蔣介石的嫡系,又受到蔣介石的器重,自然不會聽白崇禧的。所以,當宋希濂的部隊準備東調時,白崇禧為了達到保全這部分部隊之目的,便重重阻撓。

第二十八軍首先從鄂西開抵漢口,白崇禧就表示不讓調走,顧祝同親自打電話疏通,白崇禧知道這個軍的人事和顧祝同有著歷史淵源,才勉強同意調走。緊跟著二十軍也開到了漢口,白崇禧利用這個軍多系四川人,官兵不愿東調的情緒,唆使軍長楊干才向國防部請求免調,同時白崇禧亦向國防部發牢騷,說“你們把部隊都調走了,武漢還要不要”等類的話,并命令運輸司令部非他的命令,不準裝運。國防部一再以電話電報催促,白崇禧都拒絕執行,形成僵局,經顧祝同派人從中斡旋,白才答應讓第二十軍調走。

12月初,蔣介石又要調他的嫡系第二軍投入蚌埠地區作戰,但當第二軍的第九師開抵漢口準備乘船東運之時,白崇禧忽派他的警衛團將輪船看管起來,不許輪船啟程。國防部的電報、顧祝同的電話都被白崇禧硬邦邦地頂了回去,好話說盡也無效果。不得已,蔣介石親自與白崇禧通話,說明東線戰況的需要,希望讓第二軍即日東下,白則以武漢重要,說華中地區部隊太少,不能再調。說來說去,雙方態度越來越壞,蔣介石大罵白崇禧不服從命令,白崇禧反唇相譏:“合理的命令我服從,不合理的命令我不能接受?!彪p方交鋒幾十個回合,一個電話打了半個多小時,白崇禧就是不放第二軍。蔣介石氣得滿臉通紅,用他那寧波土話大罵“娘希匹”。白崇禧還命令集結在沙市的第二軍部隊不準開往武漢,同時命令已到了漢口的第九師仍開回沙市去。這樣一來,其他部隊自然更不能調了。蔣介石因此恨透了白崇禧。

猜你喜歡
黃維白崇禧徐州
疫散待春回
孤膽醫生黃維一個人的“川軍”
爆笑三國 第三回 三讓徐州
徐州過年紀實
蘇翠2號梨在徐州的引種表現及配套栽培技術
孤膽醫生黃維: 一個人的“川軍”
逆行者黃維
「老妹子」白崇禧
黃維為何沒被“赤化”
白崇禧與抗日游擊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