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連芳 畢竟是書生

2009-08-12 04:57劉紅艷
中華兒女 2009年7期
關鍵詞:石油工業克拉瑪依新華書店

劉紅艷

雖然離休多年,但王連芳的作息習慣仍然保持著“上班”的狀態,很有規律。

鉆井工程的科班生,又在企業從事生產和行政管理30余年,1996年從克拉瑪依市政協副主席崗位退下來,可王連芳卻始終認為,自己只是一介書生,平生最大的樂趣就是買書、讀書、寫書與藏書。恰如他曾請人給自己刻的一枚印章——畢竟是書生。老人說,這是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打破砂鍋尋根底

1957年,22歲的王連芳到克拉瑪依實習。當時,他還是烏魯木齊石油學校的一名學生。

來到新中國發現的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后,一連串的問號便在他腦子里閃了出來一一“克拉瑪依什么時候開始有人類活動的?以前的克拉瑪依是什么樣的?克拉瑪依的石油歷史可以追溯到什么時候”等等。這些疑問讓王連芳感到興奮,他開始有意搜集一些資料。然而,那個時候,有關石油方面的出版物還很少,他只找到《黑色的金子》和《石油的故事》這兩本俄文書籍。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克拉瑪依新華書店發現了一本名為《祖國石油天然氣史話》的書,他如獲至寶??赡菚r,他還是一個窮學生,每月生活費只有30元,要想買下這本書,就意味著一天不吃飯。他實在愛不釋手,當下慷慨解囊。直到現在,這本書冊還被他完好地保留著。

在過去40多年里,王連芳利用工作之外的業余時間,泛舟書海,筆耕不輟,掌握了大量的新疆石油史及克拉瑪依地方史料,相繼編著了10多本、總計幾百萬字的相關歷史資料書籍。

別的不說,單是碼字,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墒?,他從不覺得苦和累。即使現在,他也常不顧自己年事已高,身體有病,只要拿上書,握起筆便不肯放下,每每還要老伴提醒“該吃飯了”、“該休息了”方才停手。

且聽歷史輕訴說

1963年,中國新聞社發函給新疆石油管理局,希望他們寫一些介紹新疆石油工業發展情況的文稿。這項工作就落到了時任管理局秘書的王連芳頭上。

多虧了那個“追根尋源”的好習慣,加之平日又注意搜集一些相關資料,一個月后;一篇名為《飛速發展的新疆石油工業》的稿件通過中國新聞社在海外多家媒體發表。

是啊,應該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而還原和挖掘這段歷史的意義更大。于是,王連芳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讓石油歷史復活”。

雖然辦公室事務繁雜瑣碎,但王連芳見縫插針,但凡與新疆石油、克拉瑪依有關的資料,哪怕是零星的幾個字、幾個片斷,他都如獲珍寶,收錄在冊,無一遺漏。

當時的克拉瑪依尚處于開發的初期階段,基本條件很差,書籍、文獻更是奇缺,但只要有去首府烏魯木齊或內地出差的機會,舊書攤、新華書店和圖書館是王連芳必去的三個地方。當時烏魯木齊圖書館地方文獻室在地下室,每回去,王連芳都是拿著筆和本子,蹲在圖書架間的空地上,揮筆狂記。為了能更多地掌握資料,有時新華書店還沒開門,他就已經等在門口了。

經過14年的搜集整理,1987年,王連芳完成了《新疆石油工業史資料選編》。后來,他在這本書的基礎上,又開拓性地編寫了通俗易懂、可讀性強的《新疆石油史話》,在《新疆石油報》上連載刊登。

新疆石油工業史上的一段空白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書生填補了,這引起了后來任自治區黨委書記的宋漢良的注意??赐炅巳课恼潞?,他很高興,就打電話給王連芳說,希望這本匯編的書冊能出版成書,因為它對新疆的工業史發展很重要,對地方經濟、科技和歷史工作者都有用。

1988年,《舊中國新疆石油史料輯要》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連芳心里很高興。從那以后,除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外,王連芳的業余時間幾乎都在和書打交道。為了搜集、整理新疆石油工業史的資料,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單是為了介紹新疆早期的幾位石油人物,他甚至逐字逐句地閱讀了《新疆圖志》、《清朝續文獻通考》等史料。

王連芳肚子里的“存貨”也越來越豐厚,編書撰文的手法也越來越成熟,以至于1989年,領導點名指姓要他擔任《新疆通志·石油工業志》的主編。

對于這部100多萬字、耗費了他和團隊一班人馬近10年的時間完成的大部頭,王連芳第一次沒有吝嗇自己的夸贊,他說:“這本書水平很高?!焙髞?,這本書獲得了2002年新疆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2年,《新疆石油史話》在全國各大新華書店公開發行,作者仍舊是王連芳。

愿存信史昭世人

克拉瑪依雖是一座年輕的城市,然而在幾十年的史料搜集、整理過程中,王連芳發現,克拉瑪依這塊土地上人類活動的歷史十分久遠,甚至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的蒙昧期。許多學者、旅行家、官吏曾直接或間接對這一地區考察和研究,對這里的山水、物產,社會經濟、政治活動留下了頗多的記載。只是由于分散在各種地方志、游記、文牘、專業文獻中,有的只有手稿或油印本,搜索不易,所以鮮為人知。

歷史是昨天的現實,現實是歷史的發展和延續,王連芳想,一定得為這座城市做點什么。2001年,他66歲,編著并出版了《克拉瑪依地方史料輯注》。這本書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于是,有讀者提出,這種資料書主要是供研究者使用,一般讀者讀來未免覺得枯燥,希望他能寫成普及性、可讀性強的文章。于是,王連芳又根據他搜集到的歷史資料,用了三年的時間編著出版《克拉瑪依尋源》。

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是老人對待歷史恪守的原則,他那“一片冰心在玉壺”、“愿作信史昭世人”的心思也由此可鑒。

如今,呂遠歌中所唱的“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的克拉瑪依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干凈、安逸、舒適的現代化石油城,一條清冽的河水蜿蜒穿城而過,每到夏天,綠草如茵,樹木披綠,是塞北卻勝似江南,使人流連忘返。

和這座城市的許多老人一樣,王連芳的晚年生活幸福而滿足。走在城市的街道上,感受著這里的新氣象,老人的臉上始終洋溢著慈祥、寬厚和謙虛的笑容。他說,我的一生就是為石油而生的,我這一生也都給了石油。

猜你喜歡
石油工業克拉瑪依新華書店
“引水工程”對克拉瑪依局地小氣候的改善
回不去的書店
Love Remains in the Human World
催化裂化技術在石油加工中的利用
伊拉克工程技術服務市場分析
石油工業出版社
資本去向決定投資回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