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嘎三部曲

2009-08-19 07:25
西藏人文地理 2009年3期
關鍵詞:龍河格列拉薩

特別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龍虎林秋刀客丁小三王郢林千蔚白央

50年以來這里都是西藏農村的窗口。如今,作為曾經的西藏城郊型農村代表,歷經巨變的東嘎村一期待著再一次的述說與聆聽。

一個村莊的山河記憶

龍虎林

在東嘎這個由農村巨變為城郊的村莊里,山河的記憶承載的是幾代農民不變的土地情懷。尋找并重現家園背后的故事或是歷史,在普瓊和格列這新老兩代村支書看來,實際上是塑造一個村莊的鄉土記憶?;蚴羌w的榮譽。

拉薩西大門

一過“狼牙山”,便入拉薩城。

這座既似狼牙又似塔林的石山脊藏語稱之為“西嘎日”,“水晶山”的意思。上有協嘎日多巖洞,曾經探過洞的東嘎村前支書、60歲的格列告訴我說,其中一個主要供人朝拜的洞里,有一根飽受煙熏和油抹的石筍,但刮開表皮后石質仍光潔若晶,格列猜想這可能是“水晶山”得名的真正原因。

協嘎日是堆龍德慶縣城一帶難以避開的視覺地標,它常常會出現在取景框里,成為藍天之下一道顯著的背景。但山峰易見,山嘴卻常被忽視。協嘎日山脊之下略顯平緩的山嘴名為瑪布日通,意為紅砂山,沿瑪布日通往東最多兩公里處的另一山嘴卻石山突起,且整體灰中泛自。藏語中“白色的山嘴”被稱為“東嘎”,這便是堆龍德慶縣“東嘎”地名的由來。但也有說“東嘎”的意思是“白臉樹”,得名于一棵東嘎境內白色的大樹。至于這棵大樹是否還存在以及在什么地方,則不得而知。

不論起源和原意,東嘎這個地名和堆龍德慶縣都有著極深的淵源。半個世紀前,東嘎和德慶、柳梧是三個獨立的宗(縣),1959年9月合并成為堆龍德慶縣,次年2月時,拉薩市西郊區人民政府又并人堆龍德慶縣至今。更早以前的東嘎在行政歸屬上變化不大,元朝時屬于統領拉薩地區的蔡巴萬戶侯,后來直接歸西藏地方噶廈政府的雪巴列空,直到民主改革后并入堆龍德慶縣時,這一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連同農田,甚至人身權利,絕大部分都是三大領主(官府、貴族和上層僧侶)所有。

最初的東嘎宗宗址就在那座灰白色的小山嘴上,1641年時,一場格魯派和噶舉派間的戰爭讓它變成了廢墟,其后宗址搬到了山下。圍繞宗址所形成的村落,即是堆龍德慶縣“東嘎”這一地名準確的所在。直到2007年,這里因讓位于城市規劃而再次搬遷。從宗到區,再到隨后的公社、村和組,跨度50多年的時間里,變化的只是不同的地點而已,名字依然叫東嘎。

1959年以前,東嘎是進出拉薩的惟一通道,在著名西藏民俗學家廖東凡先生的記憶中,1970年代前后,人們也還是沿著這些山嘴間的道路抵達堆龍德慶縣城的。在如今的東嘎宗山山腳,在千年巖刻佛祖像的注視之下,當年的青藏驛道殘段,早已被其路基之下2、3米處的拉貢公路取代,順著這條路往前,穿過原拉薩水泥廠搬遷后的廢棄礦山,經卓瑪日蘇山嘴,順著哲蚌寺山腳,再拐過拉魯濕地西頭的山嘴,即進入拉薩的主城區。

構成“拉薩西大門”另一要津的東嘎大橋,是拉貢公路橫跨堆龍河前往日喀則、山南和機場的主要橋梁。1965年拉貢公路改擴建時候才修造的東嘎大橋的前身是赤桑橋。赤桑橋的歷史遠可追溯到松贊干布時期,據說那一時期這里曾建有大法王的寶座,因此那會兒的赤桑木橋又叫寶座橋。1937年,赤桑木橋毀于堆龍河洪水,重建時因采購了大量來自印度的鋼筋與水泥,所以當地人更多地把它叫做“印度橋”。1965年建成新的東嘎大橋后,赤桑橋這座西藏第一座鋼筋水泥橋的材料,又被移建在了堆龍河上游的古榮橋上。

西藏文史資料匯編中有關當年赤桑橋建橋總管擦絨·達桑占堆的記載,據說他是一位具有開明思想的精明貴族,熱衷于現代水利和道路橋梁建造。在修建赤桑橋的三年間他還修造了一所宅院,并在此興辦現代養殖。擦絨所修的那所名叫康嘎沙巴(意為“赤桑橋新房”)的房屋遺址仍在拉貢公路一側。如今在它的旁邊,有一家現代化的養豬場。

游蕩的河

堆龍河被水利專家們定義為“一條自然狀態中的山區游蕩型河流”。

用格列的話說:“它帶給我們的麻煩太多了?!鄙刑帉徃咫A段的《堆龍德慶縣志》中,有大量關于水災的內容可以佐證格列所說的“麻煩”。堆龍德慶縣是一個有68%的幾率出現暴雨年份的地方,特別是每年的7、8、9三個月,暴雨加山洪之下的堆龍河就充分顯示其“自由而游蕩”的本性,那時候的堆龍河,就如一條激蕩在“跳躍型河床”上的猛獸。

加日采里最年長的老人達娃次仁,對53年前的一個夏天記憶猶新。那天,達娃次仁等3人正趕著毛驢路過赤桑橋,前往曲水縣為加日采厙卡(莊園)支差運輸物資。當時,西面堆龍河上遠遠泛起的一道白浪被同伴隱約瞥見,但他沒太在意,待數天之后返回時,熟悉的村莊和農田間就憑空多出了一條大河?!翱吹玫阶约旱募?,卻過不去,我們在康嘎沙巴那里住了好幾天后,水才消退?!边_娃次仁記得住當時的情形,但說不清確切的年份,尤其是需要在藏歷和公歷間轉換時,今年已經78歲的他有些為難,但他記得那年自己25歲。

相同的事件在格列記憶中卻被提前了兩年,“我記得那年是藏歷的木馬年?!备窳猩踔吝€能推演出那次洪水的經過:從現在的縣中學西面決堤,跨過團結路,席卷尼格村北面一片農田,匯人格桑林卡西北側的水道,一路向東再沖毀卡沙夏巴組與格桑林卡間的農田,最后順著一條灌溉渠在加日采林卡(草灘)處匯入拉薩河。后來,那兩片被沖毀的農田一處淪為荒灘,長滿了柳樹,與格桑林卡連成一體;另一處先是被改建為加日采莊園的打麥場,后來成為了卡沙夏巴組擴建時的宅基地。

歷次的洪水為東嘎村帶來的變化之一是大興水利,1971年夏天全拉薩派居民修建拉薩西郊電站的情形格列至今還記得,“場面很壯觀,那條引水渠就在當年連通堆龍德慶縣和拉薩的山路上面?!彼疄膸淼牧硪粋€影響是,雖然毀壞了農田,但也增添了可用著拓荒置田的灘涂,現屬開發區范圍內,青藏鐵路以南的土地之所以能夠改造為農田,也多少與歷次水災的沖刷和堆積有關。但隨著堆龍河沿線可抗50年一遇大洪水的防洪堤壩水利工程的建成,這種“自然的大地改造”活動已再難發生。而這些已被嶄新的水泥道路及鐵欄圍起來并等待著企業進駐的土地,已經不再叫農田,它已被賦予新的內涵和一個極具時代特征的響亮名稱——國家級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

東嘎村境內另一條重要的河流是中干渠。1989年拉薩市中干渠水利工程之前這條河流叫作流沙河,同樣是一條典型的放射狀漫流河,1975年流沙河綜合整治前東嘎人把它稱為“東嘎河”。東嘎河主要從拉薩市北郊的奪底和娘熱兩條山溝而來,中干渠工程后又引入了拉薩河的水量,流出拉魯濕地之后,東嘎河基本與拉貢公路平行,再至東嘎宗山山嘴,與一處叫作“東嘎曲米”的地下泉水,以及1977年建成的拉薩西郊電廠引水匯流,向南形成一

個大灣,再往下即尾水段。

東嘎河水灣處所形成的濕地“林瓊崗”是東嘎人難以忘懷的一塊寶地。1966年人民公社的初期,東嘎村人在河灣前端處開渠引水圍塘,建成了13座磨坊、榨油廠、粉條廠和養鴨場等。1976年拉薩市金珠西路的新建時,大量填土筑基改變地形,加上涵洞設計及施工問題,東嘎村引水渠流量大受限制,惟有當年沿渠而植的一長排柳樹及少數仍放牧于此的牛只,尚可揣想往昔。

如今,一個全新的地名“日月湖”已經替代了原屬林瓊崗濕地的北部(金珠西路以北)區域,并有望成為拉薩西郊最美的城市公園及住宅區。面對這一大片被改造得可投下西嘎日群峰倒影的美麗水面,東嘎村村委會有些心急。新支書普瓊甚至請我打印出了這一帶的谷歌衛星地圖,用以對照村里為金珠西路以南尚處閑置的林瓊崗地塊所設計的規劃圖紙界線。

那天,當我將這份地圖送到正在林瓊崗植樹的那群老村干部手中時,他們的臉上除了表露出對土地的回憶與不合外,更多的卻是渴望和期待這片土地上即將呈現的新的藍圖與前景。

即將消失的地名

事實上,東嘎村范圍內自然村落及所屬宅院名字的消失一直都在發生,從1959年民主改革農民分到土地,到合作社、人民公社、包產到戶、撤區并鄉、改革開放,再到現在成立開發區,每一次涉及到“區、鎮、村、組”等級別的行政及地域的再次規劃,都會令東嘎的村落及其建筑名稱發生改變。

一份1956年時所做的東嘎宗調查材料中顯示,當時的東嘎宗有名可查的大小厙卡(其中的部分1959年后演變為歸屬公社之下的自然村)共計72個,這其中還不包括各個厙卡中一些房子的名字。西藏地名中以房名來命名一地甚至一家的情況并非少數,但隨著房屋遷址重建、農戶分家等的日益頻繁,許多地名就這樣消失了。比如說格列,就著2005年左右的衛星地圖他能指出自家從1959年到1996年間先后四次修建的房子,并能沿著田垅溝渠和林地畫出東嘎最詳細的村界,但他卻找不到1959年以前達采厙卡(現在的名字叫陽光新城)的差巴(為東嘎宗當差的人家)的住房的位置?!澳切嵲谑翘狭?。你讓我現場去找自家以前的房子都不好找,我只有根據以前庭院樹的位置判斷?!备窳薪忉屨f:“我們藏族搬家一般都不搬移老樹,因為它們都有靈性?!?/p>

2004年,以拉貢機場路為界,北抵金珠西路,南達堆龍河,東緣拉薩市中干渠尾水段,這片面積2.52平方公里的地域,被正式命名為國家級西藏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來,以前歸屬于堆龍德慶縣東嘎鎮東嘎村治下的一系列地名,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淡忘過程。站在空曠的開發區園區路口,醒目的路標牌上寫著“大連路、揚州路”等新路名,上面所提到的林瓊崗是惟一被保留成路名的老名字。拉貢公路以西青藏鐵路以北的東嘎小康示范村小區的出現,取代了曾經居住過的亞乃、加日采、布達、尼格等自然村名,和平路以北拉薩西郊電廠引水渠以南的和平路新村一組和二組的出現,則取代江采、達采、東嘎、東嘎沙康等村名。如今,這些隨著農村特別是農田的消失而逐漸淡去的地名,都被統一叫著東嘎村,而拉貢路的東側則叫開發區。

再過幾年,村里新長成的小孩,應該是叫不出這些曾經屬于祖祖輩輩們居住過的地名了。曾到過內地如華西村等地參觀的普瓊支書說:“我們也想搞一個那樣的展覽廳,把東嘎村的村史都陳列出來。但村里知道以前的人太少了,加上以前沒條件也沒意識保留照片,這事很難辦?!?/p>

格桑林卡是因為七世達賴喇嘛曾經小住過所以以他之名命名,丁嘎沃是緊鄰格桑林卡并專屬加日采組村民燒香的地方,尼格村農田中央一棵掛滿經幡的大左旋柳據傳曾經發生過靈異的事件,東嘎宗山腳下的東嘎曲米冬暖夏涼,瑪布日通山坡上曾供奉著東嘎村的保護神,至今東嘎村已經拆遷的土地上還住著幾戶沒搬走的人,他們是退休定居于此的那曲老阿媽尼瑪扎西,等等。感謝格列,這就是一個60歲本土人腦中所編織的東嘎記憶。

重建鄉土歷史

東嘎村有點像提前到來的城市社區居委會,但又缺少一些必要的東西。

用普瓊的話來理解,這個東西可以這樣解釋:農民其實是一個很有集體感的群體,特別是計劃和集體經濟盛行的時候。后來的包產到戶和市場經濟時期雖然有所松動,并不同程度地和土地有些遠離,但決定農民一切的土地,還具備籽他們聯系在一起的紐帶作用。有土地的農民能夠找到自己身份和生活的重心。如今的東嘎村無可避免地納入了拉薩城市擴容的范圍,但失去土地帶給他們的身份失落感卻難以抹去。

格列就曾自豪地為我翻出過東嘎村興辦養豬場時的照片,那是一群蹲在豬場飼料田中的農民,在那片種滿在西藏尚屬稀罕的作物玉米及苜蓿草的農田中,手捧長長的玉米棒子的他們充滿自信和歡喜,他們相信土地和自己的雙手的創造。類似的情形還有春耕第一犁以及打場等畫面。在東嘎這個由農村巨變為城郊的村莊里,山河的記憶承載的是幾代農民不變的土地情懷。尋找并重現家園背后的故事或是歷史,在普瓊和格列這新老兩代村支書看來,實際上是塑造一個村莊的鄉土記憶,或是集體的榮譽。因為,在這片土地上,東嘎人曾經的身份是農民,而現在他們的身份已將是他們曾經羨慕過的城市人了。

猜你喜歡
龍河格列拉薩
繪畫龍河晨曲
潯龍河好事多
拉薩艦,入列
拉薩姑娘美
景觀生態設計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以龍河治理為例
拉薩設施月季白粉病的發生與防治
格列吡嗪聯合阿卡波糖治療初診Ⅱ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
加用格列美脲對單用預混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影響
TWO DAYS IN LHASA 拉薩兩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