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文理分科必須立即取消

2009-08-22 07:35杜漢生周亞南
湖北招生考試·理論 2009年4期
關鍵詞:課業負擔高中

杜漢生 周亞南

[摘要] 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因此,是否繼續實行文理分科,不能倉促決定。不過,文理分科模式當應取消,其理由有三:一是高中文理分科偏離了黨的教育方針;二是高中文理分科背離了科學發展規律;三是高中文理分科違背了人的發展要求。

[關鍵詞] 高中;文理分科;課業負擔

[中圖分類號] G40-0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004X(2009)08-013-04

高中是否取消文理分科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重大的問題,顯然不是由參與調查人數的多寡、意見的然否就能倉促決定的。教育部以“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這樣高度論證性的命題征詢意見而僅得到“然”“否”這樣一個極其簡單的結論,其結果是當初所未曾意料到的。一項國策的產生,需要長時期科學周密的論證,需要取得廣泛一致的共識。因為文理分科問題涉及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及其教育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涉及人才標準及其培養模式、訓練方法的認定,而且涉及千家萬戶和億萬學子的前途和命運,是一項名副其實的國策。教育部網上征詢意見的本意在于就此問題展開廣泛、深入的調研,科學、可信的論證,然后得出有利于教育振興,有利于學生成長,有利于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結論,進而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然而一個極其簡單的然否答案,卻將一個原本良苦的用心推向了尷尬境地。

高中文理分科是應試教育的產物,是急功近利的表現。文理為什么會分科、而且會越來越早地分科呢?說穿了,因為高考是分科的,所以,高中教學必然分科;因為高考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為全力應付考試不得不分科。逼迫人們不惜以投機取巧的手段選擇性地教學,即集中時間和精力對與考試科目相關的內容和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甚至不惜放棄一切與考試無關或相關度較低的其他內容的教學。這種選擇性和針對性教學的結果,就是在強化個體某一部分能力(比如單一學科的應試能力)的同時,必然忽視甚至摧毀群體的另一部分能力(比如整體創新能力),從而造成學生知識的偏廢、能力的分割和人格的分裂。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現代大學生質量整體下降,科學精神失落,人文情懷缺失,背后固然存在著十分復雜的原因,但中學文理過早分科確實是根本性原因所在,因而使一茬又一茬的高中畢業生乃至大學生成為畸形發展的群體。有鑒于此,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為了糾正越來越嚴重的應試教育傾向,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教育部曾經加大對高中文理分科的整治力度,如硬性規定高中不得文理分科,同時加強對高中教育教學的督導等,各地也相繼實行了高中會考制度,就是加強對高中教育教學管理,預防高中文理過早分科,防止學生片面發展的重要舉措。經此一役,高中過早文理分科問題一度得到有效遏制,學生素質也有所上升。遺憾的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高等教育大眾化腳步放緩以后,高考競爭再趨激烈,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各地高中過早文理分科問題不僅死灰復燃,而且大有愈]愈烈之勢,文理分科、題海戰術、補習培訓等等,一切為了高考致勝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部就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在網絡征詢意見,本意是在獲取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民意基礎,結果卻]變成為一種極其簡單的然否問答,事實上成為對高中文理分科的一種默認。這種默認的后果非常嚴重,不僅使我們的高中教育乃至高校招生考試將繼續偏離黨的教育方針、違背人們的發展需求,更會使背離社會發展規律的應試之舉從此獲得進一步正當性,而且會使全民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淖而長此下去,會使中國的教育不可能實現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方向而難以達到“追科學”(葉劍英語)的目的。

那么,文理分科為什么必須取消呢?筆者認為,其理由有三:

首先,高中文理分科是對教育方針的偏離。教育方針是一個政黨和國家為實現一定歷史時期的教育總目標、總任務,即是對一個國家和民族教育工作提出的方向和指導思想,是關于教育的性質、目的、任務、功能及其實現途徑的總規定[1]。毛澤東同志于1957年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边@是關于我國教育方針最早、最經典的表述。那以后,隨著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對教育方針曾經有過多次修訂,但無論哪次修改,都始終一貫地強調“德智體全面發展”。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政治報告中再一次確認:“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焙\濤同志指出,要“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是教育目標的重要標準?!暗隆笔瞧返?同時還包括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智”是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開發智力,還包括養成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體”是體格、體能和體質,還包括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等;“美”是一定的審美知識和審美實踐,包括正確的審美標準、健康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鑒賞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就是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實現學生個體的全面、均衡、和諧發展。顯而易見,為應對高考而實行的高中文理分科,文科學生不學物理、化學、生物;理科學生不學政治、歷史、地理,如此,不但打亂了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造成學生知識結構的片面性、片斷性,而且在強化一部分能力的同時,忽視甚至抑制了另一部分能力,使學生能力的發展被高度壓抑或嚴重扭曲,造成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割裂。其結果,就是造成我們的廣大高中生乃至我們的大學生知識的片面性、能力的缺陷性,最終導致一個民族科學精神的失落和人文情懷的缺失。就是說,高中文理分科,是與黨和國家確定的教育培養目標及其標準背道而馳的。

其次,高中文理分科是對社會科學發展規律的背離??萍寂c經濟、教育、文化、社會等的聯系和相互影響日益緊密,當代人類亟待解決的問題高度綜合,決定了當代自然科學和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必然有機結合,這是當今科學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岸稹币院?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知識的急劇增長,使知識更新周期大大縮短,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莫斯科大學物理系就曾經估計:物理學領域的前沿部分每10年就有二分之一的知識將被淘汰。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新學科不斷涌現,各門學科之間出現了高度綜合的趨勢,科學知識更趨向于整體化?,F代科學技術知識的覆蓋面,幾乎涉及到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直接影響著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和各種邊緣科學、橫斷科學、綜合科學的發展,現代自然科學的許多理論和方法,已經滲透到哲學、社會科學各領域,現代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甚至可以被認為是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質的學科,成為大規模自然科學研究、科學技術管理、生產管理、經濟管理以至社會管理的通用科學[2]。就是說,現代科學的高度綜合,對人們的知識儲備和能力養成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單一的學科知識和單薄的技能技巧,已經不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第十屆中國科協年會舉行的“科學技術人文思考”研討會倡議,科技工作者要將科學技術與人文精神結合起來,在科學發展中肩負起社會責任。清華大學科學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徐善衍教授認為,科技是生產力,也是文化,科技已成為當代和未來文明的基礎;倡導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的價值和意義,不僅是體現在應用科學技術過程中對人的根本利益的關懷,也是科技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科學技術傳播普及的最高要求,應是科學與人文的全面結合[3]??萍寂c人文的緊密結合,也要求教育的重心由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轉變,因為學生只有具備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他們才能不斷開拓新的知識領域,適應迅速發展變化的世界;只有具備了應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才能使所學知識發揮更大限度的作用,從而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就是說,廣博的基礎知識、基本的實踐能力、全面的人文情懷,是新時期對我們的學生的新要求。由此看來,高中文理分科,顯然背離現代科技發展趨勢和規律。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郭元祥教授認為:“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學科的交叉與綜合,這在客觀上要求必須培養具有跨學科知識背景和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F在高校都提倡打通學科壁壘,培養通識人才正是順應了這一潮流,但是由于高中文理分科導致了學生知識面的狹窄,使得高中教育和大學教育之間出現了斷層?!盵4]據此反思中國整體創新能力之不足,應該說跟國人知識結構殘缺和能力傾向偏移具有高度關聯。我們常常憂慮民族創新能力的缺失和競爭能力的下降,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而言,我們的創新能力確實相去甚遠,技不如人。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著復雜的文化、社會和制度原因,但是,學生普遍存在的本應具備的堅實廣博的學科基礎、訓練有素的邏輯思維、豐富新奇的想象能力的缺失,則是其癥結所在。

再次,高中文理分科是對人的發展要求的違背。早在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告誡我們:“目前教育青年人的方式,對于青年人的訓練,人們接收大量的信息——這一切都有助于人格的分裂。為了訓練的目的,一個人的理智認識方面已經被分割得支離破碎,而其他的方面不是被遺忘,就是被忽視;不是被還原到一種胚胎狀態,就是隨它在無政府狀態下發展,為了科學研究和專門化需要,對許多青年人原來應該進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養被弄得殘缺不全。為從事某種內容分得很細或者某種效率不高的工作而進行的訓練,過高地估計了提高技術才能的重要性而損害了其他更有人性的品質?!盵5]難能可貴的是,在30余年已成過去的今天,這種告誡還有如此深廣的意義。至于到了科技、教育、人的發展具有高度成果的今天,我們還去花費精力面對高中文理分科這樣簡單的問題,這就值得我們反思了。應該說,高中文理分科對人的發展造成的一系列問題是人們有目共睹的,只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產生的危害熟視無睹罷了?!吨袊嗄陥蟆吩浛l過一篇關于中學生考試的文章,揭示了這一問題的嚴重程度:“譬如有次歷史課的模擬考試,其中一題要求寫出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某女抓耳撓腮后寫下‘領導了百團大戰。還有同學認為‘我國古代經濟政策是重商抑農。一男生在試卷上寫道:‘《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誕生了!而回答‘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怎樣建立的,一人答曰:‘慢慢建立的?!睂W生歷史常識的欠缺、思維模式的單一、人文精神的荒漠到了如此地步,確實讓人觸目驚心,不能不引起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類生來擁有的是嶄新的生命,與生具有贏得勝利的條件,人人各有其獨特的潛力——才能與先天限制。他們皆可因自己的天賦條件成為一個杰出的、有思考能力、有覺察能力和有創造能力的人——強者?!薄秾W會生存》的結論是:“從今以后,教育不能再限于那種必須吸收的固定內容,而應被視為一種人類的進程,在這一進程中人通過各種經驗學會如何表現他自己,如何和別人進行交流,如何探索世界,而且學會如何繼續不斷地——自始至終地——完善他自己?!盵5] 196在社會、經濟、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人的全面、均衡、和諧發展愈來愈成為教育全部的和唯一的目標,“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應該使每個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時代所受的教育,能夠形成一種獨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確定在人生的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他認為應該做的事情”?!鞍l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豐富多彩,表達方式復雜多樣;使他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家庭和社會的成員,作為一個公民和生產者、技術發明者和有創造性的思想家,來承擔各種不同的責任”[5] 2。應該看到,高中文理分科人為割裂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恰好與人的發展目標背道而馳。

綜上所述,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問題是一個事關人的發展、民族振興及國家興旺的重大教育課題,必須引起各方高度關注并迅速加以解決。因此,回頭再看網絡關于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言論,無論贊成者或反對者,絕大多數都只是停留在就事論事層面,即使是所謂的大家,也多是從實用角度立論。譬如說創新精神,就舉中國缺少諾貝爾大獎得主;說學生訓練,就大談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等等。這就在不知不覺之中陷入了另一個誤區——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的誤區。前者把一個外國人設立的獎項——姑且不論這個獎項中明顯存在的種族歧視、區域偏見——作為評判一國科技、教育和人的發展程度的唯一的和最高的標準,將國民引向了民族虛無的泥淖,是典型的缺乏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表現;后者則把假設性的擔心當作業已形成的現實,鼓勵學生走向急功近利和拈輕怕重,對培養其克難奮進、勇攀高峰、與時俱進的科學精神極為不利?!笆陿淠?百年樹人”。如果我們從“人”的角度立論,從人的解放、人的發展的高度看取消文理分科,我們就會得出更符合歷史發展進程、符合科學發展規律的結論。而且,這一結論是不言而喻、無可辯駁的。

其實,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擔心高中取消文理分科會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首先,必要的課業負擔不僅是廣大學子自身積累知識、訓練技能的必需,也是學校對他們開發智力、激勵創造的必需。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養成是一個相互作用的能動過程,適當的課后作業,是學生消化知識、鞏固知識和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也是為他們今后獲取更多知識的必要準備。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情,我們必須明白,“知識的獲得是由于人類戰勝了常規與慣性,戰勝了現實的觀點與概念,戰勝了我們試圖理解的對象所具有的復雜性和晦澀性”[5] 20的過程,因此,必須認識到,“人類從事創造性的工作所付出的代價無比高昂,因為在從事這種創造性的工作時,人們要拿出他的全部能力”[5] 203。因此,我們反對課業負擔過重,是反對簡單機械的重復和深奧偏狹的刁難。其次,我們完全有能力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機制遏制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的出現,比如改革考試評價手段和檢測方式,把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全面記錄學生成長過程并將其帶入高校;全面推行高中會考制,按照科學有效的方式推行學科終結會考制度,重新組合高考科目和分數比例,把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安排在高一、高二會考,其成績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帶入高考錄取組合,高考只考語文、數學、外語,而且改變3科平等賦分的做法,給語文、數學與外語賦予不同分數值——比如語文、數學各150分,外語120分。再比如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素質,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加強教育督導、嚴格教學監管、提高教學質量。等等。

[參考文獻]

[1]于文書.黨的教育方針的新視角[N].光明日報,1999-10-18.

[2]杜漢生.現代教學論與教學改革[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3]程弘根.科技專家倡導科學技術與人文精神結合[C].新華網,2008-9-18.

[4]程墨.高中文理分科該不該取消:配套改革是關鍵[N].中國教育報,2009-2-16.

[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責任編輯:黎 陽]

猜你喜歡
課業負擔高中
新課改后學生課業負擔和心理障礙的現狀調查
高中文言文實詞教學研究
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政治課中的分層導學探討
理順高中政治課堂問題教學流程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減輕初中語文過重課業負擔的思考
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減輕高二數學課業負擔
“輕負提效”大家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