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鮮族聚居區發展對策探析

2009-08-28 04:36崔成男
中國民族 2009年8期
關鍵詞:延邊州延邊朝鮮族

崔成男

當前,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我國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民族地區也不例外,朝鮮族聚居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就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全面認識和深刻把握這些新的特征,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朝鮮族聚居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的階段性特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朝鮮族聚居區現代企業制度初步建立,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已有90%以上的國有企業完成產權制度改革。但由于市場信用缺乏,投資效率持續下降,經濟發展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主導型轉變任務相當艱巨。

綜合經濟實力增強,工業經濟較快增長,但經濟運行中的深層問題依然存在。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8%,工業經濟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接近70%,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面向東北亞的開發開放步伐加快,延龍圖(延吉、龍并、圖們)一體化為標志的城鎮化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是經濟總量不大,支柱產業支撐力不強,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延邊州2008年人均GDP僅為17374元,只排在吉林省9個市州的第六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00元;能源礦產、林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嚴重,規模以上企業中的36戶停產半停產企業大多集中在支柱產業上,2008年延邊地方本級財政收入的70%是由延邊卷煙廠獨家提供的,這表明,其余支柱產業已基本喪失支柱功能;微觀經濟活力不足,經濟效益下滑,2005年虧損額增加25%。2008年延邊州和長自朝鮮族自治縣的全口徑財政收入分別為60億元和15億元,但財政支出分別高達98億元和s億元,延邊州“十五”期間財政赤字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增加到30%,“入不敷出”的財政缺口愈趨加大。

勞務經濟已成為東北朝鮮族聚居地區的民生經濟,但近來勞務收入呈下滑趨勢。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韓幣匯率狂跌影響,2008年匯入的勞務收入僅為8億美元,下降近30%并呈現繼續下滑趨勢。勞務收入的大幅度下降,導致居民消費能力急劇萎縮,朝鮮族勞務經濟發展面臨潛在風險。

外貿進出口增長,但增幅減小,且回落速度呈加快之勢。延邊2008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延邊州外貿出口受阻,工業品價格指數下降,多數工業企業生產面臨巨大壓力,重點出口創匯的木制品、農產品、紡織品訂單急劇下降。據統計,2009年一季度延邊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164億美元,同比負增長49%。如何在擴大內需與對外開放中開拓目標市場,已成為需要破解的新難題。

農業穩定發展,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同時由于農業基礎薄弱,項目建設壓力加大。延邊2008年農林牧副漁業總產值增長97%,但邊境農村發展嚴重滯后,城鄉發展差距拉大;新增投資項目配套資金缺口,開工率僅為35%,重大建設項目謀劃滯后、儲備不足,影響投資需求增長。提高農副產品供給能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鄉協調發展任重道遠。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民族教育結構日趨合理,朝鮮族教育改革進一步深化;民族文化繁榮發展,延邊歌舞團演出的大型音樂舞蹈詩《千年阿里郎》獲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大獎,朝鮮長鼓舞、花甲宴等8個項目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延邊州在全國30個自治州中唯一連續3次被國務院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自治州”稱號;文明社區建設開始啟動,邊境鄉鎮泥草房改造扎實推進,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果。

同時,社會發展中的問題仍較為突出。邊境鄉鎮村屯通油路率為全省倒數第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任務艱巨;社會保障覆蓋率低,赴韓勞務人員絕大部分既沒有農村社保又享受不到城鎮社保待遇,農村留守老人養老缺乏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親情缺失導致心態失衡現象存在;貧困覆蓋面廣,延邊州8個縣市中就有4個國家扶貧重點縣,中朝邊境鄉鎮貧困比例高達50%;邊境鄉鎮朝鮮族男女性別比例失調,朝鮮族人口再生產面臨嚴重失衡;長自山原始森林資源除了核心保護區外已不復存在,延邊海蘭江流水量減少2/3,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三江流水量也在年年減少,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民族區域自治法的配套法規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機遇與挑戰并存

宏觀機遇。國家制定“擴內需、保增長、保穩定”的宏觀調控目標,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加大中央新增投資項目力度。今年第一季度,延邊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56項,共到位中央新增投資資金7194233萬元,重點投資于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領域,這給朝鮮族聚居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帶來新的宏觀機遇。

開發開放機遇。國家發改委已啟動編制《中國圖們江區域臺作開發規劃》,吉林省已推進“長春一吉林一圖們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延邊州全面實施《延吉-龍井-圖們城市空間發展規劃剛要》和《一山兩河一區規劃》。這些措施必將大力推進朝鮮族集聚區的城市化進程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有利于拓展新的產業空間。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機遇。朝鮮族聚居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微觀市場主體的確立、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以及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實施,為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體制機制、市場環境和生產要素的約束。這些約束條件已形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倒逼機制,迫使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開拓市場空間。

同時,亦存在著挑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不斷加深,使外向度較高的朝鮮族聚居地區面臨雙重壓力,即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改善社會民生壓力加大。

勞務經濟發展面臨風險。當前大部分朝鮮族勞務人員的勞務收入循環模式是:出國勞務賺取勞務收入——回國購買城市住房、用于子女教育或婚姻——再次出國。這一循環模式一旦被打破,數以萬計的赴韓勞務人員只能回流,構成社會問題。

朝鮮族社會發展中面臨的挑戰。當前朝鮮族聚居地區社會結構劇烈變動,城市化、社會化快速推進,但是由于社會建設滯后導致邊境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嚴重不足,進城朝鮮族基本處在邊緣化狀態,對和諧社會建設必將帶來不利影響;由于涉外勞務人員長年居住異國他鄉,對國內信息了解不及時、不全面,再加上境外宗教敵對勢力惡意歪曲事實等原因,對國內發生的某些重大突發事件和發展中的一些問題產生誤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影響民族關系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根本途徑

朝鮮族聚居區要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階段性特征,堅持發展

布局的整體性原則、經濟發展過程的協調性原則以及發展條件的代際公平性原則。具體可采取以下對策: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通過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大力發展各種非公有制經濟,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竟相發展新格局;發展種類生產要素市場,特別是農村金融市場,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全面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改進和完善宏觀調控。

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按因地制宜原則,科學分析比較優勢、市場需求、資源環境約束、國家產業政策等綜合因素,確定產業布局和重點產業:發揮延邊州、長白縣的人文地緣優勢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使其成為支柱產業;依托長自山資源區,大力發展醫藥產業、礦泉水產業、朝鮮族食品產業等;依托圖們江下游河谷平原帶,重點建設綠色水稻、蘋果梨、煙草亞麻等延邊特色的生態經營基地;依托琿春為核心的邊境開發區,發展口岸經濟,形成面向東北亞市場的出口加工業基地;依托延龍圖中心城市帶,發展商業貿易、金融服務、科技信息、文化產業等現代服務業,形成現代產業集聚區和新的經濟增長區。

發揮地緣人文優勢,大力發展多元勞務市場,全面提升勞務人員的技能素質。通過政府政策引導和創造條件,加快推進勞務收入向創業資本的轉變工程,真正實現勞務經濟向創業經濟的歷史性跨越。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朝鮮族聚居區科學發展的根本途徑。朝鮮族聚居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調整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一是突出投資和消費需求拉動,逐步實現經濟增長主要由消費、出口需求拉動向消費、投資、出口需求協調拉動轉變;二是突出第二產業發展,逐步實現經濟增長主要由依靠第三產業帶動,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三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能力提升轉變。加大對自主創新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把節能減排作為主要抓手,加快形成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體制機制。

轉變政府職能,促進社會發展。政府對社會發展具有主導功能,政府職能錯位,即“越位”干預經濟,“缺位”供給不足的現象必須改變。建立行政問責制和政府職能績效評估制度。建立東北朝鮮族聚居地區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問題預警機制,努力實現中朝邊境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各族群眾基本生活水平需求的滿足。

加強民族文化建設,大力弘揚“愛國奉獻,開拓創新”的延邊精神,積極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民族文化產業逆勢發展,鼓勵延邊歌舞團等大型企業文化創新,開發具有朝鮮族特色的原創性文化產品。打造延邊品牌,開拓國內外文化市場。

要建立民族法律法規貫徹落實的專項督察和行政問責制,實行一票否決制,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

猜你喜歡
延邊州延邊朝鮮族
共青團延邊州委開展“2018+2019”圓夢“微心愿”活動
KORE A TOWN
延邊州組織“V游延邊 發現精彩”活動
共青團吉林省延邊州委積極組織抗洪搶險
延邊啊,延邊!
另類“哈韓族”:去韓國打工的中國朝鮮族人
朝鮮族媽媽的心里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