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霧般的悖論

2009-08-31 02:13
文教資料 2009年18期
關鍵詞:卡夫卡悖論饑餓

謝 岑

摘要:卡夫卡是二十世紀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始終散發著永恒的解讀魅力。本文立足于卡夫卡的經典短篇小說《饑餓藝術家》,將感性閱讀與理性分析相結合。通過解讀這篇作品中表現出的可能性、隱喻、悖論等重要的特征來進一步完成對卡夫卡小說理論的深度解析。

關鍵詞:卡夫卡饑餓藝術家隱喻悖論

卡夫卡,作為一名作家而言,你可以愛他,恨他,推崇他,蔑視他……但作為一個時代的精神領袖而言,沒有人可以否認他的重要性。正如哈羅德·布魯姆在《西方正典》中所描述的“如果你想選出本世紀最具有代表性的單獨的一位作家,你也許會發現自己絕望地徘徊在失去希望的人群中,而這時你會注意到卡夫卡在本世紀經典中的中心地位?!笨ǚ蚩?,Kafka,在希伯來語中是穴鳥的意思,正如作家一生本質品性的速寫:內斂,安靜,敏感,多疑,以自己表面安詳的生活態度對整個世界進行著內心的反抗??ǚ蚩ㄋ|及的人類精神的困境,正是每個現代人無法繞開的精神夢魘。同樣是整個二十世紀時代的精神困境。如果說千百年前的莊子悠然一夢,所見的是蝴蝶翩躚,人生如絢麗的夢境展現了其純凈無憂的一面;而此刻的卡夫卡則告訴我們生活比最可怖的夢境更離奇可怕,這是一場做不完的噩夢,永遠沒有盡頭,或者一夢醒來,你早已不是你自己了,變成甲殼蟲,鼴鼠,或者其他什么令人厭惡的生物??ǚ蚩ǖ拿翡J,使他擁有穿透人內心隱痛的能力;卡夫卡的單純,使他筆下的形象鮮明可感;卡夫卡的無限想象力使他將夢境和寓言進行了自如貼切的轉換……具有無限可能的卡夫卡,讓人又愛又恨的卡夫卡,具有不可摧毀性的卡夫卡。

一、無限的可能性

米蘭·昆德拉在他的小說理論著作《小說的藝術》中強調?!靶≌f不是研究現實,而是研究存在”。所謂現實,即已經發生的現象:而所謂存在,則是可能存在的現象??ǚ蚩ㄐ≌f的一大亮點便在于他善于以他獨有的小說情態來演繹那些“未實現的可能”??ǚ蚩ǖ拇蠖鄶敌≌f都是未完成和開放性的,這就為小說的理解和闡釋層面帶來了無限的可能。在閱讀和闡釋的過程中,我們更接近的是卡夫卡敏感的神經還是我們內心深處隱秘的啜泣?唯一能確定的是我們沉迷在無限的可能性之中。以小說《饑餓藝術家》為例,文中固執單純的饑餓藝術家隨著理解角度的不同,其闡釋的結果也大相徑庭,但無一不顯示其合理性:從神學立場出發,饑餓藝術家所堅持的是神性的自由和救贖: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饑餓藝術家所堅持的饑餓藝術表演是心靈在誤解與隔膜中微弱的掙扎: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看,饑餓藝術是荒誕世界的一種危機形式。評論家和文藝理論家沉迷于不同解釋的維度,各自認為自己的理解接近本意,而真正重要的卻并不是理解闡釋的正確與否。令人神往的卻是這從單一文本中引發的無限悠遠的可能性,《饑餓藝術家》為主的短篇小說所帶來的是奔涌不盡的小說理解的維度,它挑戰著人的理性與智慧,讓不同的人糾纏在不同的意義維度之中,沒人能知道卡夫卡在想什么,也沒人比自己更了解卡夫卡。每個人心里都有他自己的卡夫卡,紛繁的可能性便是卡夫卡小說的意義,在這紛繁的小說解讀背后我們看到的是真實的自己,在無限的可能性之后我們所能看到的是唯一一條終極指向自己內心的小徑。

二、隱喻之外的隱喻

有評論家認為卡夫卡的小說“象征之外有象征,譬喻之后有譬喻,總是探測不到淵底?!笨ǚ蚩ㄗ髌分兴憩F出的不是傳統整體意義的象征,而正是一種具有現代意義的隱喻,是卡夫卡小說所表現出的隱喻的獨特性。使得整個作品的意義產生了含混暖昧的風貌,深不可測。這種秘而不宣的隱喻,使得離奇的小說更接近我們所接觸的離奇的生之現實。以小說《饑餓藝術家》為例,饑餓藝術家沒有名字,他的名字和他的身份合一了,這隱喻了一個活生生的人被符號化身份化了,一個人一旦被賦予某種身份的內涵而存在,便無法被當作一個人來感悟,于是在小說中出現了這樣的情景:看守對他所謂的饑餓藝術不理解,夜班看守們故意遠遠地聚集在一個角落里打牌,以便給他留下一個空當讓他稍稍吃點東西,這讓他很苦惱,他感到不被理解的孤獨;為了證明自己始終沒有吃東西。他不斷地唱歌,可是這竟被人們贊嘆為技藝高超,“竟能一邊唱歌,一邊吃東西”;饑餓藝術家是個徹底的孤獨者,無論他怎樣做,都沒人能夠真正理解他,無論是饑餓藝術被人們所矚目,還是饑餓藝術被人們所淡漠,自始至終他都只是作為一個身份而存在著。這樣對于人的身份化的符號隱喻一方面隱喻了人類發展中的異化現象,人越來越多的被當作一個概念來處理;另一方面則深刻的表明了注定的孤獨和無法救贖,在人群中每一個人始終是另一個群體中的異類。同樣正是由于饑餓藝術家沒有名字而以其身份來命名更使他的孤獨和悲涼隱喻了更廣闊的人類性和共通性。

值得注意的是卡夫卡小說中存在的潛在的隱喻,正如幾乎在卡夫卡的所有小說中都存在著一個被取消的理由:沒有人知道是《城堡》里的土地測量員是誰派遣而來,為什么派遣而來的;也沒有人知道《判決》里為什么格奧威爾會因為父親的一句“我判決你投河淹死?!本驼娴暮敛华q豫的投河而死;更沒有人知道為什么格里高爾會一覺醒來就變成一只可怕的甲蟲……這些未經解釋而又理直氣壯存在的原因通常會被人忽視,人們的思維并不集中在追尋這些被隱藏的理由之中,而是在離奇的情節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即便再離奇的故事似乎也是正在進行時的現實生活。正如鄭也夫在《閱讀生物學札記》中所說,生物學中所發生的種種現象不由得人開始相信:生活比想象更離奇。而卡夫卡正是站在人性的角度書寫著這荒謬世界的種種現象,其隱喻性也不言而喻:人生比想象更離奇。以小說《饑餓藝術家》為例,故事整理描寫了一位執著于饑餓藝術的藝術家的遭遇,但卻缺失了一個最重要的理由:饑餓藝術能否稱之為一門藝術?人們創造了各種藝術,并且不斷探尋著新的藝術發展途經,但在創造藝術的同時是否也在被藝術所捉弄?是否有些藝術正以藝術的名目而踐踏人類的尊嚴,成為人類的異己?進而從更大范圍來講我們所執著的一切,無論是信仰或者事業,是否真的值得我們為之堅守至死?我們所堅持的東西會不會真的只是存在于荒謬之中無人賞識無人知曉的無價值的存在?每個人心里都會有一座最后的堡壘,每個人都在堅持著自己的底線,但這是否值得堅持?當《饑餓藝術家》中被有意缺失的理由被補全之后,我們便很清晰的發現,很多堅不可摧的東西在一瞬間渙然冰釋了。這就是缺失的理由所隱喻的可怕的力量,卡夫卡讓我們莫名的感動,心痛,疑惑。發現最重要的東西正是這被有意隱藏的一筆,是人類無法改變的宿命。

三、隱藏的悖論

正如柏拉圖在《申辯篇》中敘述的,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我一無所知?!便U?,paradox,是文藝學中一個隱蔽的現象,同時也是個被無限永恒言說的話題??ǚ蚩ǖ淖髌分卸及鴰в袀€人印記的悖論性。例如《城堡》

中K的追尋注定是個失敗的追尋,他越努力,離自己的目的就越遠。K如果成功到達的目的地,那就證明他失敗了;而在《判決》中格奧威爾一方面深切的厭惡父親的統治,而同時卻又甘愿收到他的支配做出逆向的選擇:既恐懼,又依賴,既憎恨,又敬愛;而《地洞》中,“我”精心的為自己建造地洞,“即使從墻上掉下的一粒沙子,不弄清它的去向我也不能放心”,然而突如其來的遭遇從來就沒有少過,越是抵抗越是麻煩,根本就是在劫難逃……

追根溯源從卡夫卡的創作態度人手,在他所留下的很多書信和生平資料中我們發現,他自閉單純的厭世個性但他同時熱愛寫作,將寫作作為生命救贖的唯一方式。這樣個人寫作留下的文本同樣是期待人們去理解和交流的,一個對世態人情心含絕望的作家,在他自守著內心的安靜的同時暗自期待著被理解,一方面是拒絕的態度,另一方面是微弱的幻想,就這樣的創作態度本身便是充滿著悖論的?!娥囸I藝術家》就是在這樣悖論的創作態度下產生的作品:一九二二年春,卡夫卡創作了短篇小說《饑餓藝術家》。同年十月發表于《新觀察》。一九二三年,卡夫卡重新修改了遺囑,要求布洛德將他所寫的一切都銷毀,但包括《饑餓藝術家》在內的六個短篇卻幸免于難??梢娺@個短篇正是卡夫卡殘存的一線希望,同時也是他自身悖論性表現的較為突出的作品。在《饑餓藝術家》的結尾,“‘因為我找不到適合自己口胃的食物,假如我找到這樣的食物,請相信,我不會這樣驚動視聽,并像你和大家一樣吃得飽飽的。這是他最后的幾句話,但在他那瞳孔已經擴散的眼睛里,流露著雖然不再是驕傲,卻仍然是堅定的信念:他要繼續餓下去?!边@一段讓人潸然淚下的描述,同樣可以解讀出截然相反的意味。其一,也就是最直觀的理解是藝術家對饑餓藝術至死的執著,和對整個污濁世界的對立。因為找不到適合自己的食物,同樣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他能做的只是堅持著自己最初和最終的夢想永遠孤獨的固守著不為世人理解的一切,而死亡便是這最高也是最終的代價。饑餓藝術家臨終微弱的話語是對自己無限向往的饑餓藝術的承諾也是對無法生存的整個物質世界的唾棄。這是對文本最初也是最直觀的感受,引發了每一個向往藝術以及獻身于藝術的人的共通感受。但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卻可以發現這其中隱含的相反的聲音:饑餓藝術家一生執著于饑餓藝術但卻從來不為人所理解,他希望一次又一次的超越饑餓的極限挑戰生命的可能性,但人們只是把他當作和奇異動物一樣的異類在展示。但饑餓藝術家臨終前的幾句話。與其說是對整個木訥的世界的最終抗爭,不如說是一種妥協性的自白:沒有人相信有人心甘情愿的忍受饑餓,沒有人認為這樣的堅持值得堅持,那么找個貌似堅固的理由。這樣能為人理解的理由自然得到了微弱和歧義的諒解。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適合胃口的食物,存在的只是最無望的渴求理解的心。最深刻的堅持也就是最絕望的妥協,最決絕的對立也成為了最虛弱的溝通,沒有適合胃口的食物。一切只是一個借口,就好像一切都沒有理由。

對《饑餓藝術家》的解讀很可能是一種誤讀,沒有人能理解他,但又沒人比自己更懂他。因為,卡夫卡是永恒的,永恒的卡夫卡擁有永恒的解讀魅力,也許每一次靠近都是徒勞的,但卻都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動。

參考文獻:

[1]哈羅德·布魯姆,西方正典,譯林出版社,2005,4:353,第一版

[2]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_三聯書店,1992:42

[3]卡夫卡著,葉廷芳譯,卡夫卡全集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223

[4]同上,1990:46

[5]同上,1990:470

[6]同上,1990:231

猜你喜歡
卡夫卡悖論饑餓
《卡夫卡傳》
視神經炎的悖論
海島悖論
向著“零饑餓”的目標
“帽子悖論”
回憶饑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