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初中思想品德課實施主體參與式教學的策略

2009-09-02 06:43包勤東
科教新報·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策略

包勤東

摘 要:主體參與式教學是有利于調動師生主體參與的教學組織形式,是當代中學課程教學改革的主流趨勢,即通過實施 “在自主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在問題解決中學習”的策略,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教學活動的能力,實現了教學主體的雙邊互動,實現教與學有機結合、同步發展。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 主體參與式教學 策略

學生的學習方式大多時候是多種方式相伴而行的。在主體參與式教學中,一節課的教學主題不同,學生的學習策略也應有所不同,采取科學合理的學習策略是發展學生自主、主動、創造等主體性品質的必要策略。

一、在自主中學習

教學的本質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它是主體參與教學的前提條件。

1.在自主中學習的行為特征

(1)愿學、樂學。即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學習過程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主要表現為:課前,能夠主動與老師共同參與教學方案的制定,自覺地做好學習用具的準備活動。課堂,能夠主動地向老師或同學提出問題,同學之間互相激勵,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課后,能認真完成作業,對自己、同伴的學習做出反思、評價,對老師的教學提出發展性的評價意見等。

(2)善學、會學。即學習者有一定積極科學的學習策略,在一定方法指導下學習。表現為: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如會預習、復習、會自學等;學習活動有創造性,包括思維上的創造,方法上的創造等。

(3)自省、自勵。即學習者提出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學習評價的指標。表現為:了解自己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對自己做出客觀正確的自我評價;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激勵等。

2.在自主中學習對學生的學習要求

(1)自主選擇學習目標。主體參與式教學下的思想品德課教學,教師不必像以往那樣按照條條框框來逐層教學?!敖虒W要從整體入手,在學生自我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確定有意義的學習目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定自己最需要的、最感興趣的學習內容?!盵1]這樣,既避免了教師重復性的勞動,也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學生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

(2)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風格都有所不同,因而會有不同的學習方式,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當然,學生在選擇學習方式時,也許會走彎路,但畢竟是學生自我選擇的。教師在對學生適當指導的前提下,應當讓學生在自我實踐中去比較、分析、完善、總結、優化、逐步積累學習策略。

(3)自主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往思想品德課教學缺乏活力,在于教師的問題代替了學生的問題,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在主體參與式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點撥引導、提供條件、補充資料、創設氛圍等。解決什么問題,怎么解決問題應是學生自主的行為,教師不必包辦代替。

3.在自主中學習對教師的教學要求

(1)接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決不是弱化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沒有教師的引導和教育,要學生自發地去學,是不負責任的做法。課堂教學要通過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指導,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習慣、能力和方法?!皬慕痰慕嵌榷?學生主體參與式教學是教師認可、支持、配合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2]

(2)引導學生學會收集資料。自主學習需要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解決問題,這就需要學生要依靠相關資料,自己去尋求答案。教師應幫助學生學會搜集資料的技能,如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搜集的資料給予具體指導和說明;對學生搜集資料的方式方法給予指導(如可通過報刊、網絡、文獻、電視、圖書館等多種渠道獲得資料)等。

(3)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首先,教師的教學要生動有趣,要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其次,教師要耐心的啟發與誘導,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給予學生需要的幫助,鼓勵學生提出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相互回答,以此來形成學生良好的獨立思維習慣。

二、在活動中學習

活動是學生認知、情感和行為發展的基礎,無論是學生的思維、智慧的發展,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都是通過學生參與的各種活動來實現的,它是主體參與式教學的切入點。

1.在活動中學習的特征

(1)強調學生的直接體驗。由于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的形成遠比一般知識傳授更為復雜,“灌輸教育”最多只能是灌輸某些道德知識,而無法解決情感、信念等更為深層的東西。當代德育的重點正逐漸由“道德教育”向“道德學習”轉化,強調在教師幫助下,學生在自主、體驗、踐行中學習。主體的參與和學生的活動是道德發展的前提,沒有學生的主體參與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發展。換言之,活動是德育的生命,沒有了活動,便沒有了德育。

(2)強調學生的個性養成。個性是在廣泛的社會交往活動中形成的,而不是在他人塑造下形成的。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方面不以考試成敗“論英雄”,而要側重于創造學生個性養成的條件與環境,鼓勵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體驗中、在與其他人的交往活動中學習思想品德課。

(3)強調學生創造性的發揮。傳統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對道德知識的認識、

理解主要是通過教師向學生的授予完成的。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實際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單向“授一受”。因此,學生獲得知識是“標準化”的,理解方式是“統一化”的。由此,學生的學習存在的問題是:學習缺乏主動性,過于服從權威;學生的經驗世界貧乏與蒼白,缺乏對知識的個性化理解;學生的興趣狹窄且不穩定,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主體參與式教學貫徹學習者之間交流為主的操作方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2.在活動中學習的基本形式

(1)游戲活動。游戲是兒童的忠實伴侶,游戲與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巧妙結合,能使課堂妙趣橫生。在教學中適時安排游戲,以多變的形式、多彩的內容,來激勵學生保持飽滿的情緒,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學而不厭。

(2)小品表演活動。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的體會和觀察,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在表演中領會道德知識,培養道德情感。以此來達到提高道德判斷力、形成道德信念、提高道德實踐能力的教學目的。

(3)討論活動。課堂上的討論活動可以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廣泛的信息交流。開展討論活動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精心組織討論的規模;二是確保討論的主題具有教學意義;三是對討論問題的設計應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課堂討論,應以洋溢著生活氣息的材料對學生進行教育,賦予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以思想品德教育的意義,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課堂討論中能暢所欲言,充分體現出學生的智慧,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在問題解決中學習

學生學有所疑,才會學有所思;學有所思,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形成學習的動力,它是主體參與式教學的動力。

1.在問題解決中學習的條件

(1)營造和諧氛圍,鼓勵學生敢問。首先,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使他們敢于提出問題?!敖處煋碛薪^對的權力和權威控制學生的學習,控制學生的活動,控制學生的行為,甚至控制學生的思想。學生沒有絲毫的自主選擇、自主決定的權力和機會,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創造性被消磨、被扼殺?!盵3]

其次,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情感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與自己是平等相處,一起探索、一起學習。再次,教師不強行要求學生個個正襟危坐,當有疑問或不同見解時,可以允許學生不必舉手就可站起來發言。因為,情不自禁發表出來的意見,往往是學生智慧火花的閃現。最后,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先贊揚他敢于提問的勇氣,而后再給予點撥和啟發。這樣會讓學生的學習有一種成就感。

(2)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會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去探索、猜想、發現,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學習,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構成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自信有助于成功》教學。教師先給學生提供了這樣的事例:愛因斯坦把獎金支票當書簽,居里夫人把榮譽獎章給孩子當玩具。再提出問題:自負的人會如何看待表揚與嘉獎?學生們紛紛各述己見,思維被具有鮮明對比的問題情境激發,閃現出創新的火花。為學生積極思維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在問題解決中學習,可以使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發展,進而促進學生質疑問難意識和釋疑解惑能力的逐步提高。最終使每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得到發展。

(3)引導自主探索,培養學生善問。只有當學生能質疑,會質疑,才有創新的可能。問題的提出者不僅包括教師,也包括學生。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如何提問做出示范,啟發學生在學習中尋找問題。特別是在自己思考后還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尋找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其次,在課堂上,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留給學生充分思索的時間,尊重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特別是對學生提出具有創新特點的問題時,教師要給予積極的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最后,要保證學生提問題的質量,既要拓寬知識內容、深度、廣度,又要控制范圍,不能漫無邊際。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思維,讓學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學習的內容上。培養學生善問技能,才能喚起學生創新的意識,勃發學生創新的欲望,激活學生創新的思維,提高學生創新的能力。

2.在問題解決中學習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問題的設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向學生提出的問題應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非純知識性的提問。問題要有適當的難度和梯度,既要讓學生有成功的可能,更要具有培養學生思維的價值。如一些能引起認知沖突的問題,能引起爭論的問題,能將認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問題等。通過提問來引導思維,切忌直接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不能包辦代替學生的思維過程,不對學生的思維強加干涉。

(2)問題的設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例如教師可通過這樣一些語句來建立學生的思維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這是為什么?”等。使學生對問題始終保持敏感和質疑心態,以此來培養學生對道德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

(3)問題設計的權利要逐漸交給學生。一般認為,問題就是要求學生回答或解釋那些尚待解決或學生弄不明白的事;問題的設置就是教師將需要講授的知識點轉化為問題,用疑問的方式而不是陳述的方式向學生提出。這雖然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但也必然導致學生只是按教師設計的步驟進行思維,最終也只是通過解決問題而獲取已有的知識。所以,教師要把問題設計的權利逐步交給學生,教學生會設計問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參考文獻:

[l]劉巖.淺談思想品德課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學習策略[J].社科縱橫,2007(3).

[2]焦彩珍,王升.主體參與的要義、邏輯起點及其境界[J].甘肅社會科學,2002(6).

[3]劉巖.自主學習之我見[J].新課程改革論壇,2007(6).

猜你喜歡
初中思想品德課策略
我的手機在哪?
新課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對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課的看法
初中思想品德行為作業與書面作業道德內化功能的對比研究
情境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實踐應用
高考數列復習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