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需要“點石成金”

2009-09-02 06:43
科教新報·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關鍵詞:點石成金課堂教學

馬 瑞

摘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提示對于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學生裝更好地掌握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以及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提示不僅會使學生解決了當時的學習問題,更重要的是能使他們學會學習和思考。教師應深入研究提示的藝術性,使提示成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課堂教學 提示

教學是一種藝術,提示更是一種藝術。在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面對課堂的練習題和老師的提問,學生往往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這個時候教師要給予點撥和引導,這就是提示。通過提示,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避免浪費時間,使學生很快地找到問題的答案,少走彎路。然而,提示并不是簡單地給學生答案,讓學生獲得學習結果。什么樣的提示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關鍵問題。提示要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同時又能夠使學生充分地研究和思維,最終目的是,學生既能獲得問題的結果,又學會了思考的方法。因此,有效的歷史課堂教學提示是講究藝術的。

一、 歷史課堂教學提示應注意的問題

1. 提示要有一個“度”的問題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經常遇到一些困難,教師不能無限“慷慨”地提示,要有一個程度上的把握。首先,要注意為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提示不能過于直白,根本不給學生思考的機會,答案馬上就出現了。當然,也不能提示得模糊不清,學生聽了后仍然是摸不著頭緒,這種提示對學生的思考根本不起作用。其次,提示要結合實際教學問題,注意提示的層次性。在實際歷史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學內容是容易的,那么教師的提示就應該含蓄一些,以利于學生的思考;有些教學的思維能有一個跳躍,支撐學生能夠思考下去。如果一次性的提示無法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教師應該給予再次提示,層層深入,使學生能夠順利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也就是說,要根據實際教學問題給予不同的提示,教師要把握好這個尺度。

2.提示應面向大多數學生

教師針對歷史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提示時,要考慮面向大多數學生?;A教育新課程中強調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獲得發展。在一節課的教學中對學生關照可能無法面面俱到,但起碼要使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受到有效的教育。在教學提示之前,教師應該考慮留給學生的思考題就是要面向大多數學生的,所做的提示也要關注一般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極好的學生和極差的學生可以給予個別指導。

二、 幾種常見的提示

1. 按照提示的程度,可分為明示和暗示。

所謂明示,是指比較明確地向學生指出正確的思維方向,有時還可以是一些思維方法,使學生能夠迅速得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通過明示,學生思考問題的思路很清晰,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能夠快樂地學習。對于明示,教師稍加明確就可以給出學生直接的答案,要是教師控制得太死,就起不到對學生啟發思維的作用。因此,向學生“明示”必須考慮以下幾方面:

(1)要在針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比較大的教學內容,經過學生的思考后仍然不知所措的情況下才用“明示”;

(2)為學生多提出幾條可供選擇的思路,要求學生根據教學要求去比較和選擇,為學生提供思考的余地和機會;

(3)教師提示的語言要簡潔、概括,讓學生既可以理解,又能體會出“味”來,這無疑是鍛煉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暗示,是相對于明示而言的,它是指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向學生作必要的提示,給學生含蓄的、隱蔽一些的思維方向,從而使學生解決自己的學習問題。在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用暗示的情況多一些。同時頃教師的要求也就更高一些。通常有兩種暗示的方式:(1)言此意彼。說“此”的目的是想告訴“彼”,表面上是說這個問題,實際上卻是為了引出另一個意思。這種方式可以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和興趣,給予必要指導的同時能夠讓學生積極地思考。(2)言小意大。說的是“小”事,但從中可悟出“大”意來。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小事時應考慮其典型性,要保證能夠激起學生的聯想。

不管運用哪一種方式,都要緊扣歷史課堂教學教學的要求,目的為學生解決學習問題,而不是故弄玄虛,反倒讓學生迷惑了。

2. 按照提示的對象,可分為面向全體學生的提示和面向個別學生的提示。

面向全體學生所作的提示,強調提示要照顧到課堂上學習一般水平的大多數學生。對于他們通過稍微的思考就能夠得出答案的問題,就不需要提示了,而且也不必要;對于他們認真思考后雖有所認識但仍較模糊的問題就應當作適當的提示,但提示的清晰度也要有所把握,要能夠保證提示后讓學生有了思維的方向,同時又需要繼續探索才能找到正確答案。

面向個別學生提示,是指針對被提示學生的實際情況,應給予特別的對待。每個班組中都會有一部分學習水平好的學生和學習水平差的學生,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所用的提示就不能完全按照對一般學習水平的學生那樣,實行“一刀切”,而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有差別地對待。對待學習一般的學生,首先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思考,要讓這些學生知道,他們沒有被課堂遺棄。如果學生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就可以提示得含蓄一些,激發他獨立思想;如果學生的思維不夠活躍,那就要提示得清晰一些,以便引導他走向正確的思維道路。然而對這些個別學生的提示又不能占用太多的歷史課堂教學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尋找合適的機會進行必要的提示。如,在針對這樣的學生提問時,趁這個機會,教師就可以進行個別提示了;另外,在為學生布置教學任務時,教師可以對看起來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性的引導。

三、 面對歷史課堂教學提示藝術,教師應該怎樣做

1. 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

上述提到的幾種不同程度的提示,要求適合于不同難度的教學內容,因而,教師在運用時一定要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一個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水平千差萬別,基礎教育新課程強調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進行的提示,是要解決學生的學習困難,掌握教學內容,因此在顧及一般學習水平學生的同時,更要關注特殊生——極好生和極差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課堂的完整性。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一點一滴的教學和生活中,細心觀察每一位學生,對他們每一個人的特點都有一個全方位的把握,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提示,從而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

2. 必須把握好提示的時機

提示要選擇好最佳時機,只有選擇好提示的時機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如果選擇不當,在不當提示時提示,那么,盡管教師的意圖是想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可效果卻往往適得其反:本來他們在認真思考后才獲得的結論,現在卻毫不費力地得到了,這就完全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而在應該提示時沒有提示,又無法使學生獲得解決困難問題的答案。提示最佳時期的選擇應該是在學生最需要幫助時,教師適當地加以提示,在這種情況下提示所起的啟發作用將是十分巨大的。一般來說對于特別難的問題和特別簡單的問題是不需要提示的,因為特別難的問題證明是不需要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掌握的,對于特別簡單的問題,學生稍加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教師當然也就不用提示了。只有既需要教師的點撥,又可以讓學生經歷思維過程的問題才需要提示。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選擇好時機了。對于有些比較難于思考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學生思考前給予一定的提示,使學生能夠有一個思路上的把握,不至于一點頭緒也沒有,而能夠按照老師提供的方向找到問題的答案;對于一些相對來說容易思考的問題,教師應讓學生進行一些獨立的思考,當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加以提示,學生會感到茅塞頓開,使學生體驗到了思維的過程,成功的喜悅;還有一些比較容易的問題,開始時教師不急于提示,完全讓學生獨立思考,當對這一問題有一個基本的把握和理解后,教師稍作指引,從而使學生馬上解決了問題。這樣,根據需要解決問題的難易程度給予學生適時的提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聽了兩位老師的課,他們都上柳宗元的《江雪》,都提出同樣的問題:“這么冷的天,這位老翁為什么在釣魚?”學生說是老翁家窮,老翁與家里人吵架出來散心等。一位教師不去引導提示只能以無策面對無奈,真是“以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另一位老師又反問學生一句:“老翁真的在釣魚嗎?”從而引發學生思考,達到理解“釣者之意不在魚,在乎自身對政治仕途的感懷”,進一步理解是作者自己心意的抒發,是中國文人官文化的一種體現。

后一位教師真是“詮然妙釋,化冰見水”??雌饋硭皇怯昧艘痪浞磫?卻提示得如此巧妙,導致了與前一位教師完全不同的教學效果,這其實是教師自身底蘊的展現和細究研磨的結果。首先當這位教師意識到學生無法得出“這么冷的天,老翁為什么在釣魚”的原因時,他并沒有直接給出學生答案,也沒有置之不理,而是給予學生適當的提示,同時充分地考慮到“老翁真的在釣魚嗎”這句話能否讓大多數學生所理解,能否引起學生的進一步思考。從學生的反應中,我們知道該教師的提示是非常成功的,它使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掌握了教學內容,又經歷了思維的過程,鍛煉了思維的能力。提示的重點不應放在指示學生盡快地去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上面,而應放在啟發性的思維途徑以及如何思考的方法上面。

綜上所述,提示藝術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綻放出火花。教學實踐證明,歷史課堂教學中提示的藝術對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學生裝更好地掌握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以及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提示不僅會使學生解決了當時的學習問題,更重要的是能使他們學會學習和思考。教師應深入研究提示的藝術性,使提示成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書目:1、笪佐領主編《走進高中新課改:歷史教師必讀》

2、趙亞夫主編《歷史教學的新視野——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師教育系列教材?歷史新課程研究系列》

3、韓波 主編《新課程?新教材導航學歷史》

4、楊桂芳《試論問題設計規范策略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運用》

5、《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6、傅道春.《情境教育學》.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歡
點石成金課堂教學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意條形碼
Exploring the link between educ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教育和氣候變化之間有何聯系
A secret plan 秘密計劃
公交車上的特殊乘客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點石成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