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2009-09-05 04:10喬德峰
學周刊 2009年10期
關鍵詞:現象化學探究

喬德峰

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這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在抓好基礎知識和技能教育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各種能力。在中學化學教育中,如何培養能力?內容和訓練手段是多方面的,例如:對化學實驗的觀察、操作、分析和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對元素化合物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整合、概括并使之結構化、系統化的能力;閱讀教材和相關資料,掌握相關知識的自學能力,以及從掌握的知識出發,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以下就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談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人對世界的認知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觀察手段獲得的,沒有對事物的觀察,我們的腦海將是一片空白?;瘜W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化學研究是以實驗現象為基礎的。在化學教材里,有近百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有非常豐富的內容和廣泛的途徑適用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此,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創設實驗教學情景,培養與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瘜W教學中的觀察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反應前后各物質的顏色、狀態、溶解性、氣味等;反應過程中是否發光、冒氣泡、生成沉淀、煙霧、變色等實驗現象;實驗過程中聽到的響聲、嘗到的味道、聞到的氣味;實驗操作以及模型等等。

初三的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方法還不熟悉,觀察能力尚待開發,所以應把培養目標放在側重于觀察的目的性、敏捷性和整體性上。觀察“目的性”的培養,是為了克服學生觀察的盲目性。初學化學的學生往往被某些新奇的化學實驗現象所吸引,而遺漏了重要的觀察內容。例如:對“鎂帶燃燒”只注意到“耀眼的白光”,而忽略“燃燒后生成的新物質色態?!边@種盲目性如不在打基礎的時期加以克服將遺害無窮,會造成學生觀察能力的重大缺陷。觀察的“敏捷性”的培養是為了訓練學生的觀察反應力。由于許多化學變化的現象轉瞬即逝。例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放出大量的熱”的現象,就必須抓住生成的四氧化三鐵的最初狀態,而這一狀態的存在僅僅是一個瞬間。沒有對化學現象快速的反應能力,就不能獲得準確的觀察信息。為了保證學生觀察的“目的性”和“敏捷性”,對于初學化學的學生,首先應給其一個大致的觀察程序,使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觀察活動在一個比較規范的氛圍中進行,同時,學生按照觀察程序觀察的過程也是學生的觀察逐漸具備整體性的過程,這個觀察過程大致可以設置如下:反應前反應物的狀態;反應的條件;反應的現象;反應后生成物的狀態等。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除通過課堂實驗以外,教師還應該注意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擴大學生的觀察范圍。啟發誘導學生對周圍一切事物進行觀察,努力形成自己獨立的觀點。如:學習金屬銹蝕和防銹時,讓學生觀察家里的金屬用具——銅、銀、鋁、鐵等物品的防銹蝕情況;學習“碳”知識時,讓學生觀察煤爐在氧氣充足或氧氣不足情況下燃燒時的現象等。這樣日積月累地、有計劃地注重訓練學生的觀察力,必然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具有敏銳洞察自然現象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知識來源于實驗,并在實驗中發展。離開實驗,化學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要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循序漸進地進行。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節省時間,簡單分析相關內容后,就匆匆忙忙地進行“探究實驗”,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無從下手,嚴重影響了科學探究的效果。為使學生真正成為探究的主人,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認真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初三學生首次接觸化學,有的學生對實驗探究感到很陌生。為了消除學生的陌生感,教學中將第一次探究內容定位在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現象——蠟燭的燃燒。讓學生點燃蠟燭,靜靜地觀察蠟燭燃燒的有關現象,幾分鐘后讓學生提出問題,從中找出化學問題,并對其進行探究。這樣從學生生活中簡單的現象入手,消除了學生的探究陌生感,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并不是神秘莫測的,學生感興趣的物質和現象都有可能成為我們探究的對象,人人都有探究的潛能,從而激發他們繼續探究的興趣。其次養成學生的探究習慣。當學生有新的發現,就要首先肯定學生的發現,然后鼓勵并指導學生從中提煉一個在他的能力范圍內能夠通過科學探究解決的問題,并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習慣。另外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的能力?!盎瘜W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要讓學生學以至用,會根據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提煉出化學問題,并能運用所學化學知識指導我們的生活。例如:由水能滅火,提出在什么條件下、什么物質可以燃燒,鼓勵學生用一些實驗儀器和裝置來驗證,使科學探究的結論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社會。最后培養學生勤于反思的能力。所有的實驗并非一帆風順,時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遇到這種情形我通常不是立即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激發、引導學生尋找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讓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反思。引導學生排除故障,增強學生反思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被瘜W作為未來世紀的中心學科,如何發揮其教育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化學教師的一個重要課題,我認為初中化學必須在著重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

首先,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在教學中我發現,現在很多學生的想象能力被極大地制約了,沒有豐富的想象力,就談不上創新。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的設置給學生創造一個充分發揮想象能力的空間,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例如:如何區分木炭和氧化銅,學生一般都采用一種方法——還原,能被氫氣還原的是氧化銅,不能的是木炭,思維特別單一。此時教師可提醒同學們用其他一些方法來區分,如:可將兩者倒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的是木炭,下沉的是氧化銅;將兩者分別加入稀硫酸中,能溶解的是氧化銅,不能的是木炭;將其烘烤后分別投入稀釋的紅墨水中,具有吸附性的是木炭,另一是氧化銅。這樣可大大拓寬學生的思維,充分發展他們的想象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其次,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具備了興趣這一情感動力的支持,才能進一步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社會中的化學問題為素材創設學習情境,可有力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F實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是學習化學的最好教材,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例如:講水一節時,有同學問:“為什么有的地方水‘甜,有的地方水 ‘咸?”此時教師應抓住這一信息,啟發學生就當地水資源自行設計一簡單實驗,測定不同水質的成分,使學生對水的物理組成有個初步了解,加強水資源環保意識;講碳一章時,有同學說“煤煙”能聞見,有同學說家人冬季經常在爐子上放一盆水說能防止“煤煙”中毒。抓住這一信息引導學生利用實驗探究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使碳的化合物知識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關心社會、聯系實際,用探索創新的眼光看世界,讓學生的創新精神貫穿于生活中的每一天,對生產、生活中碰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一些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案。例如:針對本地區田間秸桿沒有用途,農民將其焚燒,每到春季漫天都是煙,嚴重污染環境,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的化學知識,通過討論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改進的措施,不但使學生掌握了書本知識,還能靈活運用,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對社會的關注,參與和適應社會活動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從而實現教育的最根本目的。

作為化學教學者,我們應根據時代的需要,研究和制定周詳、有效的教學方案,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其成為有用的社會人才。

猜你喜歡
現象化學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猜謎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