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2009-09-05 04:10孟秀香
學周刊 2009年10期
關鍵詞:人種世界同學

孟秀香

地理教學使我經歷了由陌生——茫然——新奇——喜歡到探究這樣的心理路程,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摸索出了幾點可行方法:

一、從多方位培養學生的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地理知識作為學習過程的載體,在過程中掌握方法、培養能力,逐步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積極、健康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果學生對其所學科目沒有興趣,再有本事的教師也無能為力。因此,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地理能力的關鍵。在地理教學中,講“生活離不開地理”的內容時,通過讓學生“填寫小卡片和讀圖”,真正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生活離不開地理;就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提出如“太陽是從什么地方升起的?又從什么地方落下的?”“學校的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怎樣判斷?”等問題,從而給學生留下懸念,激起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還可利用拼圖比賽、小地球儀等簡單教具的制作等活動,不斷給學生的學習注入新的活力,從而體現了地理課程的特色和優勢。

二、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參與中學知識

在學習“人口和人種”一節時,我把“世界人口的增長”、“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同的人種”三個問題分別交給三位同學講述。一位同學在講“世界人口的增長”這一問題時,巧妙地利用毛線和紙板制成了一個“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毛線可以活動,人口的增長一目了然,效果十分明顯。她還自制了一個簡易小天平,讓學生觀察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三者之間的關系。演示時,她先在表示出生率的小盤子里放了三個小球,又在表示死亡率的小盤子里放了三個質量相同的小球,這時天平是平衡的。她問同學們:這時出生率與死亡率是什么關系?自然增長率是多少?說明了什么問題?讓同學們回答。然后,她找了下面的同學上臺演示其他情況。這樣,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演示等活動中,學到了知識。另一位同學講“世界人口的分布”時,采用了分組拼圖搶答的形式,找出世界人口稠密和稀疏的地區。在分析人口分布不均時,她聯系前面學過的世界氣候知識,采用“請你來選擇自己的住處”的方式,分組討論,思考、探究。為此,她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1)你愿意去北極地區居住嗎?(2)你愿意去新疆的沙漠地區居住嗎?(3)你愿意去青藏高原地區居住嗎?(4)你喜歡在自己家鄉居住嗎?請陳述理由。一位同學講“不同的人種“時,將搜集的不同人種的圖片發到各個小組,讓同學觀察不同人種的外表特征,分組描述自己小組所要說明的人種的特征。這些學生的登臺講課,受到同學們的歡迎,也得到了聽課老師的高度評價。

事實證明,讓學生觀察、動手、參與,不但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而且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很大提高。

三、通過練習和實踐,在學習中學會生活

學生在經過幾年的學習后,養成了一種思維定勢:認為學習是學習,生活是生活,更把學習當成一項艱巨的任務,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去體會,學習更多的是為生活服務,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工具,從而慢慢克服他們的畏懼心理。

例如,學完《地圖》一節后,我讓學生帶來地圖,練習拼圖比賽或者設計到一些旅游景點如何走等等。通過這種練習,強化學生的用圖意識,使他們在遇到有關的地理問題時,會主動地到地圖上查找,并逐漸養成用圖的習慣。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也進一步認識了自己的家鄉,培養了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在學習“天氣預報”一節之前,我提前布置了連續收看一星期天氣預報的作業。學生不僅很好地完成了任務,還發現了天氣預報的重要性和它對生活的作用。到了上課時,很多內容說起來就很輕松,因為學生已經通過作業有了初步的認識,達到了預習的目的。課程結束后,很多學生還養成了收看天氣預報并用之指導生活的好習慣。

閱讀和繪制各月氣溫、降水量柱狀圖,是地理學習的一項基本技能,在之后的地理學習中要經常運用。通過讓學生實際操作,進而掌握知識,符合“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這樣使學生感到學習地理知識是有用的,也為今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打下了基礎。

四、給學生質疑和釋疑的空間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才是長進”。學生有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人的內心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 教學中,必須教學生有疑,對學生質疑的問題,教師應當提倡、鼓勵,并引導他們自己去釋疑,如同桌的討論,四人小組的學習,大組的討論、全班的交流等,使學生的參與向深層推進,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問題,同時還可以增強課堂的信息量,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

五、運用地圖,提高教學效果

前蘇聯著名地理學家、地理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把畫片帶進教室,就是啞子也會說話了?!庇纱俗阋姷乩韴D片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作為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圖片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地理空間觀念,真正做到“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因此,在課堂上我充分利用課本插圖為教學服務。

例如,在講世界人口由農村向城市遷移時,遷移的原因沒有文字敘述,而是用圖像表示出來。圖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箭頭,由農村指向城市,旁邊列出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三個原因。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讀這幅圖,開展討論,弄清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否則就遺漏了知識點。

比如,在講“巴西”一課時,先引導學生讀彩圖“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然后提問:“具有世界一流的足球隊,喜歡跳桑巴舞的國家,大家知道是哪個國家嗎?”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又如在學習“世界人種”時,通過閱讀課本彩圖“世界上三個主要人種”,讓學生觀察了解白種人、黑種人和黃種人的體表特征的差別,一方面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自然地導入新課,同時在課前學生閱讀彩圖的基礎上,教師也能比較容易講授上述三大人種的體表特征的差別及環境對人種形成的影響。

再如,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時,分別閱讀“羅斯一家的照片”和“納米亞的照片”兩幅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別一目了然,從而激發學習熱情,樹立趕超發達國家的信心。

總之,只要課堂上充分、合理的利用課本插圖,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的觀察、理解、記憶和形象思維,增強立體感和空間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

六、喚起憂患意識,激發愛國熱情

在講“日本”一節中,先引導學生讀教材p22.7-10圖,日本國產木材44.9%,同時拓展知識,日本的森林覆蓋率為66.6%,再看書24頁第四活動小題,學生又得知日本森林覆蓋率居世界首位,又是世界上進口木材最多的國家。

精心設計如下板書:

森林覆蓋率: 中 國 13.4%

日 本 66.6%

這一鮮明的數字對比,讓學生們震驚了“??!差這么多!”這個數字對比是成功的,喚醒了熱血學子的憂患意識,加上老師的講解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那么他們為什么不用本國的木材來生產一次性筷子呢?是為了保護日本的生態環境,他們把生態環境當作立國之本,對自己國家的樹木不會、也不允許隨便砍伐一棵,為了防止建筑毀掉樹木,還專門開辦了“樹木銀行”,施工單位在清理場地挖出的樹都必須及時存入“樹木銀行”,工程結束時必須從“銀行”取出來栽到附近規劃好的地方,保持原有的綠地面積。

日本國土上完好生長的樹木,比進口的木材還要粗,甚至把用過的衛生筷子打成紙漿再出口賺錢,也可能賣到中國。

講到這,學生們感到憤怒了!我更覺得學生的這種對森林資源的憂患意識必須喚起。保護資源的意識必需培養。當學生的憂患意識被喚起,學生就會自覺地增強環保意識:少砍樹,多植樹。讓學生了解國情,把我國森林覆蓋率低、人為破壞嚴重這一現實播進學生心田,學生們只知道中國土地面積世界第三,卻不知森林覆蓋率低、人均占有量低這一狀況,不能只唱地大物博的贊歌。有必要喚起憂患意識,整合民族精神,讓學生有一種“憤、急”的感覺,激發起學習知識、把中國建設成發達國家的雄心壯志。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鉆研教材,挖掘發現思想教育材料,不斷地提煉升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結合教材進行道德、情感、價值觀教育。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把愛國熱情轉化為認真學習、鉆研科學的動力。培養有責任感、有歷史使命感為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為祖國強大、為經濟發展服務的人才,培養有民族精神的人。教師必須運用教材這一知識載體,組合知識、設問啟發、引導學生讀圖、積極思考、回答問題來形成一種思想意識,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的引領,為教學目的服務。

猜你喜歡
人種世界同學
姐妹三人種芝麻
一斤干飯,九兩蘋果——“十六連豐”后,陜西人種啥?吃啥?
我是黃種人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