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互動的英語課堂鮮活起來

2009-09-10 04:43李玉剛
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 2009年8期

李玉剛

內容摘要:新課程標準強調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拥恼n堂應該是開放的、真實的、多維的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多元對話,是充滿生命活力、充滿智慧與挑戰的課堂。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英語課堂中如果沒有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沒有鮮活的師生互動,就不存在或沒有發生教學。因此,我們要善于創造條件、把握關鍵,提高課堂效率,使互動的課堂鮮活起來,從而使學生在外語學習中得到快樂,形成積極有效的情感態度。

關鍵詞:創設和諧氣氛 搭建互動平臺 關注學習過程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知識”型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教師以“應試”為目的不厭其煩地講解語法、詞匯知識,然后令學生反復機械地練習,學生只是充當聽眾的角色,脫離了語言交際情景。教育改革的開展需要更新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型”課堂教學,讓互動的英語課堂鮮活起來。新課程標準強調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在課堂上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對英語學習以及英語文化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化為內在的能力,而且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僅是信息交流過程,更是情感態度、價值觀交流的過程。因此,課堂上應盡可能的為同學們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和大膽地實踐,以積極向上的情感、活潑開朗的個性和較強的自信心參與到學習中來。

一、創設和諧民主的氛圍,是實現英語課堂教學中互動的前提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所以在英語課堂中需要教學交往,需要課堂互動。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和互惠性,交往論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那么,怎樣創造和諧民主的英語課堂氛圍呢?

1 、轉變角色,雙向互動

互動課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傳統的課堂,教師是知識的支配者、控制者和傳授者,學生是“認知體”、“知識的容器”,教學活動是單向的、封閉的。而互動的課堂,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教學的過程是互動的,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可以成為學生式的教師,學生可以變成教師式的學生,師生間互教互學。對學生來說,互動意味著主體性的體現,個性化的發展與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互動意味著教師與學生真心交流,分享快樂,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互動教學過程要由單向“灌輸”轉為雙向的“對話”和“互動”。師生在“對話”和“互動”中要形成思想與情感的交流,變成一種動態的、生動的 、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在教學中常常采用greeting、free talk、play games等活動來創設一個自由 、寬松的教學氛圍,以放松學生繃緊的神經,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

2、相信學生,尊重學生

根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應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在情感上尊重學生發展探究知識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過程中,只有尊重學生的個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在互動課堂里,形成一種互相尊重、互相鼓勵的課堂氣氛非常重要,它能使學生在一種充分放松的狀態下張揚個性,實現自我?;拥恼n堂要做到“三尊重”、“三鼓勵”:即尊重學業不良的學生,尊重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尊重有過錯的學生;鼓勵學生提出不同意見,鼓勵學生向教師質疑,鼓勵學生不懂就問。

3、面向全體,體驗成功。

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必修課是為每一個高中學生奠定終身發展的共同基礎的課程。因此,高中英語課程的教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我們的互動課堂,不能變成少數尖子生的表演舞臺。教師如何對待在課堂學習中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至關重要。冷淡、責怪、不適當的批評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英語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習困難生在英語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課堂上的這一部分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鮮活起來。

如何有效提高該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嘗試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模式就是根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特點,協調教學目標和要求,把教學要求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之中,使教學要求與學生的學習可能性相互適應的一種教學范型。具體做法:①了解差異,分類建組。根據前期調查和測試,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的小組。②針對差異,分類要求。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基礎,合理地確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③面向全體,因材施教。采用復式備課,改革課堂結構,既有"面向全體"的"合",又有兼顧優、和"學困生"的"分",課堂提問讓各類學生有均等機會,課內作業全班統一,課外作業分層設計、量力而行。注重對差生的個別輔導。④評價激勵,指明方向。不同層次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對"學困生"多采用表揚評價。師生在班內共同建立起對教學的樂觀主義態度、真誠的教學信心和積極上進的學風,同時要讓"學困生"多動眼、動口、動手,培養其自覺、主動的學習能力。因此就在課堂上來說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尤其對B、C層學生,教師更要"偏心",通過個別輔導、談心交流等形式,傾注更多的愛意,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期待,使他們增強學好功課的信心。經常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作對了或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他們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我們還應該經常做出一些簡單的激勵性評價。例如:Use your head and youll find the answer.” “You did a good job.”“Perfect and excellent.” “Youre so clever”,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英語老師,也喜歡上英語課,從而使英語課堂真正的鮮活起來。

4、放飛心靈,創新啟智。

在互動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我經常在課堂上讓學生practice in pairs / 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 / you can ask your friend等等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二、搭建開放互動的平臺,是實現英語課堂教學中互動的基礎

1、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情境,通過設置教學內容和學生內在需求的“不平衡”,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給學生提供互動的平臺極為重要。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睙釔凼亲詈玫睦蠋?,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它可以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充滿自信,主動探索,勇于創新。常見的方法有:

(1)情景交際法。我國著名教育學家朱紹禹先生曾經指出:“教師的基本作用在于創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這既要靠教師的知識經驗,還要靠他們的藝術和品格;而良好學習情境的標志是使學生有廣泛的思考自由……”。這種情境,不同于一般的教學或藝術上的情境,而是一種促進學生學習主動發展、自由思考的教學情境,如果用系統的觀點來考察的話,教學情境包括著學科的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這多種因素的巧妙結合,才能成為教學情境。 利用真實的環境或設計模擬的情境進行語言教學,使之更趨形象化、直觀化、真實化和趣味化。 例如:教學購物的一些常用表達:

T: Good morning, everyone.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I am not fine, because Im hungry. I want to get something to eat. Who can help me buy something to eat?

S: I will.

T: Thank you. But who can do this in English?

S: Nobody.

T: No problem. We will learn how to do this in English.

把教材所寫的生活場景與學生的生活貼近,喚起學生的共鳴,這樣既給學生“導流”,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給學生“開源”,促進學生表達對生活的感受。

(2)多媒體演示法。在學習兩種分詞的區別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例如,課堂上,我演示水被燒開的過程,當水沸騰時,呈現短語boiling water;待水降溫不再沸騰時,呈現短語boiled water。再如,演示樹上徐徐飄落的樹葉(falling leaves)和落在地上的葉子(fallen leaves)。多媒體課件中優美的畫面,逼真的情景,巧妙的構思,為學生發揮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了條件,使知識內化更為形象、直觀。在這生動有趣的氛圍中,學生對此印象深刻,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了現在分詞與過去分詞的區別。

2、預設動態的教學空間

生成與預設是教學中的一對矛盾統一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個普通的棋手能夠預想招后幾步棋,專業的棋手能夠預想招后幾十步棋,大師級的棋手從一開局就能看透整個棋局。只有充分的預計,才能臨危不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在互動的課堂里,教師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必須進行充分的教學預設。但這個教學預設不是單維的、嚴密的、封閉的、主觀的線性教學設計,而應該是多維的、靈活的、開放的、動態的板塊式設計。教學設計時,我在每個重要的教學環節旁邊另外開辟一欄——備注。(可能出現的問題與應對策略,根據自己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特征等的預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預想課堂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問題,然后將解決每個問題的應對策略附于其后,甚至設計了幾個不同的板塊,這幾個活動的板塊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時穿插、變化)。這樣,在不同的環境,面對不同的學生,盡管產生的問題可能多種多樣,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預設,所以教師不會手足無措。即使出現在這些預設之外的情況,也能夠很快想出應對的策略,及時化解。

3、敢于追求真實的課堂

以往我們追求課堂教學精品化,精致得如同無暇的碧玉,不允許出現一點點的瑕疵,但這只是理想化的狀態而已?;拥恼n堂是真實的課堂,是豐富多彩的課堂,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情況,大膽地暴露出乎教師意料之外的情況,而不是機械、僵化、一成不變地按照預設的方案教學,使教學設計成為束縛學生思維的“牢籠”,成為牽制教師、學生的無形的繩子。因為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不是教師可以主觀決定的,也不是都能預料到的,哪怕你預設再充分,由于學生的不同,教學環境的變化以及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也會發生意外的情況,但是只要教師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就可以將這個問題變成新的教學的資源,把原先可能成為病點的問題轉化成教學的亮點。

面對一個意外,教師是在舉措茫然中維護自身權威,錯失一個個教學良機?還是在對話中捕捉住學生的“靈光一現”,擁有一份意外驚喜?細想教師那輕輕一擦,擦去的是爛熟于心的教程,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這一擦,卻擁有了一份師生平等親和力的張揚,學生智慧靈光的閃射。

三、關注學習體驗的過程,是實現英語課堂教學中互動的關鍵

1、在傾聽中善于發現

布盧姆說過:“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蔽覀兊挠⒄Z課堂,應注重學生的感悟和建構,再也不能“死水一潭”。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中教師也不再是課堂提問的壟斷者,原先的“一問一答”的模式變成了互問互答。學生對提出的各種問題做出的不同回答,也并非與教師預先估計的完全一致。這時,教師要善于傾聽,善于發現學生問答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充滿童趣的世界,體驗學生的情緒,組織好動態的課堂教學。

2、在參與中學會感悟

心理學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在課堂中,我們不能代替學生讀書,不能代替學生感知、觀察、分析、思考,不能代替學生理解內容、感受事物。只是他們的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如學習單詞時,讓孩子們自己讀準音,想辦法了解詞義。學句型、對話時讓學生自由對話文給自己的朗讀打分。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說說自己學會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等等??傊?,課堂上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全方位的參與,這樣的互動課堂才會有高效率。

3、在評價時適時激勵

課堂教學面對的是有豐富情感和個性的人,是情感的交流、合作和碰撞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動態變化和發展,而情感的交互作用更具有偶發性和動態性,恰恰這些動態生成因素對課堂效果的影響更大。比如,課堂上學生的提問可能大大超出教師的預想,甚至比教師預想的更多更深刻更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及時把握和利用這些動態生成因素,給予適度的引導和恰如其分的評價,時刻把握每一個發展學生的契機。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始終堅持鼓勵為主,尤其是對后進生,我總是用賞識的眼光看待他們?!癵ood”、“great”、“clever boy/girl”已經成為了我的口頭禪。有時候,哪怕是我的一個表揚手勢都會在孩子的心中蕩起漣漪。

綜上所述,互動的英語課堂是開放的、真實的、多維的,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多元的對話,是充滿生命活力、充滿智慧與挑戰的課堂,我們要善于創造條件,把握關鍵,提高課堂效率,使互動課堂鮮活起來,真正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參考文獻:

1.《走進高中新課程》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8期 張祖耀

3.《英語課堂教學的新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8-1左煥琪

4.《中學英語新課程課堂教學案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9-1鄭秉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