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教學中聯系法的應用

2009-09-10 04:43傅現貴
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 2009年8期
關鍵詞:事物

傅現貴

近年來,高考命題日趨靈活,對學生能力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僅僅依靠死記硬背來學習,已不能適應。地理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及其他學科知識聯系密切,必須在聯系中掌握知識,才能學得扎實又靈活。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領域,另一方面又要注意綜合聯系,靈活運用,才能使思路暢通,舉一反三。這就是說,在頭腦中要通過知識聯系,建立思維線索,使知識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便于融會貫通,引伸遷移,能從多方面思考,超越空間與時間的跨度尋覓顯現問題中潛隱的關系。加強知識聯系的途徑有:縱向聯系、橫向聯系、多向聯系、逆向思維及假想性推測等方法。

從知識的縱向聯系看,它是指沿一定思路使知識向縱向延伸發展,從而掌握部分知識的聯系。

按地理知識體系的先后順序來聯系。如地質作用——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作用。在許多局部知識范圍中,也有縱向思路的體現,如從上到下,從老到新的巖層變化等。

按時間發展演化有從舊到新或從古到今的知識聯系,如動物史上的演化:類似蛋白質的有機體——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兩棲類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人類。

按地理事物發展演變的不同階段或層次有由淺入深或由初級到高級的聯系。如工業的發展,從手工業——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志的第一次技術革命——以電氣化為標志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普遍應用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技術革命等,這些地理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縱向聯系中,在每一階段或層次上又存在著多向或橫向聯系。

按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逐步推進的前后聯系。如空氣水平運動產生的根源:太陽對各緯度加熱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氣或升或降的垂直運動——導致同一水平面空氣密度差異——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水平氣壓梯度力——空氣水平運動。

按地理事物存在的點、線、面、體的空間分布反映了由近及遠、由始至終的縱向聯系,如學習工業分布中的工業基地、工業地帶,城市多,容易混淆,必須在圖中抓住幾個中心城市,沿鐵路、或河流、或海岸線都可作縱向聯系,使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沿一定思維線索發展,便于理解其空間分布與空間聯系,也加強了記憶。

從知識的橫向聯系看,是指地理知識間的對比、相關、影響、制約等關系,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廣延性。

地理事物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系。如各種自然資源之間就存在著這種橫向聯系,因為它們都是由日光、空氣、水、礦物、巖石等自然要素組成的,一個要素的變化引起其他要素相應變化,從而使它們緊密聯系起來,成為自然環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文地理知識中,類似的影響與制約的內容也很多,而以人類活動與氣候的關系最為典型,氣候影響人類活動,使農業、城建、交通工程、水利建設、工業等受制于氣候;人類活動則通過改變局部地區的地面狀況,來影響或改變局部地區的氣候,象植樹造林、修水庫等就是通過人類活動來改善氣候的重要途徑;相反,毀林開荒、亂砍濫伐則會使氣候惡化,進而影響環境,使人類越來越難以在環境中生存下去,更談不上繼續發展了。所以,人類活動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從而造就更有利于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環境。

地理事物在空間分布上的相互關系,可從多方面橫向聯系。如水能的豐歉程度是由落差和水量共同決定的,我國水能資源儲量居世界首位,與我國地勢、降水特點緊密相關,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降水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導致水能在空間分布上西南最多,華北最少。通過空間分布上的橫向聯系,可幫助我們全面思考問題,廣泛地聯系各項地理事物,并按一定思維線索使知識形成網絡。

各地理事物間的對比,無論相同、相似、相反、相異,都屬橫向聯系。區域差異可以對比,地理要素間也可進行對比,運用比較法是學好地理的一項重要方法。如恒星與星云的比較,太陽日與恒星日的對比,地球公轉與自轉的對比,天氣與氣候的對比,內、外力作用的對比,發展中國家之間農業特點的對比,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生產影響的對比,良性循環與惡性循環的對比等等,高中地理的每一章節都蘊含著許多這樣的橫向聯系。橫向聯系的對比一般要列表說明要點、概括特征、總結規律,并指出被比較事物的聯系。

同一時間出現的不同自然現象或生產活動,在這些現象或活動之間,反映了同一時間地理事物的橫向聯系。這種聯系可解決一些覆蓋面廣、知識空間、時間跨度較大的問題。(下轉p74頁)(接p71頁)如地球在公轉時位置、太陽直射點位置、南北半球晝夜長短及季節狀況、氣團及氣壓帶、風帶勢力的強弱、氣候的變化等,可結合起來考慮??傊?,要廣泛考慮在固定時間內的地理現象,才能適應這種橫向聯系的有關問題。

從知識的多向聯系看,這里既包括地理知識與學科內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也包括與學科外各方面的聯系,前者稱內部聯系,如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地形、氣候、水文、生物、土壤、資源、能源、農業、工業、城市、人口、環境等,都存在可以聯系的線索;后者稱外部聯系,如地理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等的聯系,與生活實際、生產實際的聯系等。

同一地理事物從多角度進行解釋,是運用發散思維進行知識的多向聯系的方式之一。如太陽直射23°26′N,可以從下面幾點取得聯系:(1)23°26′N的正午太陽高度為90°;(2)北半球夏至日;(3)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4)地球公轉速度慢;(5)亞歐大陸受低氣壓控制,北太平洋受高氣壓控制等。

地理事物中一因多果的推導,是進行多向聯系的又一種方式。如因地理公轉產生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變化、四季更替等。在高中地理中一因多果的例子很多,經常主動思考有關問題,有助于使知識的多向聯系更為廣泛。

地理事物中多因一果的分析,也是進行多向聯系的一種方式,它能幫助我們全面細微地考慮問題,加強對知識內在聯系的理解。如降水的成因有:(1)暖濕氣流前進時受地形阻擋上升冷凝而成(2)濕熱氣流強烈受熱上升冷凝而成(3)冷暖氣流相遇,暖空氣沿鋒面爬升冷凝而成(4)暖濕空氣沿臺風中心旋轉上升冷凝而成。

知識的逆向思維與假想性推測

逆向思維即打破習慣定勢,不按常規從正面去思考,而從反面來思考,這樣既可加深對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培養多端思維能力。如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體的條件,課本講了兩點:(1)有介乎0——100℃的溫度,這是液態水存在的溫度條件;(2)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為什么會有水、大氣呢?我們可逆向分析如下:

地球適當的體積、質量——吸住大氣生命物質存在條件

日地距離適中——溫度適宜——水

打破習慣定勢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也如數學上定理與逆定理,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如含化石的巖石一定是沉積巖,但沉積巖并不一定有化石。

假想性推測是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有效方法。如黃赤交角擴大或縮小引起的變化——陽光直射范圍、極晝極夜范圍、五帶的劃分范圍亦隨之變化等。

總之,要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學習中要取得成功,不能僅僅靠能力和勤奮,而且也要靠有效的學習方法,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培養主動學習的技能與習慣。聯系法不單對學習地理有幫助,同時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能起很大作用。若堅持長久訓練,做得好的話,可以終身受益。

猜你喜歡
事物
單獨中的洞見
春的消息(節選)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來啦(2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