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父母不當家長

2009-09-21 09:48
中國德育 2009年6期
關鍵詞:專制父母親錯誤

劉長海 破譯“成長密碼” 支持兒童成長

之二:做父母不當家長

媽媽嚴厲,盡管把我從小帶到大,但是我們不親密,也鮮有溝通;爸爸忙,與我也鮮有溝通。況且我初中上的是寄宿制學校,兩星期才回家一次,溝通更是稀罕。我習慣了把所有事情藏在心底,無論是初三的“假戀”還是高二的“真戀”,我都不和他們講。他們都拿我沒轍,因為我不習慣和他們交流。如果他們能從小就經常陪我聊天的話,我的很多事情都會是另外一種發展形式。

這個故事令人深思?,F代家庭教育理念強調父母親在面對孩子時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不要當“家長”而要做“父母”。為什么?因為“家長”顧名思義就是一家之主,是高高在上的,所以這一稱謂就人為地制造了家庭成員之間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分化。但是實際上,父親、母親與兒子、女兒是自然而然的親子關系,父母和孩子應是平等的。

稱呼的改變并不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父母親的角色意識要明確。中國歷來有“嚴父慈母”之說,認為父親要嚴肅、威嚴、不可侵犯,要讓孩子害怕,這樣孩子才會“聽話”。但是,回顧一下你的成長過程吧,當你的父母親滿足于你的“聽話”時,你是不是在當面一套、背后一套?你是不是因為父母親的嚴厲而對他們退避三舍?本來是最親密無間的人,就因為一個要發號施令,一個要服從,搞得像封建官場里的老爺和奴才似的。然而,又有哪個做父母親的愿意把孩子變成奴才——庸庸碌碌、俯首貼耳、低眉順眼呢?

與其期望孩子“聽話”,不如期望孩子“懂事”:“聽話”是聽別人的話,自己不會思考,沒有立場,而且既可能聽正確的話,也可能聽錯誤的話;“懂事”是自己能夠思考,明白事理,因此只做正確的事,不做錯誤的事。

如何培養一個“懂事”的孩子呢?孩子從不懂事到懂事,他的思維是需要不斷鍛煉的,父母親有必要傾聽孩子的推理,向孩子呈現自己的思維,引導孩子將思維理順;父母親有必要讓孩子在實踐中摸索前進,讓他通過不斷地戰勝錯誤最終走向正確。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親不應該是專制的,專制的父母總是讓孩子“聽我的”,“大人說話小孩不要插嘴”,孩子的思維能力慢慢就鈍化了;父母親也不應該是放任的,溺愛的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你真棒”,期待孩子“樹大自然直”,要給孩子一個沒有痛苦的最美好的童年,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道理存在,更談不上懂事了。

父母親要做民主的父母親:允許孩子獨立思考,支持孩子獨立行動,鼓勵孩子在錯誤中前進。當孩子的思路有問題時,父母親應像伙伴一樣地和孩子交換意見,向孩子呈現“假如是我,我會怎么做”,啟發孩子完善思路;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親會及時指出錯誤所在,要求孩子改正錯誤。這樣的父母親,不斷地用自己的智慧、情感、生活經歷來影響孩子,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同時,也讓孩子越來越多地了解父母親,愿意向父母親請教,親子關系自然會比較融洽,孩子的成長就更有保障了。

猜你喜歡
專制父母親錯誤
在錯誤中成長
代溝
從《悲慘世界》的人物塑造看雨果的宗教思想
民主時代的新政治科學
“怒”與“努”
歐洲早期印刷業應對專制統治的方式與成功原因探析
偶爾
清明祭
“浮”字等
批評與贊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