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倫理

2009-09-29 08:58袁曉紅
新媒體研究 2009年14期
關鍵詞:倫理道德生態

[摘要]現代旅游正步入以持續發展為前提的新時代。怎樣才能不損耗旅游資源、不破壞旅游環境而達到旅游業持續發展的目標呢?除了正確處理好旅游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提高認識、在旅游的規劃和開發、保護和管理等方面加強研究和實踐外,導入生態倫理觀念、加強環境道德建設,是實施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舉措和關鍵因素。

[關鍵詞]旅游可持續發展 生態倫理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720192-02

一、從對傳統旅游的重新審視看生態倫理建設的必要性

工業革命以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以人定勝天的主人翁姿態,在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相背離的道路上走了近300年的歷史。人類掠奪式地向大自然索取,肆無忌憚地向大自然排放廢物,走了一條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道路。旅游業自19世紀40年代誕生以來,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迅速發展起來的。當今旅游業已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發展勢頭最強勁的產業,在滿足旅游者需求、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同時,旅游發展也對環境資源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如名聞遐邇的九寨溝風景區,在呈“Y”字形結構的溝內散落著100多個大大小小的高山堰塞湖。湖泊、瀑布、鈣化碳流、泉水等各式美景或鑲嵌或流淌在山谷之間,翠海、疊瀑、雪峰、彩林、藏族風情形成了“九寨五絕”。1984年,九寨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和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但隨著游客迅猛增加,生態環境壓力明顯加大。

嚴峻的現實告訴九寨人,旅游業的無序發展已經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甚至是災難性的破壞。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好這一問題,繼續下去的結果就只會削弱旅游業的發展基礎。[1]因此,確立新的生態倫理觀,實施可持續生存的旅游道德準則是完全必要的,這是九寨溝旅游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

旅游可持續發展強調人類必須學會尊重自然,把自己當作自然的一份子,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就要求人們必須徹底更新傳統的以自然為敵的價值觀念,轉變人類自我中心主義的思維方式,提高旅游開發管理者與旅游者的旅游環境保護意識。

二、生態倫理在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功能

(一)認識和批判功能

生態倫理作為一種新的倫理觀,直接或間接地向人們傳播者生態學的基本知識:生態自然觀、生態世界觀、生態價值觀乃至生態文化的認識,這些思想無疑能夠加強人們對實施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在自然觀上,它反對不開發的“生態中心論”;在認識論上,他反對在人與自然之間人為規定的主客分界線,認為這容易把人和自然對立起來,割斷人與自然的血肉聯系,淡化人對自然的依賴性和受動性認識;在價值觀上,它又啟發那種以人為中心的“經濟中心論”,認為這是造成生態系統危機的文化價值論根源。這些都不失為深刻的批判,從另一個方面加強了人們對旅游可持續發展重大意義的認識,推動了現代旅游發展的步伐。

(二)教育和激勵功能

旅游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絕非少數專家學者所能推動,它有賴于人們旅游思維方式的革新。因而,生態倫理必須從學術研究走向教育普及,去喚醒人們的危機意識,建立起生態意識,把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觀念融入到每個參與旅游的人們的心中,只有這樣,人們才能自覺約束自己,超越自私和短淺的視野,自覺地做一名“文明的旅游人”;也只有這樣,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才能滲透到旅游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之中去,實現從野蠻向文明旅游、文化旅游的延伸。

(三)調節和規范功能

這種功能最終是要達到在旅游活動中約束和規范人們的行為,以遏制旅游的參與者對旅游資源的破壞,協調已很尖銳的人與自然的矛盾,幫助人們擺脫生態危機,實現旅游可持續發展。通過教育,樹立起游人的內心信念,從而達到自我約束和自我調節,以防止盲目的開發建設,達到保護自然、利用自然并能使旅游業持續發展的目的。

(四)法律規范功能

倫理規范和法律是維持旅游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平衡免遭破壞所不可或缺的兩種手段。生態倫理在發揮其認識、教育和調節功能的同時,也在為旅游生態方法和司法創造一定的條件,因為任何法律都需要某種倫理理由以獲得足夠的社會支持去保證它的有效實施。有關旅游生態保護的法律和制度的制定就需要生態倫理做倫理論證,相關法令的實行和制度的推行也需要生態意識作為思想基礎。

三、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倫理學內涵

(一)生態倫理學的概念與主要觀點

生態倫理學是關于人與自然倫理關系的道德,是關于人們對待地球上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的行為的道德態度和行為規范,其目的是為了解決人和自然之間的價值關系,為保護生態環境提供一個恰當的道德依據。[2]它所研究的人和自然的關系以及自然界的內在價值等系列問題構成了生態倫理學研究的基本框架。作為一種全新的倫理學,生態倫理學的一個革命性變革就在于它所倡導的三個平等觀念,即人與自然平等觀,人類平等觀(其中包括代內平等和代際平等),生態系統內部平等觀。理論家們圍繞著這些研究繼而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生態倫理學不同的思想流派,這些理論流派反映出截然不同的兩種思想傾向:人類中心論和自然中心論。

(二)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倫理學內涵

1.必須確立人與自然平等觀。愛護旅游生態自然環境,是旅游生態倫理的一個重要特征。以旅游可持續發展觀為基礎建構的新的生態倫理觀,是對建立在資產階級人文基礎上的傳統倫理觀的否定,它要求我們把環境的有效保護、資源的合理利用與旅游業發展的相互協調作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新基石,建立人與生態環境的新的關系準則,變傳統的“人是自然的主人”的倫理觀為“人是自然的朋友”的倫理觀,新的生態倫理觀針對的是人與自然的矛盾,要解決的是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問題。

由于旅游開發大部分是建立在對自然遺產等資源的經濟開發基礎者上的,所以這些資源就構成了對旅游企業極具吸引力的因素,也因此似乎這些企業對這些資源的保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旅游企業往往持有十分狹隘的眼光,不能洞察其行為對整個環境所能產生的深遠影響,企業間對最有吸引力的景點的競爭往往迫使他們站在局部的立場行事,而這從長期來看不僅對環境會產生致命的破壞,也會毀掉他們自己的興趣。所以,那些真正對企業的長期經營有所考慮的企業,就需要對環境有更為敏感的關注,因為在旅游的發展過程中,任何一處自然環境能夠不發生任何改變而完全被保護下來并仍高強度的用于旅游,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人們小心謹慎的去消除旅游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環境還是會發生變化。不管是在項目的計劃和設計階段、建造階段、設施的直接運作階段,還是考慮到設施的運作所產生的間接效果,都能發現在大多數服務于大眾旅游者的旅游開發中存在著一些變化的因素,這些變化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多,因此對環境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3]所以,我們對待自然界的態度,不應是純自然的問題,而是具有社會性,人類必須以平等的態度對待自然環境,避免自然對人類的報復。生態倫理就是要超越傳統倫理的界限,把人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從人與人的社會關系領域擴展到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領域,以便確立新的道德準則和規范,充分發揮倫理道德的調節功能,合理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人是地球上唯一的道德代理人,我們能夠從道德角度來考慮問題,并用道德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人們在旅游開發建設和旅游活動中,應當運用自身獨特而優越的理性觀念,自覺地承擔起維持生態平衡、保護旅游資源和旅游環境的責任,樹立正確的旅游資源環境文化觀和價值觀,不能只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理解人與旅游生態環境的關系,要認識到旅游資源與環境的非經濟價值,特別是他們在審美、認知、科學研究、文化教育、心理和精神陶冶、人格塑造等方面的精神價值,而不是將其作為一種物質資源予以掠奪性開發利用。

2.必須樹立人類平等觀,合理開發旅游資源。生態倫理要求的人類之間的平等,包括體現全球共同利益的代內平等和體現社會未來利益的代際平等兩個方面。

代內平等的道德原則要求任何國家和地區及其個人在生態資源分配和消費方面,不能以“自我”為中心。也就是說,當代人在利用自然資源,滿足自身利益上機會均等,在謀求生存與發展上權利均等。宇宙只有一個地球,其空間、資源、能源和環境都是有限的,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都不能以損害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為代價,應該同舟共濟,建立“全球伙伴關系”,我們要結束殺雞取卵、涸澤而漁的開發行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代際平等的道德準則,要求旅游的發展不但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還要考慮下一代人以及他們子孫后代的需要,當代人的發展不能以損害后代人的發展為代價,而要顧及人類發展的未來利益。也就是說,當代人在享受自然、利用自然、開發自然上的權利均等,要利在當代、功在千秋,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要尊重和保護子孫后代享用自然的平等權利。如果我們這代人毫無節制的耗費旅游資源,不進行合理分配,后代人發展旅游則無從談起。所以說,解決這種代際不平等現象,必須建構生態倫理,用理性約束人類的行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求得旅游發展、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在生態文明的新時期,人類應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正確行使人對自然的權利和義務,使人類由犧牲環境和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換來的“黃色文明”、“黑色文明”,轉變為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為特征的“綠色文明”。

因此,為了維護人類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必須平等地對待代際、代內的人際關系,建立代際、代內的道德責任感,并用來指導旅游可持續發展。

3.必須樹立生態系統觀,保持旅游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生態倫理作為新的全球倫理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即環境整體主義思想。環境整體主義是系統論應用于環境問題上的一種觀點。依據這種觀點,生態倫理把“人自然”共同體作為道德對象的范圍,而人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個重要目標。正是如此,對于旅游可持續發展,生態倫理還有一個要求,即從生態系統的整體性觀點出發去考慮問題。

從系統的整體性觀點出發,就必須把旅游發展與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統籌規劃和運作,在風景區搞開發建設或在自然保護區開發旅游活動,不能對生態系統人為地輸入大量的人流和物流,如建筑材料、機械設備、燃料、食物等;也不能破壞植被,嚇跑某些野生動物而打斷了食物鏈或食物網上的某些環節,從而避免生態失衡,在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應該使風景名勝區的建設與當地的生態環境相適應、相協調,盡量減少對土地、水流、森林和其他旅游資源的影響與消耗,盡量不影響當地動植物的生活空間和養料系統,使之能繼續繁衍生息,從而保持旅游生態系統的整體協調性,保證旅游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富玉,可持續旅游的理論與實踐[J].管理世界,1999.4.

[2]彭中信,旅游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倫理要求[J].邵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9.1.

[3]謝彥君,基礎旅游學[M].中國旅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袁曉紅,女,山西旅游職業學院旅游管理系教師。

猜你喜歡
倫理道德生態
跟蹤導練(五)(2)
淺談我國社會工作倫理風險管理機制的構建
道德
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研究
親組織非倫理行為研究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道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