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格獨具,氣勢開張

2009-09-30 06:18劉淑鳳
今日科苑 2009年11期
關鍵詞:西洲人物畫筆墨

劉淑鳳

中國傳統人物畫,多以線造型,以形神兼備為上。

中國人物畫的表現內容,自古至今都離不開情感的表達,人們的喜怒哀樂是情感的表達方式,這種表達的方式是神與形在繪畫作品中的傳遞,從而使繪畫作品中的人物傳神而生動。

中國人物畫,在近代的作品中多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生活中的人物多以表現人物的精神和思想內容以及傳神的表現手法,表現出藝術家對生活深刻的溫情與理解。。

自幼生長在陜西西安,常年從事美術學習及美術創作的西北畫家王西洲,他在中國人物畫的創作中,在不同的情景中,不同的情緒下,除了注重眼神的刻畫外,那就是動作和神態的變化,這是他多年來對創作人物時特別注重刻畫的部分,他對中國人物畫的研究與創作上有著他自己獨特的理解與風格。

王西洲,1950年生,西安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員,國家畫院劉大為導師工作室精英班畫家,現任西安中國畫院專職畫家,西安中國畫院藝術部主任,長安畫院名譽院長。他自幼承家學、藝于書畫、優鉆繪事,稍長受業研習長安畫派趙望云、石魯、劉文西、王西京諸家之精髓,并精研宋、元、明、清各派大家,深受其益。作品氣韻獨到,師古不泥,深得梁楷、任伯年之蘊意,潑墨寫意人物精髓,墨色層出、境意萬千,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其作品多次在全國各地和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地參展并獲金獎,編入國家畫院國畫信息庫,已入錄《中國現代美術學大辭典》、《世界華人、名人大詞典》《陜西歷代名人書畫錦集》、郵政部《中國當代書畫名家王西洲畫集》、《西安當代美術》、《劉大為工作室寫生作品集》等。

王西洲在創作人物畫的過程中,善以寫意的手法,用筆考就,以大處落筆,以速度、力度、強度盡大發揮寫意,畫筆的運用自由暢達。在處理人物形象時則多以長鋒勾勒,謹嚴而落落有序。他在創作人物畫的過程中,以線的審美把握造型及服飾的審美觀念,是他畫人物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物畫中的線是畫家情感的組合體,線的抑揚頓挫不同的組合,將會產生不同的情感。王西洲在對人物的表現上是通過線的長、短、強、弱、圓的組合,自然地流露出他當時作畫時的心態與情感。他在人物畫的創作中,除了對情與形態的表現外,衣紋、服飾在人物畫的創作中也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意境的營造上,他注重水墨,在水墨的運用上更是恣肆渾厚、酣暢淋漓,通過水的調和,筆的傳遞,來對墨的沖擊,墨和墨疊加,濃淡、干濕相間。形成畫面上絢麗的墨彩世界。

王西洲生長、生活在十三朝的古都西安,古都賦予他無盡的生活和創作的源泉,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天地間有碎靈之氣焉,萬類皆得之,而人居多?!蓖跷髦奘芤嬗诖?。他善長寫意人物,在追求畫面整體效果的同時,更著意于刻畫人物的神態。在他筆下的鐘馗,仗劍而立,威震寰宇,正氣凜然,而八仙、七賢等又悠游儒雅,神態怡然。仕女則嫵媚清麗、溫柔。尤其是近些年來,他積極深入祖國西部和南部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體驗生活,對具有少數民族的特色的人物進行創作,并對具有民族特色服飾發髻和生活風俗作了詳盡的考察與研究,將其融入他的人物畫的創作之中,創作出一大批有著鮮活的人物畫作品。如他的《牧歸圖》、《演南采果忙》的作品中都充分體現。作品的構圖新穎、獨特,筆墨中透出一種清醇,既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又有著濃厚、樸實的生活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的視覺美感。再有他以表現青海題材的《藏女》、《喇嘛》、《牧民》等人物畫作品,展現給人一種深沉蒼涼、亙古和樸實的西域風情。這些作品在造型上,采取了繼承中國傳統人物畫表現的基礎上,結合西畫的明暗光影的效果相結合,借鑒于西畫的表現形式,突顯其寫實之功力,注重把握光影明暗的運用,從而使古代“形神”觀在新的“造型”中大放異彩,進一步鞏固、豐富和完善了這一新的傳統樣式,使之達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度,從而形成他自己所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繪畫風格。

李可染曾說:“傳統包括歷史、歷史本身是傳統的一部分,人離開了客觀世界,離開了傳統。你不能創造出任何東西,傳統包括古今中外,包括一切間接的經驗,就是除了你自己直接經驗以外的一切間接經驗。傳統是自有文化以來,數千年億萬年人智慧的結晶。中國畫不能離開傳統,而傳統本身有兩個方面:即筆墨表現手法,另一點也是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傳統的形式美和意境美,這是中國畫最終的目的,也是畫家應具備的功力。

作為一名中國畫人物畫家,如何把握題材,如何表現人物。如何表達情感,如何將這種情感融入到他所創作的作品之中,融入到他所從事的神圣的藝術事業之中,并且應該深入地根植于豐富的、獨特的中國民族傳統藝術,一方面用現代的意識與觀念來表現和創新中國人物畫,另一方謠更要力圖以時代的思維去把握生活,去理解生活,去表現生活。

在繪畫創作中,筆墨的表現是畫家一種心性的注入,中國的傳統筆墨是中國傳統審美的內涵所在,它不是簡單的技巧和技術,是心性和筆墨技巧之間相互融通所遺留下來的痕跡,是創作者的思想情趣和性格品質的體現。

王西洲他在人物畫的創作過程中有著深深的體會,他在畫法上直接受到徐悲鴻、石魯、劉文西、王西京等人的影響,筆墨沉厚凝練、造型準確而深刻,注重人物造型的體積感,采用素描使之于色彩渲染和諧,從而恰如其分地刻畫出表現對象的體貌特征和精神品質,使畫面格局充分洋溢著一種勃勃欲出的異彩。他認為:“筆墨的造型是一種意象的造型。通過對物象的接觸,通過內在的深刻體會而上升的一種情感的抒發,再用大寫意潑墨的揮灑,這樣的傳達乃是一種體會意象造型的精神本身所在?!蔽业拇髮懸鉂娔宋锸且庀笤煨偷木癞a物,它突破了那個時期,盛行的在創作方法上的單一寫實模式,從而開始強化藝術個性與主體的寫意精神,以灼熱的工作狀態,積極融入當代的生活和文化情境,展開形式上的探索,發揮自己在傳統上的基點,融入和吸收西方現代藝術營養,不斷尋求開拓和發展中國的新路子?!?/p>

欣賞王西洲的人物畫作品《瑞雪豐年》,整幅作品以黑白的色塊布圖,身著少數民族服飾的兩位少數民族婦女,面帶微笑和喜悅與馱著貸物的牛群形成鮮明的對比,在處理人物的表情上,他則用長鋒勾勒,謹嚴而落落有序。在整體刻畫上,大、中、小、筆相結合,長線與短線,粗線與細線形成強烈的對比,呈給讀者無盡的生命意識?;蝻w揚躁動,或輕靈纖秀,或潑墨直掃,或小筆細勒,韻味十足,使整幅畫面給人一種震撼和美感。此圖反映出作者以傳統的中國畫法,以線、面的藝術表現形式,創作出中國少數民族婦女的風貌。在人物的表現上,以明顯的年齡、身份、相貌的特征,從人物的表情及眼神中讓人看到她們幸福、甜美的生活狀態。

欣賞王西洲的人物畫作品,讓人看到

的是他的那份黃土地般的質樸和真誠,看到他對繪畫藝術追求上的那份執著與率真。在他的作品中,打破了傳統視覺審美特點。強調潑墨重彩,追求完美的藝術境界。他以自己掌握的中國傳統繪畫的手法來表現新時代的人物以及風情。在創作中,取法自然,以強烈的筆墨形成視覺的特殊效果,將線條、筆墨推向極致,這是他創作的一個重要體現。

王西洲在創作人物畫時特別注意線的運用,而中國人物畫的線是畫家情感的組合體,線的抑揚頓挫不同的組合將會產生不同的情感。人物的表現是通過線的長、短、強、弱、方、圓的組合,自然地流露出畫家當時的心態和情感。在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中,除了對神情和形態的表現外,衣紋、服飾在人物畫中也同樣占其重要的位置。怎樣掙脫衣紋、服飾單純的表現形體結構,穿插關系,使衣紋、服飾隨著人物的行動而鮮活起來,形成優美的主旋律,并表現出雖然沒有刻意畫衣紋、服飾的穿插結構,而是在感覺上處處都有結構的境界,這需要確立新的造型觀念,而王西洲在創作人物作品時,對衣紋、服飾、造型上有新的理解和認識。

王西洲在創作的以少數民族人物形象為內容的《傣家九月收果忙》作品中,以少數民族婦女為題材表現幾對傣家婦女身著民族服裝,她們的神態,姿態各異,畫家以紅色背景烘托人物,以大塊的墨韻。染出婦女身體,他不受形態的筆墨限制,根據畫面構圖的遠近層次的需要布置、安排。人物充滿著動感,把少數民族的生活與習俗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圖既有著傳統的筆墨形成,又有著現代的生活氣息。畫家以幾何的透視法,光影透視法,畫面的背景與人物前后交錯互襯,明暗、濃淡變化有序,通過透視與遮掩,上下有間接的空白,使得表現對象有著一種空間感。這樣的表現是中國繪畫藝術中所特有的藝術空間的表現?!霸诶L畫中空白與筆墨同樣重要,空白在作品中既可做來表現風云變化天空景象,又可做廣闊無垠的大地,它包羅萬象,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有一張白紙上如不著一點墨,是沒有空白可言的,只有當筆墨落在紙上之后,空白才可能產生。同理,一張通過刷墨的紙,也是沒有筆墨的,沒有筆墨便沒有空白也不會有筆墨,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矛盾統一關系,舍一而不可(蔣天耕《空白論》)。在創作人物畫時,形象需要空白的穿插與響應,這樣的作品才有舒情、寫意的空間,這樣的作品才能形成藝術的美感。繪畫作品中美感的存在,不僅在于繪畫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本身的線條、色彩及空白,它們在作品中形成整幅作品的結構,結構中筆墨的疏密、濃淡、干濕的調整與整合,構成美的結構形式。畫家在繪畫作品的創作中,筆與墨之間,墨與紙之間的進程中,層次中,充分體現著視覺藝術與視覺藝術的形式美感。王西洲的作品《傣家九月收果忙》,是少數民族生活的真實再現,在藝術與生活的交融中,顯示著畫家的一種社會的責任感,當畫家從現實生活中走出來,發現自己要創作的作品時,就會激發出強烈的表現欲望,藝術作品往往是現實生活的再現。畫家把自己對生活的情感與感悟代進作品之中,這個無往而不在的靈感。抒發著審美意向,充滿著真實的情感與樂觀的態度,表現著人生的美好與向往,表現著畫家的思想、世界觀和人生觀。

王西洲的文學造詣很深,在他的繪畫作品中,大多富于詩意。這得益于他長年生長、生活在古都西安。西安是十三朝的古都,這里的文化積淀很深。得益于半坡彩陶,周代青銅器,秦磚漢瓦畫、漢石、唐俑、壁畫等隨處可見的數不盡的文化珍跡。他在這些藝術瑰寶中,得到可稱為恢弘博大精湛藝術工程的直接感悟,同時又在與豐富的秦川大地民間藝術的沃土相依相存之中,在這些似若群星信手拈來的美感創造之中,將氣質上的熱情、率真、自然、樸實、富于美好心智的特征,從而注入他的人格成為審美品格形成的全過程之中。許多年來,滋滋不倦地努力探索、學習、生活,一邊深入生活,一邊積極的創作,他創作了大量的繪畫作品,生活是他藝術創作的源泉?!八囆g是從生活中來的,藝術工作者不能深入生活,他就不可能創造出真正的藝術??墒巧顓s不是藝術,生活對藝術工作者來說,永遠是原料而不是成品。生活的礦石不經過千錘百煉如何能成為純剛!而且藝術既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藝術工作者任何一個新的意圖差不多都要經過一段艱難的歷程,才得實現?!?李可染)

從王西洲的人物畫作品中可見,他有著深厚的文化修養,他樸實、善良、對繪畫藝術的追求執著而認真。他將生活中的經歷與感悟全部融入他的給畫創作之中,他以不周的表現手法和不同的表現形式來表現繪畫的內容。他以畫中的對象,來抒發著他的內心深處的那份情思。

欣賞王西洲人物畫《晚秋夕照》作品,圖中表現的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婦人,她是一位操勞一生的老婦人,她的神情淡定而平和。此圖中,畫家沒有運用筆墨的技巧,而是以巧妙的構思,平直的人物,寓意深刻的內容。王西洲在創造繪畫作品時,他所表現的作品的內容與思想,是一致的。他是感情豐富的人,情以內容而起,筆以情而動,畫家在創作人物畫時,是以自己的情感,以形象的藝術語言陳述著自己的審美追求,并通過他所表現的對象,展現著自己的人格和文化品格以及藝術理論和藝術思想。

欣賞王西洲的人物畫作品,無論是在構圖、布局、章法、情感上都不難看出,他的藝術創作來源于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并從本土文化的積淀中延伸著他的思路與思想,他所表現的內容雖然是一些平常的人或事,然而他所宣揚的卻是民族的文化、民族的精神。

繪畫藝術,是一門寫意抒情的藝術,藝術作品呈現著無限的豐富性,無時無處不體現著作者的創造情感的變化,讓人感受到作品中豐富的內容和感悟,一幅好的藝術作品。創作者在作品中充分表達情感隨心而變,隨勢而動,在作品的創作中,作者將自己的情感,通過點,而線的運用,不同的組合將會產生不同的情感,作者將他的思想情懷、精神氣質,在每一筆觸、體勢、形態以及布自之間。在水墨交融,線條飛舞的意境里,畫家以筆代情,張揚著個性,驅歌著生命與自然。每一位畫家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表現手法,表現著不同對象。在不同的情形下,心里的反映與情感都不一樣,更與作者的生活經歷與文化修養有著密切的聯系。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不同的情形,如何去面對,如何將其自身的體驗和內心的讀白自自然然地通過畫筆傾注于紙上,這就是每一位畫家在創作時的靈感和沖動的源泉。

歷代畫家在繪畫的創作上,都在尋求著中國人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適合于中國人的語言表達習慣,審美情趣和形式特征,通過筆與墨的巧妙運用,結合形式和結構的美感來傳達人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的世界。畫家通過筆墨的運用來創造出一種境界,并通過點、面、線的形式來營造、刻畫其所要表現的對象,從而形成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造型形式,同時并傳達著美的藝術語言。

在繪畫美學上非常注重“意在筆先”“胸有成竹”、周密的藝術構思,鄒一佳說:“意在筆先,胸有成竹,而后下筆,則疾而有勢,增不得一筆,亦少不得一筆。筆筆有筆,無一率筆,筆筆非筆,俱極自然?!币浴靶赜谐芍瘛闭f更形象、更具體的強調了“意在筆先”的主張,在王西洲的作品中可見“意在筆先”的用筆,情趣相通。相融,在作品中其筆的運轉、提按、停頓、變化微妙。畫中的布白與國面巧妙運用都構成形式的美感,再如書法提款、題詩、并通過用筆的技巧與特點,使作品表現出復雜的層面和意境,并通過表達的層面與境界,讓人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寫意”精神和作品的創作過程。

在中國畫的表現上,“以書入畫”,“以畫入書”,成為人們寄托情思抒懷達意的方式。除寓意外,并填詞、題詞、題字于畫上。抒發情感。有些畫家更為直露,索性擺脫詩詞格律的束縛,信手在畫上題字,跋交,直抒胸懷,起到圖文互補,增強視覺的效果。

在繪畫藝術的創作過程中,是離不開書法的功力。王西洲在以中國古典人物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中,常常書與畫相結合,如他的《玄弘道濟圖》,浸透著長安東方文化盛世變古則今的思想與情懷,對唐朝以來長安飽滿大度的文化樣式的主題吸取,以追求出新的筆墨意向。在人物上的勾勒,每一筆,每一劃,在題款、落款、題跋中均可見書法之藝術功力和修養,他常常用寫詩,題字在畫面上,以烘托氣氛,在字里行間中可見他的真情彌漫,疏宕不羈。他以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著自己的審美趣向與情感,展示著文化的內涵,并以自己的深刻理論來表達其藝術的思想,使其藝術作品更顯其藝術的魅力。

在繪畫的創作中,藝術作品在主觀意識的作用下,其筆法、章法、墨法技巧的運用,都在整個創作過程中體現,筆的形與勢融合于自然且也融于繪畫人物中的線條,融于作品之中?!八囆g境界的創構。是使客觀景物作我主觀情思的象征。我人心中情思起伏、波瀾變化、儀態萬千,不是一個物象輪廓能夠表出,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動的山川藍本、云煙明晦、才足以表現我們胸襟里逢勃無盡的靈感氣韻”(宗白華)。在人物畫的創作過程中,筆墨的濃淡疏密干濕的調整與整合中構成美好的結構與形式,一幅人物畫作品,筆墨構圖中可見其作者的才氣,構圖是繪畫作品中的主要部分,同時反映著作者文化修養和思想深度。

藝術作品反映著作者的精神世界,是審美的心里活動,它包括感覺、體驗、認識和想象,反映著天地萬物之美,作者的思想情懷和精神氣質,在每一筆觸、形勢、形態、以及布白之間,反映在線條的輕重、剛柔、起伏、流動、粗細、曲直、干枯及其力度與節奏之中:反映著生命的運動,構成飛動之美。繪寫心畫,境由心造,心靈是藝術家獨有的世界。在水墨交融、線條飛舞的意境里,畫家以筆代情,縱橫揮灑。寫意著艱辛,揮灑著才情,張揚著個性,驅歌著生命與自然。

在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進程中,我國悠久的精神文明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今天,中國的繪畫藝術具有著現時代的意義的同時又有著濃郁的民族精神。在繼承筆墨傳統與創新的過程中,對個性、情趣的追求更加多元化。要形成今人的風格和定勢。還要追求與古人截然不同的跨度,即在筆墨的運用上創新,在典雅飄逸的文人畫風和豐富多彩的民族形式美感的追求上更趨強烈,并在不同筆墨形式追求中表達著多元的審美趣味。藝術家們應具有一種吞吐古今的氣度和文化意蘊,氣勢浩大、天人合一的震憾力,這需要藝術家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在尋求與自己個性及現實感受相適合的表達形式,使得中國的繪畫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面貌,這樣要求我們的中國畫家們要走進生活,深入生活,從生活中領悟到所要表現的對象內在的精神本質,積發出畫家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創作的作品達到出神入化,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有在生活中吸取營養,才能尋找到新的語言表達方式和繪畫的藝術形式。

“藝術家創造一件藝術作品的過程。就是一個自然的創作過程。并且是一種晟高的、最完美的、自然的創作過程。因為藝術是選擇自然最適宜的材料,如以理想化、精神化、使他成為人類最為高精神的表現”(宗白華)。

作一名中國人物畫家,如何把握題材,如何表現人物,如何表達情感、如何將這種情感融入到他所創作的作品之中,融入到他所從事的神圣的藝術事業之中,并且應該根植于豐富而獨特的中國民族傳統藝術,一方面用現代的意識與觀念來理解和創新中國人物畫:另一方面更要以一種新的的思維去把握生活、去解構生活、去表現生活。

傳統的中國人物畫,多以線造型,這就需要作者具有對人物的形和神的把握,有高超的藝術功力。寥寥的幾筆線條,勾畫出畫家表現對象的風貌、氣質、格調、才情及身份等特征,這體現出我國傳統繪畫理論中的“以形寫神”和“氣質生動”的美學法則。人物畫家在刻畫人物時,要把握對眼神、動作的刻畫,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眼神中可以窺見人物的心靈世界?!耙孕螌懮瘛?,“神形兼備”是中國人物畫創作的首要審美標準。

從王西洲的人物畫作品中,可見他的藝術修養是多方面的。藝術修養是作品中反映在作品的表現內容,體現著畫家的思想,每一位畫家都有著不同的經歷,每一位畫家都有著他自己的不同的表現手法,描述著人間的故事與經歷,同時激發著人們對繪畫藝術的欣賞與熱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心理的反映與情感的感受都不一樣,這與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所制約和誘導。文學藝術的內涌與修養是實現人生自我的超越。

欣賞王西洲的人物畫作品,讓人看到的是他在繼承傳統繪畫的同時,發揚著他自己所獨有的一種氣勢開張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獨具特色的創造精神。

猜你喜歡
西洲人物畫筆墨
史中人,戲中人
關公、觀音
《西洲曲》的接受史與批評史
筆墨童年
陸儼少人物畫譜(九)
陸儼少人物畫譜(二)
馬海方的重彩寫意人物畫
關于寫意人物畫的斷想
不勝清怨《西洲曲》
——試析《西洲曲》中“西洲”的抒情結構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