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為本,扎實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2009-10-14 08:52李放滔
中外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關鍵詞:思想教育以人為本大學生

李放滔

[摘要]高校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大學生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正確認識當前高校的思想教育基本現狀,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圍繞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必須把大學生作為思想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通過啟發和滿足他們的教育需求,調動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以人為本;大學生;思想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8-0027-03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既是我們黨的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繼承,也是我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對人的認識理論的升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高校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圍繞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既是對高校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對高校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考驗。為此,筆者結合學習科學發展觀的體會和在實際工作中的心得,談談自己對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認識和思考。

一、大學生思想教育的目的

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幫助大學生實現自我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具體實踐。那么,大學生思想教育怎樣才算做到以人為本了呢?筆者認為,實現這一目的的根本途徑就是要把大學生作為思想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從出發點看,就是要把大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主體,在教育過程中重視啟發和滿足他們的教育需求,調動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從歸宿看,就是要通過教育過程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把“以人為本”的思想運用到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通過外在積極影響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大學生的潛能,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進而轉化為外在的行為表現。因為,大學生除了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以外,還有高度的社會需求,大學生雖然在教育活動中是被教育者,但其人格尊嚴是不可輕視的,他們與教育者有著同樣平等的人格。在思想教育過程中建立平等的人格關系,不僅是以人為本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彼此相互信任的前提,更是思想教育工作取得實效的情感基礎。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社會已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這就使得當代大學生越來越成為追求和表現個性化的一代,進而使維護個人的尊嚴越來越得到強化,叛逆思想越來越突出,教育者若還以過去那種“家長”的姿態教育訓導他們,只會起到事倍功半甚至相反的作用。因此,思想教育工作若想取得實效,教育者只有從尊重大學生的人格價值和他們的需求出發,做到了解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并激發他們的主體性,培養他們良好的認知與行為

能力,正確引導其由個性發展向社會共性需求的過渡,才能使其具備社會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

二、高校面臨的思想教育現狀

筆者認為,目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傳統高校思想教育理念還存在深深的烙印,過去形成并一直沿用的很多教育方法手段等,在某種程度上已跟不上社會發展的節奏和需要,甚至一些東西還成為新時期思想教育工作取得實效的絆腳石,比如家長式的教育方法,不注重學生思想需要的教育內容,忽視學生教育感受而搞的轟轟烈烈的教育形式等等。與此同時,當代大學生在思想上、行為上的現實需求與我們思想教育的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的滯后、沖突之間的矛盾,使我們對當代大學生的認識上存在極大偏差,在思想教育理念上不能與時俱進,由此構成了我們所面臨的思想教育基本現狀。

1.對在校大學生的認識和評價

(1)全新的一代?,F在的大學生大部分出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一方面他們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成長起來,形成了這一代人所擁有的思想開放、眼界開闊等優點和性格;另一方面,由于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沒有受過艱難困苦的磨煉,促成了他們想問題、辦事情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只注重自我的感受與效果。正因為存在這方面的原因,導致當代大學生的獨立能力、生存能力、心理能力都較差,導致他們一遇到問題往往就無所適從、煩躁焦慮。

(2)天然與時俱進的一代。改革開放是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上的分水嶺,雖然我們不能否認前后成長起來的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我們同樣不能否認它使前后成長起來的人在各個方面存在極大的差異。由于這一代人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成長起來的,他們沒有老一代人多個時代的烙印。盡管許多改革開放前成長起來的人對他們有諸多負面的認識和評價,但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的一點是,這一代人無論是他們的性格特點,還是他們的思想狀況,都是現實生活的真實折射和反映。他們,也只有他們才是當今世界真正與時俱進的一代。

(3)多元化的一代。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堅持強調“我們的宣傳思想工作,必須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卑凑者@一要求,我們的意識形態部門始終堅持不懈地培育著現實生活中的主流意識和文化。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在我們的社會中同時存在著趨勢越來越強的文化多元、價值取向多元、利益格局多元等等,因而使當代大學生成為多元化的一代,并在思想性格方面表現出多面性的特點。這種多元化和多面性在他們身上既表現出好的一面,也同樣表現出不利的一面。

(4)幸福與痛苦同在的一代。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國家變得越來越開放和富強,更多的家庭在不斷擺脫生活貧困的同時,新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在物質和精神生活方面都過上他們父輩想都不曾想過的幸福生活。但與此同時,中國社會出現了農村與城市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不同地區之間、低收入家庭與高收入家庭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的不良現狀,由此導致學生攀比和心理失衡的現象加重。另外,學生還要面對學習壓力、生活壓力、就業壓力、社會競爭壓力、人際關系壓力等等,由此使他們越來越崇尚實用主義和游戲人生的信條。

2.學生面對的教育環境缺乏以人為本的思想

隨著市場經濟的引入和不斷地深化,我國社會一直處于轉型狀態,高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環境在跟隨時代潮流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或者說高校的思想教育在適應社會發展與需要方面總體說是積極向上的,培養了一批批滿足社會需要的紅專人才,對此我們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但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看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的要求,高校對思想教育的理解還存在著一些偏差,即沒有真正以學生的現實需要和全面發展為本,過分強調“社會本位”,特別是以“政治服務”為本的痕跡依然十分顯著,結果導致了思想教育重復、空洞、強迫等消極手段的大量使用,大大降低了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比如用獎勵取代面對面的情感教育;用簡單生硬的處罰取代說服教育;為了讓學生受教育,強迫學生聽取各類政治性報告等現象比較普遍。由于學生面對的高校思想教育環境缺乏以人為本的思想,導致的結果就是以人為本的思想難于根植在學生的心里,也很少表現在學生的行為舉止中。

三、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

應該說,關于怎樣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研究和實踐活動在我國和高校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但由于受到社會與辦學體制的桎梏,過去的研究和實踐更多地停留在方式方法上,從以人為本的思想教育理念這一要求出發的研究和實踐卻較少。所以,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的要求,是今后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針,具體說就是要做到:

1.把握大學生的豐富情感

大學生是一群情感十分豐富的社會特殊團體,在思想教育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師生的情感交流,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教育者決不能將自己變成面目冰冷的管理者,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在具體的教育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了解學生的情感特點。大學生正處于一生中情感發展的巔峰時期,從內容上看,隨著社會交往的不斷擴展,他們的道德觀、審美觀、友誼觀、愛情觀等都有了迅速的升華和發展;從表現形式上看,他們的情感既強烈又波動,常常在兩極間迅速變化;從性質上看,他們的情感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思想教育者對此必須要有正確的判斷,并對其發展趨勢提前作出較為準確的預測,從而為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提供第一手資料,以確保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能順利的進行,且取得明顯效果。

(2)排除情感交流的障礙。情感交流的障礙一般是由交流的雙方的心理狀態造成的,一方面當學生對教育者不理解或有反感時,就會對教育者傳來的情感信息不做積極的反應,緊閉情感大門,情感交流不能實現。另一方面當教育者心不誠,或不能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流,或自我人格分裂,或不能言行一致地起到表率作用,同樣會造成與學生情感交流上的障礙。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到表里如一,熱愛本職工作,與學生心連心,推心置腹,坦誠相待,必然能打動學生的心靈,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情感素質。在師生的情感交流過程中,能否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喚起他們積極的情感體驗和自我教育的主動性,激勵學生把正確的認識轉變成自覺的行動,關鍵取決于教育者的情感素質。一個情商高超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會運用以情感人的內容和形式去打動學生。反之,就可能出現教育者的道理都對,但受教育者卻無動于衷的悖反局面。因此,關注和提高教育者的情感素質是一項十分迫切和重要的工作,必須下大力氣抓實抓好。

2.尊重大學生的個人需要

大學生的個人需要是人類需要的較高層次,尤其是對自身尊重的需要。筆者認為,教育者能否滿足大學生尊重的需要是思想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實效的重要前提。教育者應該懂得教育大學生首先要理解他們、尊重他們、關心他們,堅持將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去,具體說就是:

(1)要切實把學生這個主體納入到思想教育工作中來,組織大學生參與各項社會實踐活動(我?,F在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很好,但如何抓實還需要深入研究),讓學生由被動接受或者是拒絕轉變為積極參與。同時,教育者要不斷進行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研究與探討,用與時俱進的思想教育理論和方法來教育引導學生。

(2)關注大學生的現實需求,努力把教育、管理、服務很好的協調起來,把教育、管理融進服務中,讓學生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感情上、就業上等諸多方面所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得到解決或釋疑。堅決防止或避免道理一套套,實際問題一個解決也不了的兩張皮現象。

(3)建立積極向上的學生社團,通過學生社團的活動更加豐富大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與社會的接觸面,使大學生實現直接或間接了解社會的需求(我?,F在的學生社團活動開展的很好,但筆者認為一方面學校要更加關注和支持社團,另一方面社團還需要加強自身的活躍程度及社團的覆蓋面,尤其要在社團的活動內涵上多下工夫)。

(4)當代大學生由于生活在多元社會中,影響他們思想成長的因素不僅復雜繁多,而且良莠不齊,這勢必造成大學生的心理難以避免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他們在心理排解、心理分析、心理素質發展方面的需求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要積極主動地幫助學生解開心中的惆悵與疙瘩,營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家園。

3.關注大學生的個體差異

大學生由于受自身條件、環境、教育和主觀能動性不同的影響,其素質結構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思想教育工作者忽視大學生個體差異,單純利用和采取集體灌輸式教育方法,忽視個別教育,勢必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當前我們的大班思想教育課的形式是值得反思的,因為其已淪落為傳授知識的角色)。大學生非常關注自身的發展問題,只有讓學生們感覺到思想教育符合個人的思想需要,或對自己個人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才能夠樂于接受,這也正是高校加強思想教育工作著力點之所在。

筆者認為,思想教育工作不僅要注重全體大學生知識獲得的教育,更要注重大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要堅決反對或避免把大學生置于呆板的框框之中,不給他們思考和選擇的余地。高校應把培養和發展大學生形成豐富多彩的綜合素質列為重點教育目標,給大學生自主思考的環境、自主選擇的余地、自主創造的疆場、自主發展的空間,讓大學生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個性優勢,使大學生形成獨立高尚的品格,并最終表現在高尚的自我行為舉止中。

4.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生活愿望與利益要求,這些愿望和要求的滿足就是人們需要的滿足。當前,人們的主體意識越來越強,行為表現越來越趨利化,利益要求越來越多元化,人們一方面可以堂堂正正地爭取自己的合理合法利益,并以此來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可能就會影響人們思想行為的出發點與判斷是非的標準,甚至使一些人不能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與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直至不擇手段地去追求個人利益,滋生拜金主義與個人主義。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要充分認識到當前思想教育環境的多樣性,在思想教育的激勵方法和手段上,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利益杠桿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功利性問題的不可回避性及其負面影響性,尤其在使用物質獎勵調動積極性方面,要注意其正反兩方面的影響作用。為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多從趨利弊害的原則出發,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利益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學會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的思想和方法。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離開了利益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空洞的、毫無內容的和沒有說服力的,當然也是沒有意義和沒有效果的。但是,如果思想教育工作陷入到一切以利益為重,唯利益而馬首是瞻的地步,那將是貽害無窮和誤人誤國的歧途,必須堅決反對和有效防止。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5.2

2 邱偉光等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220~225

3 秦桂秀.論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價值[J].武漢科學院學報,2005(12):176~177

猜你喜歡
思想教育以人為本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體育教學基本原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關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創新方式摭談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小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