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善成德,圣心備焉

2009-10-14 08:52趙開彬劉軍秀
中外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關鍵詞:教師教學學生

趙開彬 劉軍秀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我們各級各類學校培養出了越來越多的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但是與主旋律極不協調的音符卻是:學校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不可教”的甚至是“不可救藥”的問題學生。他們厭惡學習,不求上進,游戲人生。胸無點墨卻孤芳自賞,桀驁不馴;整天模仿社會一些閑散人員的行為,逃學閑逛,賭博斗毆,自稱“玩酷”;待人不誠,咄咄逼人,甚至對待自己的父母也會使用欺詐手段,卻自認為是“領先時代”——他們總是有著自己荒謬的邏輯。任其發展下去便成為校園無賴,社會地痞,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此種情形,以初中為最,以前人們往往把這些學生歸結為簡單的一句“道德敗壞”。

現在,隨著對青少年心理問題關注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這主要源于學生們不健康的心理。心理學稱之為心理障礙,這種人由于自身原因或環境因素,對自己、對社會、對時代不能正確認識,而缺乏調節情感和行為活動的能力,導致心理失衡。輕則性情怪異,行為偏僻;重則產生人格扭曲,導致精神失常,甚至犯罪。

我國教育方針明確指出:教育要有教書育人的觀念,以培養“四有”人才為宗旨。新課程標準更強調教育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每一位教師更應銘記:我們的教育要對學生終身負責,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負責。而達到此核心目標的前提就是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什么是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呢?我的理解是: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悅納自我,能體現自我存在的價值,有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能正視現實,接納他人,心境良好,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遇到任何困難挫折,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行為予以克服。

而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核心內容和出發點便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這是每位教師責無旁貸的神圣職責(教師達成此目標的主渠道則是課堂教學)。作為語文教師更應充分利用那些精選的、生動深刻的語言材料,深入發掘、大力探討,將這些人類文化的精髓春風化雨般地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經過多年實踐探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嘗試:

一、堅持“愛”的原則是前提

日本教育家條原助市說:“原則之原則,則是愛的原則?!睈鄣脑瓌t是指博愛與悅納的原則,把豐富的、真實的、愛的情感作為前提和手段貫穿于新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地答道:‘愛孩子?!惫湃艘舱f“親其師,信其道?!睆男睦韺W角度講,愛更是一種能觸及學生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教師只有具備愛心,才能關注和理解學生,才有可能實現與學生的心靈溝通和平等交流。學生只有得到老師的愛,才能激發起內心健康向上的情態,并受此感染,去愛生活,展望生活,追求美好,進而傳遞愛心,關心他人,關愛社會。

二、建立平等、合作、協商的師生關系是保證

傳統的師生關系是操縱——依附式的關系。教師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者,是師生交往過程的控制者、主宰者。學生是被牽著走的順從者,或是被強制的逆反者。他們經常體現出被動、無為、無助、無奈等,這種關系怎么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形成健康的人格呢?蘇霍姆林斯基說:“真誠,誠實,相互信任,善意相待——這些特點能最好地表現教師同他的學生間的情感關系。對學生而言,和老師相處的情況常常會影響他的整個學校生活。學生會因老師的誤解而焦慮,因老師的冷漠而受傷,因老師的粗暴而消極。而教師主動同學生交朋友,則會使學生心靈受到很大的欣慰,找到寄托。

三、創建溫馨、和諧、積極、合作的課堂教學氛圍是關鍵

在以往長期的應試教育的樊籠中,語文教學常常失去其人文教學應有的特征。教讀一篇課文往往是將字詞、文學常識、中心結構、寫作特色等講解給學生,而學生就成了筆記本或復印機,死記硬背,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學習也會成為學生的負擔,教師的苦口婆心也變成學生的判罪書,其人格漸漸產生扭曲,并將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到其他地方,從而染上不良習慣,成為不合格的學生?,F代語文教學必須打破這種“理性的奴役性”的被動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根本,尊重學生的需要,尊重學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欣賞,創造美的能力,并能在個人自由生活的同時,承擔不可推卸的對他人、社會及自然的責任,從而達到弘揚道德價值和審美價值,培養健全人和高尚的時代風尚的目的。

四、緊扣教材內容,適度拓展,持續培養是重要途徑。

如在教學《楊修之死》一文中,在分析楊修死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進行深層分析,切實把握文字中蘊含的深層含義,并結合自身及社會生活實際情形自我剖析,從而學會如何應對,真正成為一名有智慧的人。在《紫藤蘿瀑布》中,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紫藤蘿花的變遷,分析作者由此得到的感悟:“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卻是無止境的?!蔽覀兛梢詥l學生:我們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挫折,那我們該怎么辦呢?可以通過讓學生們分組討論的方式,真正領悟應對挫折的方法。如此長期培養,必然會使學生形成優良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培養出自尊、自信、自強、有愛心、有責任感的新一代佼佼者。

另外,課堂教學還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模式,采用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新課改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如果教師只一味的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集體交流,時間久了,學生還是會厭煩的。因此,教師應注意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一些能吸引學生的教學方式。

最后,教學中還應關注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個性是人類心理行為的動力來源,在學習上,它還能促進學生向著某個目標積極進取。新課程標準強調,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不求千篇一律,保持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教師要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一個能自由發揮的舞臺,不要壓抑學生個性的發展而是給學生一片自由的空間,對學生的行為要多加肯定,而不是經常否定。我想,只要教師充滿愛心并耐心細致地去教育學生,充分發揮教學藝術才能,盡管他的一節課一天可能不見得對學生有太大的影響,然而,正如古人所言:“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币徊讲?,一天天,腳踏實地地努力,就一定會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一代代新人。

猜你喜歡
教師教學學生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趕不走的學生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秋天在哪里
學生寫話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美育教師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聰明的學生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