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教育信息化決策中的校長責任(下)

2009-10-23 05:27肖玉敏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9年9期
關鍵詞:校長決策信息化

肖玉敏

中央電教館“十一五”教育技術研究重點課題

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小學校長領導力的研究專欄

(接上期)

四、謀求可信可行的決策——學校教育信息化決策的策略

對校長而言,決策的責任十分重大。學校用于信息技術的財力和人力往往十分有限,決策經常是在兩難的境地中進行的。校長如果試圖做出“撒胡椒面”似的決定往往帶來的是各方面都不會滿意的結果。因此,在決策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采取恰當的策略,使決策成為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

1. 區分優先的策略

由于信息技術的介入,學校要改變的領域很多,在很多情況下不可能齊頭并進、共同發展。校長需要根據學校的現狀和愿景,對需要發生改變的領域進行排序,看哪些項目是基礎,需要優先考慮,哪些項目可以在發展中加以改善,稍后再做打算。例如,是改變硬件設施更緊迫呢,還是激發教師利用已有條件改進教學更重要呢?如果是基礎設施不完備的學校,改變硬件設施將是首選;對于已有一定基本軟硬件設備的學校而言,首要考慮的是如何讓已有的技術設備發揮效益,雖然硬件的更新也在考慮之列,但是排序卻可靠后一些。

2.提高成本收益的策略

學校信息化建設需要一定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校長在考慮這些投入的同時,要通過比較分析預測可能產生的效益,以期投入能夠取得比較好的結果。如,在學校教室改造時,可以考慮購買數個便攜式投影儀,也可以考慮在每間教室里安裝計算機和投影儀,還可以考慮建一些計算機實驗室。從經費上講,都是可以實現的,但是在對學校師資力量、師生比例、學??臻g布局做全面比較之后,校長可能會選擇對本校而言投入與產出更合理的一種。

3.讓學校成員滿意的策略

校長要清楚讓所有成員都滿意的決策是不存在的,只能說好中選優,或者是在澄清利弊之后能讓人看到決策帶來的好處。如,某些教師希望學校提供一定的提高信息技術能力的專業發展機會,但是教研室認為學校中授課任務如此繁重,有教師出去學習,就意味著其他教師的負擔加重,甚至有些老教師認為不用信息技術也能上好課,這方面的學習純粹是浪費。校長在解決這類矛盾時,需要考慮各方的態度,協同專家和教師一起為專業發展制定比較周密、平衡、輪崗的計劃,讓所有教師都感到專業發展是與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研室工作密切相關的,是與每個人的發展息息相關的。

4.副作用最小化的策略

信息技術的正面、負面影響都是巨大的。校長需要澄清這一點,并在決策時考慮獎懲的一些原則。例如,學生在學校自由上網時段可以利用網絡做什么是需要一定約束的,事先通過決策出臺一些具體的規章制度——或者采取一定的網絡安全措施用于避免學生過于沉迷游戲,受到不良網站的誘惑,抑或強行抵制一些不良的網上信息,將其對學生的危害盡可能減小。一項決策可能會使某些人得益、某些人受損,校長需要判斷哪個決策更積極一些,所帶來的負面問題更少。

5.個人決策與集體決策相結合的策略

校長作為學校的最高行政管理人員擁有最后的“拍板”權。然而,大多數校長本人并不是信息技術專家,因此需要得到專業人員和學校其他成員的協助,特別是學校前期的信息搜集、分析和整理工作,很可能是由專門的領導團隊來完成的。此外,學校的其他成員對于信息技術也可能有不同的需求,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提出好的建議。校長要在統籌全局的情況下,參與決策討論,充分聽取其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對這些數據或信息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

校長在應用這些策略做出決策時,反映的是他作為領導者的綜合素質,是對其系統思考能力、校情解析力、判斷力和決斷力的一種考驗。

五、校長在學校教育信息化決策中的職責

校長不能推托最后的決策者這樣一個角色,特別是有關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和發展方面要涉及大量的人、財、物,校長責無旁貸。對于校長來說,決策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大多數的校長并非專業技術人員,甚至并不親身體驗信息化教學的過程,因此如何做出有利于學校技術合理配置、改善教學效益的決策,是需要一個專業團隊支持的。因此,從校長在決策方面的職責來看,需要著重承擔以下的任務。

(1)從宏觀上把握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的使命和目標,領導學校成員形成共同認可、積極參與的愿景。

(2)獲得真實可靠的、與技術相關的數據,特別是有關學?,F有條件、教學現狀和需求的一些數據,特別注意關照所有相關人員不去修正數據,而是在真實數據的基礎上,以學校的經費預算為條件,綜合考量學?;A設施建設、人員安排和技術使用制度等直接相關因素。

(3)在決策前,進行必要的研究,對技術在學校中要發揮的作用、程度,以及所體現的價值有深度了解,做出預測,并與學校成員及時溝通。

(4)分析學校的課程,對國家或地區的課程標準、本校課程設置、課程預期的目標、課程實施的條件和學校教學特色進行深入思考,把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高學生的學業成就作為決策的聚焦點。

(5)通過決策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從時間、人員安排、學科特色等諸多方面,考慮支持教師參與信息化教學方面的專業發展計劃,特別考慮將校本研修和外出培訓結合起來,使教師擁有更多的專業發展機會。

(6)保障決策的可行性和前瞻性。校長需要隨時通過評價獲得反饋信息,經常反思決策,與相關人員討論決策,使決策更合理、更有執行力、更符合學校發展的需要。

校長的決策要對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整體發展負責,因此全盤的考慮、開放的思維、合作的精神、謹慎的態度是校長在決策時應該擁有的品質。決策并非易事,但是卻是校長領導能力、領導態度和領導氣質的最好體現。

教育信息化相關的決策對校長而言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有行動和有評價原則的過程,需要集思廣益,需要不斷完善。校長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才可能全面審視學校中與技術相關的問題,才有能力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提出現實性、前瞻性、鼓舞人心的學校信息化發展愿景,在監控決策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和要求,最終引導學校所有成員為學校信息化愿景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Mioduser,D.et al.(2001).A Case Study of ICT-enriched School Environment at Cramim School, Rishon Le-zion,Isreal[DB/OL].http://www.oecd.org/dataoecd/37/21/2738488.pdf.

[2]Chance,W.(1998).Many High School Technology Plan[DB/OL].http://www.sabine.k12.la.us/mhs1/techplan.htm.

[3]嚴 正.四維領導力[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校長決策信息化
為可持續決策提供依據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決策為什么失誤了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論校長的修養
信息化
好校長是怎么煉就的?
校長給力“九個一”
關于抗美援朝出兵決策的幾點認識
湘贛邊秋收起義的決策經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